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曹营军,杨树兴,李杏军
    摘要 ( ) PDF全文 (44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传统脉冲发动机点火控制逻辑,从理论上分析了点火相位特性和剩余误差,发现当脉冲发动机数量不足时,存在着较大的剩余误差。提出了一种在脉冲发动机数量不足条件下,以修正后剩余弹道偏差所需脉冲发动机数量最小为目标的点火相位控制优化策略,并采用6自由度弹道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赵彦,曾庆轩,梁琦
    摘要 ( ) PDF全文 (44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电爆炸桥箔是冲击片雷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导率是电爆炸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在分析桥箔状态变化的物理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将电导率分3个阶段来讨论:桥箔加热初始阶段、本征爆炸阶段和等离子体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建立了电爆炸过程桥箔电导率的计算模型。用此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刘清成,李兴国
    摘要 ( ) PDF全文 (39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某毫米波引信天线罩外弹道的分析,从工程角度出发,对某引信天线罩驻点热温进行了理论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目前所选聚四氟乙烯较适宜作此类引信的天线罩材料,但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才能避免天线罩在弹道飞行中脱离弹丸。
  • 姜毅,郝继光,傅德彬
    摘要 ( ) PDF全文 (52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各种动网格更新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域动分层法动网格更新技术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应用该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装置内导弹发射过程的三维流场分布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全流场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时间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该方法正确可行、可有效保证导弹发射过程模拟的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的结论。
  • 周霖,杨启先
    摘要 ( ) PDF全文 (34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测量了RDX/Al/Wax和AP/RDX/A1两类含铝炸药水中爆炸的冲击波能、气泡能、总能量,计算了RDX/Al/Wax和AP/RDX/A1两类含铝炸药的铝氧比,经实验发现两者炸药在铝氧比为0.4左右时,冲击波能分别达到最大。并经计算分析了RDX/TNT/Al/Wax体系炸药符合上述规律。研究发现最大冲击波能大小顺序为AP/RDX/A1、RDXlAl/Wax、RDX/TNT/A1/Wax,这些规律为水中兵器用炸药配方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张俊举,孙恋君,常本康,钱芸生,邱亚峰,田思
    摘要 ( ) PDF全文 (55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非制冷热成像系统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具有低功耗特点的多工作温度热成像系统。从非晶硅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噪声等效温差和探测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分析了非晶硅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响应特性与工作温度的关系。数值分析显示,在- 40℃~60℃工作温度范围内,非晶硅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具有一致性的响应性能,这为设计多工作温度热成像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所设计的多工作温度热成像系统测试结果:在- 40℃~60℃环境温度范围内,热电稳定器的功耗小于350 mW,噪声等效温差小于120 mK.这表明该热成像系统既具有稳定的成像质量,又具有较小的系统动耗。
  • 何云涛,江月松,李小路
    摘要 ( ) PDF全文 (51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被动式综合孔径成像的原理是应用干涉原理对亮温度的空域进行采样,并通过傅立叶反变换方法得到视场亮温度分布图像。目前的成像算法都是针对机载或星载对地观测遥感情况,即采用远场条件近似成像算法,但对于隐藏武器探测等反恐情况和实验室试验系统来说,远场成像算法失效,必须寻求实用的近场成像算法。为此,在二维综合孔径成像原理的基础上,从几何校正的角度导出一种新的综合孔径成像近场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并具体分析了该校正后的近场算法的应用条件。通过与点源在远场条件下成像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说赡该近场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俞峰,杨成梧
    摘要 ( ) PDF全文 (48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克服传统的灰色综合评判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借助于信息工程学中的熵的概念,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差异程度来修正权重,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评判模型——熵权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图像分割性能评判当中。讨论影响图像分割性能的各种因素,从评判的灰色性入手,运用灰色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因素从理论上进行定量分析。对因素权重的确定,不是单凭主观判断,而是采用熵权系数法进行客观计算。评价对象的固有信息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以往评价中只强调过程的某几项少数指标而忽略其它指标的缺点。因此,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何真,陆宇平
    摘要 ( ) PDF全文 (50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种利用高空风的风速差控制飞行轨迹的新型低能耗临近空间飞行器,进行了力学分析与配平计算。分析了这种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飞行原理,设定了飞行器参数。针对这种飞行器的各组成部分的力学特性不同和与周围空气相对速度差别大的特性,对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力学平衡方程组,其中在三维空间里用分段分析的方法对缆绳进行了分析。利用迭代运算的方法,对各组件方程组的集合进行了联立配平计算,绘出了缆绳的空间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该飞行器利用平流层风速的差异,可以达到轨迹控制的目的,从而极大地节省了能量。
  • 郝桂亮,徐强,朱时珍,王富耻
    摘要 ( ) PDF全文 (390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成功制备了ZrB2-S1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间放电生成的2r02对复合材料中ZrB2生长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rB2-S1C体系中,ZrB2(1010)面会优先与Zr02 (101)面结合,ZrB2 (1010)面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0001)面则成为ZrB2优先生长面。基于此研究结果,可以为ZrB2-SiC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的改进提供依据。
  • 付宇明,郑丽娟,任兴利
    摘要 ( ) PDF全文 (639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ZL-2超强脉冲电流发生装置对带有预制双平行共线半埋藏裂纹的拉伸试件进行了脉冲放电止裂,放电后裂纹尖端熔化并形成高压应力区,使裂纹尖端钝化,达到了止裂的目的。采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止裂工艺参数,并确定了脉冲电流作用瞬间裂纹尖端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脉冲放电电压下,电磁热效应实现了空间半埋藏裂纹线形裂尖的钝化,并围绕两个共线裂纹尖端形成了热压应力场,同时实现了裂尖附近组织细化,可提高裂纹扩展的延展功,从而可减缓裂纹的扩展。
  • 熊珍琦,宁汝新,刘检华,刘伟东
    摘要 ( ) PDF全文 (69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导弹舱段连接精度问题,提出一种虚拟环境下装配精度分析、优化的方法。定义了产品装配精度预分析的概念,并对其在实际生产中不同阶段的应用进行阐述。根据导弹舱段不同连接方法引起的各种装配误差对导弹最终飞行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产品装配公差模型,并在各个作用尺寸传递系数和加工难易程度的指导下进行装配精度的优化。以计算某导弹各个舱段连接偏差造成导弹头顶点偏移量为例验证导弹舱段连接精度预分析方法。
  • 程森林,黄建淞,王建锋
    摘要 ( ) PDF全文 (42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电热式剥线工艺中切剥刀片的温度直接影响线缆切剥的质量,研究切剥刀片的最优温度具有很大的工程意义。利用有限元法对整个切剥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到了切剥过程中线缆护套和内管关键节点的温度时间曲线,进而得到切剥刀片的最佳温度,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为电热式剥线机设计最优温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能提高电热式剥线工艺的线缆切剥质量。
  • 杜慧茜,郭林楠,梅文博,任彦芳
    摘要 ( ) PDF全文 (53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各向异性扩散偏微分方程(PDE)的图像平滑方法能够在去噪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图像的边缘特征,但对图像细节的保持仍不理想。提出采用归一化的3次B样条作为扩散函数,给出了新的PDE模型算法,该算法能在除噪声的同时增强图像边缘细节,并可降低迭代次数,对加性和乘性噪声均有效。
  • 周建来,张南乔,石延平
    摘要 ( ) PDF全文 (56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精车兵器零件的锥面、曲面时,需要向数控系统提供刀尖半径值以实现精确补偿。为提高所测量的刀尖半径值精度,提出应综合考虑刀具的实际形态、刀具与工件接触状态以及加工中刀具磨损等情况,用刀尖补偿需求半径来表达切削过程中应给予数控系统的刀尖半径值。刀尖补偿需求半径值无法通过直接测量获取,研究了一种由加工结果反求刀尖半径的逆向测量法,在测量刀尖半径值时利用数控车削系统运行中固有的特点,通过加工一个倒角或圆锥面,量取工件尺寸,计算得到车刀刀尖半径值。该测量法排除了刀尖形状是否规范的干扰,测出的刀尖半径能够真实反映刀具切削时的实际切削状态,比传统测量方法更精确,且操作简便。这种测量方泫的特点在于能够在机进行。
  • 张辽远,宫毅超,刘玉梅
    摘要 ( ) PDF全文 (41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控制刀具进行实时误差补偿的方法提高轴类零件加工精度。借助物理学分析并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压电陶瓷微进给系统的迟滞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特征,给出了对其控制电压进行校正的方法。减小压电陶瓷的迟滞非线性误差,提高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的控制精度,有助于实现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高精度开环微位移控制。
  • 李岳霖,闵碧蓉,庞伟正,叶剑锋
    摘要 ( ) PDF全文 (72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小波变换对连续波多普勒测速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其对于表征信号的突变(瞬态)特征,对轻武器各种曳光弹头的曳光时间进行了抽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准确地抽取出曳光开始和结束时刻,且精度优于传统方法。
  • 崔荣鑫,徐德民,严卫生
    摘要 ( ) PDF全文 (48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自主水下航行器的主从式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跟随者仅利用领航者的位置及航向信息,而不利用领航者的速度、角速度和动力学模型信息的编队控制方法。根据领航者的运动状态及期望的编队队形推导出跟随者的参考路径,并仅利用领航者的位置及航向信息设计一虚拟航行器,使其轨迹与参考路径在有限时间内重合。考虑了水下航行器的参数不确定性以及海流干扰等特点,给出了跟随者的自适应变结构控制律,使得跟随者沿着虚拟航行器的轨迹运动,从而与领航者保持期望的距离,达到编队控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 王正,谢里阳,李兵
    摘要 ( ) PDF全文 (5603 KB)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共因失效这种重要的失效相关形式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运用载荷一强度干涉模型、顺序统计量理论以及随机过程建立了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在系统层运用载荷一强度干涉模型建立了失效相关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了随机载荷多次作用时系统的失效过程,根据随机载荷作用的统计学意义,运用顺序统计量理论建立了载荷多次作用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泊松随机过程描述载荷的作用过程,建立了失效相关串联系统、并联系统以及愚/佗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并研究了系统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运用Monte Carlo方法对所建立的可靠性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塑的正确性。
  • 孙群,赵颖,孟晓风
    摘要 ( ) PDF全文 (46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两次计量确认间隔期内,借鉴测量过程控制思想,提出一种自动测试系统量值稳定性监控方法,用以保障其性能指标。在核查数据为小样本情况下,针对传统控制图方法在测量过程控制中容易导致“误发警报”的问题,采用动态修正贝叶斯模型进行核查数据概率分布参数的优良估计,从而改进控制图的控制参数。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控制参数明显优化,降低了“误发警报”错误的概率,监控效果明显改善。
  • 曹继平,宋建社,朱昱,郭军
    摘要 ( ) PDF全文 (64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战时协同维修保障过程中,维修是以多任务方式进行的,各任务间经常发生维修资源短缺及资源冲突等问题。通过分析多需求点战场抢修资源调度的特点及决策目标,建立了战场抢修多需求点多资源优化调度模型,给出了基于需求点优先度的资源优化调度方法和算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满足任务需求和给定的维修保障资源条件下优化资源调度方案,充分利用资源,缩短待修装备的平均等待时间。
  • 实验技术与分析

  • 佟首峰,姜会林,刘云清,刘鹏,陈纯毅
    摘要 ( ) PDF全文 (35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中的高精度、复合轴捕获、跟踪和瞄准(APT)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需要对平台的振动或扰动进行半实物仿真。在对通信平台振动功率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平台振动半实物模拟实验系统,通过半实物仿真得出平台的振动时域信号及其振动功率谱。通过CCD闭环检测,证明了平台振动模拟结果真实有效。将模拟产生的振动信号作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复合轴APT实验系统的激励,实现了在模拟振动和运动条件下对复合轴APT跟踪系统的实验室验证。
  • 陈骥,周兆丰,曹久大,叶锦成
    摘要 ( ) PDF全文 (53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杯突试验机校准方法的技术难题,采用专门设计的新型多分量力传感器、光栅测头、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的3坐标光栅信号处理及倍频卡和校准软件,研制出便携式杯突试验机校准测量装置。实现对杯突试验机试样夹紧力、冲压试验力、杯突示值以及压模、垫模和冲头的相对位置等校准项目的测量,解决了杯突试验机夹紧力和方位误差的校准问题。试验发现大多数夹紧力的方位误差均偏大,与杯突试验机的试样裂缝出现在压模周边处相一致。
  • 研究简报

  • 李冰茹,王宣银,葛辉良
    摘要 ( ) PDF全文 (67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结构的高频振动分析。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对壳体系统的高频振动声辐射特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下带槽圆柱壳体系统在外力激励下的统计能量计算模型,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壳体本身参数的改变对槽内声腔声压、盖板表面振动以及板外近场流体声场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激励壳体长度、厚度和阻尼因子以及材质的改变对上述壳体系统振动声辐射特性影响较大,但竞体厚度和阻尼因子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声学结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王成,王卫国,孟晨
    摘要 ( ) PDF全文 (30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影响测试软件运行时间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测试任务句柄动态管理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动态创建程序中用到的所有任务句柄,利用链表的数据结构将其管理起来,便于后面查询与使用,尽量减少频繁的任务句柄相关操作对测试软件运行时间的影响。该方法改善了测试软件的总体设计,实现了测试软件的时间优化。这样不需要额外硬件设计即可满足绝大多数实时性测试的要求。
  • 李秀莲
    摘要 ( ) PDF全文 (54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当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由于受到水浮力、水阻力、船舶重力及惯性力等作用,船体会产生中拱或中垂变形。研究表明,船体的这种变形会导致沿船体纵向布置的齿轮机构的轴承支座中心距产生变化,中心距的改变影响到轮齿的啮合传动,并最终对齿轮的寿命产生影响。另外,已有的研究也表明,齿间摩擦对齿轮强度的影响不可轻视。针对传统的船用齿轮在强度计算中不计船体变形及齿间摩擦力的问题,以沿船体纵向布置的渐开线斜齿减速齿轮机构中主动轮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推导出综合考虑船体变形及齿间摩擦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优化计算公式。算例表明.船体变形及齿间摩擦的确对齿轮强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