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仇滔,刘兴华,陆滢,尹文辉
    摘要 ( ) PDF全文 (413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DDC2000柴油机用的电控单体泵,进行了电控单体泵高低压油路的耦合实验;分析了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高压回油对低压油路的供油影响和低压油路对单体泵高压喷射特性的影响。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低压油路在单体泵供油过程中出现压力突变将导致高压喷射循环变动较大,产生喷射不稳定;随转速增加,低压油路压力突变的问题趋于严重;提高低压油路的供油压力将有助于改善单体泵的供油过程,防止出现供油压力突变,提高单体泵喷射的循环稳定性;不同转速下对应的临界供油压力不同,该压力随转速提高而增加。
  • 毕小平,许翔,王普凯,索文超
    摘要 ( ) PDF全文 (53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液力机械传动装置中各系统间相互作用以及润滑油,动力舱空气和车体对传热的影响,建立了坦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的整体热分析模型。模型由传动箱、液力变矩器、变速器、侧减速器的产热模型和热网络传热模型组成。对坦克机械传动工况和液力传动工况进行了热分析,得到了传动装置产热量、传热量和部件温度的详细分布。给出了温度分析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表明,热分析温度值与实车行驶测试值对比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
  • 王双双,张豫南,颜南明,赵玉慧,张亮
    摘要 ( ) PDF全文 (540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电传动履带车辆的性能,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20 t级履带车辆的电机驱动系统模型和车辆动力学模型,构建了机一电联合仿真模型。进行了中心转向、通过崖壁和壕沟等特殊运动的仿真评估,结果表明:车辆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采用联合仿真的方法为电传动履带车辆的性能预测和评估奠定了技术基础。
  • 项昌乐,陈福忠,刘辉,张喜清
    摘要 ( ) PDF全文 (6772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近场声全息法对某型车辆变速箱进行了噪声源识别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箱体表面辐射噪声的声功率谱和全息图,分析并确定了变速箱噪声的主要内部激励源和外部辐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箱体的噪声辐射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变速箱体噪声辐射的主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变速箱的降噪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崔晓风,冯武斌,项昌乐,王战军,郝会兵
    摘要 ( ) PDF全文 (537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维修工程理论,搭建了装甲装备虚拟维修仿真平台,实现了非沉浸式虚拟维修过程仿真。通过给虚拟人模型构造视觉内切锥,对维修作业过程中每项维修作业单元的视觉可达性给出了定量评价,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对某一维修作业的视觉可达性给出了定量评估方法。本文为军方在新型装甲装备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初期提供了维修性中的可达性等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分析和验证的可行方法。
  • 张琳,冯红艳,吴蓉,朱顺官
    摘要 ( ) PDF全文 (545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等离子体为激发能量的点火方式是含能材料点火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等离子体的基本参数如温度和电子密度对研究等离子体点火的机理是重要的参数。对于半导体桥( SCB)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产生的瞬态小尺寸等离子体,很多等离子体诊断方法不能适用。本研究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同时获得SCB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分布的诊断结果,在放电电压为16 V,充电电容为47 μF条件下,1.0 Ω的SCB等离子体温度分布在2 400—3 800 K之间,电子密度约为3.2×l014~4.2×1014个/cm3左右。同时,依据筹离子体成立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条件,根据光谱诊断结果,判断不同型号的SCB的放电行为是否产生等离子体。本研究为瞬态小尺寸等离子体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SCB桥体的设计以及点火方式的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以及用于其它体系中等离子体参数的诊断及判断。
  • 谢成祥,胡维礼
    摘要 ( ) PDF全文 (54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类具有不确定时延的多包传输网络控制系统的保性能控制问题。在传感器数据传输采用静态调度策略的情况下,在控制器端用对象模型来估计对象的状态,根据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更新模型的相应状态,将多包传输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线性离散周期系统。根据周期系统理论和矩阵不等式方法,推导了多包传输网络控制系统保性能控制律存在的条件,给出了保性能控制律的设计方法,利用PENBMI软件包求解双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可得到次优保性能控制律和次优性能指标。仿真例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李洪瑞,盛安冬
    摘要 ( ) PDF全文 (5009 KB) ( ) 可视化 收藏
    证明了连续纯方位观测系统可观测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4个方位构成的可观测判别式不等于0,其特点是仅利用方位信息而无需导数信息和求解微分方程。分析了系统不可观测时观测器的运动形态,指出纯方位系统不可观测时,观测器的运动轨迹是一种等效的匀速直线运动观测轨迹。应用这些结论得到了约束假定条件下目标机动的一个判断准则。
  • 邓兵,陶然,尹德强
    摘要 ( ) PDF全文 (591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域阵列平均的盲信号分离方法,它在变换域中引入加权函数来降低噪声及减少各源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和传统盲信号分离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矩阵的白化和联合对角化,并且复杂度低,运算量小,抗干扰性能好。
  • 郭强,李伟锋,马长征,董秀洁,陶然,王越
    摘要 ( ) PDF全文 (54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任意运动目标的双基地平面内,以目标运动方向与双基地基线的交点为参考点,采用目标至参考点距离r、目标运动方向与基线的夹角d、参考点对基线的分配比n及基线长L为研究变量,建立了对慢起伏运动点目标的回波模型及模糊函数。这里仍采用了T. Tsao对接收端信号时延进行泰勒级数展开的近似方法。但基于所建模型,充分考虑了建立模糊函数时基准点和误差点目标运动的任意性,因此,更具普遍意义;且无需建立复杂的指北坐标系,从而使分析过程得以简化。
  • 李遗,李召,刘军晨
    摘要 ( ) PDF全文 (56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近程导弹采用预测瞄准线开环控制,瞄准线的预测精度直接决定导弹的命中精度。为研究瞄准线转动角速度预测误差对导弹制导精度的影响,根据捷联惯导系统坐标变换原理,建立了近程导弹瞄准线转动角速度的预测模型和预测误差模型;仿真分析了各项误差源对预测误差和命中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惯性器件的精度搭配和精度要求。研究成果为全面研究近程导弹误差模型和采取减小、补偿误差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谭业发,蔡滨,徐婷,储伟俊,蒋国良,谭华
    摘要 ( ) PDF全文 (483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优质的电火花合金强化层,提高强化层摩擦学性能,本文运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镍基合金强化层,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参数、比强化时间和氩气流量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低输出电压匹配较高充放电电容量(110 v、300 μF)进行表面沉积,所制备的镍基合金强化层组织结构致密,耐磨性高;比强化时间为2.5min/cm2时,保护气体氩气的流量应控制5 L/min左右,镍基合金强化层组织均匀致密,气孔率少,可降低摩擦系数,并显著提高强化层的耐磨损性能。镍基合金强化层的主要磨损机理是微观切削和微观断裂磨损。
  • 韩明
    摘要 ( ) PDF全文 (39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需要有效地改进工业产品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了可靠性工程中参数估计的一种方法-E-Bayes估计法。给出了失效概率的E-Bayes估计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失效概率的E-Bayes估计和多层Bayes估计,并给出了E-Bayes估计的性质-E-Bayes估计和多层Bayes估计的关系。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E-Bayes估计法可行且便于工程应用。
  • 马元锋,陈克安,马苗,张成
    摘要 ( ) PDF全文 (73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新的倒谱系数,与目前广泛采用的美尔倒谱系数( MFCC)相比有以下改进:1)基于听觉外周模型改进了美尔频率倒谱系数( MFCC)的三角滤波器;2)用与频率相关的指数压缩代替固定的对数压缩;3)分析了频率的临界带变换在语音识别中所起的作用,从声目标识别的角度提出在临界带变换中引入与信号相关的自适应机制。通过4组声目标识别仿真对比试验,表明了新的倒谱系数比MFCC在抗噪声能力方面有明显提升。
  • 吴艳群,胡永明
    摘要 ( ) PDF全文 (41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推导并分析了Pekeris波导中单频点源在远场条件下的复声强。研究结果表明,在Pekeris波导中,每号筒正波模式对应的瞬时声强是2幅值相等、原点处相位差为兀的上下行平面波在介质空间中传播形成的瞬时能量分布;各号简正波的相互干涉作用使得水平方向上同时存在有功声强和无功声强;垂直方向上,各号筒正波自身存在声能流对消现象,但彼此的相互干涉作用导致有功声强不为零。单个三维矢量水听器在Pekeris波导中利用平均声强法无法确定辐射连续单频信号的点源俯仰角。最后通过声场计算程序进行仿真。
  • 张进秋,王洪涛,冯占宗,贾进峰
    摘要 ( ) PDF全文 (5669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出一种盘形缝隙式双筒磁流变液减振器( MRD)的结构并描述了其工作原理。对联合研制的盘形缝隙式双筒MRD的阻尼力随电流、位移、缝隙高度和频率等参数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盘形缝隙式双筒MRD的阻尼力随着控制电流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加;峰值阻尼力可调系数和耗功能力可调系数均随频率增大呈非线性减小,相反却随缝隙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加。通过分析该型MRD的阻尼特性,为其在装甲车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付永领,韩国惠,王占林,陈娟
    摘要 ( ) PDF全文 (61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Q2系列气缸的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此算法中采用交叉和变异操作点数随种群多样性函数而变化,在寻优后期,采用Powell法进行加速。高维复杂函数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早熟收敛问题,同时在目标函数的寻优后期快速逼近最优值,达到全局最优。依据优化方案对CQ2系列气缸实施加速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此方案在不影响参数估计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缩短了周期,降低了成本。
  • 邹丽娜,祝献,杜栓平
    摘要 ( ) PDF全文 (526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浅海主动声纳检测与估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确实浅海信道导致的回波信号不确实和混响干扰。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子空间回波信号的恒虚警( CFAR)检测与估计方法:对不确实浅海波导中的回波信号采用子空间信号建模方法;将混响干扰建模为一种类信号干扰,基于广义似然比检验( GLRT)的思想,将混响相关矩阵的最大似然估计代入到似然比检测中,由于GLRT具有恒虚警特性,最终得到子空间回波信号的恒虚警检测器。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分析表明,这种子空间回波信号恒虚警检测器对不确实信道具有很好的相干匹配能力,对信道不确实性具有较好的宽容性,能得到较好的脉冲压缩效果,提高目标位置估计精度。较之常规匹配滤波器,其检测性能可提高1—2.5 dB.
  • 杨俊鹏,祝小平
    摘要 ( ) PDF全文 (54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无人机(UAV)的倾斜转弯(BTT)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解决UAV高机动倾斜转弯飞行时运动强烈耦合、气动特性强非线性和参数非定常性等特性带来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难题。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规律对UAV非线性运动零动态系统进行增稳调节;运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对UAV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运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UAV的BTT控制规律,得到由增稳最优调节规律和滑模变结构控制规律构成的UAV的BTT非线性鲁棒飞行控制系统。基于无人机六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BTT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即使在扰动条件下也能达到满意的控制品质,控制糸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能满足UAV高机动倾斜转弯飞行时的控制要求。
  • 王新刚,张义民,王宝艳
    摘要 ( ) PDF全文 (49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零部件可靠性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变幅随机载荷和强度退化对可靠性的影响,忽略了可靠度和失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顺序统计理论和随机过程建立了考虑变幅随机载荷和强度退化下机械零件的动态可靠性功能方程模型,利用二阶矩和摄动方法求出可靠性指标并计算出动态可靠度。研究了机械零件强度、载荷、可靠度和失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可靠度和失效率随使用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曲线。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功能方程模型符合实际工况,得到的动态过程曲线对零部件试验时间和可靠性寿命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赵华,王敏杰,赵书德,陈伯カ
    摘要 ( ) PDF全文 (665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预弯柱体减振器的结构尺寸变化对其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预弯柱体减振器的力一位移曲线上平台起始力与结构尺寸之间的联系方程。分别分析了肋斜角、肋宽和肋高对预弯柱体减振器静态压缩变形时力一位移曲线的平台起始位移、平台起始力和平台宽度的影响。根据平台起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预弯柱体减振器的平台起始力与结构尺寸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肋宽移位因子和肋斜角移位因子,建立了描述平台起始力随肋高与肋宽比变化的主曲线,并用二次方程对主曲线进行表征。对不同肋高和肋宽下平台起始力随肋斜角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和计算结果的对比,衰明所建立的主曲线方程能准确地确定不同结构尺寸下预弯柱体减振器的平台起始力。
  • 张磊,庄达民,完颜笑如
    摘要 ( ) PDF全文 (56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飞行员驾驶战斗机过程中的任务特征,开发了一个包含四个显示界面的交互仿真模型,每个显示界面对应不同类型的任务。通过改变任务信息显示频率来控制脑力负荷,以正确反应率和反应时间作为绩效指标,评价和分析被试对不同颜色编码信息的辨识情况,为信息显示界面的工效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脑力负荷对不同颜色编码的信息辨识情况影响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任务,信息颜色编码方式不尽相同;颜色编码方式对信息辨识具有显著影响,需根据不同的脑力负荷和任务类型进行选择。
  • 综述

  • 郭新梅,袁修干
    摘要 ( ) PDF全文 (680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坦克、装甲车内高温环境以及核生化防护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乘员经常处于高度的热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了乘员的生存和战斗力。分别综述了空调和微环境冷却方案对于减轻坦克、装甲车内乘员热应激的研究、发展状况。结论指出:微环境冷却方案较空调具有能耗低、尺寸小、重量轻、技术简单、降温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穿着NBC防护服的乘员)等特点,是目前解决坦克、装甲车乘员热应激问题最优的方案。
  • 陶俊勇,王勇,陈循
    摘要 ( ) PDF全文 (89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大系统发生故障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乃至恶劣的社会影响和重大人员伤亡,其可靠性与概率风险评估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复杂大系统可靠性与概率风险评估中综合考虑系统的动态行为对系统可靠性与风险性的影响成为近二十多年来研究的热点,并提出和发展了复杂大系统动态可靠性与动态概率风险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本文对其概念的定义,理论与技术内涵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的动态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该技术的应用情况,能为动态可靠性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 研究简报

  • 伍文君,唐贵林,郭晓俊,黄芝平
    摘要 ( ) PDF全文 (60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目前SDH通信中并行拢码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并行扰码方法。将并行扰码处理过程归结为对m序列的采样过程。当采样间隔为2的幂次时,m序列的采样子序列与原序列具有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只是起始状态不同。利用这一性质,并行扰码处理器可分解为数个并行位宽更小的并行扰码器,从而提高了运行速率。该处理器结构简单,不占用硬件寄存器资源,能更好地满足高速传输系统中的时序要求。用FPGA实现了该方法并在实际中得到了验证。
  • 夏国江,孙辉先,熊蔚明
    摘要 ( ) PDF全文 (660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已有AR4JA码译码复杂度较高的问题,结合空间通信的特点,构造了一族新的基于原型图的码率兼容LDPC码。这族码的译码门限距信道容量都在0.5 dB内,而且最小码距随码长线性增长,从而有利于降低误码平台。此外,由于具有相同的原型图结构,可以用同一个译码器完成不同码率码的译码。本文从理论和计算机仿真两方面说明,所提出的原型图LDPC码与NASA JPL向CCSDS递交的AR4JA原型图LDPC码相比,性能相近,而译码计算复杂度更低。
  • 周睿,乔纯捷,王跃科
    摘要 ( ) PDF全文 (550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面临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水下检测系统的生存性问题,在设计阶段显得尤为突出。当水下监测系统遇到攻击、故障和事故时,生存性设计为系统服务仍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了保障。根据应用环境中事件的概率分布和系统服务特性,水下监测系统的生存性量化为服务性能的数学期望。基于事件和系统状态的生存性模型利用状态转移矩阵模拟了生存性受事件影响的变化过程。通过对不同事件序列进行模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其对系统设计及生存性评估的重要作用。
  • 孙祝岭
    摘要 ( ) PDF全文 (311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可靠性分析中的常用分布Birnbaum- Saunders疲劳寿命分布的参数还缺乏简单有效的精确区间估计方法,研究此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枢轴量来构造尺度参数的经典置信区间,给出了尺度参数的具有简单表达式的精确置信区间。取得的成果是此分布参数估计研究问题上的一项重要进展。
  • 苏菲,彭輝,沈林成
    摘要 ( ) PDF全文 (76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航迹规划是有效提高多无人作战飞机( UCAV)协同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多UCAV协同航迹规划问题中的空间协同约束、时序约束以及任务时间约束,建立了基于“协同系数”的协同航迹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蚂蚁子群间的协同进化策略,并对蚁群算法状态转移规则、信息素更新机制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协进化多子群蚁群算法的协同航迹规划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多UCAV协同任务中的各类约束条件,是一种有效的协同航迹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