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玉彩紅,查建中,陆ー平,赵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56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装甲车辆动力舱布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分布式知识的智能布置设计方案,并建立了方案实例、规则知识和约束知识的复合知识表达模型。描述了基于复合知识模型的动力舱三维布置设计系统原型的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最后进行了原型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于存贵,乐贵高,马大为
    摘要 ( ) PDF全文 (508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船载火箭炮的射击密集度,提出采用两管齐射的方法缩短发射时间、减小火箭弹起始扰动的技术方案。根据火箭炮发射点火延迟散布和燃气流作用情况分析火箭弹在主动段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发射动力学分析改变射序前、后火箭弹起始扰动的数值大小。分析结果说明该方法对提高船载火箭炮的射击密集度是有效的,对船载火箭炮的作战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史金光,王中原,曹小兵,张冰凌
    摘要 ( ) PDF全文 (47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增程技术是弹箭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滑翔增程是目前采用的较为有效的ー种弹箭增程技术。阐述了滑翔增程弹箭的飞行过程,建立了滑翔增程弹箭的滑翔段弾道模型,在滑翔控制段弹体分别采用俯仰滑翔飞行和旋转滑翔飞行,分析了在滑'翔控制段弹体的两种运动模式对弹箭增程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滑翔控制段弹体釆用俯仰滑翔飞行,增程效率高,但在滚转控制过程中控制系统复杂,对舵机的要求高;在滑翔控制段弹体采用旋转滑翔飞行,增程效率较低,但整个控制过程中控制系统简单,对舵机的要求低。
  • 胡学成,张华,江卫,刘中
    摘要 ( ) PDF全文 (50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相控阵天线孔径色散效应分析,设计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试验系统在不同分辨率下的信号波形。针对多普勒波束锐化( DBS)模式不进行越距离单元走动校正(MTRC)和回波2次相位匹配的缺点,采用MTRC补偿和2次相位匹配滤波的方法提高了DBS的分辨率;针对斜视SAR距离走动大和距离弯曲小的特点,采用时域校距离走动、频域校距离弯曲的成像方法,并对其3次相位进行修正,有效扩大了方位聚焦深度。初步试飞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和处理方法的合理性。
  • 郭强,李伟锋,陶然,王越
    摘要 ( ) PDF全文 (57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建立单基地雷达运动点目标回波模型的分析思路,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建立了双基地沿基线运动目标的回波模型。沿基线运动目标模型是一般双基地雷达回波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该模型的建立为双基地基线零多普勒区的划分提供了分析基础,这是Tsao T所建一般模型所不具备的。模型的建立无需复杂的指北坐标系,为模糊函数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王政,王顺满,匡镜明
    摘要 ( ) PDF全文 (4164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与战术数据链( TADIL)数据传输可靠性相关的编码技术,分析了纠错编码技术对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分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战术数据链中的RS纠错编码和译码原理与设计方法以及纠错性能进行研究,指出格型编码与RS编码的结合可有效提升对信道传输错误的纠错能力,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 徐文旭,宋振铎,张更宇,齐占元
    摘要 ( ) PDF全文 (51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运动学原理将多用途战斗部杀伤元和目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运动转化为杀伤元在目标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从而建立杀伤元在动目标系中的运动模型、命中模型和毁伤模型。由于毁伤模型建立在动目标坐标系中,因此无论目标作何种运动,都可以直接应用已知的目标易损性数据进行毁伤计算,为多用途导弹毁伤直升机等动目标计算提供了计算机仿真模型,为多用途战斗部论证及设计提供了分析工具。
  • 谷宏强,袁亚雄,李斌
    摘要 ( ) PDF全文 (444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精度问题,提出了在粗对准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精对准的方法,结合初始对准的特点及要求,适当选择遗传算法的主要操作进行了仿真,并与卡尔曼滤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强、速度快,应用于导弹的初始对准可以提高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但由于其局部搜索能力较弱,针对性不强,因此可以与其它具有优良局部寻优能力和针对性较强的算法搭配使用以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优。
  • 顾荃莹,宋建梅
    摘要 ( ) PDF全文 (36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导弹姿态跟踪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鲁棒H∞ 输出反馈姿态跟踪控制器。在被控对象参数变化剧烈的情况下,基于H∞准则,通过求解LMI,得到只运用输出进行反馈控制的鲁棒控制器参数。为使鲁棒控制器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对控制器进行了改进,并采用导弹6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在具有良好的姿态跟踪特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 汪亚顺,张春华,陈循
    摘要 ( ) PDF全文 (55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设计试验方案使试验评估结果最准确、试验代价最小,是步降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应用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传统解析优化方法在某些场合最优解的封闭形式难以得到甚至不存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onte Carlo仿真的步降应力加速寿命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并且针对Monte Carlo方法高精度计算中的计算量问题,利用优化目标函数的连续性,将非参数化曲面拟合方法引入优化过程,使计算量大大下降,满足了工程应用的要求。最后提供的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有效性。
  • 叶宏,江利锋
    摘要 ( ) PDF全文 (73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相变材料( PCM)具有很大的相变潜热,应用于红外示假目标的制作可实现全天候被动式红外示假,但PCM的低导热系数是实现较厚金属板材红外特征模拟的一个主要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探讨利用铝肋片导热增强型PCM模拟钢板红外特征的方法,建立数理模型,对一系列厚度较大钢板的红外特征模拟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肋片的分布密度、厚度以及PCM的厚度等因素对模拟效果的影响,得到用于模拟不同厚度钢板红外特征的PCM板的合理结构参数。
  • 粱庆卫,宋保维,贾跃
    摘要 ( ) PDF全文 (348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鱼雷维修备件数量的确定是鱼雷维修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与备件的各种费用和备件保障度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进行备件量优化时,必须同时考虑费用和备件保障度两个因素。在分析鱼雷备件保障度要求的模糊性基础上,建立一次性备件需求量模糊优化数学模型,结合算例对鱼雷备件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宗方勇,王树宗,杨立强
    摘要 ( ) PDF全文 (48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获取的目标运动要素不完整或目标运动要素误差较大的情况下,潜艇发射反潜自导鱼雷攻击敌潜艇存在较大目标散布。为了提高命中概率,潜艇应组织反潜自导鱼雷齐射。在研究了潜射反潜自导鱼雷平行航向齐射组织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潜自导鱼雷平行航向齐射遮盖目标散布的数学模型,对不同战术态势下、不同雷数齐射遮盖目标散布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在设定的战术条件下,中等射距以内2发雷齐射可以遮盖目标散布;大射距大目标运动要素误差情况下4发雷以上齐射可以遮盖目标散布。由于设定的战术条件是任意的,因而研究结论对于潜射反潜自导鱼雷平行航向齐射具有普遍意义。
  • 何川,王秋良
    摘要 ( ) PDF全文 (457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和伦敦方程,为在均匀磁场中高速旋转的超导球体所受力矩的计算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该计算方法考虑了高速旋转的超导球体产生的伦敦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影响,并把磁感应强度在超导球体的球坐标系中利用球谐函数展开,利用超导球体的边界条件最后推导出力矩的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实例。力矩计算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在磁场中高速旋转的超导球体的动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裴杨,宋笔锋,韩庆
    摘要 ( ) PDF全文 (67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飞机易损性评估的基本方法,设计并开发一种通用的易损性评估软件系统。该软件共划分为5大基本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图形显示模块、威胁输入模块、计算方法及系统设置模块和结果显示模块。该系统可以提供飞机及部件在非爆穿透物任意攻击方向上的单次及多次打击的毁伤概率及易损面积、导弹破片威胁下的飞机易损性、飞机典型爆炸平面上冲击波易损性包线的绘制结果。与国内外类似软件相比,该软件具有以下优点:1)易损性评估中考虑了破片或弹丸跳弹的影响;2)在导弹破片威胁下的易损性评估中,考虑了部件余度对易损性评估的影响。以上两方面使易损性评估更反映真实情况;3)提供多种易损性评估结果形式。应用中表明,该评估系统功能齐全,对于飞机的易损性减缩设计或生存力增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此外,该评估系统也可用于评估卫星、装甲丰、巡航导弹等的易损性。
  • 闫军,易建政,崔海萍
    摘要 ( ) PDF全文 (42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厚壁筒的热传导为模型,研究了高能燃烧剂作用下岩石介质中温度场分布。根据燃烧剂的作用特点,在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中引入单位脉冲函数以模拟其作用的瞬时冲击特性,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瞬态温度场分布的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热冲击在瞬时完成后,温度场的作用范围仅限于距离炮孔内表面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薄层中,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同时温度场分布受炮孔半径影响,当外径不变而炮孔半径减小时,相应各点的温度降低,但在同一时刻下的温度梯度趋陡。计算结果为高能燃烧剂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阎代维,谷良贤,管千山,孙平
    摘要 ( ) PDF全文 (50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概念设计阶段,为了避免对某些性能指标要求过高,需要对其作战效能进行评估与分析。分析了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攻防对抗过程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在作战任务剖面中所面临的威胁,采用美国武器工业界效能咨询委员会的ADC方法,建立了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作战效能评估顶层模型,进一步分解顶层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合理改进。在分析作战能力各个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突防能力指标、命中概率指标和杀伤概率指标的解析解模型,并给出了效能评估结果。最后对影响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作战效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缩减巡航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有助于降低其被雷达发现的概率和发现距离;增大巡航速度则可以降低防御系统的可射击概率和拦截毁伤概率,从而提高其作战效能。
  • 实验技术与分析

  • 王玲,李树奎,宋修纲
    摘要 ( ) PDF全文 (313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体渗碳的方法对高密度钨合金进行了表面渗碳处理,通过显微观测、能谱分析、X射线检测等分析手段对渗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样在固体渗碳剂中经过950℃保温5 h的渗碳处理,可以获得两层渗层组织。其中表层为170~200 μm深的W2C渗层,其显微硬度值由HV388提高到HV525,表明钨合金的表面渗碳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表面硬度。次表层的显微组织表明该层中W颗粒没有明显的变化,碳化物主要存在于粘结相中。
  • 综述

  • 单甘霖,梅卫,王春平
    摘要 ( ) PDF全文 (6880 KB) ( ) 可视化 收藏
    联合目标跟踪与分类(JTC)技术是信息融合领域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目标跟踪器和目标分类器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互,来同时有效地提高目标的跟踪精度和分类性能。介绍了JTC技术的基本原理。将现有JTC技术划分为两大类——基于质点运动模型的JTC技术和基于刚体运动模型的JTC技术,并作了对比分析。综合论述了JTC技术的发展。指出JTC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短文

  • 邢立华,江旭初,雷丙旺,李红艳,张德远
    摘要 ( ) PDF全文 (53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振动铰削抑制积屑瘤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浮动铰刀振动铰削小口径火炮身管的实验,分析了振动铰削对火炮身管内膛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振动铰削把普通铰削的连续切削过程转变为断续的脉冲式切削过程,将普通铰削时的螺旋状连续切屑变成了非常细小的针状单元切屑,增强了铰削加工的断屑排屑能力,从根本上抑制了积屑瘤的形成,避免了巳加工表面的犁沟和鳞刺。实验表明:振动铰削的表面粗糙度Ra比普通铰削至少提高3级;振动铰削的表面粗糙度Ry不到普通铰削的1/5;振动铰削使孔的巳加工表面均匀一致,显著提高了身管内膛的表面质量。
  • 研究简报

  • 王宪成,索文超,张更云
    摘要 ( ) PDF全文 (553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装甲车由机械传动改为电传动后,电机类设备的增加对动力舱内的冷却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虚拟动力舱内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对动力舱冷却系统的合理性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某虚拟电传动装甲车动力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传动装甲车动力舱内空气流动与传热计算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标准尾K-ε方程湍流模型对舱内的流动进行了描述,对不同风扇流量下动力舱内空气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为风扇流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动力舱排气窗位置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排气窗位置的不同会对舱内部件带来不同的冷却效果。
  • 张行周,钟晓晖,吴玉庭,马重芳
    摘要 ( ) PDF全文 (42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炎热环境中单兵空调系统可以对士兵的身体进行冷热调节,制造一种微气候环境。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及轻质材料来减小微型制冷系统的质量及体积,研制了一种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作为单兵空调的冷源,微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为300 W,质量为2.85 kg,几何尺寸为270 mm×260 mm×120 mm.此微型制冷系统提供的制冷量能够保证一个士兵在40℃环境温度下作战时感觉舒适,不会产生热应激。所研制的微型制冷系统为我国士兵的个体热防护提供了一种轻便、易于携带的装备。
  • 周涛,孙传军,马霖,郭施
    摘要 ( ) PDF全文 (58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针对复杂轻武器产品的特点,开展轻武器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简称三化)解决方案与实施对策研究,以利于实现面向轻武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三化技术协同应用与发展,对未来轻武器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敏,陈志敏,程喜英
    摘要 ( ) PDF全文 (26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磷钨杂多酸铵,并用其作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酸,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催化剂用量对苯甲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产率可达到86.3%.
  • 谭云涛,郭波
    摘要 ( ) PDF全文 (439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费用为独立变量( CAIV)方法是美国国防部采用的一项用于对新型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费用和性能参数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寿命周期内各阶段费用目标并进行费用控制的装备采办方法。在新研武器的系统论证中,CAIV方法的定量决策的关键技术包括建立系统的性能、费用模型,进行权衡研究,并确定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费用目标。文中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 李长春,孟亚东,刘晓东,周欣
    摘要 ( ) PDF全文 (37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个同步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系统中4个油缸同时支撑一个质量为900 t的箱形梁。为使运输与吊装过程中箱形梁严格保持水平,设计中综合采用了位置同步控制和力跟踪控制算法,实现了4个油缸同步运动且受力平均。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