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CSCD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骆清国;刘红彬;龚正波;桂勇
    兵工学报. 2008, 29(7): 769-773.
    Baidu(238)
    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CFX mesh模块,对柴油机缸盖、缸盖内冷却水道的几何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并对流体和固体的交界面进行了耦合处理,实现了流体和固体之间热量的传递。在ANSYS Workbench软件的CFX模块中采用整场离散、整场求解的方法对耦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在额定工况下冷却水的流场、缸盖以及耦合面的温度场,并对其热状态进行评价,为进一步进行热应力和热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 陈希祥;邱静;刘冠军
    兵工学报. 2010, 31(1): 68-73.
    Baidu(164)
    测试设备选择是装备系统测试性设计与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测试设备选择过程中影响测试设备选择是装备系统测试性设计与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测试设备选择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评价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FCA)方法建立模糊评判模型,计算备选测试设备的综合评判值并做出决策。案例表明,该方法通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有效的综合权衡分析,为测试设备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 徐国英;周景涛;姚新民;郭齐胜
    兵工学报. 2005, 26(4): 433-437.
    Baidu(146)
    摇荡是两栖车辆在海上使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乘员和装备的战斗力发挥。基于船舶的耐波性理论对两栖车辆在波浪中的线性摇荡问题进行了描述,通过实验得出了两栖车辆及其行走机构在横摇、垂荡状况下的共振频率和无因次阻尼系数,并对两栖车辆在我国某海域的海浪情况下可能出现的3种典型摇荡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分析。
  • 罗护;范大鹏;张智勇;吴正洪
    兵工学报. 2005, 26(3): 426-428.
    Baidu(121)
    两轴陀螺稳定是移动作战平台保持瞄准具、火炮、雷达或通信天线等稳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陀螺安装的方式不同,则载体姿态的角速度补偿量也不同。从稳定和测姿原理上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归纳出陀螺安装三种不同方法。通过移动载体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实例说明了安装方法的应用。
  • 郭亚军;王晓锋;马大为;乐贵高
    兵工学报. 2011, 32(4): 493-497.
    Baidu(112)
    针对某火箭炮俯仰运动的位置控制问题,采用了一种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方法。自适应反演控制律保证了闭环系统最终有界,使伺服系统能够全局渐进跟踪参考位置指令,从而达到交流伺服系统稳定跟踪控制的目的,滑模控制抑制了模型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的影响。通过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研究,分析了自适应机制和滑模控制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鲁棒性。
  • 陈永才;宋遒志;王建中
    兵工学报. 2006, 27(2): 330-334.
    Baidu(109)
    火炮身管的烧蚀磨损一直是降低火炮寿命、制约火炮发展的一个难题。从提高身管抗烧蚀性能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火炮身管延寿的各种技术:身管内膛激光热处理技术、复合身管制造技术及身管内膛涂层制备技术。并在分析火炮身管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种比较理想的身管延寿技术。
  • 邓爱民;陈循;张春华;汪亚顺
    兵工学报. 2007, 28(8): 1002-1007.
    Baidu(106)
    加速寿命试验( ALT)、加速退化试验(ADT)是两种主要的加速试验技术,统计学界与可靠性工程界对加速寿命试验研究的关注较多,而对加速退化试验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关注较少。本文首先将加速退化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进行简单的比较,接着介绍了加速退化试验的相关背景、退化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及设计与优化,然后介绍了加速退化试验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情况,最后探讨了加速退化试验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赵森;钱勇
    兵工学报. 2005, 26(5): 592-594.
    Baidu(99)
    针对身管类自行火炮半自动装填机构设计原理存在的问题,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对半自动装填机构㈠阻力”输弹对初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量化研究,提出了解决“恒力”送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 徐鹏;祖静;范锦彪
    兵工学报. 2011, 32(6): 739-745.
    Baidu(94)
    结合作者及其合作者最近几年在侵彻加速度测试领域的若干研究工作,总结评价了近十几年国内外弹体高速侵彻硬目标高g值加速度现场测试研究成果,特别是存储测试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同时总结了侵彻加速度测试相关技术的发展,包括高g值加速度计的抗高冲击性能和校准、电池抗高冲击性能的研究等。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潜在的国防需求,论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 刁联旺;杨静宇
    兵工学报. 2005, 26(6): 825-828.
    Baidu(83)
    讨论了机动目标加速度的“当前”统计模型问题。推导出基于修正瑞利分布的机动目标加速度的“当前”统计模型的适用范围。提出一种改进的机动目标加速度的“当前”统计模型描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机动目标加速度“当前”统计模型建立的机动目标自适应跟踪算法,其跟踪精度更佳。
  • 钟方平;陈春毅;林俊德;刘晋;刘乾;楼沩涛;张向荣
    兵工学报. 2000, 21(3): 268-271.
    Baidu(82)
    本文介绍了乎封头的圆柱形双层爆炸容器的设计特点。对其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采用了多层容器结构和薄壁钢管能量吸收装置等措施后,容器安全地承受了爆炸装置形成的弹片和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 姚养元
    兵工学报. 2001, 22(2): 152-155.
    Baidu(79)
    本文在介绍火炮后坐仿真试验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特点,采用火炮后坐与内弹道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火炮作了仿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仿真试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而对仿真试验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高颖;黄罗军;许志国;黄建国
    兵工学报. 2007, 28(1): 125-128.
    Baidu(77)
    应用OpenGL进行导弹系统的可视化视景仿真,显示了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导弹在各阶段的飞行姿态。论述了三维可视化仿真场景系统中模型的建立和调入、三维场景的建立、多视点和多窗口的设置问题;导弹的数据驱动和系统流程以及可视化导弹视景仿真系统的模块组成及相互关系。给出了仿真结果及导弹飞行过程的仿真场景效果图。
  • 徐文旭;张靖;齐占元;郑友祥
    兵工学报. 2006, 27(5): 797-801.
    Baidu(76)
    建立子母弹波纹管抛撒机构的抛撒内弹道数学模型,包括抛撒药燃烧、波纹管充气和各子弹运动的变化过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该抛撒机构的内弹道性能,得到燃气压力、子弹速度和子弹加速度等性能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抛撒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
  • 冯慧华;左正兴;廖曰东;张玉申
    兵工学报. 2002, 23(3): 294-298.
    Baidu(76)
    在完成了基于实验对比的离散误差收敛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某军用V型柴油机主要零部件及整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Lanczos法对零部件及整机组合体多方案的自由模态进行了计算,并由计算结果对修改方案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所得结论已成功用于该型柴油机的改进设计中。
  • 邓四二;谢鹏飞;杨海生;高银涛
    兵工学报. 2011, 32(5): 625-631.
    Baidu(74)
    在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轴承保持架的柔体性,采用修正的Craig-Bampton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建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柔体动力学方程。利用ADAMS系统开发了角接触球轴承刚柔多体动力学分析程序,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Gupta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结果加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引导间隙与兜孔间隙之比、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之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保持架转动的平稳性;相对刚体保持架而言,柔体保持架转动更为平稳。在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轴承保持架的柔体性,采用修正的Craig-Bampton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建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柔体动力学方程。利用ADAMS系统开发了角接触球轴承刚柔多体动力学分析程序,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Gupta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结果加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引导间隙与兜孔间隙之比、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之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保持架转动的平稳性;相对刚体保持架而言,柔体保持架转动更为平稳。
  • 刘玉存;王作山;柴涛等
    兵工学报. 2000, 21(4): 357-360.
    Baidu(73)
    本研究采用SSGT小隔板试验测定了主体炸药HMX粒度和粒度级配对塑料粘结炸药冲击波感度和爆炸输出能量的影响,研究的HMX粒度范围为1~150μm,试验的混合炸药密度为90%和95. 5%的理论密度。初步揭示了主体炸药粒度及粒度级配对混合炸药的冲击波感度和爆炸输出能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传爆药及混合炸药中主体炸药粒度的选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舒敬荣;:张邦楚;魏靖彪;韩子鹏;:刘昌源
    兵工学报. 2004, 25(4): 415-420.
    Baidu(68)
    稳态扫描技术是末敏弹系统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末敏弹现有稳态扫描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即用端部配重的单侧翼,也即用人为的子弹质量和空气动力的强非对称实现稳态扫描。分析了此种末敏弹系统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系统的二体运动模型,并详细讨论了此模型中约束力及约束力矩的消元化简方法,推导出了适于上机编程的标准形式的方程组,并用其编制了诸元计算程序。程序算例表明这种结构可以实现稳态扫描并用作稳态扫描装置,该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末敏弹总体及其稳态扫描装置设计的研究中。
  • 贾跃;赵学涛;林贤杰;崔绍波
    兵工学报. 2009, 30(9): 1232-1235.
    Baidu(68)
    针对鱼雷作战效能( TOE)评估问题,建立了评估的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的隶属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鱼雷作战效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人的因素的局限性,能够客观地再现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直觉思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贺志勇;高原;赵晋香;古凤英;徐重
    兵工学报. 1995, 16(3): 69-72.
    Baidu(68)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Xu-TEC Process)对球墨铸铁进行了表面合金他处理。交中念绍了球墨铸铁经渗钨钼、镍铬之后的会金渗层的组织、成分和性能特点,研究和分析了处理温度、时间、铸铁成分和辉光放电条件等因素对合金渗谣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金属处理后球墨铸铁的表面得到显著的强化。此外,该工艺还具有效率高,无污染的优点。
  • 卜广志;张宇文
    兵工学报. 2005, 26(2): 163-168.
    Baidu(66)
    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是一种新的针对复杂工程系统设计的求解方法,给出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的参数表示,分析了鱼雷总体综合设计的学科划分和耦合参数,然后分别使用三种典型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多学科可行性法、单学科可行性法和协调优化法对鱼雷总体综合设计进行建模思路研究,并对三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 张淑宁;赵惠昌;吴兵
    兵工学报. 2006, 27(1): 32-36.
    Baidu(65)
    分析线性调频( LFM)干扰对伪码体制引信相关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FM干扰超出伪码体制引信自身抗干扰容限时,相关输出严重恶化,因此必须在相关检测前对LFM干扰进行抑制。通过对LFM干扰信号分数阶傅立叶变换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在分数阶域进行LFM干扰抑制的方法;为避免固定门限方法在强干扰情况下造成有用信号的损失,提出了自适应门限的干扰抑制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LFM干扰,相关输出曲线明显改善,信干比得到显著提高。
  • 郭中泽;陈裕泽;侯强;车毕琴
    兵工学报. 2007, 28(5): 638-640.
    Baidu(64)
    本文基于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以阻尼结构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为目标,探讨了在阻尼结构设计中的阻尼材料最优分布问题,得到了在一定材料用量下的阻尼材料的最优分布构形,对于阻尼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有一定的意义。
  • 李杰;叶楠;庄继德
    兵工学报. 1999, 20(3): 193-197.
    Baidu(64)
    研究了描述车辆行驶下沙漠沙的剪切特性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建立了描述地面剪切特性最佳模型的评价指标。从车辆行驶性观点出发,测出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的剪切应力一位移关系,确定了描述沙漠沙的最佳剪切特性模型。所得结果为研制沙地通过性良好的运输车辆一沙漠车辆、开发沙漠资源及穿越沙漠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 林峰;刘影;陈漫
    兵工学报. 2006, 27(5): 784-787.
    Baidu(63)
    采用电液比例减压阀,实现车辆传动装置中换档离合器的电液比例缓冲闭环控制,建立电液比例减压阀的动态数学模型,结合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探讨采用PID控制和动态矩阵控制(DMC)的电液比例缓冲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 芮筱亭;王国平;陆毓琪;贠来峰
    兵工学报. 2006, 27(2): 301-305.
    Baidu(59)
    研究多管火箭射击顺序和射击时间间隔对其振动特性和密集度等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射击顺序提高射击密集度提供直接的方法。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多管火箭射击顺序和射击时间间隔与多管火箭系统( MLRS)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某多管火箭,通过优化射击顺序和射击时间间隔,形成了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某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本文方法为优化射击顺序提高射击密集度提供了直接的方法。
  • 杜志岐;邵朋礼
    兵工学报. 2009, 30(1): 1-4.
    Baidu(59)
    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下,严格控制车体重量是空降特种车辆总体设计中需要把握的重要设计准则。通过试验研究简化了着地冲击过程仿真,建立了铝合金车体和焊缝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大位移、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对于车体着陆过程进行了瞬态有限元结构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不同着陆状态下,车体位移、应力和应变的瞬态分布结果;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车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 张卫正;原彦鹏;郭良平;魏春源
    兵工学报. 2006, 27(5): 775-778.
    Baidu(57)
    对目前军用柴油机领域提出的高功率密度(HPD)柴油机(升功率92kW/L)进行较为全面的仿真分析,得到各主要因素对HDP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如何设计实现柴油机的超高升功率化及实现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点。
  • 黄天智;刘越;王涌天;闫达远
    兵工学报. 2006, 27(6): 1043-1046.
    Baidu(57)
    增强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很多商业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在军事应用领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通过研究现有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设备的进展情况,分析得出了其在军事上的需求,初步探讨了其在军事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了其在信息化战场上的应用前景,最后从需求及应用角度出发阐明了增强现实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 侯健;韩育礼
    兵工学报. 2000, 21(3): 253-256.
    Baidu(56)
    本文描述了磨料水射流与切割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给出了超高压(270MPa)磨料水射流切割系统原理图及主要结构特点。试验和分析了增压器的增压比、稳压器的容积对系统压力波动特性的影响及系统压力波动、系统压力、切割参量和磨料与切割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超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实用意义。
  • 林春生;向前;龚沈光
    兵工学报. 2005, 26(2): 192-195.
    Baidu(55)
    使用均匀磁化旋转椭球体模型对水中磁性运动目标进行实时建模,通过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实现对目标信号的模型化检测,并同时估计目标运动参数和磁性状态。采用模型化信号检测技术,在信号与背景噪声工作频带严重重叠的条件下,对目标检测信噪比可低至0 dB以下。采用模型化信号检测方法,对运动目标信号的检测可靠,虚警概率低,同时具有目标识别能力。
  • 李长生;张合
    兵工学报. 2011, 32(5): 537-542.
    Baidu(54)
    针对长距离(米级)条件下武器系统对能量和信息高效率、高质量同步传输的要求,为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电磁感应装定方式仅适合短距离(毫米级)传输的问题,基于磁共振理论,提出利用一对处于磁共振强耦合状态的分离线圈实现装定器与弹药引信间的无线能量供给与信息同步装定。通过对所建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电路模型的分析,推导出系统共振频率可能存在分叉现象,得到系统固有极值角频率的精确解析解。利用Orcad软件对无线传输系统进行频域和时域内传输特性的仿真分析,发现拾取线圈回路电流随系统工作频率变化十分敏感,共振条件下系统起振时间为微秒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和信息无线同步传输方案有效可行。针对长距离(米级)条件下武器系统对能量和信息高效率、高质量同步传输的要求,为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电磁感应装定方式仅适合短距离(毫米级)传输的问题,基于磁共振理论,提出利用一对处于磁共振强耦合状态的分离线圈实现装定器与弹药引信间的无线能量供给与信息同步装定。通过对所建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电路模型的分析,推导出系统共振频率可能存在分叉现象,得到系统固有极值角频率的精确解析解。利用Orcad软件对无线传输系统进行频域和时域内传输特性的仿真分析,发现拾取线圈回路电流随系统工作频率变化十分敏感,共振条件下系统起振时间为微秒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和信息无线同步传输方案有效可行。
  • 朱昊;刘文耀;王晓东;郝永杰;梁捷
    兵工学报. 2006, 27(3): 451-457.
    Baidu(53)
  • :胡家升;:杨绍清;汪德虎;:潘红华
    兵工学报. 2003, 24(1): 23-26.
    Baidu(52)
    本文提出了解弹道方程组求解舰炮武器系统射击诸元的较完整的数学模型,包括根据目标提前点位置只解一次弹道方程求解相应射击诸元及弹丸飞行时间的方法、修正各种非标准弹道条件和发射舰运动以及偏流等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解弹道方程组求解舰炮武器系统射击诸元的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
  • 刘玉存;王作山;吕春玲;王建华
    兵工学报. 2005, 26(1): 126-128.
    Baidu(52)
    采用小隔板试验(SSGT)测定了主体炸药黑索今(RDX)粒度和粒度级配对不同密度的RDX/F2641(95/5)高分子粘结炸药冲击波感度的影响,RDX粒度范围为1~150 μm,试验的炸药密度为80%、90%和95%理论密度。结果表明随RDX平均粒度的增大,混合炸药冲击波感度提高,但不同密度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主要反映了炸药粒度对热点点火过程的影响。
  • :李国林;张旭;赵曦;:施聚生
    兵工学报. 2000, 21(4): 314-317.
    Baidu(51)
    本文主要研究近感探测电容传感器电极结构对灵敏度的影响。在综述和讨论几种近感探测电容传感器结构与灵敏度关系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隔离极的电容传感器。分析了目标出现前后,等效电容拓扑结构。给出了理论分析和灵敏度表达式,并对两种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该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较大的探测距离。该传感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安伟光;蔡荫林
    兵工学报. 1992, 13(2): 92-96.
    Baidu(51)
    在一个余度结构中,有多种破坏模式,要精确计算结构的故障概率是复杂的。本文则根据限界准则和被删出的故障模式对结构故障概率最大贡献的公式,求得结构故障概率的上下限,简单地求得结构故障概率。为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数值例子。
  • :魏刚;杨宇航;:王武宏
    兵工学报. 2002, 23(4): 438-441.
    Baidu(50)
    本文在剖析人机系统中操作者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操作者行为的自适应性、自学习能力及其行为形成主因子,着重结合操作者行为的相关性一感知作用于判断决策后影响到动作,建立了人机系统中操作者行为模式,并推导出计算操作者可靠度的公式,求出了相应参数。最后进行了实例量度,同时定量辨识了行为相关性对人可靠性的制约程度,以期从人机系统可靠性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新的依据。
  • 吕永桂;魏燕定;吕存养;陈定中;李国平;程耀东
    兵工学报. 2006, 27(1): 88-92.
    Baidu(50)
    针对悬臂板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了悬臂板的动力控制方程。对于单独控制悬臂板的每阶模态振动,采用同位配置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传感器/致动器的配置,给出了目标函数,并将有限元分析方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给出了一种新的传感器/致动器优化配置方法。
  • 李金泉;黄德武;段占强;李守新
    兵工学报. 2005, 26(1): 60-63.
    Baidu(50)
    发射小口径脱壳穿甲弹,对30CrMnMo钢装甲靶板产生的绝热剪切带特性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坑和冲塞阶段,不产生绝热剪切带;在稳定的侵彻阶段,可达到绝热剪切带需要的应变量,从而产生绝热剪切带,并呈稀疏状分布,与侵彻方向大约成45°夹角。在本试验条件下,产生绝热剪切带的临界剪应变大约为0.47,临界温度大约为391℃.产生绝热剪切带后,在剪切带内变形增大且不均匀,将产生应力应变集中,和周围材料变形不协调,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