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郭汾,孙逢春,吴涛
    摘要 ( ) PDF全文 (45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推导了横坡直驶动力学模型、预测及控制模型。在对驾驶意图及车辆运动状态识别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传统履带横坡直驶控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电传动履带车辆横坡平稳直驶控制思路和方法。针对不同路面变化、不同行驶速度变化的横坡工况,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传动履带车辆横坡平稳直驶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和所采用的横坡平稳直驶控制策略,并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
  • 韩博,张晓志,邢浴仁,王泽山
    摘要 ( ) PDF全文 (3665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大口径火炮发射装药点传火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用于测定大口径火炮装药点传火实体的燃烧特性。通过在该模拟试验装置上进行不同点传火结构方案的试验研究,筛选优化出点传火结构方案,进行了装药内弹道验证试验,测得膛压曲线光滑,压差曲线呈衰减状。实验说明该模拟装置,可以对不同点传火结构方案进行对比、筛选,为大口径火炮装药点传火结构设计以及火炮射击试验初期的安全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 吴永海,徐诚,陆昌龙,李峰
    摘要 ( ) PDF全文 (51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身管液冷技术在陆基防空反导小口径自动炮和舰载中、小口径火炮中被广泛采用,研究身管液冷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对于火炮发射安全性和武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速射火炮为对象,采用热一流一固耦合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温度场计算方法割裂的固体计算区域和流体计算区域祸合在一起,建立了统一的流固传热数学模型。此外,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计算方法,计算了材料性能与温度相关的身管系统的瞬时温度历程,并讨论了不同速度的冷却水流对身管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炮身水流外冷却方式对于外壁的冷却效果非常明显,沿径向向内,水流带来的温度降幅逐渐减少;靠近炮管外壁表面的冷却水流薄层温度变化很大;当入口水流超过~定速度时,通过增加流速带来的身管温度场下降很小。
  • 陈海平,黄顺祥,刘峰,胡非
    摘要 ( ) PDF全文 (601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Monte Carlo原理,根据试验数据和殉爆规律,建立了混合炮弹殉爆模型(SDM).提出了蜂窝网格坐标系,该坐标系客观反映了炮弹排列的实际分布规律。通过SDM得出混合炮弹殉爆量概率密度分布的普适规律,提出殉爆方程的数学表达式。运用SDM模型,对某地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埋藏点的殉爆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出了该埋藏点殉爆方程的参数,并计算了100万次引爆该埋藏点时的最大殉爆概率所对应的殉爆量。SDM模型的建立与运用,对处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以及对危险品的生产、逗输、储存和销毁等的风险评估源强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潘曦,崔占忠
    摘要 ( ) PDF全文 (43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阻无线电引信近炸、碰炸的自适应控制为应用背景,建立了目标近场散射特性模型,旨在得出引信处于目标电磁散射近区时,近炸和碰炸情况下的多普勒信号及其频谱的变化规律。针对连续波多普勒体制引信,讨论了点目标情况多普勒信号以及频谱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多点目标,给出了多点目标回波信号以及多普勒频率的仿真结果。采用物理光学法和物理绕射法建立体目标的散射特性模型,并给出了多普勒频谱特性分析方法。
  • 赵剡,王涛,许东,杨秋英
    摘要 ( ) PDF全文 (52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光通过高超声速流场时会发生气动光学畸变现象,危害成像质量从而降低制导精度,因此需要研究高超声速流场中的光传输问题。本文根据流场的计算流体力学(CFD)网格节点计算模型,提出了高超声速流场折射率单元格传输的建模研究方法。通过Gladstone-Dale关系将流场密度场映射为折射率场,文中采用光线光学方法,推导出了基于CFD网格的光线传输递推算法,能够有效计算光程差(OPD)、光程长(OPL)以及光线实际偏移量,为波前相位畸变分析提供模型基础。本文计算了在高度、马赫数与入射角不同组合时产生的OPD以及光线实际偏移量,最后讨论了高度、马赫数以及入射角对光在高超声速流场中传输的影响。
  • 顾晚东,邱志明,袁志勇
    摘要 ( ) PDF全文 (324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基于多声呐基阵的无源时差定位方法,从测时差定位原理入手,对定位误差与布阵几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声呐基阵的最优布阵原则,对各布阵形式的定位精度进行仿真实验,给出最优布阵形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布阵形式在无源定位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赵春晖,李刚,张朝柱
    摘要 ( ) PDF全文 (50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宽带测向一直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噪协方差矩阵变换的宽带测向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变换矩阵,把各个窄带频率处的无噪协方差矩阵变换到聚焦频率处,然后应用子空间的方法得到波达方向估计值。与通常的信号子空间宽带测向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不需要对波达方向进行预估计。理论分析证明了本文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无偏性。把该算法应用到均匀线阵上,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 何遵文,牛佳敏
    摘要 ( ) PDF全文 (4034 KB) ( ) 可视化 收藏
    CDMA系统是一个全网同步的系统,扩频码的速率高,在用于无源探测时将具有更好的性能。对CDMA移动通信信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导频信道进行无源探测的方案,推导了导频信号的表达式,仿真分析了该信号的探测性能。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良好的距离和速度探测能力,能够用于无源探测。
  • 余家祥,萧德云,姜鲁东
    摘要 ( ) PDF全文 (48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单张图像的传统无人机对地定位方法的精度较低,不能满足精确打击作战需求,提出一种新的无人机对地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线性化共线条件方程建立摄像机姿态角和焦距迭代计算模型,根据非共线位置拍摄的多帧图像及其至少3个可识别同名像点坐标迭代计算摄像机姿态角和焦距的精确值,然后利用多摄站前方交会法求取地面目标的三维坐标。该方法不依赖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像片内外方位元素的测量值,消除了传统无人机对地定位方法3个定位误差源中的两个,因此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仿真与真实图像实验计算表明,摄站奉身坐标误差的大小是决定对地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当摄站坐标精度为5m时,对地定位误差约为10 m,远远小于传统方法的定位误差。
  • 李成国,牟善祥,张忠传
    摘要 ( ) PDF全文 (31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工程实际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主模圆锥喇叭馈电多波束抛物面天线的辐射特性,通过快速哈特莱变换(FHT)对辐射场积分的处理,利用软件优化仿真得到了抛物面多波束天线设计的关键参数和辐射方向图,大大简化了工程设计中各设计参数的复杂考虑和计算量,最后利用优化结果设计了8波束抛物面天线。该分析对工程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卓志敏,杨莘元,杨雷
    摘要 ( ) PDF全文 (56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RANSAC+ LS算法的红外成像全局运动估计方法。该算法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对匹配块进行预检验;然后利用本文算法对尽可能多的内点进行运动参数估计;最后对参数估计结果利用双线性内插方法进行运动补偿。该算法计算速度快,比RANSAC算法利用了尽可能多的内点,并能克服LS算法易受错误匹配对和外点影响的缺点。利用对实际拍摄的红外图像实验表明,该算法计算精度高于RANSAC算法和LS算法。
  • 牟达,王建立,陈涛
    摘要 ( ) PDF全文 (50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作用距离是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不同的战略目标具有不同的红外辐射特性,需要建立不同目标的作用距离模型。通过对武装直升机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凝视型IRST系统对武装直升机的作用距离模型。通过实际算例的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其作用距离的各方面因素。为凝视型IRST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以及综合性能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 董华玉,张晓兵,玄兆林
    摘要 ( ) PDF全文 (498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符号函数作为随机共振模型,对非高斯水下噪声环境中的信号检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检测性能。与Langevin型的随机共振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局部信噪比增益和更宽的频率适应范围。数值仿真表明,噪声的非高斯性越明显,符号函数型随机共振系统的性能表现越优异。由实测数据对所采用的随机共振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宋锦武,夏群力,徐劲祥
    摘要 ( ) PDF全文 (381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导弹初始瞄准误差为初始小扰动,建立理想条件下速度追踪制导律制导回路模型,在此基础上求解其解析表达式。通过对解析解进行无量纲化分析,得出理想条件下的速度追踪制导律制导回路只存在一个设计参数,它是无量纲的末制导时间,该设计参数直接决定了速度追踪制导律的制导精度与法向过载的大小。通过对法向过载及终点脱靶量的分析,给出了该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
  • 张军,贺跃进,赵成,张恒
    摘要 ( ) PDF全文 (44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透波盖透波性能要求,对透波盖所用材料及结构进行了设计。对设计制造的透波盖进行了强度有限元分析和结构抗压试验。强度分析和结构抗压试验结果相一致且满足透波盖的强度要求。为验证透波盖的透波性能,对其进行了透波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透波盖在其两个工作频段内平均衰减分别为1.366 dB和1.588 dB,折合透波率86%和83%,满足透波性能设计要求。
  • 荣吉利,李健
    摘要 ( ) PDF全文 (58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程序MSC.DYTRAN模拟在重力影响下水下爆炸气泡的脉动规律。通过引入新的流场边界处理技术对不同TNT药量在同一水深、相同TNT药量在不同水深等多种工况下气泡脉动的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和总结了球形TNT药包在不同装药量下气泡的半径及脉动的周期,得出了气泡脉动时气泡半径的时间历程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限元模型正确、有效,结果准确。计算模型、方法及结果对相关的工程研究和计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余德海,宋保维,杨世兴,李家旺,刘旭琳
    摘要 ( ) PDF全文 (42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基于多目标多学科综合设计的鱼雷外形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针对鱼雷外形设计的一体化设计优化模型;给出改进并行子空间优化算法;并针对具体算例进行外形综合优化设计;将所得优化设计结果,与初始外形相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流体动力和声学性能都有较大提高,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 胡云安,左斌,李静
    摘要 ( ) PDF全文 (63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类碟式飞行器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及现有的优化平衡状态算法如单纯形算法、混合遗传算法所存在的随机性大、收敛速度较慢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退火递归神经网络( ARNN)的极值搜索优化算法。将碟式飞行器的配平问题转化为所设计的代价函数(CF)求解问题,利用所提出的退火递归神经网络极值搜索优化算法求解出在多种定常飞行中碟式飞行器的平衡状态。在相同的仿真环境中,仿真结果对比说明ARNN极值搜索优化算法较混合遗传算法具有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 王锋,马大为,吴晓云,陈兵
    摘要 ( ) PDF全文 (3989 KB) ( ) 可视化 收藏
    舰载多功能火箭武器系统的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研制过程中存在多种非确定因素及风险因素。由于技术风险的评价指标和属性值难以确定和定量化,使得技术风险分析和评估成为武器研制风险管理的瓶颈。针对技术风险的灰色性和难以量化性,提出一种结合层次分析法( AHP)和灰色聚类决策的武器研制方案技术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舰载多功能火箭武器3种总体研制方案的技术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将为该武器系统总体研制方案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 连可,龙兵,王厚军
    摘要 ( ) PDF全文 (48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特点,在故障空间建立故障源一测试依赖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贝叶斯理论引入大型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以最大后验故障概率为准则判断系统所处的运行状态。将该问题归纳为集合覆盖问题(SCP),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得近优解。将算法应用到阿波罗飞船发射前故障诊断实例中,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 研究简报

  • 唐吉龙,刘国军,付秀华,魏志鹏,王静
    摘要 ( ) PDF全文 (36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寻求新的适用于飞行器隐形的吸波材料,针对Zn0的红外光谱特性,采用燃烧法制备氧化镍( Ni0)掺杂的纳米Zn0.通过XRD物相分析测试可以确定样品是由斜方(正交)六面体的Ni0和六方晶体结构的Zn0组成,并有部分镍替代了锌的位置,形成了有效掺杂;通过透射电镜测试可确定样品的颗粒尺寸在30 nm左右;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可以确定样品在中远红外波段存在较宽的吸收带(6.89~16.7 μm),该吸收带完全覆盖军事上雷达的中远红外波段(8~14 μm)。
  • 程焕武,王鲁,薛云飞,王海丽,吴清山,张海峰,王爱民
    摘要 ( ) PDF全文 (39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制高速冲击加载试验装置研究了钨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室温变形特征。该复合材料在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主要包括钨骨架碎化、Zr基非晶合金软化且沿钨骨架变形的方向发生流动。在剪切断裂面上不同变形带之间有明显的交界线,这些交界线形成剪切带和裂纹。
  • 林龙信,沈林成,谢海斌
    摘要 ( ) PDF全文 (55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单柔性长鳍波动仿生推进器是一种模拟鱼类“尼罗河魔鬼”的长背鳍波动推进方式而设计的新型水下仿生推进装置。本文首先给出了波动仿生推进器的设计目标和总体设计思路,然后对柔性长鳍、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致动器等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机械可靠性和密封性测试、电气联调、以及水池试验,并给出了相关的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机械结构和密封特性满足设计要求,控制和传感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此外,水池试验结果也验证了柔性长鳍波动推进机理研究的相关结论。
  • 孙春贞,黄一敏
    摘要 ( ) PDF全文 (526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重复使用运载器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下滑轨迹线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质点动力学的轨迹鲁棒性分析方法。首先给出基于质点动力学的轨迹设计方法,根据轨迹设计的原理,提出TAEM轨迹鲁棒性的概念,给出了影响TAEM轨迹鲁棒性的不确定性因素。然后定义了能量梯度,将能量梯度作为评价能量积累和消耗能力的指标,并分析了影响能量梯度的主要因素。接着给出了末端区域能量管理轨迹鲁棒性的分析方法。最后,以某重复使用运载器( RLV)为例,分析了建模不确定性对能量走廊和标称轨迹剖面的影响。
  • 高剑,赵宁宁,徐德民,严卫生
    摘要 ( ) PDF全文 (41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水下航行器轴向运动的非线性跟踪控制问题。针对广泛存在的未知海流、动态模型中的未知参数、以及外部常值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采用先进的自适应积分反演控制方法,用自适应机制克服未知海流和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并在反馈中加入积分项提高系统对未建模动态特性的鲁棒性,使水下航行器能够全局渐近跟踪参考位置指令。通过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研究,分析了自适应机制和积分项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并验证了闭环跟踪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 焦立男,唐振民
    摘要 ( ) PDF全文 (5920 KB) ( ) 可视化 收藏
    该算法利用单调链对有内孔的多边形进行凸划分,包括3个步骤:首先将有孔多边形分解为有序单调链;其次通过组合和分裂单调链,逐次拆分出单调多边形;最后将单调多边形划分为凸多边形。每个步骤都给出了证明和复杂性分析。实验和分析说明算法平均复杂性接近O(nl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