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骆清国,刘红彬,桂勇,聂彬
    摘要 ( ) PDF全文 (535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釆用CFD软件建立了柴油机流体一固体耦合传热模型。针对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进 行台架实验,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合智能化冷却系 统的设计要求,进一步研究了该染油机在2 200 r/min、2 000 r/min、l900 r/ min不同负荷工况时,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制定合理的智能化冷却系统控制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晓强,朱锡,梅志远
    摘要 ( ) PDF全文 (459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3g立方体高速钢制破片对不同厚度的高强聚乙烯纤维模压层合板的侵彻。根据弹道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弹道极限速度vBL与面密度ρad的线性关系;又将剩余速度%的经验关系式中的相关参数表示为ρad的函数,得到了vr与ρad的经验关系式。经验关系式的预测值都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可以将此经验公式用于对立方体破片侵彻高强聚乙烯纤维层合板剩余速度和弹道极限速度的预测。
  • 王猛,黄德武,荣光,刘岩,杨明川
    摘要 ( ) PDF全文 (55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发射小口径杆式穿甲弹对30CrMnMo装甲钢板进行穿甲侵彻嵌入试验,并.对靶板弹坑剖面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分析。装甲板弹孔底部剖面除了产生绝热剪切带外,还观测到弹坑底部下面深1?2mm处形成一条或几条冠状裂纹。无论穿甲弹芯是钨合金还是钨纤维复合材料,弹坑底部均产生冠状裂纹。侵彻过程中,弹体破坏变形局部化和弹芯头部材料不断销蚀,造成弹、靶接触区域局部瞬间不均匀卸载,卸载波相互作用可形成局部围绕弹坑底部的冠状裂纹。冠状裂纹与绝热剪切带在局部区域交汇,构成穿甲侵彻过程中装甲钢板破坏的前期模式。
  • 黄蓓,王浩,陶如意
    摘要 ( ) PDF全文 (637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子母弹活塞式抛撒背景下,提出了带导向管的抛撒机构,分析单燃烧室和双燃烧室结构工作原理,对子母弹系统抛撒散布过程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建立抛撒过程内弹道方程组及子弹散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仿真。系统总结了子母弹活塞式抛撒特点及性质;将带有导向管的活塞式抛撒技术和母弹旋转融合在一起,增强了子弹空中散布效能;子弹弹道模型及仿真给出了子弹空中运动规律及散布规律。为抛撒过程的研究、抛撒机构的工程化设计和结构优化、空中抛撒散布效果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 赵惠昌,周新刚
    摘要 ( ) PDF全文 (54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有源干扰机理和模糊函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用模糊函数切割法测度线性调频连续波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性能。即根据引信的工作原理及其接收机的信号处理方法切割一定高度下的模糊图,计算截面面积来测度无线电引信的抗干扰性能,面积越小说明其抗干扰性能越强。通过对调频引信模糊函数切割图面积随其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相同的调制带宽下锯齿调频连续波引信的抗干扰性能强于对称三角调频连续波引信的抗干扰性能,且随着调制带宽增大,两者的抗干扰性能差距缩小;调制周期对两者的抗干扰性能影响较小。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客观、合理,且具育可计算性,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 卫芝贤,刘海燕,张学俊,李延斌
    摘要 ( ) PDF全文 (58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硬脂酸溶液燃烧法直接合成了具有较高比表面积钙钛矿型LaFe03和α一Fe2 03.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紫外可见漫反射及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LaFe03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紫外和太阳光下以LaFe03为催化剂,对2,4,6一三硝基甲苯( TNT)模拟废水进行了初步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太阳光下0.5×10 -3 mol LaFe03对TNT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与紫外光下相当;1h内降解率达51%,表现了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另外,紫外光下LaFe03光催化效果明显优于a-Fe2 03,这与LaFe03表面吸附了较多的吸附氧与羟基相关。
  • 陆明,赵月兵
    摘要 ( ) PDF全文 (51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RDX与Al粉末在滚筒混合过程中的静电火花感度,采用尖端放电方法,测定RDX、RDX-A1混合物的静电火花感度,采用斜槽法测量了RDX、RDX-A1混合物的摩擦产生静电积累量。研究表明:RDX的不发生爆炸的最大静电火花能量为0.013 J,RDX-A1不发生爆炸的最大静电火花能量大于0.013 J;在1m不锈钢滑槽内滑行过程中,RDX静电积累值的最大值约为- 3.0—- 5.0 μC/kg,此时能产生的最大火花能量为1.41×10 -3 J,都小于RDX的不发生爆炸的最大静电火花能量0.013 J,发生50%爆炸所需的静电火花能量为0.288 J,发生100%爆炸所需的最小静电火花能量为0.577 J;RDX-Al瞥电积累量的最大值为1.20 μC/kg,静电积累产生的电火花能量,不能直接引燃RDX-A1炸药粉末;加入3%~8%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后,RDX-A1炸药静电积累值的最大值为1. 50μC/kg,其可能产生的火花能量为1.23×10 -4 J,此能量也小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最小点火能。
  • 高大元,何松伟,周建华,鲁斌
    摘要 ( ) PDF全文 (377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老化对JB-9014炸药爆轰性能的影响,分析了JB-9014炸药加速老化的机理和效应。由JB-9014炸药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 K/min、10 K/min、20 K/min的热重曲线,用Ozawa公式和反应深度计算JB-9014炸药的热分解活化能、指前因子,机理函数和动力学方程。根据推导的动力学方程计算了JB-9014炸药在70℃、75℃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反应深度的密度、组成和生成热。进而通过VLWR爆轰程序计算JB-9014炸药的爆轰参数。研究结果表明,JB-9014炸药经过加速老化后,当密度减少时,爆速和爆压均有所降低。
  • 郭晓洁,辛宝平,陈实,郭磊,张晛
    摘要 ( ) PDF全文 (545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确立了筛选菌株克雷伯氏S菌对TNT的降解条件并初步探讨了TNT的降解机理。研究表明:葡萄糖的加入显著促进了TNT的生物降解,培养16 h后100mg/L的TNT去除率达100%;但不加入葡萄糖时TNT仍有12%的去除,S菌也有微量生长;硝酸钾的加入同样促进了TNT的完全降解,而不加入硝酸钾时TNT有80%的去除;TNT浓度的增加并没有影响其去除效果,高达200 mg/L的TNT仍可完全降解。TNT的降解过程包括TNT生物转化为缩合产物A和A物质的开环分解。生物催化体系中硝基还原酶、甲苯双加氧酶和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的检出为这一降解途径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酶学支持。
  • 陈金立,顾红,苏卫民,刘炳奇
    摘要 ( ) PDF全文 (71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宽波束发射一宽波束接收”多基地雷达存在定位精度低和易产生虚假目标等缺点,讨论了一种空间接收分集的多入多出( MIMO)雷达,该MIMO雷达是一种特殊结构的一发(射站)多(接)收(站)( STMR)多基地雷达,其工作模式也为“宽波束发射一宽波束接收”,能避免复杂的波束同步扫描问题。对接收分集MIMO雷达提出了一种基于Capon谱估计的多目标定位方法,并与普通STMR多基地雷达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接收分集MIMO雷达能有效解决“宽波束发射一宽波束接收”多基地雷达的低定位精度和易产生虚假目标的问题。
  • 王文政,周经伦,罗鹏程
    摘要 ( ) PDF全文 (79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战术数据链的应用背景,针对传统轮询协议信道利用率低以及无法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实时通信需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轮询MAC协议(APMP)。通过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轮询调度算法,APMP能够自适应地以高选择指数选择具有较多高优先级报文的节点进行轮询,进而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提供业务区分服务。同时,APMP还能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较好地解决了节点超出网控站覆盖范围而造成的空轮询问题。仿真表明,相比较于现有典型战术数据链集中式轮询协议,APMP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无线信道资源,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 胡英辉,耿旭朴,邓云凯
    摘要 ( ) PDF全文 (585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正交多相码信号在雷达组网作战和合成孔径雷达抗欺骗干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超混沌序列产生正交多相编码信号的设计方案。根据雷达系统的性能需求,给出了超混沌序列的相关性优选方法,首次指出求解互相关序列最大集是一个最大团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一种简洁高效的最大团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超混沌正交多相码满足独立同分布,较常规混沌编码复杂度更高(均在1.2以上),码序列众多,经多脉冲相干积累后旁瓣较Frank码有近10 dB的改善,适合于在组网雷达系统和抗干扰环境中的应用。
  • 姜伟伟,高云国,冯栋彦,陈兆兵
    摘要 ( ) PDF全文 (378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车载光电经纬仪的测角精度,提出了由基准平面误差导致测角误差的修正方法。根据车载光电经纬仪基准平面的结构,分析了基准平面的误差组成。基于光电经纬仪的基座上安装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传感器,推导了根据水平传感器测得的倾角计算出整个基准平面的倾角和最大倾斜方向的计算公式。使用球面坐标系分析了由基准平面误差而产生的测角误差并给出了修正公式。实际跟踪测量表明,采用此方法进行测角误差修正效果较好,最大方位角修正角度误差在5’左右,最大俯仰角的修正误差为2′左右。
  • 刘锋,孙大鹏,黄宇,陶然,王越
    摘要 ( ) PDF全文 (51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传统Hough变换(HT)庞大的计算量和存储量的问题,提高对线性调频( LFM)信号参数估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Wigner-Ville分布(WVD),得到含噪单分量LFM信号的时频特性,利用最大值法进一步估计出瞬时频率;截取一段频率估计值,利用随机Hough变换(RHT)实现LFM信号的参数估计。仿真分析表明,与传统WVD-HT相比,该算法的运算量明显减少,约为WVD-Hough的1/3,并且参数估计精度高于WVD-Hough算法,具有校强的实用性。
  • 洪华杰,王学武,杨光,陶忠
    摘要 ( ) PDF全文 (54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被动减振是实现机载平台高精度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研究发现,某型武装直升机上稳定平台的无角位移减振装置构思巧妙,不仅能够隔离线振动,且实现了各自由度的解耦。论述了该减振装置的运动学特性,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分析其各自由度之间的解耦特性,计算出平动自由度的谐振频率;建立该减振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虚拟样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内容希望能够为国内同类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
  • 于志远,姚晓先,戴闰志,吴松平
    摘要 ( ) PDF全文 (52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种新型压电舵机的微位移放大机构,提出一种基于刚度分析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压电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推导出压电舵机数学模型,分析微位移放大机构结构参数对压电舵机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柔性铰链的设计原则。对5种单轴柔性铰链的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柔性铰链刚度比的变化曲线,并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微位移放大机构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对于压电舵机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十分有效。
  • 张攀峰,王晋军
    摘要 ( ) PDF全文 (48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6.1求解Reynolds平均Navier- Stokes方程,研究了孔口倾斜角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处于NACA0015翼型回流区时(20°攻角)控制分离剪切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孔口倾斜角为309时,即吹气方向顺流向贴近壁面时,合成射流激励器控制翼型背风区分离剪切层的能力增加,合成射流对翼型的控制达到最佳效果;升力系数较垂直射流控制时增加5%,而阻力系数降低15%.通过对翼型气动力特性、脱落漩涡结构以及射流孔口附近流动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小的孔口倾斜角下控制效果提升的内在机制。
  • 张德志,李焰,王等旺,王长利,钟方平,林俊德
    摘要 ( ) PDF全文 (476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大当量爆炸容器设计,准确的爆炸近区正反射冲击波压力和冲量数据至关重要。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了比距离为0.098~0.5 m/kg1/3范围内球形装药爆炸正反射冲击波压力峰值、冲量和)中击波到时,并结合文献[1-2,4]中的数据,拟合得到了压力峰值、比冲量和比例时间与比距离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压力峰值随比距离增大呈指数衰减;反射冲量与爆炸当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张婧,施兴华,徐定海,王善
    摘要 ( ) PDF全文 (53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甲板结构受压屈曲的失效模式,提出一种砰击载荷作用下舰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计入砰击载荷和波浪载荷幅值的相关性,建立了舰船在砰击、波浪及静水载荷联合作用下甲板失效功能函数的随机过程模型。采用上穿率及并联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求解此随机过程的可靠性。通过算例分析了舰船结构的阻尼率、砰击率及载荷相关系数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的阻尼率决定了砰击载荷对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同时对甲板结构各主要失效模式的可靠性进行计算,发现加强筋侧倾失效是最危险的。该方法将为合理评估舰船结构的可靠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张立川,刘明雍,徐德民,严卫生
    摘要 ( ) PDF全文 (538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多水下无人航行器( UUV)协同导航定位技术是解决海洋中间层水下导航问题的重要途径,研究了主从式多UUV基于水声传播延迟的协同导航定位问题。主从式导航结构中,主UUV内部装备高精度导航设备,从UUV内部装备低精度导航设备,外部均装备水声装置测量相对位置关系,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内部和外部传感器信息,对从UUV进行实时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UUV的相对位置观测,可以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精度。
  • 洪东跑,赵宇
    摘要 ( ) PDF全文 (558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火工品具有寿命长且可靠性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其贮存可靠性分析的精确性,研究了火工品及其贮存可靠性的特点,利用感度试验数据,给出了基于时序模型的火工品贮存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升降法试验数据给出了感度分布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并结合先验信息给出了刻度参数的收缩估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收缩估计具有更优的统计性质。采用时序模型来描述感度分布参数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趋势;结合分布参数的估计值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然后利用该模型对分布参数进行外推。结合信仰推断方法,给出了火工品贮存可靠度置信下限。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高可靠性火工品的贮存可靠性分析。
  • 孔令飞,李言,吕延军
    摘要 ( ) PDF全文 (66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BTA深孔加工钻杆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岔。考虑了钻杆质量偏心和切削力波动的影响,利用切削液非线性流体力以增加数值计算的精度。通过引入变分约束原理的有限元方法,同时完成了非线性分析所需的流体力及其Jacobian矩阵的计算。在稳定性分析中,通过改变系统的时间尺度,将非线性钻杆系统周期轨迹的周期显式地出现在钻杆系统的系统方程中;然后对传统打靶法进行改造j将周期也作为一个参数一起加入打靶法的迭代过程,确定了钻杆运行周期轨迹并有效减少了周期计算量。结合Floquet稳定性理论,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结含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秦国华,路冬,吴铁军
    摘要 ( ) PDF全文 (65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型面零件的装夹是机械制造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零件装夹的确定依然取决于设计者或专家的经验与知识水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形状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加工要求。为此,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一种装夹参数的确定算法。基于质点运动的速度合成原理和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陛质,建立了定位正确性判定算法,以确定可行的定位点数目及其布局;基于静力平衡条件和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建立了零件加工稳定性分析模型及其算法,从而实现夹紧力大小、作用点、作用顺序的优选。该方法不仅能够验证夹具装夹方案的可行性,而且还能供装夹参数的合理设计时参考。
  • 孔凡霞,吴吉良,张德远,汪声宇
    摘要 ( ) PDF全文 (45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低频振动扩孔“切削一分离一切削一分离”的脉冲动作使钻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纠偏效果,提高了孔的直线度;振动扩孔的脉冲切削、微细切削、重复熨压以及断屑特性使已加工表面质量得以提高。进行了坦克履带扩孔实验,并对相同条件下普通扩孔和振动扩孔的孔加工直线度和表面质量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振动扩孔的孔直线度比普通扩孔提高一级;振动扩孔的表面粗糙度比普通扩孔提高两级。
  • 王翔,黄毅民,韩勇,卢校军
    摘要 ( ) PDF全文 (433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定高能炸药爆轰温度,研究高能炸药的爆轰辐射特性,研制了一台瞬态辐射光纤高温计。该高温计采用光纤分束器将被测光源发光通过同一根光纤分束至6个不同通道,保证了高温计各个通道采集的光是目标光源同一点发光,提高了测温精确性。还介绍了测量炸药爆轰温度的方法及原理,以TATB基炸药为实例,测量了该炸药的辐射光谱历史,并运用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了该炸药的爆轰温度为3 135 K±28 K.
  • 潘峰,陈杰,任智平,王光辉
    摘要 ( ) PDF全文 (84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无人机(UAV)指派问题是一种具有多约束条件的复杂任务分配问题。随着问题规模和约束数量的增加,其复杂性加剧,尤其是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线性规划类的方法而言,存在着维数爆炸和优化求解困难加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UAV任务指派模型,将UAV指派问题转化为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问题。该模型通过构造可行解的方法,不但有效地减小了搜索空间,提高了搜索效率,而且适用于各种计算智能类的优化方法。通过4种典型的计算智能优化方法,即粒子群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和克隆选择算法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与计算智能优化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求解复杂UAV任务指派问题。
  • 卢艳平,王珏,喻洪麟
    摘要 ( ) PDF全文 (36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弹药产品的质量无损检测中,小底隙的精确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为精确测量小底隙,利用CT成像的体积效应,提出一种小底隙厚度测量方法。在设定的扫描层厚下对产品进行工业CT断层扫描,使底隙完全包含在扫描层厚范围内;再将工业CT断层图像上的灰度差异转换为等效密度差异;并利用产品的材料密度及底隙物质(空气)密度来计算小底隙的厚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0.3—2.0 mm的底隙进行测量,其最大绝对测量误差为0.03 mm,最大相对测量误差为4.8%.该方法解决了小底隙精确测量的技术难题,可浦足产品无损质量检测和评价的需要。
  • 宋天革,张岸
    摘要 ( ) PDF全文 (38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发展起来的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Si02 - Mg0-Ti02 - Cr2 03多组元活性剂。讨论了各组元对低合金高强钢TIG焊焊缝熔深的影响,揭示了活性剂的成分同熔深之间的内在关系,给出了活性剂成分与熔深之间的定量描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Mg0与Cr203,Mg0与Ti02,Cr203与Ti102交互作用对熔深起正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结果使熔深增加;利用最佳成分配比做成活性剂配方A,在相同焊接工艺参数下,涂敷活性剂A的实测焊缝熔深是未涂活性剂焊缝的2.3倍;活性剂Si02、Cr203.Mg0在母材的阳极表面形成的导电性较差的熔融层,使得电弧导电通道变长和电弧等离子体发生收缩,熔深增加。
  • 孟庆华,赵文礼,樊志华,曾复
    摘要 ( ) PDF全文 (51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现有的阴性选择算法提出适于车辆故障检测的改进型阴性选择算法。在改进型算法中,对数据串编码、自体集合的生成、检测器数目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对某军车上使用的防滑差速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的样本数据进行故障检测,结果表明了改进型阴性选择算法的有效性,并与神经网络检测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了改进型阴性选择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
  • 弋英民,刘丁
    摘要 ( ) PDF全文 (557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未知环境中,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时,系统的统计特性发生突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交互式多模型(IMM)的SLAM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用多个非线性高斯模型近似非线性非高斯模型;每个模型都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对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在每一步采用IMM方法获得融合估计值;从而演化机器人的SLAM. 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过程噪声均方根误差、量测噪声均方根误差和两者噪声均方根误差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EKF-SLAM算法和快速SLAM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
  • 研究简报

  • 齐晓慧,杨志军,吴晓蓓
    摘要 ( ) PDF全文 (48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简单自适应控制的重构控制律设计方法,用于提高飞行重构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针对故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包含一个基本控制器和一个简单自适应控制器的重构控制器。在基本控制器中,应用具有预定稳定度的线性二次型指标最优控制,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在简单自适应控制器中,引入并联前馈补偿器,保证故障飞行控制系统满足正实性要求,并将其转化为同时镇定问题,利用YALMIP工具箱进行了求解。以某型飞机侧向飞行控制系统为例,针对系统参数变化和承受有界干扰情况,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重构飞行控制系统在跟踪参考输入信号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 李松,张春华,栾经德
    摘要 ( ) PDF全文 (51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轴频电场是海水中航行舰船产生的物理场之一,它以螺旋桨轴转动速率为基频向外辐射,具有明显的线谱特征。为了提取其基频线谱,对信号进行了线谱检测,剔除掉了连续谱以及不符合线谱条件的频率点,根据轴频电场的特点,对剩余的线谱再进行模糊评判;根据轴频置信度判断基频线谱所在频率点。将该方法用于船模产生的轴频电场基频线谱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周霖,宋耀良,谢中元,浩明
    摘要 ( ) PDF全文 (51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高功率电磁脉冲是地球物理研究、地质勘探、石油开采以及电子对抗和微波武器等军事领域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在讨论传统脉冲磁流体动力( MHD)系统和现代脉冲MHD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火药燃烧的大功率脉冲形成与发射技术,着重研究了低压单脉冲MHD输出转换为大功率多脉冲电磁能的方法和实现电路,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对实现该系统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 卢志辉,孙志杨,李祥云,薄悦,张磊乐
    摘要 ( ) PDF全文 (48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质心测量对于空间飞行器至关重要,新型武器的研制对质心测量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将传统的天平原理与旋转轴结合,利用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质心测量机构,提出了一种能够明显提高质心测量精度的测量方法。描述了具体测量机构的主体结构,给出了机构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并进行了机构对于质心测量的误差分析。结合测量设备研制,进行了误差估算,理论估算的结果最大误差为0.023 mm.采用标准样件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具体测量数据显示,最大误差为0.020 mm.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理论分析计算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已采用该方法成功地研制出系列高精度测量设备,配用于相关领域。
  • 金乾坤,陈留涛
    摘要 ( ) PDF全文 (37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气体发生器支撑结构的冲击环境对于其结构动态响应分析和参数设计至关重要。采用LS-DYNA程序对支撑结构冲击实验进行了数值仿真,对其材料动态性能参数进行了标定。利用实测结果,对载荷特性参数进行了数值验证计算,获得了压力峰值。对3种支撑结构在该压力载荷作用下的)中击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获得了能正常工作的改进方案,为支撑结构参数设计和实际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