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卢进军,魏来生,赵韬硕
    摘要 ( ) PDF全文 (54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的履带车辆子系统Track( HM),建立某型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整车动态系统仿真模型。对履带车辆在硬、软多种地面的加速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着重讨论在不同滑转率的条件下履带车辆的加速性能以及滑转率对加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车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仿真和试验的结果为履带车辆加速性能的研究与滑转的控制提供参考。
  • 骆清国,龚正波,冯建涛,张郑
    摘要 ( ) PDF全文 (43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某型高强化柴油机全工况热平衡台架试验,分析了柴油机本体出水温度对柴油机本体散热及中冷器散热规律的影响;指出高强化柴油机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应采用高、低温双循环回路方案,其中高温回路主要用于冷却柴油机本体,而低温回路应以控制增压空气温度为目标对中冷器冷却强度进行独立调节,从而有效地改善高强化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 闰晓勇,杨树兴,张成
    摘要 ( ) PDF全文 (54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自旋弹体短周期力矩投影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弹体摆动章动角和进动角为变量的弹体锥形运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广义章动角及进动角速率,使难以用解析手段处理的非线性模型转换成可解析的一般模型。根据线性化模型分析了弹体章动及进动运动的相互关系,给出了自旋弹体章动运动稳定性条件。对非线性模型,研究了章进动运动对弹体锥形运动极限环的作用,给出了弹体锥形运动稳定时自旋弹体章动角度及进动角速度应满足的解析关系。
  • 陈留涛,丁剛毅,金乾坤
    摘要 ( ) PDF全文 (65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个实现导弹战斗部威力场数值仿真的集成化软件系统。按照威力场仿真的功能要求,对系统框架和接口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战斗部预制破片建模和参数化有限元建模的方法。完成的系统集成了有限元建模、力学仿真和后处理工具。系统能够实现上述工具的协同工作和数据集成,根据数值计算结果计算战斗部破片空间飞散参数和冲击波载荷。仿真实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设计人员的要求。
  • 邓兵,陶然,平殿发,马路
    摘要 ( ) PDF全文 (69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FRFT)的二次相位多普勒徙动补偿的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离散分数阶Fourier燹换形成扫频滤波器组,实现对每个多普勒频率(径向速度)检测单元分别进行二次相位补偿和相参积累,有效增强了雷达在强杂波背景下对微弱运动目标的检测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由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具有比较成熟的快速算法(与FFT计算量相当),所以所需的计算代价较小。
  • 彭建亮,孙秀霞,朱凡,蔡满意
    摘要 ( ) PDF全文 (531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动态不确定环境下无人机( UAV)自主预测导引方法。考虑到无人机探测范围和运动学特性,构建了无人机分区段自主导引模型和轨迹指令求解模型;设计了相应的评价函数;考虑到算法的复杂性,提出采用指令量化和粒子群算法求解导引轨迹指令;并对模型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自主导引无人机迅速接近目标,并对所探测到的威胁进行实时回避,能够实时性运行,具有工程可实现性。
  • 王军,李然威,杜栓平
    摘要 ( ) PDF全文 (53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善噪声条件下信号瞬时频率的估计方差及减少瞬时频率估计的计算量,提出了基于信号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的瞬时频率估计算法及一种改进算法。在改进算法中,计算自适应时频分布时,综合利用线性时频分布(Gabor变换)和正交时频分布(Wigner- Ville变换)的特点生成一种基于信号的自适应时频分布。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同基于信号的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的瞬时频率估计算法相比具有计算量小、方差接近的优点。
  • 陈黎,戚国庆,盛安冬
    摘要 ( ) PDF全文 (58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球坐标位置测量的传统光电跟踪系统,在充分利用模型先验信息而不增加其它测量信息的前提下,很难进一步改善目标运动参数的估计性能。在传统光电跟踪系统基础上,引入俯仰和偏航两个角速度测量装置来提高跟踪系统性能的设计思想,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借鉴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思想,建立了新的测量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跟踪偏差的渐进性质。对原有位置测量和附加角速度测量的序贯滤波处理保证了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和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附加角速度测量后,光电跟踪系统收敛速度加快,估计误差均方差减小,系统跟踪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 殷复莲,郭黎利,卢满宏
    摘要 ( ) PDF全文 (731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码分多址(CDMA)系统各类窄带干扰(NBI)-自回归(AR)随机过程、音频干扰及数字NBI的抑制问题,在传统盲串行-最小均方预测-最小均方码辅助.(S-LMS-LM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的盲预测码辅助技术。其中,对实时处理要求较高时,提出的盲并行-最小均方预测-最小均方码辅助(P-LMS-LMS)技术通过将串行处理的预测模块和码辅助模块并行化实现了高速滤波;对系统性能要求较高时,提出的盲串行-最小均方预测-递归最小ニ乘码辅助(S-LMS-RLS)技术通过将码辅助模块的LMS算法变换为RLS算法,不仅可获得更快的收敛速度,而且具有更低的用户均方误差均值。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2种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 张智诠,张轶飞,周立伟
    摘要 ( ) PDF全文 (46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三维表面电荷法计算静电透镜电位时,传统的常值、线性或高次插值模拟电荷密度分布的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电极几何奇异处电荷密度急剧增大的特点,而该处电荷的精度对透镜成像质量影响很大。针对以上问题,利用电荷密度在几何奇异处近似满足渐近线分布的特性,通过在普通电荷密度形状函数中加入奇异项,构造了一种描述电荷密度分布的奇异形状函数。对具有几何奇异性的单位圆盘和双圆筒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明显提高,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 李永博,郭治
    摘要 ( ) PDF全文 (432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旋弹头滑块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动态方程和静态方程的概念;以双滑块机构为模型,建立了动态姿态动力学方程,运用线性化手段将方程化简;并列写成标准的状态空间形式,以满意控制理论设计了反馈控制律,以达到控制俯仰、偏航角速度的目的;针对某型高旋弹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效果明显,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借鉴。
  • 张志华,钟强晖,李庆民
    摘要 ( ) PDF全文 (53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下目标的小药量水下爆炸试验,分析影响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和破坏参数,对试验数据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水下爆炸对目标毁伤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目标毁伤曲线,确定了目标的毁伤范围,该曲线较好地反映了水下爆炸对水下目标的有效毁伤距离。
  • 王璀轶,王杨卫,于晓东,王全胜,康晓鹏
    摘要 ( ) PDF全文 (37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入射波整形技术对Al203陶瓷进行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压缩试验。通过合理设计整形器尺寸和子弹初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入射波。试验结果表明:入射波整形技术可以有效地研究脆性材料的恒应变率变形行为;而入射波整形技术结合直接测量应变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高强度脆性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 鄂大辛,宁汝新,古涛
    摘要 ( ) PDF全文 (45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管材弯曲变形的基本假设和简单应力状态下的线性强化材料模型的基础上,对管材弯曲进行了变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弯管横截面上垂直于弯曲平面方向的对称轴两侧存在很小的弹性区,对弯曲卸载后的回弹产生一定影响;弯曲切向应力主要随相对弯曲半径减小、屈服强度和塑性模量增大而增大;在较小相对弯曲半径范围内,弯曲切向应力有急剧上升的倾向;根据弯曲切向应力小于材料拉伸极限的关系,推导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略小于实际试验值,修正并完善后,可应用于生产。
  • 黄大荣,郭安学,李云生,徐红兵,霍勇谋
    摘要 ( ) PDF全文 (67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计算机网络和专家知识库集成技术,研究了集群目标威胁评估的一类新方法。首先,在给出多领域专家知识集成评估系统定义和集群目标威胁度赋值规则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方法和历史数据库建立专家知识属性重要度模型;然后,提出了该集成评估系统的运行规则,并结合多领域专家知识集成技术,构造了集群目标威胁评估的网络化评估系统;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型号武器系统的实际工程卖例表明,这种评估方法具有良好的更新能力和应用前景。
  • 赵卓,赵博渊,沈益平,周俊波
    摘要 ( ) PDF全文 (5065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在不同温度下以CO还原天然磁铁矿制备氧缺位Fe304-δ的过程,并考察了其分解S02成S的能力。样品用水作溶剂经湿法球磨500 h制备,采用SEM、XRD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检测系统压力变化研究Fe304-δ分解S02成S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分解S02能力呈单一峰规律;在CO流量为40 mL/min,还原6h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673 K时,制备的Fe304-δ分解S02能力最强,每克磁铁矿样品分鳃S02为196 mg.
  • 王自营,邱绵浩,安钢,王凯
    摘要 ( ) PDF全文 (768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支持向量机( SVM)进行机械故障诊断时,分类效果与核函数紧密相关。但核函数的选取一直缺少明确的理论指导,而且由于学习过程中常采取近似计算,致使分类结果远非期望水平。本研究首先利用匀幅、互信息指标构造特征向量;而后基于自适应助推法得到一系列基本SVM;并基于多样性准则对这些基本SVM进行筛选,最后对满足条件的基本SVM加权得到集成SVM。将集成SVM应用到某型坦克柴油机的故障诊断中,性能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集成SVM比单- SVM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故障诊断准确率更高。
  • 研究简报

  • 冯亮,马晓军,李华
    摘要 ( ) PDF全文 (63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坦克炮控系统是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针对其在低速运行时产生“爬行”、振荡等的问题,依据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滤波和Popov超稳定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ESO滤波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了坦克炮控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本假设,设计了ESO滤波器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并证明了其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系统的末建模动态及外界扰动的影响,增强了系统的快速性,解决了系统的低速“爬行”问题,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为炮控系统实际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 刘锐,李银伢,盛安冬
    摘要 ( ) PDF全文 (618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分布式高炮系统数字化改造出现的新变化,研究了数字化改造后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首先分析了射击误差和目标位置误差,在预测迎弹面的目标投影为圆域假定下,分别给出了牵引高炮系统在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平行射向和数字化改造后带基线修正射击体制下的命中概率理论计算公式。理论研究表明:在相同前提下,带基线修正的分布式数字化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优于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高炮系统;前者的基线斜距仅对弹丸散布形状有影响,而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不显著;且合理的基线斜距相对误差导致的理论命中点偏差,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也十分有限。理论分析中的单门高炮一次点射发弹的命中概率通过Monte-Carlo彷真得到。
  • 邵怀宗,袁祥荆,吴颖,彭启琮
    摘要 ( ) PDF全文 (70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小型化通信电台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相应的关键技术。该设计方案采用了软件无线电的设计理念,使系统具有整体小型化、易于升级和可重新配置等特点。其主要功能包括频谱仪、功率计、频率计、调制度测量和单音频信号分析等功能,可检测频率范围为100 kHz~3 GHz.用于无线频谱的监测,也为各类电台的维护提供了一种小型化的检测设备。因此,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 朱新国,崔嵬
    摘要 ( ) PDF全文 (53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空间交会对接应用中追踪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的精密跟踪,采用三阶修正卡尔曼滤波器直接在球坐标系下对径向距离和径向速度进行联合跟踪,采用2个结构一致的二阶修正卡尔曼滤波器分别对俯仰角和俯仰角速度、方位角和方位角速度进行联合跟踪。提出一种状态噪声的实时估计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卡尔曼滤波应用中状态噪声的参数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卡尔曼滤波器能够精确地跟踪目标航天器,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态适应能力。
  • 毛昭勇,宋保维,胡海豹,郑珂
    摘要 ( ) PDF全文 (4315 KB) ( ) 可视化 收藏
    Bayes理论是分析研究鱼雷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文中针对美国陆军装备系统分析中心( AMSAA)增长模型,提出了Bayes可靠性增长分析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将鱼雷研制阶段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数据作为产品可靠性评估的先验信息,再结合少量现场试验数据,运用Bayes方法即可对现场试验后的鱼雷产品可靠性进行评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鱼雷系统可靠性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 李雄杰,周东华
    摘要 ( ) PDF全文 (39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在工程实践中发生的测量数据随机丢失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将基于序贯重要性采样的粒子滤波器应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状态的在线状态估计。首先将测量数据丢失描述成满足一定条件概率分布的二元开关序列;然后基于似然函数设计方法,设计出测量数据丢失时的粒子滤波器算法;最后用本文方法对倒立摆系统状态估计进行了仿真。仿真实验表明,测量数据丢失时的粒子滤波器算法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