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黄大荣, 姜辉
    摘要 ( ) PDF全文 (96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详细分析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物元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综合评估的一类新方法。在给出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构建了机动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物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评级准则,结合AHP建立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的评估模型;根据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数据,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机动生存能力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算法成功应用于型号武器系统的实际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对型号装备机动生存能力的评价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 索文超, 毕小平, 吕良栋
    摘要 ( ) PDF全文 (101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降低百叶窗的空气流动阻力、减轻百叶窗重量并增强其防护性能,建立了百叶窗空为了有效降低百叶窗的空气流动阻力、减轻百叶窗重量并增强其防护性能,建立了百叶窗空气流动的二维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模型和基于CFD分析的百叶窗结构优化模型。对人字式百叶窗空气流动阻力进行了CFD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以空气流动阻力、流通面积、投影系数以及叶片总体积为目标函数,基于遗传算法对板条式进气百叶窗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证明了基于CFD分析的百叶窗结构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 巫江虹, 李程, 肖飞, 王惜慧, 唐永柏
    摘要 ( ) PDF全文 (9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旋转式磁制冷样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乙醇水溶液与水在主动式回热器(AMR)的传热特性;探讨不同物理性质的换热流体组成的室温磁制冷机的蓄热机理;分析工质盘转速、换热流体流量、温跨等参数对工质盘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水溶液取代水作为工质盘的换热流体,有利于增大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使工质盘温度降低,系统的冷端获得较大的温度梯度,系统制冷功率提高6%左右。50%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比10%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系统制冷量可以高出20 W,冷端温降高出0.3 K左右。
  • 姜洋, 钟敏, 孙承纬, 李平, 柏劲松
    摘要 ( ) PDF全文 (93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较精确地对非理想爆轰波的传播进行计算,基于爆轰冲击波动力学(DSD)理论,研究了计为了较精确地对非理想爆轰波的传播进行计算,基于爆轰冲击波动力学(DSD)理论,研究了计算二维贴体坐标系中爆轰波阵面传播问题的Level Set方法。根据Hamilton-Jacobi方程的Godunov差分格式,提出了非正交的贴体坐标系中Level Set函数方程的差分格式及其相应的数值方法。将Level Set方法应用于自行研制的二维流体动力学程序TDY2D得到编码TDY_DSD,对爆轰波的传播及爆轰驱动的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计算值均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了TDY_DSD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具有较高计算精度。
  • 栾英宏, 李跃华
    摘要 ( ) PDF全文 (9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分数傅里叶变换(FrFT)在时频域对信号的混合表示的特点,将离散分数傅里叶变换(DFrFT)和相关向量机(RVM)应用于毫米波(MMV)高分辨雷达一维距离像识别。使用Fisher准则确定DFrFT的阶数α,将一维距离像进行α阶DFrFT变换,获得信号的特征量,然后利用RVM网络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特征选择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 张颖昕, 董朝阳, 王青, 陈宇
    摘要 ( ) PDF全文 (9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倾斜转弯(BTT)导弹大迎角飞行状态下,3通道间较强的运动、气动、惯性耦合,提出了一种BTT导弹分散自适应滑模解耦控制方法。根据分散控制思想,将BTT导弹控制系统表示为由3个关联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为每个子系统设计仅依赖局部测量信息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考虑到通道间关联的影响,设计协调回路并调整局部分散控制器的参数,保证大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同时实现解耦控制。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对建模不确定性、大迎角下的气动参数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对机动指令的跟踪效果良好,满足BTT控制的要求。
  • 张民, 陈欣, 陆宇平
    摘要 ( ) PDF全文 (9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一代空对空导弹飞行包线大、飞行环境复杂和气动参数变化剧烈的特点,采用μ方法建立了不确定性和扰动的模型。针对过载控制的非最小相位特性选取了性能加权函数。分别对PID控制器、H控制器、μ综合控制器通过统一的鲁棒性判别准则,分析了他们的标称性能、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对采用3种控制方法的驾驶仪性能在频域和时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μ综合驾驶仪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 赵刚, 黄大荣, 黄席樾
    摘要 ( ) PDF全文 (9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故障树的相关知识,研究了火箭(LV)测试及发射过程中的一类新的漏电故障诊断技术。在火箭漏电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构造火箭漏电故障树的基础上,引入中间状态概率的概念。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理论确立了漏电故障因素的重要度模型,对系统底事件和顶事件的失效概率进行分析,从而确立了火箭漏电故障诊断的新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火箭控制系统漏电故障诊断的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及时诊断火箭系统的漏电故障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排除故障,具有良好的更新能力和应用前景。
  • 周义清, 张善元
    摘要 ( ) PDF全文 (9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环向对数应变,详细推导了支配圆柱壳横向轴对称运动的非线性方程。利用约化摄动法从非线性运动方程中导出了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由此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受轴压弹性圆柱壳中存在包络孤立波;随着载荷参数λ和波数k的取值不同,可给出亮孤子解和暗孤子解。
  • 石岩, 张宏, 徐春鹰
    摘要 ( ) PDF全文 (29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能,采用CO2激光技术对其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Colmonoy 6合金涂层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激光熔覆前进行450 ℃预热及熔覆后的保温缓冷是防止裂纹产生的有效手段。试验结果表明,熔覆区凝固组织形态为典型的树枝晶,主要是由γ-Ni固溶体和M23(CB)6、BNi3及CrB等化合物相构成;熔覆层的表面硬度得到显著提高,摩擦系数相对较低,耐磨性相对提高了53倍。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
  • 骆芳, 陈智君, 楼程华, 柴国钟
    摘要 ( ) PDF全文 (516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塑料模具钢P20表面预置非晶的纳米Al2O3,TiC,WC等陶瓷硬质颗粒的涂层,采用CO2激光器进行熔覆处理。对激光熔覆陶瓷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通过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处理,基体和熔覆层元素相互扩散与反应,其中的WC,Al2O3,FeSi成为熔覆层中的硬质相,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磨损后熔覆层表面主要为细小的划痕,其磨损方式主要为磨粒磨损。
  • 综述

  • 柯芳, 涅乌希宾
    摘要 ( ) PDF全文 (1089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了飞行器智能控制系统研究进展的分析与综述。简要回顾了基于动态专家系统的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系统和当今广泛采用的飞行器“参谋”控制系统;在对智能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荐了建立在阿诺辛提出的功能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智能系统,给出了结构框图,详细介绍了作为该型智能系统中核心模块的预测算法、控制算法、目标综合和动态专家系统的构建问题;介绍了功能-智能系统用于飞行器控制的最新成果,描述了系统框图和关键部分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对系统性能的仿真研究结果。在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建立有效和性能良好的智能系统的建议。
  • 何丽灵, 陈小伟, 夏源明
    摘要 ( ) PDF全文 (52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侵彻混凝土和岩石加固与防护的深埋目标的过程中,弹体需保证尽可能小的变形以保持结构完整性,其理论模型常假设为刚性体;而真实弹体随侵彻速度增加,质量损失和局部侵蚀(简称磨蚀)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剧,故不再能看作刚性体。弹体磨蚀过程会显著影响弹体侵彻性能,导致弹体破坏或失效,故磨蚀研究十分必要。从实验研究、经验及理论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角度,总结了弹体侵彻粘结基靶体(混凝土或岩石)时,磨蚀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 研究简报

  • 郭仕贵, 张中英, 刘自力, 刘云剑
    摘要 ( ) PDF全文 (91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反坦克车底地雷威力计算软件,结合试验和想定数据,分别计算与定量分析了二次破片群3个能级对反车底雷威力的相对影响,破片群各参数水平对威力的影响趋势、引信对威力的影响以及防雷车辆的防雷能力等。基于第3能级破孔直径,建立了反车底雷威力估算公式。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可知,总体上,破片群参数水平与威力呈正相关,第3能级对威力影响显著。目前,反车底雷引信对威力的贡献约3%~5%,新型防雷底甲材料能有效地降低反车底雷的威力。
  • 樊新海, 王战军, 安钢, 冯辅周
    摘要 ( ) PDF全文 (13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装甲车辆柴油机气缸工作状态不解体检测,在实车上模拟了失火故障,测取了不同状态下排气口附近的噪声信号;利用合适尺度下的连续小波变换(CWT),获得了具有明显幅值调制特征的周期性排气噪声低频成分;经过Hilbert变换幅值解调,提取最大幅值归一化包络信号的方差为特征参数,建立了一种柴油机气缸工作均匀性评价与失火故障检测的新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 刘飞, 蒋志刚, 申志强, 曾首义
    摘要 ( ) PDF全文 (24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弹道试验对30 mm口径半穿甲弹偏心入射三维约束陶瓷复合靶板的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弹着点对抗弹机理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弹着点对有效防护区内的弹丸侵彻阻力和背板塑性变形耗能影响不大,因而对极限速度影响较小;有效防护区外的侵彻阻力和背板塑性变形耗能均随偏心比增大而下降,导致抗弹性能迅速下降。
  • 崔伟, 陶建武, 徐惠斌
    摘要 ( ) PDF全文 (97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电磁矢量传感器,基于长矢量模型的波达方向(DOA)估计,通常需要高维搜索来获得信号的DOA估计,其搜索过程格外复杂,不适合在实际场合应用。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数模型的极化信号DOA估计算法。建立了电磁矢量传感器的四元数输出模型,而后利用四元数模型将极化信息从阵列方向矩阵中剥离出去,将高维参数搜索问题简化为低维参数搜索问题,大大地减少计算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 李海涛, 曹咏弘, 祖静
    摘要 ( ) PDF全文 (9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旋转弹姿态测试中导航误差随时间积累过快的问题,提出了由加速度计和磁强计构成组合测试系统。针对一种十二加速度计配置方案,利用拟牛顿法解决了姿态解算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的抑制误差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导航精度。
  • 石岩, 刘佳, 张宏, 刘双宇
    摘要 ( ) PDF全文 (69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小薄板30CrMnSi钢的焊接变形,提高焊接效率,采用CO2激光对其进行了激光焊接工艺研究。采用激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仪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采用显微硬度计、材料试验机等仪器对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激光焊接后的焊接接头分为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以及焊缝与热影响交界区和热影响与母材交界区5个部分。焊缝与热影响交界区显微硬度最高,母材显微硬度最低。焊接速度越快,焊缝的显微硬度越高,焊缝越窄。焊接速度越快焊接变形越小,激光功率4 kW、焊接速度8 m/min条件下,100 mm长度范围内的变形0.1 mm. 激光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高于母材110~170 MPa,母材为韧性断裂,断口呈典型的韧窝形态,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断口呈准解理断裂,随着焊接功率和速度的提高,热影响区的拉伸强度有降低的趋势。
  • 于海全, 彭高亮, 刘文剑
    摘要 ( ) PDF全文 (10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维修性设计滞后于结构设计的问题,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对结构的维修性进针对维修性设计滞后于结构设计的问题,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对结构的维修性进行仿真和分析,进而完成结构的维修性并行设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对结构的维修性定性因素展开了可视化的分析和验证,进而实现了将维修性信息集成到结构的模型中,建立了包含维修性信息的集成信息模型。利用相似的设计事例,对结构的维修性定量因素进行了预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结构的维修性并行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基于已有设计经验的、动态循环的技术支撑平台。
  • 董大勇1, 王黎静1, 袁修干1, 陈晓2, 祖媛媛2, 蒋毅
    摘要 ( ) PDF全文 (12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单兵装备可达性判断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人体表面不同部位可达性等级的概念;针对我根据单兵装备可达性判断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人体表面不同部位可达性等级的概念;针对我军单兵携行装备布局的实际情况,将人体表面划分为32部分。将人体表面可达性分为舒适可达、极限可达和不可达3个等级,通过试验对立姿、蹲姿、匍匐3种姿势的可达性等级进行主观调查。数据处理采用模糊评价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检验,一致性较好,以此确定人体表面各部位可达性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