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EN
投稿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高级检索
弹道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主管:中国科协
主编:李鸿志
ISSN 1004-499X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
出版:《弹道学报》 编辑部
CN 32-1343/TJ
《弹道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为中国弹道学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交流弹道学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及有关应用,介绍弹道测试新技术,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交流学术思想,促进弹道学及兵工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而努力。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3-24
全选
|
Select
燃气射流对子母弹抛撒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王金龙, 王浩, 黎超, 陶如意
2016,28(1): 1.
摘要
(
)
PDF全文
(22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子母弹囊式抛撒过程中气囊破裂后燃气射流对子弹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合气囊试验测试结果建立了囊式动态抛撒三维动力学模型,对燃气干扰作用下的子母弹分离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位置喷口处燃气干扰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分离过程中燃气射流与来流间的相互干扰作用过程,分析了燃气冲击对子弹抛撒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囊破裂后燃气射流的冲击对子弹造成的扰动过程约为15 ms,对弹体造成的初始扰动使得弹体分离气动参数呈现很强的非线性特性,其作用效果也因喷口位置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
Select
固体脉冲推力器内弹道仿真与优化设计
周哲, 王国平, 芮筱亭, 杨富锋, 屠天雄, 李志良
2016,28(1): 8.
摘要
(
)
PDF全文
(10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固体脉冲推力器的内弹道特性以提高其性能,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建立了考虑点火药燃烧的内弹道模型,对推进剂药柱数分别为13、16、19时的推力变化曲线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点火药量对内弹道特性的影响。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表明建立的脉冲推力器内弹道模型和仿真系统能较好地刻画其推力特性,点火药燃烧导致了较大的初始压力峰,在脉冲推力器的点火启动阶段必须考虑点火药燃烧对内弹道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脉冲推力器的喷管结构优化模型,运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喷管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理的喷管设计提高了脉冲推力器的性能。
Select
一级气体炮内弹道方程修正及验证
李锋, 拜云山, 冯晓伟
2016,28(1): 14.
摘要
(
)
PDF全文
(96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理论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对一级气体炮内弹道经典方程进行修正。分析了一级气体炮内弹道经典方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气室容积不能忽略。提出了气体密度新的表达方式,并根据质量守恒方程、气流动量方程、弹丸运动方程、气体绝热膨胀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联立推导出一级气体炮内弹道修正方程。将修正方程、经典方程计算结果与内弹道流体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容积比较小的情况下三者的偏差很小; 但随着容积比的增大,经典方程计算结果偏离修正方程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 经典方程仅适用于容积比较小的情况; 而修正方程的适用范围不受容积比大小限制,验证了修正方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Select
侧喷管脉冲发动机内流场数值模拟
吴佳男, 余陵, 蔡文祥
2016,28(1): 19.
摘要
(
)
PDF全文
(234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侧喷管脉冲发动机的性能,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作为制导弹药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执行结构的侧喷管脉冲发动机内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偏心段偏心距离、喷管至偏心段距离、偏心段长度对发动机流场结构和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发动机偏心段向上移动,其径向推力减小,推力中心由喷管中心内侧向外侧移动; 随着喷管至偏心段距离的增加,径向推力先增大、后减小,推力中心发生阶跃性的变化; 受发动机结构的限制,偏心段长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较小; 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侧喷脉冲发动机流场及性能预示计算。
Select
基于CFD的转管机枪助旋制退器流场超压仿真及对弹丸初速影响分析
王惠源, 黄建业, 张成卿
2016,28(1): 26.
摘要
(
)
PDF全文
(23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转管机枪助旋制退装置流场超压特性及对弹丸速度的影响,运用经典内弹道方程求解流场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非粘性、非定常可压缩气体流动方程和动网格技术,对有、无膛口旋转制退装置的膛口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对弹丸的增速规律进行了计算。对2种情况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有助旋制退装置时膛口流场最大超压值增加约2倍,弹丸速度增加3.61 m/s。
Select
基于遗传粒子群算法的底排参数优化
谢利平, 史金光, 李元生, 邱海迪, 黄玉才
2016,28(1): 33.
摘要
(
)
PDF全文
(10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底排装置结构和药柱燃速系数,以某型底部排气弹为例,分析确立了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综合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的优点,设计了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建立的底排内外弹道模型,构建了基于GA-PSO的底排参数优化模型。算例中优化方案能增加底排弹的减阻率,底排工作时间延长9.56 s,落点存速增加6.01 m/s,最大射程增加1 892.95 m,增幅5.02%。该文设计的GA-PSO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快的收敛速度,优化模型可以为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其他相似寻优问题的基本模型。
Select
高旋火箭弹GPS/SINS组合测姿方法
安亮亮, 王良明
2016,28(1): 39.
摘要
(
)
PDF全文
(120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在高旋火箭上应用所遇到的初始对准困难、误差累积迅速等姿态解算难题,通过速度角辅助,提出了分段滤波进退算法修正初始滚转角技术。通过不断修正分段初始滚转角使SINS解算更趋于合理值。利用速度角修正技术,去除高速旋转造成的误差累积,再通过卡尔曼滤波得到较为准确的姿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分段滤波修正初始滚转角可以有效地解算出较为准确的姿态信息。对实测数据的处理也证明,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解算得到的姿态信息满足工程需要。
Select
分段组合Kalman滤波在滚转弹SINS/GP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刘可可, 马国梁, 李元生
2016,28(1): 45.
摘要
(
)
PDF全文
(11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滚转弹SINS/GPS系统的运动参数估计问题,建立了广义误差模型,采用输出校正滤波对测量误差进行估计,进一步将输出校正滤波和反馈校正滤波进行了分段组合,给出了输出校正和反馈校正滤波原理图和分段组合流程图。根据SINS/GPS组合系统松组合模型,以某滚转弹六自由度仿真数据为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段组合Kalman滤波方法提高了估计精度。研究结果可为精确测量滚转弹的运动参数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Select
基于网络矩阵的防空导弹拦截算法
周海军, 马大为, 单春锦, 张兵
2016,28(1): 52.
摘要
(
)
PDF全文
(8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防空导弹的拦截精度和拦截效能,对基于双重目标函数的多通道防空导弹火力单元拦截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分析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目标拦截有利度,引入网络矩阵节点状态标号,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运算效率,为指挥员科学、合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缩短毁伤所有目标的时间和各通道拦截总时间,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Select
炮弹地面密集度性能与射程关系仿真
张浩, 闻泉, 王雨时, 张志彪, 刘锦春
2016,28(1): 56.
摘要
(
)
PDF全文
(8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炮弹三分之二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与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之间的关系,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弹丸空中6自由度弹道方程,采用符合误差因素特征的随机数序列,建立了弹丸地面密集度仿真预测模型,以某155 mm口径火炮榴弹为算例,分别得到了对应最大射程和最大射程三分之二处地面密集度仿真数值。结果表明:弹丸最大射程和最大射程三分之二处的地面密集度影响因素差异较大,难以定量对应; 用三分之二射程检验弹丸地面密集度指标的方法难以反映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水平,不宜采用; 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与射角散布几乎无关,而三分之二射程时,射角对地面密集度性能影响较大; 弹丸应按最大射程考核地面密集度,火炮系统可按三分之二射程考核地面密集度。
Select
基于自适应窗长的动爆破片短时傅里叶分析
侯建强, 韩壮志, 彭刚
2016,28(1): 60.
摘要
(
)
PDF全文
(8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计算引战配合和杀伤概率的需要,研究了战斗部破片的初速以及初速分布。结合外弹道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在分析动爆破片受力和运动的基础上,研究了动爆破片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针对此非平稳过程,结合动爆破片运动方程,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速度分辨率的自适应窗长短时傅里叶分析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战斗部动爆破片的测速精度,更适用于动爆测量,对战斗部动爆的测试有重要意义。
Select
复合型含能破片冲击波起爆特性研究
章猛华, 阮文俊, 宁惠君, 董凯, 余永刚
2016,28(1): 64.
摘要
(
)
PDF全文
(190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释冲击波对复合型含能破片内装药的起爆机理,建立了含能破片反射波冲击起爆理论模型,对含能破片的起爆阈值速度进行理论计算。对含能破片的撞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头部厚度、装药长度和破片直径对含能材料入射波和反射波起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含能破片反射冲击波起爆阈值速度比入射波低; 破片壳体头部厚度只影响2种起爆方式的阈值速度,不决定装药的起爆方式,装药长度和破片直径之比
k
决定含能材料的起爆方式; 不同的含能材料具有不同的临界值,当
k
小于临界值时,含能破片的临界起爆速度由反射波强度决定。2种起爆方式的毁伤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起爆方式也对释能时间有一定影响。
Select
垫块结构对PELE横向效应的影响
徐立志, 杜忠华, 王德胜, 温瑞青, 胡云超
2016,28(1): 70.
摘要
(
)
PDF全文
(12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垫块结构对PELE侵彻钢筋混凝土靶开孔尺寸的影响,在分析侵彻过程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工程模型,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具有不同压力角垫块结构的PELE侵彻钢筋混凝土靶,与未添加垫块结构PELE侵彻钢筋混凝土靶进行了对比分析,工程模型对垫块压力角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垫块的压力角大小对PELE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横向效应影响显著,且存在最优压力角; 添加垫块并且改变压力角大小可以增强PELE的横向效应; 具有45°压力角的垫块结构和未添加垫块的PELE侵彻钢筋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相差较大。
Select
弹头触发引信防雨试验水柱靶仿真
刘鹏, 王雨时, 闻泉, 张志彪
2016,28(1): 76.
摘要
(
)
PDF全文
(18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弹头触发引信防雨试验中采用的人工水柱靶与自然雨滴的等效性,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应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法耦合方法,仿真了不同触发区直径的弹头触发引信内凹和外凸触发机构分别撞击雨滴及其质量等效水柱靶的过程,得到了撞击过程中触发区内触杆剪切凸台最大剪切应力的峰值、持续时间和波形。仿真结果表明,按质量等效原则确定的人工水柱靶能够较准确地模拟自然雨滴撞击引信触发区过程,可用于弹头触发引信防雨性能试验考核。
Select
运动体小扰动下入水空泡试验研究
蒋运华, 徐胜利, 周杰
2016,28(1): 81.
摘要
(
)
PDF全文
(23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运动体入水空泡问题,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在试验水箱中开展约束和不约束运动体姿态的入水试验。研究了有无扰动下的入水局部空泡与入水超空泡生成、发展下的空泡流动特性。分析了有无扰动下的空泡尺寸与弗劳德数和欧拉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有无扰动下的入水空泡长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试验获得的各种空泡流动的机理。结果表明:无扰动下入水空泡长度在深水闭合之后有微小增加,有扰动下空泡迎流面的长度比无扰动长度要短,背流面的长度比无扰动长度要长; 无扰动时空泡尾部流动对称,有扰动时空泡尾部在背流面出现分裂的2条流动轨迹; 对于没有发生深水闭合的空泡,入水扰动主要使得空泡直径增大。
Select
空化器参数对超空泡初生位置影响大涡模拟
张木, 谭俊杰, 易文俊, 廖选平
2016,28(1): 87.
摘要
(
)
PDF全文
(14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空化器参数对超空泡初生位置的影响规律,离散求解了三维气液两相大涡模拟控制方程组,对三维不同空化器参数模型下超空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不同空化数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超空泡无量纲几何参数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空化器形状、直径对超空泡初生位置影响。分析结果为探索高速航行体空化器性能与水动力特性提供了数值参考。
Select
一种三维非线性免疫变结构制导律
周洋, 李刚, 吉阳, 谢理
2016,28(1): 92.
摘要
(
)
PDF全文
(9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导弹拦截过程中对目标机动未知的问题,将滑模变结构理论与免疫反馈理论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免疫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该方法首先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在滑膜变结构制导律的基础上,对目标的机动加速度进行自适应估计,消除了拦截过程中机动加速度干扰的非线性影响。其次应用免疫反馈的抗干扰和鲁棒性能,对滑模变结构控制中出现的抖振现象进行抑制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在目标作机动变速逃逸时仍能取得较好的拦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