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李雪原, 张宇, 胡纪滨, 苑士华
    摘要 ( ) PDF全文 (23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轮式速差转向车辆的转向阻力特性,运用离散单元方法(DEM)分析速差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用PFC2D软件建立轮胎侧向离散元细观仿真模型,得到转向阻力与相对滑移速度、下陷深度的数值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轮胎转向阻力系数的拟合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轮胎推土阻力远大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 辛德胜, 张剑家, 王少君, 王兆欣, 王洪喆
    摘要 ( ) PDF全文 (15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半导体激光夜视系统采用激光器作为照明源,可在全黑的夜间条件下获得景物图像。但在公安和交通领域应用中,由于激光能量较集中,对车船类型及号牌信息的提取造成了困难。为此,对夜视图像的成像过程中导致图像变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图像灰度变换、边缘检测、特征量选择及模板匹配、图像帧积累等图像处理技术改善了夜视图像的质量。实现了车船的类型及号牌的识别。该项技术也可用于军事及其他民用领域。
  • 潘曦, 聂玉平
    摘要 ( ) PDF全文 (113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PS接收机应用于精确打击武器中存在的高动态问题,研究了基于高阶锁相环的GPS信号的载波接收技术。分析了三阶锁相环的高动态跟踪性能,探讨了三阶锁相环在跟踪瞬间高动态信号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连续变带宽和环路变增益的解决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际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花文华1, 刘杨2, 陈兴林2, 宋申民2
    摘要 ( ) PDF全文 (12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针对具有终端碰撞角度约束的线性二次型微分对策制导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终端投影法定义零效脱靶量和零效碰撞角作为新的状态变量,实现了系统降阶;然后,基于零和微分对策原理,进行制导律的推导,并对导航增益、鞍点解的存在域和理想拦截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针对目标作常值机动和方波机动2种情况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当导弹具有足够的机动能力时,可满足较小的脱靶量和碰撞角误差要求,从而改善导弹杀伤性能。
  • 卢晓东, 周军, 贺元军, 赵斌
    摘要 ( ) PDF全文 (12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火箭弹采用直接侧向力轨道控制时会使弹体姿态产生较高频率的振动,其对微机电系统(MEMS)速率陀螺测量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的滤波算法通常假设弹体姿态在短时间内是缓变的,因此其对高频运动的弹体姿态滤波效果较差。根据气动力学分析可知,弹体在短暂冲击后的高频振荡属于自然频率下的阻尼振荡,而弹体的自然频率和阻尼是可预先估计的,因此可应用基于摆动Markov模型的交互多模型(IMM)来描述弹体姿态的不确定变化,并利用点火时间动态调整模型概率转移矩阵。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摆动Markov的IMM滤波算法可对MEMS速率陀螺输出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 朱凯, 齐乃明
    摘要 ( ) PDF全文 (11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导弹高精度、垂直打击地面目标的任务要求,将滑模干扰观测器和比例导引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满足多约束条件的鲁棒性末制导方法。综合考虑落点、落角等约束条件,给出了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比例导引系数的选取原则。为了弥补比例导引的不足,提高制导系统的鲁棒性,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对不确定性进行了估计,确保了系统对导引指令的精确跟踪。该制导方法不需测距信息,也无需对剩余飞行时间进行估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制导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 曹渊, 张士峰, 杨华波, 蔡洪
    摘要 ( ) PDF全文 (11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惯性平台静基座初始对准中精度和时间受到试验条件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平台连续旋转的进行快速自对准方法。首先,推导了惯导平台连续旋转过程中的平台失准角模型;然后,采用输出灵敏度理论分析了连续旋转条件下惯导平台系统的可观测性;最后,对设计的平台连续旋转路径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对准方法突破了传统静态自对准方法中存在的可观测性局限,可快速对失准角进行估计,有效提高了平台对准精度。
  • 张煜, 王楠, 陈璟, 沈林成
    摘要 ( ) PDF全文 (12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某型卫星制导炸弹在大气层内制导飞行的弹道模型,探索了求解多目标可投放区(LAR)的技术途径,给出了具体的求解策略。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LAR计算方法优劣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模拟搜索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利用射程多项式拟合模型为变步长模式搜索法提供搜索初值,最大限度的降低迭代次数。算法对比实验表明:在不降低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该算法有效地提升了计算效率。最后,针对随机选定的目标集合,仿真实验给出了不同投放条件下的多目标LAR包络。
  • 徐平, 王伟, 林德福
    摘要 ( ) PDF全文 (11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随机风对弹体产生的干扰作用,建立了引入随机风干扰的比例导引制导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适当简化,运用伴随法得到了简化后比例导引制导系统的解析解,系统解析解显示随机风造成的脱靶量与随机风的标准差成正比,并随着制导时间的增加趋于一个常值。最后详细分析了未经简化的比例导引制导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比例导引系数有利于抑制随机风对比例导引制导精度的不利影响;提高自动驾驶仪快速性或减小自动驾驶仪的阻尼系数都可以有效减小随机风对比例导引制导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 肖增博, 雷虎民, 滕江川, 张旭, 陈治湘
    摘要 ( ) PDF全文 (11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目标飞行器的突防能力,基于视线(LOS)指令制导原理设计了一种协同制导策略。在建立目标飞行器、防御弹以及攻击弹相对运动模型的基础上,证明了LOS制导的可行性,得到了防御弹和攻击弹的加速度关系,并给出了防御弹的LOS指令制导算法;然后,将目标飞行器和防御弹作为一个协同体,为目标飞行器突防进行逆比例制导设计。该协同制导策略不仅用于目标飞行器规避攻击弹拦截,且使得防御弹在不具有速度和加速度优势的条件下也能成功拦截攻击弹。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协同制导策略使防御弹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有效提高了目标飞行器的突防概率,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 王伟臣, 李世鹏, 张峤, 王宁飞, 王长健, 许毅
    摘要 ( ) PDF全文 (147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羽流流场的耦合计算模型,通过在流场能量方程中引入辐射源项,实现了流场计算与辐射传输的耦合求解。使用有限速率模型对羽流中后燃反应进行了模拟,使用离散坐标法求解羽流辐射传输方程,得到了羽流红外辐射出射度在1 000~4 500/cm波数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及辐射出射度在近场内的分布云图,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压强、来流马赫数和飞行高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羽流流场结构和温度分布情况。
  • 于光辉, 卢洪义, 王鸿玲, 朱敏, 刘鸿雁
    摘要 ( ) PDF全文 (27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粘弹性理论,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浇铸型固体发动机冷冻条件下衬层与药柱的脱粘间隙与脱粘长度、冷冻温度的关系。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从理论上得出了固体发动机界面脱粘低温探伤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发动机冷冻前后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T)图像的比较,得出了固体发动机界面脱粘低温探伤方法可部分检测到冷冻前检测不到的脱粘。
  • 杜军, 张平, 朱晓莹, 蔡志海
    摘要 ( ) PDF全文 (33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钛合金TC6的耐冲蚀性能,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钛合金上沉积不同Zr(AlCu)N涂层,考察了涂层的硬度、韧性和耐冲蚀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向ZrN涂层中加入20at%Cu后(Zr0.8Cu0.2N),显著提高了涂层的韧性,而硬度并未明显变化,冲蚀实验表现出塑性材料的冲蚀特征;加入23at%Al后(Zr0.77Al0.23N),涂层的硬度和韧性显著提高,表现出脆性材料的冲蚀特征;同时加入19at%Al和2at%Cu时,涂层硬度最高(41.7 GPa),韧性最好,耐冲蚀性能最好。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可显著改善磁控溅射钛合金表面耐冲蚀防护涂层性能。
  • 张倩, 焦清介, 宣兆龙, 李天鹏, 俞卫博
    摘要 ( ) PDF全文 (26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温下膨化多壁碳纳米管(MW CNTs)与可膨胀石墨混合物的方法,制得一种高导电率8 mm波干扰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欧姆计等对其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测试样板法对其8 mm波二维静态衰减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过程改变了碳纳米管(CNTs)的管状结构,熔化的CNTs呈膜状分布于膨胀石墨(EG)的表层和层间孔隙;CNTs的加入,增加了EG的表面电导率和对电磁波的衰减,但并未改变EG的抗磁特性,该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衰减仍以散射和电吸收损耗为主;该复合材料8 mm波二维静态衰减效果明显优于纯的EG,CNTs质量添加量为29%时,衰减能力最强(11.68 dB),继续增大比例,复合材料对8 mm波衰减能力降低。
  • 卢言利, 张拴勤, 蒋晓军, 潘家亮
    摘要 ( ) PDF全文 (18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化锡为主要材料,掺杂过渡元素氧化物,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了在1.06 μm处具有激光吸收性能的下转换粉体材料。对材料的1.06 μm激光吸收性能、晶相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谱下转换位移进行了表征。最后,将合成材料制备成涂料样品,测试1.06 μm激光吸收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对1.06 μm激光具有较高的吸收性能。
  • 王红霞,潘红兵,叶晓慧
    摘要 ( ) PDF全文 (11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武器装备发生多故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故障的测试序列优化方法。用实例阐明了单故障诊断策略隔离多故障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论;通过掩盖故障、碰集与最小集合覆盖的定义建立了故障源间的映射关系,使得可用求解集合覆盖的方法获得所有元件的掩盖故障;通过对单故障诊断策略扩展的方法获得多故障的测试算法,该算法扩展的对象是存在隐藏故障和掩盖故障的叶节点;通过实例计算,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张保国, 田欣利, 郭昉, 唐修检, 王健全
    摘要 ( ) PDF全文 (475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微爆轰弧加工(MDAM)实验系统,对工程陶瓷MDAM过程进行观察及分析。通过运用高速摄像和电流信号测量技术手段,对微爆轰弧的外观形态及工作电流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对Si3N4和Al2O3两种材料的轰击蚀坑形成过程进行了高速摄像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轰击蚀坑的表面及截面形貌。结果表明,微爆轰弧的直径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轰击蚀坑直径随着轰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展。Si3N4陶瓷加工时升华分解,蚀坑表面结构疏松,并在亚表面由热冲击造成横向裂纹。Al2O3陶瓷在加工时直接熔化,生成的蚀坑表面密布微裂纹,截面上部的变质层主体成分为玻璃相。
  • 张本军, 王瑞林, 李永建, 韩超
    摘要 ( ) PDF全文 (14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精确分析开式弹链的脱弹过程,以接触理论的基本公式为出发点,推导了弹链脱弹过程的有限元计算公式,从而为开式弹链脱弹过程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结合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某型通用机枪弹链的脱弹过程,与试验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仅5.4%,说明该方法能够真实的反映开式弹链脱弹过程中弹链以及弹体的受力。与阶梯形圆弧薄曲杆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对实际问题的简化,能够得到更精确的结论。该方法可以为弹链式武器弹链以及受弹机构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求解过盈配合的应力问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 研究简报

  • 张赤军, 赵学刚, 刘洪颐
    摘要 ( ) PDF全文 (138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发射机和天线模式进行电磁环境效应试验耗资巨大、在甚低频以下频段天线尺寸太大、试验操作困难等难题,根据电磁场理论中的等效原理,提出了应用电流注入法测试制导武器(制导导弹、制导炸弹和火箭弹)电磁易损性(EMV)的试验方法。通过应用同轴线复电位理论进行了推导,并应用电磁场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给出了适用频率上限的计算方法。本文提出的这种测试方法具有试验设施造价低廉,试验方法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常规兵器的电磁境效应测试。
  • 胡松启, 徐秋丽, 陆俊年, 吴素丽, 刘迎吉
    摘要 ( ) PDF全文 (11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推导了定容燃烧器法工作过程中热损失计算公式,通过实验对影响定容燃烧器法热损失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详细研究了推进剂试样的升压速率、燃烧时间、点火方式、燃速等对热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热损失随着燃烧器内升压速率的增大而减少;随着推进剂的试样燃烧时间减短而减少;合适的点火方式可以减少热损失;推进剂试样的燃速越快则热损失越少。
  • 张拴勤, 连长春, 卢言利
    摘要 ( ) PDF全文 (147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激光大气传输的理论模型,计算了激光吸收材料的指标要求。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出绿色、灰色、黑色和红色等几种激光吸收颜料,利用这些颜料配置出深绿、中绿和黄土3种兼容可见光伪装的激光吸收涂料。采用Nd:YAG激光测距仪测试了深绿、中绿和黄土3种颜色的涂层,并对测试原理进行了分析说明,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激光吸收涂料性能优良,能有效对付激光制导武器的威胁。
  • 张银龙, 苟明康, 陶莉, 李宁, 梁川
    摘要 ( ) PDF全文 (191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高强钢军用桥梁桥脚结构的稳定问题是目前军用桥梁多跨桥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对桥脚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仍然存在诸多的难点和缺陷。研究结合钢结构刚架或半刚架稳定性分析理论,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门式桥脚和凳式桥脚的整体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整体稳定极限荷载,并与军用桥梁桥脚结构整体失稳的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表明了ANSYS模拟军用桥梁桥脚结构整体稳定性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对今后军用桥梁装备的研制开发、现行《军用桥梁设计准则》的修改制定和军用桥梁结构相关设计方法的改进完善将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