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3-30
      
  • 全选
    |
  • 乔洋, 陈刚, 徐敏, 陈士橹
    2009,21(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解决有限推力模型的再入飞行器初制导问题,利用传统开环控制的关机方程达不到要求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前馈反馈神经网络闭路初制导律.利用遗传算法生成能量最省轨迹,作为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利用遗传算法离线训练前馈三层BP网络,构成前馈神经网络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采用在线神经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闭路初制导能够完成有限推力情况下的再入初制导任务,对初始位置误差、推力方向偏差和测量误差不敏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 易文俊, 王中原, 杨凯, 李岩, 宋成俊
    2009,21(1):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靶道试验对比,研究了三角截面杆弹和圆形截面弹的飞行性能.利用试验数据判读处理出弹丸的飞行速度降曲线和章动曲线,拟合得到弹芯的主要气动力和力矩系数,试验分析了三角形截面弹和圆形截面弹的气动特性和弹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截面杆弹具有较小的阻力特性和较好的飞行稳定性;在低转速条件下,三角截面杆弹具有较强的马格努斯效应,抗干扰能力较差;三角截面杆弹相对于圆形截面弹具有较大的升阻比、较好的机动性,三角形截面可应用于有控弹箭的外形.
  • 和争春, 何开锋, 朱国林
    2009,21(1):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升力体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弹道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过载约束条件下再入弹道的优化设计思路,给出了最优弹道随高度变化的绕速度轴滚转角大小的计算方法.算例表明,从过载变化规律、高度变化规律及再入飞行总时间方面看,该文提出的弹道优化设计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设计方法.
  • 王国平, 芮筱亭, 陈卫东
    2009,21(1): 1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密集度仿真是减少密集度试验用弹量的关键.基于某远程多管火箭发射与飞行动力学仿真系统,将最大熵法与蒙特卡洛法相结合,提出了应用最大熵法的武器系统密集度仿真方法,实现了某型远程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密集度的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减少远程多管火箭试验用弹量及优化射序和射击时间间隔,提高其射击密集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 宗方勇, 王树宗, 刘辉
    2009,21(1): 1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攻击目标的数学模型,对两雷平行航向齐射遮盖目标散布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潜艇以一定的精度解算出目标运动要素的情况下,在中等射距、允许的目标舷角范围内,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可以遮盖目标散布;目标散布随目标舷角的变化有最小值,但两雷齐射声自导搜索带始终能够遮盖目标散布;随射距的增大,潜艇可以选择的射击阵位范围减小,为了扩大射击阵位的选择范围,潜艇应适当控制射距.
  • 诸德放, 李友, 曾建新
    2009,21(1): 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空地反辐射导弹爆破式战斗部的毁伤特性,提出了一种导弹飞过目标近炸,其它弹目交会情况触发起爆的新的引战配合方式.分析了引信起爆面,建立了起爆面方程和毁伤目标判定准则,运用实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测高引爆、触发起爆等引战配合方式比较,该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导弹战斗部的毁伤效率.
  • 余家祥, 萧德云, 程文鑫, 王绍华, 黄义
    2009,21(1):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无人机通过侦察向舰炮提供目标信息,将舰炮武器与无人机作为一个完整的作战系统,用状态向量表征作战过程的动态变化,用状态概率描述系统作战效能及战斗结果,导出了系统状态概率的计算公式,给出了系统作战效果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当2架无人机保障1座舰炮对1个岸上运动目标作战时,0.2 s左右即可消灭目标.若要确保作战取得胜利,无人机最好在3架以上,此时舰炮摧毁目标的概率为0.8.研究成果对于无人机保障舰炮对岸作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房秉毅, 王剑, 吴嗣亮, 魏国华
    2009,21(1):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纯距离跟踪的空间目标运动轨迹提取的矢量脱靶量参数估计新方法.该方法利用脉间频率步进体制的脱靶量测量系统获得较为精确的瞬时距离信息.通过建立目标运动模型,采用纯距离目标跟踪定位的有限差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得目标运动的精确轨迹.利用跟踪得到的空间位置点,对矢量脱靶量参数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矢量脱靶量估计结果.
  • 许志刚
    2009,21(1): 3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三维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目标和观测器,利用适当的数学变换以及线性矩阵方程解的性质,对纯方位系统跟踪的不可观测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当目标在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观测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时纯方位跟踪系统解不惟一,目标和观测器都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纯方位跟踪系统仍不能求惟一解,该结论对进一步分析观测器的机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 柏静, 王春静
    2009,21(1): 37-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弹道仿真领域的应用,以某简易制导的飞行弹道为例,以VC为软件平台,运用三维图形和模拟库OpenGL进行了虚拟场景的构架.基于控制力作用下的刚体弹道模型,进行飞行弹道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运用VR技术进行飞行弹道仿真,相对于传统的数字仿真,更便于观察理解导弹的飞行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达到仿真的目的.
  • 张海兵, 徐诚, 李世永
    2009,21(1): 40-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遗传算法在解决武器目标分配问题时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将贪心机制应用于遗传算法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即贪心遗传算法.在建立武器目标分配问题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将贪心算法思想作为确定性选择原则指导遗传操作实施解空间搜索,分析了贪心遗传算法的编码、生成初始种群,贪心交叉、贪心变异等过程的原理和算法实现流程,应用贪心遗传算法进行了战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避免了遗传算法早熟收敛和封闭竞争的问题,计算量小、算法稳定.
  • 陈颜辉, 赵晓哲, 黄文斌
    2009,21(1): 44-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以来袭鱼雷方位线为基准确定潜艇分布区域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提出了以来袭鱼雷航向线为基准确定潜艇分布区域的方法.描述了水面舰艇基于潜射鱼雷弹道特征的防潜反击体系流程.以潜射直航鱼雷为例分析了搜潜区域判定原理,构建了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通用性的探讨,将其扩展到潜射声自导鱼雷情形.根据仿真检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运用鱼雷航向线判断潜艇位置信息的方法优于方位线法.
  • 王国亮, 孙新利, 余文力
    2009,21(1): 48-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子母弹落点的随机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分析了一定面积上散布子弹的分布中心及类别,提出了由单个子弹落点特征判断识别该子弹在母弹腔体中所处位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了模拟计算,识别效果较明显.
  • 颜海春, 余有山, 范俊余, 潘越峰
    2009,21(1):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深入研究钻地弹对钢纤维混凝土介质的侵彻与贯穿问题,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在弹体侵彻过程中的介质状态及能量的分配关系,提出了介质抗侵彻的变形和破坏模型;通过表征破碎区与径向裂缝区的能量传输关系,分析得出弹体直径与强度特征参数的比例关系是揭示侵彻与贯穿问题的重要特征量,推导了具有宽广比例尺度关系的锥形弹体侵彻公式,并应用于钢纤维混凝土介质.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 林大金, 沈培辉, 赵国志
    2009,21(1): 55-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带攻角长管体垂直侵彻半无限厚靶的物理图像,分析了“靶芯”力的大小和方向,建立了侵彻简化模型;给出了在不同的初始攻角条件下,管体在侵彻过程中攻角和穿深的变化规律.相同速度下,随着初始攻角的增大侵彻深度变小,基本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尹建平, 常变红, 王志军
    2009,21(1): 58-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多爆炸成型弹丸设计参数对智能雷毁伤目标效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多爆炸成型弹丸的形成过程.在建立了智能雷多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辐射毁伤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在多爆炸成型弹丸设计参数影响下智能雷对坦克目标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进行战斗部设计时需要优化处理多爆炸成型弹丸的设计参数,才能提高智能雷毁伤概率.
  • 朱建生, 赵国志, 杜忠华
    2009,21(1): 62-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装填不同材料弹芯的横向效应增强型侵彻体(PELE)侵彻靶板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弹芯装填材料对横向效应有重要影响,给出了装填材料影响PELE横向效应的关键因素,随装填材料泊松比或弹性模量的增加,破片横向速度增大.结合数值计算,对PELE侵彻靶板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龚自明, 方秦, 张亚栋, 颜海春, 相恒波
    2009,21(1): 66-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避免防护工程设计确定战斗部对岩体的侵彻深度时使用错误的公式形式及参数量纲单位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在分析3个Bernard岩体侵彻深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明确了正确的公式形式及式中参数的量纲单位;根据对公式特点及公式计算侵彻深度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讨论了3个Bernard岩体侵彻深度计算公式的计算精度及适用范围,得到了Bernard公式C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优于Bernard公式A和Bernard公式B的结论.
  • 于存贵, 李自勇, 王惠方, 马大为
    2009,21(1): 7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利用民用船舶作为载体进行火箭炮发射时的动力学问题.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对船载火箭炮系统进行了合理简化和建模;根据海浪波能谱,计算船舶摇荡运动的功率谱密度,计算产生船舶的随机摇荡运动;用ADAMS软件计算了某火箭炮在横浪、斜浪和顶浪3种航行状态下发射时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船载火箭炮在顶浪或横浪状态下射击效果较好.该结论对船载火箭炮系统的实际使用具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研究船载火箭炮射击密集度的依据.
  • 詹高澍
    2009,21(1): 75-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管内发射两级火箭的发射过程,将该发射过程分为4个阶段.对二级火箭的点火时间进行分析,设计并完成了二级火箭在管内与管外2种情况下开始工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管内发射两级火箭的发射原理是可行的,该发射方式可提高火箭弹的速度.
  • 李海元, 栗保明, 李鸿志
    2009,21(1): 78-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改进的密闭爆发器对等离子体增强火药燃速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几何燃烧定律的假设,提出了等离子体作用下火药燃速的计算模型.针对等离子体是由外部电能以设定的波形和能量加在等离子体发生器上而产生的,模型重点考虑了脉冲放电波形和能量的影响.对单基药进行的密闭爆发器实验表明,火药燃速在等离子体注入期间显著增强,在放电功率达80 MW时燃速可增加2~3倍.该文提出的燃速实验方法对寻找与等离子体作用匹配的火药从而发挥电热化学发射技术的潜在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 刘占辰, 周卫平
    2009,21(1): 82-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军用热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用钛合金材料制备了某型热电池的壳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放电试验.研究了相同条件下采用钛合金壳体和传统不锈钢壳体的2种热电池在质量、寿命以及比能量等方面的差别.采用钛合金作为热电池的壳体材料可明显提高热电池的比能量和寿命,钛合金是弹载热电池理想的壳体材料.
  • 代淑兰, 许厚谦, 王兵
    2009,21(1): 85-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三维非结构网格的高精度TVD格式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MPI平台上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编程模型实现非结构网格上的并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能有效提高计算速度、扩展计算规模,是复杂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的重要手段.
  • 郝继光, 姜毅, 韩书永, 廖庆
    2009,21(1):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各种动网格更新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域动分层法的动网格更新技术,对该技术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应用该方法对导弹在同心筒内的垂直发射过程以及液压缸的缓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结果精确性较高,可实现含复杂外形流场情况下的动网格应用,相对局部网格重组法可使数值模拟速度加快2倍左右.
  • 吕久明, 罗景青
    2009,21(1): 9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跳频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需采用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跳频信号的模型以及Wigner Ville分布、伪Wigner Ville分布的离散化实现过程,可得到跳频信号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Wigner Ville分布和伪Wigner Ville分布均可对跳频信号进行分析,伪Wigner Ville分布可以抑制交叉项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