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辑专题

兵器信息技术
兵器信息技术也称为武器装备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预警探测、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战场管理等领域的信息采集、融合、处理、传输、显示联网,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
Please wait a minute...
  • 李博;王博;韩京冶;杨宗睿;栗霖雲;傅畅之
    兵工学报. 2022, 43(S1): 66-73.
    环境感知系统作为无人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等功能实现的基础与前提。结合车载计算机的硬件基础,设计一种复杂场景下的红外图像移动目标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端(B/S)架构,在客户端浏览器进行服务请求后,服务端使用改进的YOLOv2算法对车载Rapid输入输出(RapidIO)高速总线传输来的红外图像进行目标检测;通过维度重聚类和改进激活函数等方法,有效降低了漏检和误检率;为弥补红外图像对比度低、纹理特征弱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双边滤波图像增强算法,该预处理能够有效保持图像轮廓细节信息。结果表明:改进YOLOv2算法的实时检测准确度相对于原始算法提升了4.1%;图像预处理算法显著提高了检测准确率;该系统可为开拓无人车载红外图像的应用领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李永强;吕卫民
    兵工学报. 2021, 42(6): 1312-1323.
    多数军用电子设备的热环境适应性评定仅参考依据美军军用标准进行的高低温交变试验数据,而固定的高低温标准使得试验温度往往脱离实际,仅能定性分析其热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难以作为任务决策及维护检测的参考依据。为真实再现军用电子设备所处的热环境状态,借助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Solidworks创建MD型模拟器计算机开关量输入板(简称MIN板)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并将其任务状态谱转变为环境温度谱和电子元器件热功耗谱,作为Icepak仿真的输入参数。以Arrhenius模型和改进C-M方程为基础,结合最优加速退化试验所得关键电子元器件实际失效数据及仿真所得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温度数据,分别解算电子元器件热退化失效时间及焊点热疲劳寿命。采用竞争失效方式评估MIN板预测寿命及薄弱环节,并将寿命数据作为其热环境适应性的定量化表征。仿真结果表明,电子元器件热退化为MIN板热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焊点热疲劳为次要影响因素,其薄弱点主要为可编程逻辑器件及三态缓冲器,且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预测寿命分别为10~11 a、8~9 a和5~6 a,与实际使用故障时间大致吻合。
  • 吕宁;徐更光
    兵工学报. 2015, 36(1): 157-162.
    CSCD(2)
    在弹药装药底隙检测中,运用密度对比法结合体积效应,将底隙测量转化为弹底密度变化的测量,建立弹底扫描断层中心部位计算机断层成像(CT)值变化与底隙值之间的数学模型,解决底隙测量理论与实际操作中的难题。预置底隙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完成对0.20~0.50 mm底隙的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5%,可实现对装药底隙的定性判断与定量检测。
  • 吕宁;徐更光;薛田;黄求安
    兵工学报. 2014, 35(12): 1978-1982.
    针对中大口径弹药装药密度无损检测中壳体边缘效应的影响,提出采用建模修正和去壳修正两种方法,优化现有的密度对比法模型。对比两种修正方法的测量结果表明,对于钢制壳体弹药装药密度检测,去壳修正法的测量精度要优于建模修正法。研究内容对弹药装药局部密度的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李保磊;杨民;傅健
    兵工学报. 2009, 30(8): 1114-1118.
    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可以通过提高投影放大比来提高成像空间分辨率,但是对于一定尺寸的工件,随着放大比的增大容易引起投影截断,导致投影数据不完备,重建的图像存在伪影和衰减系数漂移。提出了一种投影补偿的方法来补全截断的投影数据。该方法对工件执行高放大比和低放大比两次扫描成像,其中低放大比下的投影数据没有被截断。在低放大比下执行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将重建的CT图像数字放大并重投影以得到与高放大比下投影数据相匹配的截断投影的估计值。将估计出的截断投影与高放大比下的投影组合并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得到空间分辨率局部增强的显微CT图像。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惶。
  • 罗武胜;李沛;李冠章;吕海宝
    兵工学报. 2009, 30(6): 820-824.
    针对飞机尾旋风洞试验模型姿态测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立体视觉的测量方法。其中对三维信息的恢复主要通过对离散特征点的匹配实现。为得到高效的匹配结果,文中设计出一组易于识别且匹配正确率高的人工特征集。该特征集对于模型体轴线具有对称性且位置已知,可以直接用来计算模型运动姿态。由于运动中的遮挡,特征集具有不稳定性。文中特别分析了特征集的不稳定性及其对计算结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该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 李博;王孝通;徐晓刚;杨常青
    兵工学报. 2007, 28(3): 370-373.
    Baidu(16)
    为了辅助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助降技术被提出。该技术包括:利用图像分割技术从飞行甲板的背景中识别助降陆标图案;采用Harris角点检测器,提取助降陆标角点的投影;根据透视投影几何原理,构造助降陆标角点和图像上相应投影点的函数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函数关系矩阵;对该关系矩阵进行分解,即可得到直升机相对飞行甲板的位姿参数。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给出舰载直升机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信息,而且在图像检测误差的干扰下,位姿估计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精度。
  • 杨民;朗田;魏英
    兵工学报. 2006, 27(3): 437-441.
    为了研究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算法,必须首先获取该扫描方式下投影数据。介绍了ー种利用解析几何和求解二次方程仿真任意扫描轨迹下的锥束射线投影数据算法,该方法基于单色射线贯穿物体的衰减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椭球、圆柱两种典型模型分别在单圆、螺旋线扫描轨迹下的投影数据仿真结果,并利用FDK和PI线重建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该种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重建方法研究提供了手段。
  • 傅莉;方帅;徐心和
    兵工学报. 2005, 26(6): 766-770.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了普通CCD摄像机所采集的人体运动图像的模糊,同时,去除了阴影对图像处理的负面影响,较好地提取出基于标志点的人体运动图像的边缘,为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研发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 范植坚;王天诚;冯延军;孙立庭
    兵工学报. 2005, 26(5): 651-655.
    分析了火炮身管大缠角混合膛线的成型过程,提出圆锥体单边切进楔形工作齿的阴极结构,经试验确定了阴极体锥度、长度与楔形工作齿角度的匹配关系。编制了电解加工专家系统,对阳线进出口和中间段分别采用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实现了在控制阴极进给和旋转的同时在线检测并控制加工参数。生产证明该阴极结构合理,控制系统精确。
  • 杨民;路宏年;黄朝志
    兵工学报. 2004, 25(4): 476-479.
    为了在普通PC机上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快速重建,提出了利用查找表和极坐标反投影快速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极坐标系下利用查找表实现快速反投影,然后将极坐标反投影数据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中,在此过程中,又一次运用查找表技术实现快速插值,有效地节约了时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重建速度,而且重建质量与传统卷积反投影相当,尤其当重建图像尺寸较小时,可以取代后者。
  • 郭军;曾文涵;谢铁邦
    兵工学报. 2003, 24(4): 504-508.
    弹头发射痕迹的比对是破获涉枪案件的关键之一,我国目前在这方面采用的方法都是依靠枪弹痕迹专家在比对显微镜下对所有待比的弹头逐一进行两两比对。这种低效的方法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弹头发射痕迹计算机图像比对系统,包括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功能以及主要技术关键及其解决方法。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原先的弹头发射痕迹比对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实践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秦实宏;刘克富;潘垣
    兵工学报. 2003, 24(2): 149-152.
    基于B点磁探针的测量原理,建立了电磁轨道炮膛内三维等离子体电枢电弧长度和电弧运动速度测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给出了用于测量膛内电枢电弧长度和运动速度分布的相应推论。开发了用于测量膛内等离子体电枢电弧长度和速度的多通道计算机控制诊断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
  • 杨民;路宏年;张莉
    兵工学报. 2003, 24(2): 180-183.
    对于板壳状构件的层析检测,采用射线沿构件长宽表面倾斜入射的扫描方式,以在厚度方向上获取的数字投影重建扫描区域的不同断层。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由于投影数据受一些干扰因素(噪声、运动误差等)的影响,并将综合地反映到重建结果中,因此很难对重建算法进行定性分析。为此本文给出了典型模型在该种扫描方式下数字投影数据的计算机仿真算法以及仿真结果,从而为研究在该扫描方式下的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ICL)重建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 陆小军;刘学广;王志选;梁杰;孙巍;李明;吕纯昌
    兵工学报. 2002, 23(2): 265-269.
    研制了用于动物生理学试验的环境模拟密封舱,提出了对所给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振动和噪声等多种参数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实现了多个环境变量的计算机测控。调节特性工作稳定可靠。
  • 刘庆明;白春华;张奇;梁慧敏
    兵工学报. 2002, 23(1): 19-22.
    以气固液多相云雾热力学和湍流燃烧理论为基础,对较大空间范围内燃料空气炸药爆炸进行了数值仿真,揭示了云雾爆炸过程中爆炸场参数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对于工业生产安全和燃料空气炸药武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浩
    兵工学报. 2001, 22(2): 178-181.
    子母弹内燃式气囊子弹抛撒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抛撒技术,它包括了抛撒药燃烧、燃气囊充气和各子弹运动的变化过程。本文描述了子母弹内燃式气囊子弹的抛撒过程,建立了子弹抛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地面仿真试验和计算机仿真结果。
  • 毕小平;陈策;张更云;韩树;马志雄
    兵工学报. 2001, 22(2): 266-269.
    Baidu(17)
    本文建立了履带车辆在稳定工况和动态工况行驶时动力性能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由动力装置子模型和传动装置子模型组成,可以藉此对发动机与车辆的稳态运行工况和瞬态运行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出车辆的最大速度、驱动力、行驶阻力、爬坡角度和各种行驶过程。对某台履带车辆的动力性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这种仿真方法可以方便地用于履带车辆的动力性能研究。
  • 金伟其;何玉青;王岭雪;王仲春
    兵工学报. 2001, 22(1): 48-52.
    军事上紫外告警技术和紫外保密通信技术的需要已成为紫外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采用国际公认的大气传输特性仿真软件包LOWTRAN,对由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能见度、路径方向以及传输距离等几种因素变化的大气紫外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不仅能够基本说明目前国外紫外传感器技术应用中的一些结论,而且对于今后深入开展紫外传感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黄忠华;崔占忠;林森
    兵工学报. 2001, 22(1): 130-132.
    Baidu(8)
    本文给出了介质天线归一化方向图函数的表达式;分析了天线参数对主瓣宽度和副瓣电平的影响;并借助计算机绘出了主瓣宽度和副瓣电平与天线主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引信介质天线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 周绍光;郭锡福
    兵工学报. 2000, 21(3): 225-228.
    在多弹道测量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平面内搜索出每一弹丸的二维轨迹投影。在被测目标的一些特性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借助计算机的人工识别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分析了机器自动识别的思路以及所需的前提条件,论述了辅助识别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最后简述了从辅助识别所得二维轨迹中取得自动识别所需知识的方法。
  • 吕海宝;杨华勇;罗武胜;罗武胜;曹聚亮
    兵工学报. 1999, 20(3): 251-254.
    在分析CCD交汇测量系统靶面分辨力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用两个CCD交汇和用三个CCD交汇构成的靶面分辨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三个CCD交汇构成的靶面不但提高了系统的目标捕获率,而且大大提高了靶面分辨力。
  • 吴淑芳;李占国;王艳春
    兵工学报. 1999, 20(3): 273-275.
    金属成形数值仿真技术的关键是对模具及动态变化的锻件构形进行数学描述和网格自动生成。本文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表达模具及锻件构形,精确表达模具上圆弧部分,生成了可随误差和模具曲率而变的自适应网格,提高了数值仿真的精度,从而满足精密成形工艺仿真的要求。实现了自适应精密成形工艺计算机仿真系统,以法兰中温精锻成形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杨华民;姜会林;王黎明等
    兵工学报. 1998, 19(2): 139-142.
    采用以经济效益为宗旨的光学系统经济公差理论,可在满足光学系统整体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地放宽公差,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如何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公差优化的求解问题。本文从优化方法选择,惩罚函数的构造,优化结果的非线性修正三个方面对该问题加以讨论,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结果。
  • 王宝元;吴三灵
    兵工学报. 1997, 18(4): 365-367.
    根据R.L.休斯顿和刘又午合著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所提出的理论,开发了一套火炮结构动力学分析计算机通用程序。通过大量的实例计算验证,本程序通用性强,结果可靠,精度高,使用简单、方便。用本文程序计算的某火炮炮口振动位移曲线,在形状数量上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它也可应用于其它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孙勇久;许哨子
    兵工学报. 1988, 9(3): 35-40.
    本文给出了动态情况下克鲁伯擒纵调速器非线性振动数学模型,编程后使钟表引信高转速下停摆在计算机中得以实现。通过两个引信的计算机仿真计算表明:仿真出的停摆与实验现象极为一致。本文在一百多次变化参量的仿真计算基础上、阐明了钟表引信高转速下停摆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
  • 梁景龙
    兵工学报. 1988, 9(3): 55-58.
    本文所述电子坐标变换器,采用开环鉴零和脉冲调宽技术,应用模拟量解两阶齐次微分方程,完成了笛卡尔坐标向极坐标的转换。实验证明,本坐标变换器具有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 梁君言;王佩兰;刘伟钦
    兵工学报. 1991, 12(2): 56-62.
    本文采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FTA)对工业雷管生产线的安全分析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文中主要介绍了生产线事故树的编制、计算机安金分析程序的编制和用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部分工序昀分析结果。
  • 居乃俊;刘同龙;陈政
    兵工学报. 1994, 15(1): 2-9.
    Baidu(6)
    在建立军用车辆三维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基础上,研究系统随机激励——双侧路面不平度的统计模拟法,面向系统状态方程求解系统响应时间序列,并给出概率统计和性能评价结果。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兵工学报. 1994, 15(2): 93-96.
    应用断裂力学的最大正应力准则,应变能释放率准则和有限元技术找出受力零件的危险点,以及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该点的裂纹扩展方向,在计算机上模拟出零件的损伤部位和裂纹的动态扩展过程。已计算和显示的实例有受拉伸的中心斜裂纹平板和受拉伸的边裂纹平板。还对常用的齿轮轮齿根部受弯后的疲劳裂纹,燃气涡轮盘榫齿裂纹的产生和扩聂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与实际损坏状态基本相符。这一失效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对机器零件的排故和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明君;张定华;黄魁东;张顺利;于清超
    兵工学报. 2010, 31(11): 1455-1460.
    针对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T)系统的定位参数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标准圆杆测具,并提出了基于该圆杆测具的快速定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在锥束CT成像区域中的4个位置分别对圆杆测具进行DR成像,得到4幅投影图像,然后利用圆杆测具在锥束CT系统中的成像特性,通过简单计算快速获取影响锥束CT切片图像质量的5个主要定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在数分钟内获取亚像素级的锥束CT系统定位参数,且由该参数重建的切片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张平飞;徐波
    火炸药学报. 1997, 20(2): 37-39.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法制备了石墨烯气凝胶/硝酸铵(GA/AN)纳米复合含能材料。采用元素分析(E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测试和X射线衍射(XRD)对GA/AN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G和DSC测试了其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在GA/AN纳米复合含能材料中,AN以纳米尺寸存在于石墨烯气凝胶中,平均粒径为71nm,质量分数为92.71%。石墨烯对AN的热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与纯AN相比,GA/AN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提前33.68℃,表观分解热增加了532.78J/g。
  • 沙恒;杨红梅;耿毅敏;王文京
    火炸药学报. 1995, 18(1): 1-3.
    矿井内煤粉尘散布于空气中或漏失的汽油散布于空气中,当它们各自达到适当的浓度时极易引起爆轰。上述这类危险现象早已为人们所认识,然而战争中根据上述现象的原理,采用爆炸方式将燃料抛散到空气中形成燃料-空气云雾,适时引爆产生爆轰波与冲击波摧毁和杀伤对方的轻型装备和有生力量。这是近廿年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新型武器。
  • 贾裕民;李国超
    火炸药学报. 1989, 12(2): 20-25.
    分析了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阿伯汀靶场,德国国防军91号试验站,加拿大国防研究中心及英国皇家装备发展和研究中心对B炸药、TNT、LX-14、压装的PBX及铸装的PBX和HMX/蜡95/5等炸药进行的发射安全性模拟试验和影响膛炸因素的研究结果;指出了设计发射安全性好的大口径炮弹装药的发展方向.
  • 管道一
    火炸药学报. 1984, 7(6): 47-53.
    本文叙述了离子交换法制备高氨酸羟胺的工艺过程,对该物质作了相容性试验、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差热和热重试验、生成热和比热的测定.
  • 王继平
    火炸药学报. 1983, 6(3): 82-82.
    系统研究了RDX粒度对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的影响,实验测试的RDX平均粒径为1.5~124μm,并在此粒度范围内分为5个粒度等级.其中撞击感度用特性落高法表示,摩擦感度用特性正压力表示.结果表明:炸药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均随粒度的减小而降低.从理论上分析了炸药粒度变化对机械感度影响的机理.
  • C. V. Goeb;潘苏萍
    火炸药学报. 1978, 1(4): 18-28.
    通过正交实验,对溶剂蒸发法制备球形团聚硼颗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球形团聚硼颗粒的形态、平均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球形团聚硼粉的外观形态。结果表明,团聚硼粒子的形态圆整,粒径可控且分布均匀。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搅伴速度70r/min,工艺温度20℃,硼粉与黏合剂的质量比为9∶1,固化温度70℃,固化时间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