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1:黄鹍;2:陈森发;3:刘荣忠
    摘要 ( ) PDF全文 (35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末敏弹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弹药,由于其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所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优化设计十分困难。为此,本文利用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和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在了解了末敏弹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一个优化设计方案,并根据该方案建立了一个末敏弹系统效能神经网络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混合遗传算法对该仿真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了影响系统效能的几个主要因素的最优搭配。经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发现其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为末敏弹系统的效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 张玉春,王良曦,丛华
    摘要 ( ) PDF全文 (572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电液主动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随机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范数法,详细研究了主动悬挂的次优控制规律。提出了一种取舍反馈变量的新方法——灵敏度分析法,解决了次优控制在工程应用中的反馈变量选择问题。利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立足实际的车辆悬挂参数,设计了次优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次优控制策略和灵敏度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设计的次优控制器和最优控制器具有相当的控制效果,在低频区能大幅度衰减车体加速度和轮胎变形,对于改善装甲车辆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 1:吴斌,陈刚;2:夏伟,汤勇,陈普庆
    摘要 ( ) PDF全文 (519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某大口径火炮身管的温度场分布,并对自然散热条件下的单筒身管和主动冷却条件下的复合身管温度场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1)身管温度场分布存在初始和正规工况阶段,后者的单筒身管热状态可以通过测定任意两发身管外表面温度来评估;(2)持续射击过程中,单筒身管始终处于非稳态导热过程,主动冷却身管则包括非稳态和准稳态两个过程,实现了身管热状态由不可控向可控转变;(3)对流传热系数h和身管壁厚δ的组合对降低内膛温度具有很大影响。临界对流传热系数hc的存在表明,对自然散热条件下单筒身管来说(hhc),选择大h、小δ时需兼顾强度和制造工艺性。
  • 1:彭峰生;2:梁世瑞
    摘要 ( ) PDF全文 (37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自动机、炮弹和弹链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弹链设计参数协调分析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该理论方法在自动机弹链设计中的应用。
  • 1:张安民,韩崇昭;2:杨世兴,李志舜
    摘要 ( ) PDF全文 (321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导引问题是鱼雷实现精确制导,完成对目标有效攻击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了将遗传算法用于鱼雷垂直命中导引问题。首先研究了遗传算法用于鱼雷导引的可行性和优势,在研究了遗传算法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j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逐次变提前角自导导引算法,并且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试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垂直命中导引律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鱼雷导引过程中导引律的收敛性问题,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 1:高杨,陈勋,苏伟;2:赵小林
    摘要 ( ) PDF全文 (543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抗干涉齿轮集机构(CMG)是一种可用于引信安全点火控制的密码装定崔别机构。本文以一个文献报道的CMG机构实例为例,简要介绍了其结构、工作原理与基本概念。提出了适用于校验CMG机构齿牙编码设计的二维迷宫映射方法,该方法简捷、易用,物理概念清晰。作者还结合同一实例,应用此法分析了一些相关重要问题,并给出了结论。
  • 1:曾新吾,王志兵,张震宇,卢芳云;2:谭多望
    摘要 ( ) PDF全文 (3952 KB) ( ) 可视化 收藏
    爆炸变形装药战斗部是定向型战斗部的一种,可以提高破片战斗部对目标毁伤概率。本文介绍了爆炸变形战斗部模型弹设计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设计了爆炸变形战斗部模型,并通过实验测量了爆炸变形战斗部模型破片密度的空间分布,探讨了不同参数对破片密度分布的影响,得到了破片分布定向特征明显的爆炸变形战斗部。结果表明,与相同尺寸的柱形战斗部相比,爆炸变形战斗部飞向目标的破片密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而且初速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空中目标具有良好的毁伤效果。
  • 黄正祥,张先锋,陈惠武
    摘要 ( ) PDF全文 (23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聚能杆式侵彻体主要用来对付新型防护装甲、混凝土工事、武装直升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等目标。它不同于射流和爆炸成形弹丸(EFP),其头部速度达3 000~5 000m/s.对炸高没有射流那么敏感,破孔大,穿深大大高于EFP。本文就起爆方式对杆式侵彻体成型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起爆方式对杆式侵彻体的头部速度和长径比的影响关系,并用试验进行了验证。
  • 姜剑生,杭义洪,冯其京
    摘要 ( ) PDF全文 (392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非对称平板碰撞形成射流的问题迄今尚未有很好的解析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对称修正模型来解析求解非对称二维平板碰撞问题,并对产生的射流和杵体的性质做出预测。本文对非对称平板碰撞的一些情况做了二维数值仿真,将对称修正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和其它两种解析模型——直线假设和圆弧假设做了对比,获得了比直线假设和圆弧假设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 刘进全,欧育湘,陈博仁
    摘要 ( ) PDF全文 (40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由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BIW)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产品为纯γ晶型,得率达90%,纯度达98%以上。其中2%杂质主要为五硝基一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PNMAIW).根据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研究了HNIW得率及其中PN-MAIW含量与硝解条件的关系。
  • 王正良
    摘要 ( ) PDF全文 (38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磁性流体薄膜在磁场中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实验观察和计算分析,发现磁性流体是一种特殊的方向性弱絮凝的胶体。弱絮凝是胶体到絮凝状态的一种临界状态,在一般胶体系统中弱絮凝行为表现不明显,作用和意义都不大。但磁性流体在磁场中的弱絮凝行为表现异常明显,既显示出特有的方向性,又不使胶体系统失稳,合乎磁性流体薄膜在磁场中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的事实,从而揭示了方向性弱絮凝使磁性流体薄膜在磁场中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的机理,为磁性流体光学器件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
  • 1:迟晓珠,王劲松,王达明2:金鸿章
    摘要 ( ) PDF全文 (327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压阻式加速度计为例,探讨了其动态特性对无陀螺微惯性测量组合的影响。首先,建立了9个加速度计的无陀螺微惯性测量组合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的导航方程,然后根据加速度计的动态特性改进了其导航方程,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加速度计,输入信号的动态特性越强,惯性组合的误差越大。因而选用动态特性好的加速度计有助于提高无陀螺微惯性测量组合的性能。本文为无陀螺微惯性测量组合走向实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1:王轲;2:张福祥
    摘要 ( ) PDF全文 (42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钢丝网垫减振器特性,建立了非对称的参数模型并采用单自由度强迫振动试验进行有关参数的识别。在此过程中,解决了位移时域信号的降噪和峰值点的精确确定问题,将非线性参数识别转化为分段线性的参数识别。进一步结合所建模型的特点推导出了含非线性钢丝网垫减振器复杂结构动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并以某试验结构为例计算分析响应特性,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本文的研究为钢丝网垫减振器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魏靖彪,薛晓中,糜志浩,舒敬荣
    摘要 ( ) PDF全文 (27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伍德沃德提出的面元法加以改进,以某型飞机外挂某型航弹为例,在组合体外形表面上划分大量面元,用改进后的面元法计算了在弹一翼一机身组合体干扰条件下航弹的气动力,与末受干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和吹风数据进行了比较,并作了简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航弹所受的干扰主要来自机翼,随着弹体的下落和距机翼距离的增加,各气动系数很快接近无干扰时的值。
  • 孔江生,吕海涛,朱天军
    摘要 ( ) PDF全文 (3178 KB) ( ) 可视化 收藏
  • 1:刘溧,耿聪;2:陈慧岩,杨东来
    摘要 ( ) PDF全文 (36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遥控驾驶靶车牵引车速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阐述了车辆自动换档和发动机转速调节的控制方法。遥控牵引车是经自动操纵技术改造的车辆,为满足遥控驾驶的速度控制要求,进行了离合器、换档装置和油门执行机构的研制,装备了用于反映车辆运行状态和各执行机构工作状态的传感器,并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了灵活的速度控制策略。应用表明,该遥控驾驶牵引车的速度控制性能良好,满足了遥控靶车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
  • 1:侯击波,程军,彭有根,党惊知;2:霍立兴
    摘要 ( ) PDF全文 (42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模拟双联电磁泵的电磁铁结构、泵高、流量等参数与单电磁泵的实验比较,得到了大流量电磁泵系统设计的依据。设计制造了适用于车辆的大型复杂铝铸件低压铸造用电磁泵,工作参数达到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双联电磁泵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两个单泵的参数尽量接近。
  • 1:李晓冬;2:王立威,翼清发
    摘要 ( ) PDF全文 (36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磨床磨削砂轮的振动问题,设计出一种径注式砂轮在线液体平衡装置,用以替代原有的机械式平衡装置,通过实时向溶液腔注入切削液的平衡砂轮来解决其在线实时平衡的技术难题,也克服了目前机械式平衡装置体积大,需要离线操作的缺点。实验证明,本装置可将工件的粗糙度稳定降低l—2级,波纹度降低达60%以上。
  • 姚仲舒,王宏飞,杨成梧
    摘要 ( ) PDF全文 (45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遗忘因子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给出了学习算法收敛的充分条件,该算法在不改变学习控制器结构的前提下,对要求跟踪的新的期望轨迹,利用系统的历史控制经验,合适地选择了初始控制输入,使系统的输出能尽快地收敛于新的期望轨迹,从而达到了改善系统跟踪性能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 韩成名,周兰英,贾庆莲,郎平
    摘要 ( ) PDF全文 (54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国内外固体润滑膜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材料发展中有关“多相材料”的新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固体润滑膜沉积方法——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法( NCUPP)。采用该法成功地对几种材料(Ti、N、Mo、S等)进行精细的纳米复合,制备的固体润滑膜TiN-MoS2/Ti是多相纳米复合膜,其中的MoS2基本上呈准非晶态,掺杂物Ti与MoS2多相复合,形成了多相的纳米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即摩擦系数低;耐磨损寿命长;抗潮湿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 短文

  • 陈晓,周宏,王西亭
    摘要 ( ) PDF全文 (592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v50弹击实验和侵彻形貌及纤维断口分析,本文采用非线性动态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LS-DYNA5.6.1仿真了几种复合材料防弹靶板的抗弹道侵彻过程,弹头采用标准1.1g模拟弹片。进而分析了靶板在此类弹击下的破坏机理和吸能方式,定性地对靶板的选材、铺层顺序、层数和制造工艺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是沿靶板厚向应采用非均匀的三段式结构和工艺,从而有望为军盔、防弹衣等防护装备提高防弹性能提供帮助。
  • 1:宋贵才,宁国斌,金光勇,闰晓媛,任重,梁柱;2:全薇
    摘要 ( ) PDF全文 (401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功率、高能量、窄脉冲激光与光纤之间的耦合对激光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光纤端面具有一定的损伤阈值,利用透镜实现上述耦合是十分困难的。本文通过分析光纤端面的损伤机理,设计了一种伞形端头光源一光纤耦合器,实现了大功率(10MW),高能量(20mJ),窄脉冲(20ns),高频电光调Q Nd:YAG激光与光纤之间的耦合,耦合效率达到80%以上。
  • 王玲,陶然,周思永
    摘要 ( ) PDF全文 (53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Airborne SAR)运动目标回波信号的特点,介绍了广义边缘CWD-Hough变换。根据机载SAR动目标的回波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边缘CWD-Hough变换进行机载SAR低速运动目标检测及成像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时间一频率联合分析法,利用其对低速运动目标参数的精确估计可以在较低的信杂比下实现低速目标的检测并对其成像,其检测性能大大优于常用的Wigner-Ville分布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综述

  • 赵信岐,方涛,孙成辉
    摘要 ( ) PDF全文 (58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新型含能化合物,具有广阔使用前景。本文对其制备工艺路线进行了综述。根据工艺安全、产品纯度和制备成本对合成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三种常用硝化前体: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B)、四乙酰基二甲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F)和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IW)重点进行了讨论。
  • 实验技术与分析

  • 王富耻,王琳,李树查,王鲁
    摘要 ( ) PDF全文 (49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三种钢制截卵形空心侵彻弹侵彻45#钢板的细观损伤机制。靶道试验后对侵彻弹的细观观察结果表明:当侵彻弹以较低速度撞击靶板并保持弹体结构的完整时(发生小变形),其主要细观损伤控制机制为微孔洞机制;当侵彻弹以较高速度撞击靶板,在弹体头部或头部与弹身交接处发生大变形或断裂破坏时,绝热剪切损伤机制为其细观损伤机制。材料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是侵彻弹毁伤威力和变形破坏的主要细观控制参量。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绝热剪切带为转变带,带内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转变。
  • 展京霞,王晋军,李亚臣
    摘要 ( ) PDF全文 (45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Gurney襟翼对70°大后掠角平板三角翼低速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三角翼根弦长的实验雷诺数为3.16×105).实验结果表明,Gurney襟翼对以涡升力为主的平板三角翼仍有明显的增升作用;在较大的升力系数下,Gurney襟翼使相同升力系数下的阻力系数降低,从而使三角翼升阻比增加;相对高度为2.0%、2.5%的Gurney襟翼带来的升阻比相对增量最突出,可达40%以上。
  • 俞小莉,周迅,刘震涛,沈瑜铭,齐放
    摘要 ( ) PDF全文 (42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内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机普遍存在的试验精度和试验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发了智能型曲轴弯曲疲劳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可编程控制器(PLC)和PC联合构成测控核心。PLC的长时间稳定运行能力和断电保护能力保证了曲轴试验的可靠性,PC机上专门编制的软件可对标定试验数据及最终试验数据进行快速精确的计算处理并提供了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实现了曲轴弯曲疲劳试验载荷标定、试验运行、失效诊断和试验数据处理等流程的自动化,成为新一代的智能化试验系统。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试验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和工作流程等。
  • 纪常伟,韩爱民,赵勇,马慧
    摘要 ( ) PDF全文 (42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废气再循环(EGR)对涡轮增压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通过将涡轮后的低压废气冷却后直接引入压气机前的低压进气中,实现自然EGR,该方式产生的EGR率无法满足柴油机整个工况范围减低NOx的要求。将涡轮后的低压废气冷却后通过压气机压入中冷器后的高压进气中,实现压力EGR,采用足够大容量和压力的气泵,该方式可满足柴油机整个工况范围内减低NOx的要求。实验表明,在本文所试验的工况范围内,自然EGR能降低NOx排放6%~18%,而压力EGR可降低NOx排放22%~53%.
  • 研究简报

  • 薛晓中,孙传杰
    摘要 ( ) PDF全文 (28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从简易制导炸弹的制导控制方案出发,分析了影响简易制导炸弹射程和精度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弹道设计所采用的弹道方程;建立了以方案机构产生的俯仰角突变时间tl.t2为设计变量,飞行距离为目标函数,满足控制精度、速度、法向过载和舵偏角等约束条件的方案弹道优化设计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仿真计算表明,按此优化设计模型得到的方案弹道,具有射程远、精度好的优点,方案弹道的优化设计除取决于方案机构给出的弹道倾角外,还将取决于投弹的初始条件。
  • 徐友根,刘志文
    摘要 ( ) PDF全文 (24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几何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不变波达方向(DOA)估计方法,它利用所构造出的虚拟旋转不变矩阵对来构造低维波达方向矩阵,并对其进行特征分解直接得到DOA估计,且与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旋转不变方法比较,阵列有效孔径扩展了一倍。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方娟妮,王胜坤
    摘要 ( ) PDF全文 (26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均匀周期布拉格光纤光栅之间的耦合波方程,分析了光纤光栅的反散和色射特性,利用光纤光栅中能量守恒特性和其电磁场所满足的哈密顿系统求得色散系数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一种先利用光谱仪测量光纤光栅反射谱,再经过简单计算就可得光纤光栅色散系数的简便测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