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宋延泽, 王志华, 赵隆茂, 周志伟
    摘要 ( 196 ) PDF全文 (3889 KB) ( 18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金属子弹冲击下多孔金属固支夹芯方板的动力响应。考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金属子弹冲击下多孔金属固支夹芯方板的动力响应。考察了子弹冲量、面板厚度、芯层厚度及不同芯层类型对夹芯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面板厚度或芯层厚度均能有效控制夹芯板后面板的残余变形,改善其抗冲击能力。在给夹芯板增加相同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芯层厚度比增加面板厚度能获得更好的抗冲击效果。结果还表明,在本文研究的冲量范围内夹芯板具有优于等质量单层板的抗冲击能力,而蜂窝芯层构成的夹芯板则具有更优的抗冲击能力。
  • 雷锋斌, 朱佳平, 曹端林
    摘要 ( 218 ) PDF全文 (970 KB) ( 25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B3LYP/6-31+G**方法对21种硝基三唑类衍生物体系进行了全优化,几何优化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无虚频,为势能面上的稳定结构;采用Monte-Carlo方法理论估算了21种化合物的密度,并设计等键等电子反应计算了其生成焓;运用Kamlet-Jacobs预测了爆速、爆压,其爆速在7.08~9.53 km/s之间, 另外也利用B3P86/6-31+G**方法计算了21种标题化合物中C—NO2 和N—NO2的均裂解离焓,表明1,2,4-三唑热引发键始于N—N键,而不是NC和NN双键的均裂,这一结果与实验相符。同时,三唑环上有一定的芳香性,所设计的系列硝基三唑化合物能量较高,含有C—NO2键的分子更稳定,1,5-二硝基-1,2,3-三唑、1,4,5-三硝基-1,2,3-三唑和1,3,5-三 硝基-1,2,4-三唑从能量、感度等爆轰性能上可以作为含能材料的候选物。
  • 李明辉, 夏靖波,韩仲祥,陶晓燕
    摘要 ( 170 ) PDF全文 (967 KB) ( 200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指标权重确知的多种类型指标综合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异和投影的双“权”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以差异和投影技术为基础,将实数、区间型和模糊型指标综合考虑,形成指标集评估矩阵,并根据指标权重获得权化矩阵,实现一次赋权;然后通过各方案在某个指标下的评估差异值的大小确定该指标的差异因子,据此确定差异评估矩阵,实现二次赋权,得出各方案在正负理想点上的投影和综合评估系数,实现待评方案综合排序。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评估原理和具体实施步骤。最后,以某军事通信网络运行质量综合评估作为算例进行应用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对处于同等“待遇”条件下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的可行性。
  • 王恩德, 朱枫, 肖阳辉, 佟新鑫, 朱丹
    摘要 ( 251 ) PDF全文 (1611 KB) ( 149 ) 可视化 收藏
    自旋导弹的姿态通常采用单通道控制方法。介绍了该控制方法所应用的周期平均力形成原因,以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阐述了该控制方法中使用的线性化控制方法;分析了线性化信号和控制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对周期平均力的影响;得出了周期平均力的大小和方向均随相位差周期性的变化,且变化周期为π的规律,并且得到了精确的变化曲线,周期平均力的最大的偏差角为8.8°,幅度变化最大时为无相位差时的3倍,这些结论为更加合理的控制导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杜运理, 夏群利, 祁载康
    摘要 ( 286 ) PDF全文 (929 KB) ( 19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隔离度对制导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隔离度寄生回路的概念,在考虑隔离度相位滞后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模型,通过对寄生回路无量纲化并采用劳斯稳定判据计算得到了寄生回路负反馈和正反馈时的稳定域,在复频域分析了不同隔离度滞后角对寄生回路稳定域的影响。仿真证明相位滞后角的增大会降低系统的稳定域,但稳定域最小点不是出现在-180°相位滞后,而是出现在大约-140°时。所得结论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初步方案确定具有指导作用。
  • 黄学功, 王炅
    摘要 ( 100 ) PDF全文 (926 KB) ( 331 ) 可视化 收藏
    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磁信号检测是地磁匹配导航的基础,在分析地磁信号检测系统误差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轴磁传感器自身误差以及软硬磁干扰误差综合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空间点地磁矢量不变的椭球拟合校准算法。通过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与补偿地磁信号检测误差,包括三轴磁传感器零点漂移引起的误差、标度因数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三轴磁传感器相互不正交引起的安装误差、三轴磁传感器周围软磁干扰以及硬磁干扰误差等。
  • 杨欣毅, 沈伟, 刘海峰, 董可海, 王永华
    摘要 ( 146 ) PDF全文 (1039 KB) ( 188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弹用涡喷发动机风车起动过程的特点,提出一种仿真求解机制:点火前的风车过针对弹用涡喷发动机风车起动过程的特点,提出一种仿真求解机制:点火前的风车过程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方法建模仿真;点火后的加速过程则采用部件匹配法建立发动机动态模型仿真求解。动态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解决了传统迭代解法受初值影响不易收敛的问题。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利用模型进行仿真,得到点火时间对发动机加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弹用涡喷发动机起动时间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梁捷, 陈力
    摘要 ( 238 ) PDF全文 (1118 KB) ( 209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载体位置不受控、姿态受控情况下,具有不确定参数的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讨论了载体位置不受控、姿态受控情况下,具有不确定参数的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载体姿态与末端爪手惯性空间轨迹跟踪的模糊自适应补偿控制和柔性振动优化控制问题。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并结合系统动量守恒关系,分析、建立了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及运动Jacobi关系。以此为基础,使用奇异摄动法和2种时间尺度的假设,将系统分解为轨迹跟踪控制器和振动控制器可分开设计的奇异摄动系统。对于快变子系统,使用全局最优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方法来对柔性杆件的振动进行主动抑制。同时,针对系统参数不确定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标称计算力矩控制器附加模糊自适应补偿控制器的复合控制方案来保证慢变子系统载体姿态与末端爪手在惯性空间的轨迹跟踪。通过系统数值仿真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 沙桂英,于涛,王洪顺,王赫男,孙晓光
    摘要 ( 205 ) PDF全文 (2622 KB) ( 205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对Mg-8%Li合金进行动态断裂实验,研究该合金在高速冲击下的动态断裂行为及其加载速率效应。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条件下,Mg-8%Li合金呈现韧性断裂,断口中存在大量韧窝。随冲击速度由14.27 m/s增加到21.33 m/s,Mg-8%Li合金的动态断裂韧性降低,断口中二次裂纹明显增多,从而使Mg-8%Li合金在高加载速率下表现出脆性断裂倾向。
  • 王洪, 郭旭红, 王伟
    摘要 ( 203 ) PDF全文 (998 KB) ( 172 ) 可视化 收藏
    等温淬火球铁(ADI)作为性能可设计材料,其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是开发性能优良的ADI材料的关键。在不改变热处理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分别制作出不同力学性能检测数据的各种试样,并将实验数据用于建立热处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模糊减法聚类函数模型。以抗拉强度、冲击韧度、硬度等力学性能为用户需求目标,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为可设计变量,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满足ASTM3,ASTM4级力学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参数,可以得到最佳的等温淬火预测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33 ℃,136 min和312 ℃,132 min.
  • 张光普,梁国龙,范展,付进
    摘要 ( 133 ) PDF全文 (925 KB) ( 137 ) 可视化 收藏
    在Wigner-Vill变换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线谱检测新方法——瞬时相关积分算法。文中阐述了瞬时积分法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目标高速运动条件下该算法对线谱分量和噪声分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该算法的处理增益,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湖上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瞬时积分相关算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多普勒影响,消除交叉干扰项,可以广泛应用于对线谱信号的检测和估计。
  • 王成1, 方宗德2, 贾海涛3
    摘要 ( 159 ) PDF全文 (1484 KB) ( 230 )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的基础上,针对人字齿轮传动的特点,从人字齿轮轮齿接触分析在考虑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的基础上,针对人字齿轮传动的特点,从人字齿轮轮齿接触分析(TCA)和承载接触分析(LTCA)入手,提出了人字齿轮均载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以一对试验人字齿轮为例,根据检测得到的大、小轮左右端齿面齿距累积误差,计算得到人字齿轮的轴向位移,与检测得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人字齿轮动力学分析创造了条件。
  • 彭颖, 沈怀荣, 马永一
    摘要 ( 192 ) PDF全文 (972 KB) ( 17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证据理论Dempster规则不能融合冲突证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有效融合冲突证据的新方法。将证据划分为可信证据、不冲突证据和冲突证据3类,分析了该3类证据折扣对融合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次采用证据距离和合取冲突辨识出可信证据与不冲突证据,并赋予该2类证据折扣因子1,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证据对正确假设的支持,从而提高了融合结果向正确假设聚焦的能力。某型导弹故障诊断实例表明,新的方法融合冲突证据效果良好,同时也适用于可信证据的融合,与其它典型算法相比,在收敛性和可靠性方面体现了优越性。
  • 游斌弟, 赵志刚, 魏承, 赵阳
    摘要 ( 169 ) PDF全文 (1238 KB) ( 183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星载天线双轴定位机构的空间漂浮基无根树多体系统动力学实时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的需要,应用空间算子代数(SOA)理论进行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和仿真;提出了SOA描述的动力学递推及求解算法,并面向对象思想定义多体系统数据结构,进行了动力学计算流程设计。所提方法形式直观、便于推导、物理意义明确及达到了O(n)计算效率。通过与Simpack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OA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算法求解速度更快、仿真结果精度更高。
  • 刘望生, 李亚安
    摘要 ( 180 ) PDF全文 (973 KB) ( 158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标跟踪系统具有强非线性非高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强跟踪粒子滤波(STUPF)算法。该算法将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与强跟踪滤波器(STF)相结合作为粒子滤波提议分布,具有在线调节滤波增益阵,提高滤波器跟踪突变状态的能力。在给出闪烁噪声统计模型的基础上,将STUPF应用在几种典型目标运动模型跟踪系统中,并同UKF和UPF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闪烁噪声下目标跟踪系统中,STUPF算法是有效的,比UKF和UPF算法可靠性好、跟踪精度高。
  • 研究简报

  • 刘峰, 林彬, 王占彬
    摘要 ( 196 ) PDF全文 (1045 KB) ( 166 ) 可视化 收藏
    以航天飞行器的复合材料隔热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和有限元(FEA)参数化分析的优以航天飞行器的复合材料隔热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和有限元(FEA)参数化分析的优化设计方案。其中,以遗传算法为优化方式,基体材料层、隔热材料层、耐烧蚀陶瓷层的厚度为设计参数,隔热层的组合厚度及各层热应力为优化目标;优化过程中调用ANSYS软件对种群中个体进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返回遗传算法程序中构造适应度函数。设计中通过改变遗传算法的种群范围、遗传代数、交叉率以及变异率,最终得到数种隔热层的结构方案,相应结构可以保证在满足各层材料的热应力低于其许用应力的情况下,隔热层组合厚度最小。
  • 段卓平, 温丽晶, 申健, 张连生, 汪庆桃
    摘要 ( 214 ) PDF全文 (2632 KB) ( 230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聚能装药用多点环形起爆器,并运用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和AUTODYN设计了一种聚能装药用多点环形起爆器,并运用动力学分析软件LS-DYNA和AUTODYN对其作用过程进行仿真,优化了多点环形起爆器的起爆点数和关键几何尺寸参数。应用高速摄影技术测量了经多点环形起爆器环形起爆后B炸药装药中形成的爆轰波阵面形状,结果表明在圆柱形B炸药装药中形成了理想的喇叭形爆轰波。
  • 王永刚,王春雷
    摘要 ( 158 ) PDF全文 (1661 KB) ( 12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TS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具有不同结构特征参数的泡沫铝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试样高径比、初始密度以及应变速率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压缩试验中,高径比越小,塑性屈服应力越高,塑性屈服平台长度越短,归因于端面摩擦效应;初始密度微小的变化都会对泡沫铝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密度的大小还直接影响泡沫铝是否具有平坦的塑性屈服平台段,其原因是随着密度增大,泡沫铝的塑性变形机理从逐层坍塌变形转为整体塑性屈服变形;无论是开孔还是闭孔结构,泡沫铝的力学行为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屈服强度与应变速率的对数呈双直线关系。
  • 范立佳,董相廷,高续波,王进贤,刘桂霞
    摘要 ( 216 ) PDF全文 (2655 KB) ( 19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BaCl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获得了单相BaFe12O19纳米纤维。差热-热重分析(TG-DTA)表明,当焙烧温度高于450 ℃时,PVP/\[BaCl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中溶剂、有机物和无机盐分解挥发完毕,样品不再失重,总失重率为90.5%. X射线衍射分析(XRD)与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PVP/\[BaCl2+ Fe(NO3)3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BaCl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将其进行热处理,获得了单相BaFe12O19纳米纤维。差热-热重分析(TG-DTA)表明,当焙烧温度高于450 ℃时,PVP/\[BaCl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中溶剂、有机物和无机盐分解挥发完毕,样品不再失重,总失重率为90.5%. X射线衍射分析(XRD)与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PVP/\[BaCl2+ Fe(NO3)3\]复合纳米纤维为非晶态,经900 ℃焙烧5 h后,获得了单相磁铅石型的BaFe12O19纳 米纤维。经扫瞄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经过900 ℃焙烧后,获得了直径约80 nm 的BaFe12O19纳米纤维,长度大于200 μm. 对BaFe12O19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该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其他铁氧体纳米纤维。
  • 吴铸新, 刘正林, 王隽, 杨俊
    摘要 ( 236 ) PDF全文 (1879 KB) ( 225 ) 可视化 收藏
    船用推力轴承用水润滑代替油润滑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选择了飞龙、船用推力轴承用水润滑代替油润滑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选择了飞龙、ACM、SF-1三种材料,开展摩擦磨损试验研究,探讨在不同工况下,不同聚合物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以筛选水润滑轴承推力瓦块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干摩擦时,载荷与转速对材料的摩擦因数具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转速下,3种材料的磨损量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其中ACM磨损量最小。湿摩擦时,转速对材料湿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大,但载荷的影响不太明显。
  • 方志明, 向峥嵘1
    摘要 ( 183 ) PDF全文 (932 KB) ( 121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切换系统中子系统最优且稳定与系统总体最优与稳定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了一类由任意多子系统组成的切换总次数、切换次序、切换时刻均为系统变量的切换系统,指出设计最优的切换序列是切换系统最优控制的关键。在切换总次数和切换次序没有事先确定的情况下,给出了包括切换总次数、切换次序、切换时刻3组变量的代价函数,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代价函数,得到使得代价函数最小的一组切换总次数、切换次序、切换时刻。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解决这一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