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王普凯,毕小平,黄小辉
    摘要 ( ) PDF全文 (43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装甲车辆动力装置部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预测其温度的网络化方法,给出了传热网络模型,说明了总体计算流程。结合润滑油、冷却液、动力舱冷却空气流动及其它必要边界条件,对某型装甲车辆动力装置部件温度进行了预测,给出了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得到了动力装置部件温度的分布,预测了高温部位温度随发动机转速和环境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有效,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 赵纯,邹积岩,何俊佳,李小鹏,周正阳
    摘要 ( ) PDF全文 (58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重接炮是一种利用磁力线重接来推动发射体的电磁炮,发射体受力正比于电感梯度与回路电流平方的乘积。基于重接式电磁发射电路方程和运动方程,并结合发射装置的实测参数,建立了发射体运动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针对多级发射中由于发射体速度过快而造成加速不充分和发射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多级发射的优化物理设计原则,该原则按照发射体速度确定各级回路电流的振荡周期,继而确定各级电容器组的电容值和初始电压值,配合使用触发真空开关( TVS)作闭合开关,利用其特有熄弧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发射体逮度和发射效率。
  • 向敏,张为华,王中伟
    摘要 ( ) PDF全文 (55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冲压增程炮弹增程原理,建立了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外弹道计算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155 mm增程弹弹道曲线。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射程随部分设计变量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增程弹总体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 王桂吉,蒋吉昊,邓向阳,谭福利,赵剑衡
    摘要 ( ) PDF全文 (48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低电感技术和平行板传输原理,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小尺寸电爆炸驱动冲击片起爆始发猛炸药的实验装置。利用激光干涉技术解决了小尺寸电爆炸驱动冲击片速度的瞬时连续测量问题。与国外发表的实验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测量结果正确反映了电爆炸驱动冲击片的物理过程。利用流体动力学程序对电爆炸驱动小尺寸冲击片进行了一维数值计算,通过引入一个功率修正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最后对引入的功率修正因子进行了讨论。
  • 徐晶,杨华民,方明,佟首峰
    摘要 ( ) PDF全文 (48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激光经纬仪只能测量静态目标,无法实现对动态目标的测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其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这一情况,首次提出了利用CCD激光经纬仪配合图像处理软件的方法,实现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的激光经纬仪,并将其直接用到舰载雷达的标校过程中。文章中首先提出了自动跟踪目标的CCD激光经纬仪结构构成及应用价值,然后针对每一个技术环节分别详细阐述了目标的采集过程、目标的识别跟踪过程、数据的后处理过程,最后给出一组实验数据,分析了系统的测量精度。
  • 辛怡,陶然,王越
    摘要 ( ) PDF全文 (630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将Shamir三次传递协议的巧妙构思和其价值推广到更多的领域,利用MFRFT算子群的相约可交换性,提出该协议的一种新的实现方法,并分析了其安全性,通信双方可在不交换和商定任何密钥情况下,通过三次传递安全地共享保密信息;为了增加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基于该实现的一种可提供身份认证功能的安全共享方法,授权用户使用约定的置换矩阵参与三次传递,冒名顶替者将无法共享秘密信息。文中以图像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
  • 陈尚,薛晨阳,张斌珍,谢斌
    摘要 ( ) PDF全文 (54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压阻效应原理,利用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制作技术设计并制作出一种新型的水声接收换能器-MEMS单矢量水听器,期望利用敏感材料的压阻效应以及水听器精巧的微结构,实现矢量水听器的低频特性和小型化。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水听器微结构进行了静态仿真,利用MEMS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出水听器微结构并对水听器进行了封装,采用振动台标定和水下驻波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水听器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结合压阻效应原理和MEMS技术制作矢量水听器具有可行性。该水听器不但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而且具有“8”字型的指向特性,单个水听嚣就能对水下水平面内的声源目标进行定向探测。
  • 顾有林,乔延利,易维宁,寻丽娜
    摘要 ( ) PDF全文 (56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以往伪装效果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光学遥感成像模拟的伪装效果检测方法。采用ISODATA法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土地分类专题图,并在其上部署真目标及伪装目标,通过地物光谱数据库进行反射率转换,从而获得地面反射率图像;利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MODTRAN对其进行大气修正,结合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系数及传感器调制传递函数(MTF),最终得到卫星遥感器输出图像,对仿真过程中的输出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各种情巩下的发现概率。通过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光学遥感成像仿真的方法可以为伪装效果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 王华奎,黄海宁,叶青华,张春华
    摘要 ( ) PDF全文 (65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远场目标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了双线阵的CTA算法。推导了理想状态下双线阵常规波束形成的方向指向性函数,分析了理想状态下双线阵延时相加和延时相减两种常规波束形成方法左右舷分辨性能。针对传统的双线阵波束形成方法延时相加和延时相减波束形成空间分辨性能差,而传统的高分辨方法一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 MVDR)计算量大、不易在实际系统得到应用的事实,提出双线阵子阵算法,并给出了双线阵CTA算法的表达式和信号处理流程图。理论研究表明:子阵算法尤其是基于延时相加的CTA算法具有计算量小、波束窄、空间分辨性能好而且还有很好的左右舷分辨性能。最后海试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 张振海,李科杰,任宪仁,刘俊
    摘要 ( ) PDF全文 (66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取硬目标侵彻武器弹体侵彻过程中完整的三轴向加速度信号,研制了三维高冲击过载MEMS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提出了中心岛硬心质量块E型膜片结构设计方案和独特的三维力敏电阻的布桥方式,并详细阐述了传感器三维加速度测试的工作原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并运用零阶粗优化与一阶梯度寻优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对传感器敏感芯片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敏感芯片的结构强度足够,可承受的瞬态高冲击过载峰值最高可达2×105 g;芯片固有频率可达231 kHz;三轴向加速度浏试力敏电阻布设位置应力应变大,使得传感器有较高的输出灵敏度,理论上的优化仿真分析保证了传感器有可靠的工作性能,最后研制传感器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
  • 姚海,鲍劲松,金烨
    摘要 ( ) PDF全文 (599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浪运动的随机性和作战场景中仿真实体的多样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海况等级的海浪实时模拟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采用三维不规则短风波理论建立双叠加海浪模型,并以能量等分法确定海浪模型的频率间隔;考虑到视锥和屏幕投影误差等视点变化因素对网格简化的影响,,通过赋予波面网格的顶点以不同的权值来划分可视空间,以此改进顶点聚类的视点相关简化算法。基于以上建立的海浪模型和提出的算法,实时动态地生成波面网格,并利用纹理扰动法渲染海浪的反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模拟不同海况等级下的海浪运动,适用于对较开阔海面深水域的海浪模拟。
  • 王斯福,强文义,刘永才,关世义
    摘要 ( ) PDF全文 (60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标实施的冲淡干扰给反舰导弹末制导带来的影响,建立了冲淡干扰条件下,导引头对目标捕捉过程的数学模型,其中,考虑了由于目标探测误差引起的导弹装定速度方向的误差及其在冲淡干扰条件下对捕捉概率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捕捉概率进行了统计试验,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和BP神经网络得到了对抗条件下捕捉概率的预报模型;最后在对抗条件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捕捉概率进行优化,并对影响捕捉概率的多个参数进行了协调配置。
  • 徐伟国,毕世华,陈阵
    摘要 ( ) PDF全文 (392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实验火箭弹发射装置的支撑刚度与火箭弹初始扰动的关系问题,采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设计刚度可调装置及采用光学杠杆测量等方法来实现。结果表明:发射装置支撑刚度的大小对弹的初始扰动有影响,并且随着刚度值的变化,弹的初始俯仰角速度曲线存在极值。
  • 梁彦刚,陈磊,唐国金
    摘要 ( ) PDF全文 (57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武器系统效能主要体现在其作战对象受到的损伤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作战对象损伤分析的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通过分析作战对象在对抗条件下的功能及部件的损伤情况,以损伤等级来描述损伤的不同程度,并引入逻辑算子构建作战对象的多值损伤树模型。然后采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实现多值损伤树的定量分析,完成顶事件各等级损伤发生概率的求解,综合评估得到武器系统效能。以导弹武器系统突防效能评估为例,研究了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效能损伤树及其状态机定量分析模型,给出了某导弹采用某突防策略的效能评估结果。
  • 姚晓光,郭晓松,冯永保,马长林,占金春
    摘要 ( ) PDF全文 (488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导弹起竖过程中起竖机构的转动运动函数和转动微分方程,分别建立了该过程中由于重力所产生的系统重力矩计算模型,风向与起竖平面平行的风载荷计算模型,以及起竖油缸作用力的计算模型。考虑到计算模型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在Matlab/Simulink中采用变步长的Runge-kutta法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起竖角度、风作用力矩、起竖力等参量随时间变化的仿真曲线。通过对仿真曲线进行分析,对机构起竖过程中的转动角度、起竖油缸无杆腔流量、风载荷和起竖力等系统参量的特性有了定量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以为起竖液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 谷德峰,孙蕾,易东云
    摘要 ( ) PDF全文 (46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Vondrak滤波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惩罚函数,利用惩罚函数来抑制粗差对拟合的影响,得到抗差Vondrak滤波模型;然后,给出了抗差Von-drak滤波模型的迭代求解算法,利用抗差Vondrak滤波器获得原始信号在粗差污染情况下的稳健估计,进而利用估计残差的大小进行粗差探测;最后,分别利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粗差探测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抗差Vondrak滤波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程焕武,李洁琼,王鲁,邵长星,张海峰,王爱民
    摘要 ( ) PDF全文 (32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Mg65Cu20Ag5Gd10块体非晶合金材料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应变率范围102—103 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断口形貌特征。结果表明:Mg65 Cu20Ag5 Gdlo块体非晶合金在动态压缩条件下的断裂强度值最高为704 MPa,变形过程中没有出现宏观塑性变形阶段;Mg65 Cu20Ag5 Gd10块体非晶合金的断裂强度随发射子弹气压增加有增高的趋势,而断裂应变则随着压缩载荷的增加而降低;断口上存在解理台阶证明Mg65 Cu20Ag5 Gd10块体非晶合金为脆性断裂,同时在断口上存在条状花样和光滑区域相结合的形貌特征。
  • 刘博,马亮,刘国清,范洪达,左浩
    摘要 ( ) PDF全文 (44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新的ER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战场损伤分析技术,建立了潜艇战场损伤评估(BDA)框架。将损伤分析技术的估计结果和专家的评判意见在这个框架内进行组合,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损伤分析和ER算法的潜艇作战系统战场损伤评估模型显著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减少了不确定性信息,是潜艇战场损伤评估的有效工具。
  • 王锋,阎艳,赵博
    摘要 ( ) PDF全文 (63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Struts是目前Web开发中比较成熟的J2EE框架。首先,简要介绍了Struts框架的体系结构以及知识工程( KBE)系统的概念,在分析总结以往产品设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Struts作为系统框架,集成相关应用软件,同时将KBE思想引入产品设计过程中,开发基于Struts的KBE系统;最后以油气弹簧KBE系统为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
  • 叶鑫,张之敬,王强,孙媛
    摘要 ( ) PDF全文 (48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并联徼动工作台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场合。目前,微动工作台还沿用传统并联机构的精度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应用中无法全面定量地反映出微动工作台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对其精度分析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具体以一种六自由度微动工作台为例,利用微分方法得到了输入输出位姿的显示雅克比矩阵,并对线性化方法的精度进行验证。提出了精度系数的概念,利用精度系数判断机器人在应用范围内各种条件下是否会影响其运动精度。误差仿真算例显示该方法是可行的。
  • 明平美,朱荻,胡洋洋,曾永彬
    摘要 ( ) PDF全文 (72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超深或高深宽(径)比( HAR)微结构特征的高质量电铸,是制造金属微机械器件和半导体通孔金属化的技术关键之一。开发了一种新的电铸技术:辅助交变低气压一温度梯度微细电铸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基础理论,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研制了实施该技术的专用装置,进行了微细电铸试验。分析了微细电铸镍元部件的形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电铸工艺相比,采用辅助交变低气压微细电铸工艺,能显著减少电铸件的气孔缺陷,增强电充填深铸能力,改善形貌质量。
  • 研究简报

  • 张培忠,高挺,杭小初
    摘要 ( ) PDF全文 (36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高初速反导“金属风暴”武器的后效期耦合方程,分析了“金属风暴”武器后效期耦合现象,研究了“金属风暴”武器后效期与普通火炮的不同点。利用绝热方程和气体动力学方程描述后效期的耦合过程,建立了“金属风暴”武器的后效期耦合方程。通过计算典型例子得出结果,证明较高的射速将造成各发弹之间严重耦合,需要通过降低射速的方法来减小耦合作用,以保证各发弹的膛压一致性。
  • 李述为,高梅国,傅雄军
    摘要 ( ) PDF全文 (282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雷达穿墙检测是一种新颖的生命探测技术,可应用于地震后废墟中人员搜寻以及反恐行动中人质的营救等场合。对雷达信号穿墙后的衰减和波长选择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穿墙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了理论推导,引入贝塞尔函数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仿真了呼吸和心跳的基本频率以及二者的谐波组合情况,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 李勇军,赵尚弘,吴继礼,戴国梁,李晓亮
    摘要 ( ) PDF全文 (44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空间激光通信的成熟,编队卫星激光通信以其机动,灵活,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和低成本等优点而成为国际航空航天,特别是军事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了编队卫星群对地通信模型,系统利用Mach- Zehnder干涉仪两臂时延差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编解码。建立了光场干扰数学模型,以相互独立光场为基础,研究了在大气弱抖动条件下接收光场和干扰噪声,推导出了系统的信噪比(SNR)和误码率(BER)公式。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对这一模型进行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卫星个数较少时具有~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韦常柱,郭继峰,崔乃刚,浦甲伦
    摘要 ( ) PDF全文 (507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智能导弹对机场跑道的切割封锁模式,以概率积分的方法描述存在进入角偏差和开舱点位置偏差时的封锁效能问题。在导弹开舱点位置偏差确定的情况下,应用封锁概率反验计算进入角偏差的允许范围。由计算结果知,该方法能够体现智能导弹对跑道的封锁效果以及确定进入角偏差范围,可为智能导弹的沿途打击任务分析提供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