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12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25
      
  • 全选
    |
  • 黄海丰, 周智明
    2012,35(3): 1-10.
    摘要 ( ) PDF全文 (10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精制棉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US)、光化学氧化(UV/H2O2)和超声-光化学氧化(US+ UV/ H2O2)法处理精制棉废水,探讨了不同方法对精制棉废水的COD及色度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UV/ H2O2+US联合处理废水时,在pH值为4,H2O2投加量0.8mL/L,超声功率为75W,紫外波长为365nm 的条件下,反应40min时,COD去除率为37.83%,色度去除率为60%。COD去除率比单独使用US或UV处理时有较大的提高,但与采用UV/ H2O2处理的结果相比提高不明显。
  • 高搀, 罗运军, 李国平, 王鲁, 郑剑
    2012,35(3):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27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稀硝酸直接电解吸收控制火炸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氮氧化物(NOx废气的排放。用硝酸作吸收液对主要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Ox的电解去除率随着硝酸浓度和电流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增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增大吸收液流量、减少进气流量均可提高NO、NOx的电解吸收效果。通过电化学测试等途径探索和验证了直接电解吸收NOx的机理,发现NOx被吸收液吸收后产生的亚硝酸根可在直流电作用下被电解氧化为硝酸根,从而避免了亚硝酸分解为一氧化氮,进而提高NOx的吸收效率。
  • 赵晓锋, 刘祖亮, 姚其正, 成健, 董岩
    2012,35(3):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8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聚焦战斗部破片的聚焦性能,建立了计算破片速度和密度分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破片速度和密度分布情况。设计聚焦战斗部试验弹。对端面起爆和偏心起爆两种不同起爆方式下聚焦破片战斗部的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采用多通道测速仪测试战斗部的破片速度,进行了破片密度分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聚焦破片战斗部由端面起爆改为60°偏心起爆,破片速度和破片密度提高。
  • 李亚南, 张志忠, 廉鹏, 王伯周, 杨威, 王友兵, 李辉
    2012,35(3):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21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6组HMX基混合炸药,通过考察HMX含量、炸药的密度及空隙率与隔板厚度间的关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以HMX含量、炸药密度及空隙率为自变量的两个经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HMX基混合炸药大隔板厚度与HMX含量、炸药空隙率的自然对数成显著线性关系;两个经验数学模型拟合优度良好;4组HMX基混合炸药大隔板厚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6%。
  • 贾思媛, 王伯周, 郝成刚, 张海昊, 周群, 王锡杰
    2012,35(3):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14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影响破甲战斗部精密药柱压制成型的基础因素,对压制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利用塑料粘结炸药,针对影响装药密度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 肖和淼, 杨荣杰, 曾纪朝, 潘清, 陈智群, 靳俊梅
    2012,35(3): 27-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及理论计算表明,阻燃与组合装药方法是优化按序开裂棒状药(PSS)弹道性能的有效途径,它至少可从两个方面改善PSS装药的弹道性能:①能消除装药双峰压力时间曲线的“V”字形低谷,形成类平台压力曲线,甚至形成平台压力曲线,从而在膛内最大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火炮示压效率及弹丸初速;②可以减小装药的温度系数,使PSS装药在火炮中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
  • 韦兴文, 周筱雨, 王培, 涂小珍, 王翕
    2012,35(3):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22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燃料抛撒与云雾状态的控制是提高FAE威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讨论了与燃料抛撒和雾化有关的问题,并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得到云爆条件的基本关系式。
  • 王彩玲, 王堃, 冯晓军, 赵省向, 刁小强, 戴致鑫
    2012,35(3):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8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方法,以气体发生剂密闭容器中燃烧压力及压力上升时间以及燃烧火焰温度为指标,获得了以NaN3和KClO4为主的气体发生剂的合理配方。
  • 刘佳辉, 刘世俊, 黄明, 李洪珍, 聂福德
    2012,35(3):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41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撑二硝胺为原料,经加成、酯化、缩合反应制得1,4,6,9-四硝基-1,4,6,9-四氮杂双环[4.4.0]癸烷,产物收率可达76%。
  • 任晓宁, 邵颖惠, 刘子如, 赵凤起, 张皋, 封雪松, 衡淑云
    2012,35(3):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17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叠氮化物与N,N,N,N-四炔丙基乙二胺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在改变投料比的情况下其反应级数基本不变。在不同温度下,投料比变化对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有所影响。利用FTIR对该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可以判定为1,3-偶极环加成反应。
  • 焦宝娟, 晏志军, 陈三平
    2012,35(3):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8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G和DSC两种热分析方法研究了NEPE推进剂中各种填料和助剂对聚醚聚氨酯粘结剂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 王民昌, 毕福强, 张皋, 徐敏, 葛忠学, 陈智群, 樊学忠, 许诚, 齐珠钗
    2012,35(3):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152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和某些阻燃型添加剂(FPA)二元混合体系的热分解唯象动力学,求得了唯象动力学能量E、A、k,同时分析了400℃时,不同压力下反应速率常数k与燃速抑制系数K间的线性关联性。
  • 杨亚东, 李向东, 叶小军, 李战旗
    2012,35(3):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31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外标法单点校正峰面积定量,准确测定不同合成路线及精制阶段的CL-20纯度。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产品分析的要求,用外标法测CL-20精度更加简便、适用。
  • 窦燕蒙, 罗运军, 李国平, 夏敏, 葛震
    2012,35(3): 66-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爆炸概率法对超细奥克托今(HMX)和黑索今(RDX)的撞击感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细HMX和RDX的爆炸分数相比军用标准样品的值有较大幅度下降。文章分析了撞击感度降低的原因,并展望了超细炸药在高能量、低感度炸药研制中的重要意义。
  • 张旭东, 董可海, 曲凯, 隋玉堂, 郭磊
    2012,35(3):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34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典型弹种的选取和储存试验环境的选择,建立了半可燃药筒弹药的安全性模型和可靠性模型,据此提出了储存可靠性的试验项目,初步确定了抽样时机和样本量。
  • 巩伦昆, 王政时, 鞠玉涛, 朱国强, 曹杰
    2012,35(3):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16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双芳-3为对象研究了废旧双基发射药制备工业浆状**********及其性能,提出了利用废旧双基药的合理途径。
  • 赖建伟, 常新龙, 龙兵, 孙涛, 方鹏亚, 张有宏
    2012,35(3):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22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亚铬酸铜是促进高氯酸铵分解的一种很好的催化剂,但由于以往制备的亚铬酸铜及高氯酸超细微粒易发生团聚,因而并不能最有效地对高氯酸铵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本文采用溶剂-非溶剂法,使溶液变为过饱和而析出晶体,高氯酸铵晶体包覆纳米级亚铬酸铜形成复合粒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复合粒子中,纳米级的亚铬酸铜微粒均匀分散于高氯酸铵中,由于亚铬酸铜纳米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化学活性,因而大大地提高了对高氯酸铵的催化效果,使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反应温度区间明显前移,热分解反应的激烈程度大大提高。
  • 刘芳莉, 李吉祯, 齐晓飞, 宋振伟
    2012,35(3):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7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光纤测试技术依据的原理,给出了多通道瞬时光纤测试装置的构成,引入了比信号测试方法,简化了装置的标定,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爆轰波光谱发射率及爆温的迭代计算格式,并用该装置对液体炸药硝基甲烷爆轰波光谱发射率及爆温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光谱发射率与爆轰波辐射波长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
  • 杨强, 彭碧辉, 梁岗, 罗庆平, 裴重华
    2012,35(3):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13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由一组热爆炸温度和实测爆炸延滞期数据计算含能材料热爆炸临界温度(Tb)的一种数值方法。编制了该法的计算机程序。ENTO、PbNTO、ANTO和KNTO的Tb计算和文献值相差在6%以内。
  • 魏伦, 于慧芳, 韩冰, 王锋, 刘波, 李达, 刘国涛, 陈腾
    2012,35(3):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14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测试高聚物体系中小分子物质迁移的方法——干涉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该方法切实可行,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