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6-30
      
  • 全选
    |
  • 管军, 易文俊, 常思江, 刘世平
    2016,28(2): 1.
    摘要 ( ) PDF全文 (8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速旋转弹丸的转速测试问题,分析了转速测量装置硬件设计和转速数据的处理方法。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将时域电压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对含有噪声的电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频率值即可认为是弹丸的实际转速,其它频谱分量认为是噪声分量。在某靶场进行实际弹道实验,利用所提方法对实际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全弹道的转速-时间数据。实验及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行,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周鼎, 张安, 常欢
    2016,28(2): 5.
    摘要 ( ) PDF全文 (13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影响天基对地武器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建立天基对地武器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对天基对地武器进行作战效能评估,从而为天基对地武器总体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针对显著影响天基对地武器作战效能的因素,从参数灵敏度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传统作战效能灵敏度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区间灵敏度分析方法,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各个参数对天基对地武器作战效能的灵敏度,并对仿真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参数TNT当量和命中精度的灵敏度较大,基础隐蔽效能指数、体积和形状的灵敏度次之,而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灵敏度较小,基于遗传算法的区间灵敏度分析方法显著提高了灵敏度分析的精度。
  • 郭庆伟, 宋卫东, 宋谢恩, 周云
    2016,28(2): 12.
    摘要 ( ) PDF全文 (9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对弹道修正技术的制导控制进行研究,以弹道修正火箭弹的传递函数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弹道变化量与控制变量的传递关系,实现对弹道偏差量的准确反馈; 根据弹道扰动方程和自动控制理论,结合比例导引算法,求解出单通道鸭舵控制弹道修正火箭弹的传递函数; 采用传递系数对弹道倾角变化量与舵偏角度的关系进行了解析,在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弹体传递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下传递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是正确的,不同舵机结构传递系数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舵片的布局和结构,不同飞行弹道下传递系数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空气密度,为制导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 孙瑜, 吴楠, 孟凡坤, 邓启正
    2016,28(2): 18.
    摘要 ( ) PDF全文 (14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行高精度的弹道导弹弹道预报和误差传播分析,分析了平根数法解摄动方程的解形式,提出了一种考虑J2摄动并包含短周期项的解析法,并将其用于弹道预报,结合无迹变换构造了弹道预报的误差传播分析方法,解决了解析法中开普勒根数求解过程不可微、偏导数矩阵难以计算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将解析法用于弹道预报时,J2摄动短周期项导致的误差达3个数量级,不可忽略; 该算法预报的相对误差只有不到5%,精度与高精度数值法相当,远高于传统解析法,但运算速度是后者的7倍,具有更好的效费比。
  • 李元生, 陈礼国
    2016,28(2): 25.
    摘要 ( ) PDF全文 (11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的作战效能,根据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工作原理,分析传统修正射击诸元方法无法适用于一维弹道修正弹的原因。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校射分为射击诸元修正和目标位置修正2个方面,提出利用距离偏差修正目标位置参数进行校射的伪距校射新方法,并提出伪距修正量计算方式。分别对使用新方法前后的射击效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舰炮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对舰炮武器作战效能的提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参考意义。
  • 高敏, 张永伟, 杨锁昌, 吕静
    2016,28(2): 29.
    摘要 ( ) PDF全文 (979 KB) ( ) 可视化 收藏
    舵机纵向修正能力随启控时刻的推后通常有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纵向修正能力,从理论上分析了纵向修正能力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推导了基于摄动理论的纵向修正作用判别因子,并提出了以该判别因子为基础的纵向弹道修正改进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判别因子为正时设置常规的舵控相位,判别因子为负时设置与常规相反的舵控相位,使舵机在整个弹道上的修正作用不出现矛盾,从而扩展纵向修正时间、提高纵向修正能力。以装配固定鸭舵式二维修正引信的某型制导迫击炮弹为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各射角的舵机纵向修正能力提高0~252%。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打靶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制导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王辉, 陈乐平, 李克勇, 董瑞星
    2016,28(2): 35.
    摘要 ( ) PDF全文 (116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单通道红外寻的制导导弹由于其结构简单、制导精度高、发射后不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人工红外干扰是影响该类导弹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以新一代便携式单通道防空导弹为背景,为了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分析了传统指令保持的抗干扰算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的目标状态预估的控制算法,并介绍了该滤波器的应用方法和使用条件以及预估控制的实施流程,之后与传统的指令保持方案在干扰态下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对噪声、初始误差等典型工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替代传统的指令保持。
  • 伍彬, 陆韵, 周志超, 傅建明
    2016,28(2): 42.
    摘要 ( ) PDF全文 (14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N-S方程求解的非定常CFD技术,对俯仰动导数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时间步长、内迭代次数、强迫运动幅值、减缩频率对俯仰动导数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了动导数标模在不同马赫数下的俯仰动导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时间步长与减缩频率是影响俯仰动导数计算结果的2个重要因素。给出了俯仰动导数数值计算时间步长与减缩频率选取的一般原则。基于非定常CFD技术的俯仰动导数数值计算方法精度较高,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王婕, 余永刚, 刘焜
    2016,28(2): 47.
    摘要 ( ) PDF全文 (150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对撞式喷嘴在大气环境中的喷雾特性,设计了对撞式喷嘴喷雾实验装置。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不同工况下含能液体模拟工质雾化场液滴的特征参数,获得了不同喷射压力下液滴索特尔平均直径D32的分布规律以及喷雾场液滴轴向速度vz沿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在实验基础上,建立喷雾场二维非稳态简化模型,气相采用k-ε湍流模型,液滴破碎采用泰勒类比破碎模型。结果表明:喷雾场从起始到统计稳定的发展过程约需15 ms,液滴索特尔平均直径D32的分布规律、轴向速度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萧辉, 杨国来, 葛建立, 于情波
    2016,28(2): 53.
    摘要 ( ) PDF全文 (115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炮口振动是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与反后坐装置布局及载荷传递密切相关。利用Flex-Flex接触碰撞模型模拟前后衬瓦与身管的相互作用,通过含微小间隙的改进接触算法和计及运动间隙的修正的Coulomb摩擦力方程表征揺架衬瓦和身管的接触碰撞关系,建立了全炮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模型,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对提出的反后坐装置布局方案进行数值仿真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后坐装置对称布局方案可有效降低炮口振动和衬瓦接触力,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和衬瓦磨损寿命,对该类火炮总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傅建平, 张泽峰, 韦有民, 刘昆仑
    2016,28(2): 57.
    摘要 ( ) PDF全文 (9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部队火炮水弹试验工程实践多、机理研究少,新型火炮水弹试验难的现状,基于火炮修后水弹试验原理和水弹试验工程实践经验,借鉴基于低速连续射流的消防水炮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火炮内、外弹道学与流体力学理论,阐述了火炮水弹试验时水弹膛内加速运动与膛外惯性运动机理,建立了火炮修后水弹试验水弹运动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某大口径、高初速火炮的射程、射高及其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水弹试验并不需要很大场地,为火炮水弹试验靶场空间确定提供理论参考。
  • 郭坚, 许进升, 高艳宾, 何勇, 陈雄
    2016,28(2): 62.
    摘要 ( ) PDF全文 (14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NEPE推进剂在应变加载条件下的疲劳损伤演化,基于循环加载过程中的推进剂耗散能变化,利用能量耗散变化比对推进剂疲劳过程进行分析。通过4个应变幅值进行了单轴拉伸疲劳试验,得到不同应变幅值下NEPE推进剂疲劳寿命,并得到在不同加载周次下的耗散能。结果表明,这种能量法能够以直观的方式解释疲劳损伤过程中损伤的累计,在对数坐标下耗散能变化比的稳定值与疲劳寿命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稳定值随初始加载应变幅值的增大而增加。当加载应变增大时,材料稳定段相邻加载间损伤累计越快,疲劳寿命相对减小,也解释了2次循环加载间损伤发展的原理。
  • 张英琦, 乐贵高, 马大为, 冯国铜
    2016,28(2): 68.
    摘要 ( ) PDF全文 (174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型号多管火箭发射装置轻量化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轻量化前后的模态响应特性及其火箭弹发射密集度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此轻量化设计的可行性。首先,对Lanczos迭代法在经典的特征值问题中进行了推导求解; 其次,建立了某复合材料定向管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此定向管样机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Lanczos迭代法的有限元模型求解模态是正确的; 最后,根据轻量化设计要求,建立了2种材料火箭炮发射装置的整车有限元模型,采用Lanczos迭代法计算其模态特性,根据模态特性选择合理的射击间隔,并通过对比轻量化前后此发射装置火箭弹的射击密集度,验证了此轻量化设计的可行性。
  • 刘怡, 余永刚
    2016,28(2): 74.
    摘要 ( ) PDF全文 (9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行装药是一种能在最大膛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膛压曲线充满系数,从而提高弹丸初速的新型技术。针对30 mm液体随行装药结构,建立内弹道零维模型,其中随行液体药采用喷雾燃烧模型。为了寻找较好的液滴直径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定直径液滴模型、气动破碎的变直径液滴模型以及破碎液滴直径呈正态分布的模型进行内弹道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大膛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3种液滴直径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均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液滴直径呈正态分布的模型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验值。
  • 金洪波, 曹延杰, 王成学, 王慧锦
    2016,28(2): 79.
    摘要 ( ) PDF全文 (161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电枢是电磁线圈发射器能量转换的关键部分,以此为研究对象,提出串联载流电枢发射器和并联载流电枢发射器的结构模型,通过分析2种载流电枢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得到了系统微分方程,并利用MATLAB建立了载流电枢发射器的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发射器的运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载流电枢发射器发射过程无拖拽效应,串联载流电枢发射器适于载荷在20 m/s以下的加速段使用,适于选用低压的电容器电源; 并联载流电枢发射器可用于载荷在50 m/s以上的加速段使用,适于选用高电压电容器。研究结果对电磁线圈发射器电枢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杨春浩, 马大为, 王晓锋, 朱忠领, 仲健林
    2016,28(2): 87.
    摘要 ( ) PDF全文 (110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导弹无依托发射场坪动态响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OLHD)试验设计方法和径向基神经网络近似技术,建立了带有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无依托发射场坪的近似模型; 对场坪位移动态响应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基层的弹性模量、改性沥青混凝土层和水稳碎石层的厚度为场坪位移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与位移响应均呈反比关系; 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在不同区间时对场坪位移响应的敏感度不同。
  • 朱学锋
    2016,28(2): 93.
    摘要 ( ) PDF全文 (9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多测站遥测数据智能对接方法,提供高质量全弹道遥测数据,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采用最近邻聚类分析算法实现目标识别级多测站遥测数据融合。以某次试验5个测站的遥测数据为例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多个测站中遴选出最优遥测数据帧,经整合重组后实现多测站原始遥测数据融合,有效剔除非正常跟踪遥测数据,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