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张洪林
    摘要 ( ) PDF全文 (49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侵蚀燃烧是具有内孔燃烧火药的一种普遍现象,应用侵蚀燃烧可改变火药燃烧的规律。由于火炮发射装药装填密度的变化,不同装填密度发射药所受的内孔与外部压力也不同,这种压力差使发射药内孔在火炮膛内燃烧时发生侵蚀燃烧。利用发射药内孔燃气流动的流速、传热和冲刷对燃速的影响,研究了火炮发射装药的侵蚀燃烧对发射药燃速的影响,建立了发射装药侵蚀燃烧数学模型,分析了发射药装填密度、内孔的孔径、药粒长度等变化所引起的侵蚀燃烧变化及对发射装药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变装药中,利用侵蚀燃烧提高小装药量、小射程用发射装药膛压的方法。
  • 张雪芹,王均宏,李增瑞
    摘要 ( ) PDF全文 (45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Beowulf并行计算集群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效率分析。进行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FDTD)的并行程序设计。利用该程序计算仿真了几个大型的带反射面的阵子阵列天线的远场时域散射特性,并给出了反射面的电流密度分布以及后向散射场时域波形和能量方向图,分析了后向散射场的峰值和能量随阵列尺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散射能量的改变较散射场峰值的改变更加明显。
  • 林岩
    摘要 ( ) PDF全文 (36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提出了一种由喇叭作为馈源的单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需求出馈源喇叭的相位中心位置却可确定出馈源最佳位置;通过数值计算发现:馈源相同、反射面口径大小相同的最大增益值时的赋形球形反射面天线比最大增益值时的球形反射面天线有较优良的电性能,可在垂直面进行宽角搜索;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刘滨,石峰,高玉金,宋红
    摘要 ( ) PDF全文 (460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并行处理能缩减军事信息系统的响应时间,而负载失衡是降低并行处理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提出一种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在负载平衡消息中包含了重载节点需要外迁的进程数和轻载节点能够接受的进程数,扩展了目标节点的选择范围,使重载节点能在算法的一次执行中外迁负载到多个轻载节点;提出3条算法规则避免消息传播的路由耦合现象。通过仿真实验,与其它3种现有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更有效地缩短了系统对计算密集型任务的平均响应时间。
  • 朱宏峰,刘天华,刘杰,常桂然
    摘要 ( ) PDF全文 (456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日益增长的组通信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口令的组通信密钥协商协议( PAGKA)。该协议以口令为切入点,并在一个可信服务器的帮助下抵抗离线字典攻击,验证参与方的诚实性;然后服务器帮助参与各方协商密钥,在服务器没有得到密钥的情况下,将密钥有关信息发送给组成员;组成员按照得到的信息和本身拥有的秘密计算出会话密钥;当组成员变化时,服务器帮助动态增加或删除组成员,实现前向与后向安全。通过与GDH和N-party-PAKE方案进行安全与性能的对比,PAGKA在性能,安全性与实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 马启明,王宣银,杜栓平
    摘要 ( ) PDF全文 (51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一种基于频段能量归一化处理的宽带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宽带信号的各窄带快拍向量进行能量归一化处理,然后计算窄带输出功率,最后通过对各窄带输出结果进行平均或求和得到最终空间能量谱。它不需要阵列噪声和目标信号的任何先验信息,只要阵列噪声的频谱幅度在频段间的起伏较为剧烈,而目标信号的频谱幅度起伏较为平缓,该方法就能取得较常规处理方法更优的信号检测性能。利用最优信号检测理论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利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较常规处理方法的处理增益提高约4 dB.
  • 江小娜,王树宗,朱华兵
    摘要 ( ) PDF全文 (44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刚体的运动包括线运动和角运动,角运动通常用陀螺仪来测量。研究表明可以用加速度计代替陀螺仪来确定刚体的角运动,其关键是选择加速度计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即加速度计的配置方式。分析和推导了基于加速度计的无陀螺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可行条件,对Chen的6加速度计和一种12加速度计配置方式的惯性装置,给出了加速度计安装误差的表达式和试验标定方法并对安装误差进行了补偿。该项研究对中等精度和较低成本惯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志乾,赵继印,谢慕君,高峰端
    摘要 ( ) PDF全文 (48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自主定向是大型光电跟踪设备和惯性导航设备的关键技术。为了降低成本并适应快速高精度自主寻北定向的需要,深入研究了基于哥氏效应的加速度计寻北(也称为非陀螺寻北)系统。根据加速度计寻北仪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了一套铅垂轴系单轴速率的寻北系统。针对系统结构组成,从加速度计、光电编码器的选择及转台、数据处理等的设计出发,讨论了该方案的结构实现。根据加速度计寻北原理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影响寻北精度的转速误差、偏时误差、测角误差、采样误差等关键因素,并按照样机的实际参数进行了误差计算,计算出寻北标准差为88”,
  • 杨小军,施坤林,江仪林
    摘要 ( ) PDF全文 (43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磁传感器/GPS组合制导的飞行弹体的姿态和位置估计方法。使用两个简化的随机动态方程分别建立飞行弹体的轨迹和姿态动态模型,利用GPS和磁传感器的测量值,基于Kalman滤波和Unscented变换(UT)的组合滤波器,得到弹体轨迹和姿态角的估计值。对155 mm旋转弹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张琦,廖捷,吴建军,刘玉
    摘要 ( ) PDF全文 (38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故障树分析法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优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通用装备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系统根据输入的故障征兆自动寻找匹配的顶事件,然后生成顶事件故障树并按Fu。。ell算法求出最小割集,按照最小割集重要度大的部件优先检测的顺序生成测试流程,提示操作人员按照测试流程进行测试并找出故障源。重点介绍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和利用平均无故障时间的倒数计算最小割集重要度,说明了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推理过程。应用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专家系统知识获取难的问题,在确保诊断知识完整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故障诊断快速高效的优点。
  • 程载斌,刘玉标,刘兆,申仲翰
    摘要 ( ) PDF全文 (54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导弹潜射是集高速流动、冲击、结构响应于一体的流体一固体一气体三态非线性耦合复杂过程,是决定潜射导弹发射成败的关键环节。本文应用LS-DYNA显式程序建立了三种包含水体、空气、导弹、发射井和筒盖的多物质耦合ALE网格模型,使用罚函数流体一固体耦合方法对导弹水下无攻角潜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弹体质心的轴向加速度、轴向流体阻力及阻力系数、空泡区压力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模型2的仿真过程与实际导弹潜射过程最为相符。同时总结介绍了LS-DYNA程序中流体~固体耦合计算的相关设定原则和方法。本文可为潜射导弹的水动力载荷设计和数值仿真提供有益的参考。
  • 翁兴伟,黄长强,刘子阳
    摘要 ( ) PDF全文 (29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电视指令制导无人攻击机的作战过程,将其末制导律设定为满足落角约束的目标跟踪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动驾驶仪末制导律,该方法消除了自动驾驶仪动态因素和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以平行接近法作为辅助导引法来克服追踪法的缺陷;新的末制导律加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使得无人攻击机不仅可以对固定目标实施攻击也可以对低速移动目标实施攻击,且能保持无人攻击机垂直命中目标,提高作战效能。
  • 李晋珩,周兰英,庞思勤,倪江涛
    摘要 ( ) PDF全文 (488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坦克压气机叶轮材料LY12铝合金基体上沉积TiN涂层和TiAIN涂层。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表面形貌和物相进行了分析。X射线衍射表明TiAIN涂层中的主要相TiN是以(111)晶面生长,而TiN涂层的晶体主要以(220)晶面生长,以密排面(111)为主的TiAIN涂层要比非密排面(220)为主的TiN涂层更致密。经过浸泡腐蚀实验证明,表面沉积有TiAIN涂层的试件抗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原LY12铝合金和沉积TiN涂层的试件。
  • 孙晓,陈宏伟,张秀芝,焦楠楠,陶俐言
    摘要 ( ) PDF全文 (56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武器装备快速研制的协同需求及我国机械加工企业生产条件的现状,提出了准企业重组现代生产制造组织模式,并对该生产组织模式的建立及其系统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设备层的重组,应用SPI串行总线设计了一种机床辅助控制器,给出了应用机床辅助控制器的车间体系结构。实验验证了机床辅助控制器能够提高重组后生产制造系统的集成程度和管理水平。
  • 曾庆虎,邱静,刘冠军,谭晓栋
    摘要 ( ) PDF全文 (64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设备从正常到故障往往经历一系列退化状态,正确识别设备当前所处的退化状态,对预防设备进一步退化和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特征尺度熵一隐半马尔可夫模型(HSMM)的设备退化状态识别新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小波特征尺度熵,然后构造信号的小波特征尺度熵向量,并以此作为HSMM的输入进行训练,建立基于HSMM的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分类器,从而实现设备退化状态的识别。并且以滚动轴承为例,对正常和几种故障程度不同的滚动体运行状态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识别设备的退化状态。
  • 明志茂,陶俊勇,陈循,张云安
    摘要 ( ) PDF全文 (36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基于混合Beta分布的成败型产品可靠性的Bayes鉴定试验方案。通过引入继承因子,合理地考虑了产品在设计和改进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把继承因子看作随机变量,使用混合Beta验前分布建立了可靠性鉴定方案的Bayes决策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情况下,经典鉴定方案得到的试验样本量过于保守;传统Bayes方法虽利用了产品的先验信息,但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而本文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具有方法上的合理性和工程上的实用性。
  • 综述

  • 侯海量,朱锡,阚于龙
    摘要 ( ) PDF全文 (103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从靶板的材料和结构配置,弹体形状、冲击速度和角度等物理和材料参数,以及约束条件和预应力等方面对轻型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实验研究,抗弹过程分析的近似解析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分析了其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的问题。
  • 短文

  • 窦丽华,刘航,陈杰,辛斌
    摘要 ( ) PDF全文 (362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研究多目标无源定位系统的数据关联方法。数据关联实质上是求解后验概率的极大值,首先建立两传感器三维空间联合关联概率数学模型,将求解后验概率的极大值问题转化为求解特殊的指派问题。由于漏检和虚警的存在,导致指派个数不确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单亲遗传算法来求解该问题,该遗传算法将解阵看作一个个体,将矩阵的列看作个体的基因,始终对一个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求解方法收敛速度快、关联正确率高,验证了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杨晨光,陈杰,涂序彦
    摘要 ( ) PDF全文 (58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反低空小目标大组网系统的布阵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概率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计算随防御角度方向变化的总体毁伤概率,精细描述了大组网系统的效能,解决了覆盖面积等传统指标描述系统所带来的与真实效能不符的问题。利用sigmoid函数对计算结果进行变换并归一化,也很好地解决了大组网系统布阵与优化算法的衔接问题。提出衔接系数、重叠系数和覆盖系数,衡量各子网关系使其合理配置。最后应用改进的蜂群算法,对特定的阵地进行优化配置,对所提出的指标体系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方向概率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改进的蜂群优化算法可以有效结合,并能很好地觯决大组网系统的优化布阵问题。
  • 研究简报

  • 马长林,黄光祥,李锋,高钦和
    摘要 ( ) PDF全文 (47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基于软件接口的大型装置起竖系统速度控制仿真框架,分别利用ProlE和ADAMS软件建立起竖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起竖液压系统的模型,利用Simulink建立多级液压缸模型,利用S函数编制控制算法,并通过软件接口实现了多领域系统仿真模型的有机集成。针对起竖系统在起动、换级过程存在冲击的特点,利用正弦加速度函数对起竖速度进行规划,提出将仿人智能积分控制策略应用于起竖角速度跟踪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刘有贵,闰钰锋,冯利,白素平,田帧榕
    摘要 ( ) PDF全文 (26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火箭炮摇架水平台与基准管轴线一致性的光电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采用1”激光自准直仪和四象限硅光电池确定基准管轴线,由2”电子水平仪测量并显示基准管轴线与摇架水平台的夹角值和倾斜方向,该测量值可实时传送给计算机处理。设计了包括炮口定位瞄准装置和摇架定位调整装置在内的测量系统,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其测量精度为σ≤11.8”.
  • 胡荣林,李兴国
    摘要 ( ) PDF全文 (47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增阻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增阻式射程弹道修正弹的质心运动方程组。对弹丸的纵向速度和纵向加速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试验,得出了在弹道末段弹丸的纵向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结论。并据此分析了阻力器作用时间与作用距离及修正距离的关系,指出了阻力器作用距离和修正距离均与阻力器作用时间呈二次关系,并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一结果。根据这个结论,用时间修正系数的概念推导了阻力器展开时刻的近似计算公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修正精度,提出了采用比例加速收敛的算法,在较少的弹道重复计算次数内达到预定的落点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了这一算法昀正确性与可行性。
  • 周建明,费元春
    摘要 ( ) PDF全文 (404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阶跃恢复二极管( SRD)在方波激励下的电特性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根据SRD的特性将其等效为可变结电容和普通pn二极管的并联,可变结电容的模型以SRD的外特性实测数据为依据,用三段线性结电容来拟合SRD的结电容。提出了一种基于SRD、肖特基二极管和微带短路线产生超宽带( UWB)、单周期窄脉冲的方法,对窄脉冲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设计并实现了新型超宽带雷达发射机,经测试单周期窄脉冲的脉宽为400 ps,峰峰值为15 V,测试结果与分析仿真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SRD模型和对窄脉冲产生电路分析的正确性。
  • 刘武发,蒋蓁,龚振邦
    摘要 ( ) PDF全文 (50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单介绍了姿态角和地磁场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罗盘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磁阻传感器、MEMS加速度传感器及SoC(System on Chip) MCU的电子罗盘。根据其构成的主要器件,分析、补偿和计算了系统误差。该电子罗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价格低和精度高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其能够很好地用于微型和超小型飞行器的姿态控制与导航。
  • 肖燕妮,王耀华,毕亚军,陆明
    摘要 ( ) PDF全文 (40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钢丝网、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 RPC)的增强作用。对所设计的不同钢纤维掺量的钢丝网一钢纤维增强RPC试件,测试分析其抗弯、抗压、劈裂抗拉和抗冲击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钢丝网中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的提高钢丝网RPC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钢丝网一钢纤维增强RPC中钢纤维的最佳掺量体积比例为2%.
  • 胡方,黄建国,褚福照
    摘要 ( ) PDF全文 (37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武器系统评估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的武器系统灰色关联评估模型。论述了该模型的具体评估步骤,并结合实际鱼雷武器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粗糙集的灰色关联评估模型有效、可行,解决了原有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武器系统评估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为武器系统的发展论证和实际使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