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EN
投稿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高级检索
兵工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许毅达
ISSN 1000-1093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
出版:《兵工学报》 编辑部
CN 11-2176/TJ
《兵工学报》是我国国防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创刊于1979年,目前被国内所有重要数据库收录,其综合评价指标近年来一直名列兵工技术类科技期刊的首位;《兵工学报》目前还被国际上著名的检索机构美国......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8-31
论文
综述
实验技术与分析
研究简报
全选
|
论文
Select
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模型
毕小平,赵以贤,刘西侠,王普凯,许翔
2006,27(4): 577-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57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冷却过程涉及多物理场作用、多个零部件与多种流体参与的特点,基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提出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思路。建立了集成化预测模型,发动机燃烧产热和部件摩擦产热作为热源,考虑了基于部件集总质量的热节点与冷却液、润滑油、动力舱空气、发动机进气、燃气、废气之间的传热,冷却液、润滑油和动力舱空气的流动。通过边界耦合与内部参数耦合相结合、局部收敛与整体收敛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预测实例显示,这种模型可以实现在各种外界环境温度和不同运行工况的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Select
履装甲车辆电传动方案比较分析
廖自力,马晓军,臧克茂,汤久望
2006,27(4): 583-5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365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不同方案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的特点,并针对两种最典型的方案,以满足车辆完全转向性能为约束条件,计算出对驱动电机的功率、转矩、转速等参数要求,最后对2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Select
柴油机噪声源的识别及降噪研究
梁兴雨,舒歌群
2006,27(4): 587-5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51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部分缸熄火的方法对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进行了分离,在表面辐射噪声源的识别上,通过表面振动识别,找到了噪声辐射的主要部件。针对现有柴油机的燃烧状况,对供油提前角进行了调整,降低了燃烧噪声。通过加装扭振减振器,使得曲轴扭振明显减小。改进油底壳对柴油机辐射噪声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Select
电传动履带车辆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建模与性能预测
陈树勇,孙逢春
2006,27(4): 592-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6052 KB)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分析了某电传动履带车辆用100/150 kW三相交流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原理,推导了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对感应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通过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实际台架试验对整个电机以及驱动系统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正确,整个驱动控制系统具有额定转速之下恒转矩、额定转速之上恒功率、较宽的调速范围、良好的动态特性等特点。为了进一步评价此大功率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在电传动履带车辆上的实际应用,运用基于Matlab/Simulink种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的接口技术进行协同仿真研究,以0~32 km/h的加速性能和车速v=10 km/h、转向半径R=B的转向性能为例,对整车性能进行了预测。
Select
零差速电传履带车辆整车行驶控制策略研究
汤久望,刘维平,刘德刚,廖自力
2006,27(4): 598-6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60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履带车辆电传动研究和采用较多的零差速电传动方案,对电传动履带车辆的整车行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控制方案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基于电传动与传统传动装置本质上的不同和驾驶操纵的人机适应性,对驾驶信号的定义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驱动电机及其协同控制,提出了直驶电机采用基于有限功率的直接转矩控制、转向电机采用直接转矩控制(小半径转向)和电流矢量控制(大半径转向)双模控制的系统控制方法;并对具体的控制途径进行了描述。最后,基于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的整车行驶系统仿真模型,对车辆加速和转向的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袁明,该控制方案可行并可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转向性能。
Select
两栖车液压系统及其故障诊断搜索策略研究
姚成玉,赵静ー
2006,27(4): 604-6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40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两栖车的水陆行走性能,设计出采用闭式回路的液压驱动系统并针对其结构组成、信息传递复杂、故障多发等特点,以“泵发动机憋停”故障诊断为例,利用故障树分析并综合考虑故障诊断中的搜索成本、故障概率等因素求解出两栖车液压系统故障搜索序列。克服了单纯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在故障搜索时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故障诊断的优化,保障了两栖车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Select
不完全概率信息条件下车辆零部件可靠性灵敏度设计
张义民,贺向东,刘巧伶,闻邦椿
2006,27(4): 608-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446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了车辆零部件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车辆零部件可靠性的影响,为车辆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Select
某火炮磁流变缓冲阻尼器的设计与分析
侯保林
2006,27(4): 613-6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39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火炮冲击型磁流变(MR)阻尼器的特点,基于Herschel-Bulkley本构模型,建立了某火炮实验研究用磁流变后坐缓冲阻尼器的平行板一维层流模型。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阻尼器流口的电磁有限元模型,求得了平行板流口间磁流变流体(MR流体)的磁通密度。将MR流体流动模型和流口有限元结果相结合,获得了不同MR流体行为指数和不同磁场作用下阻尼力随活塞速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火炮和磁流变缓冲阻尼器后坐运动方程,计算了不同MR流体行为指数下,火炮与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评价了MR流体行为指数对磁流变阻尼器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满足设计要求。
Select
基于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身复合材料身管多目标优化
徐亚栋,钱林方
2006,27(4): 617-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45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复合材料身管设计时多个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基于有限元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复合材料身管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的目标为身管一阶固有频率和身管质量,复合材料各层缠绕角和缠绕厚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优化方法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通过优化求解,获得了复合材料身管的Pareto最优解集;优化算例表明,采用NSGA-Ⅱ获得的Pareto前沿面曲线分布均匀,其所对应的复合材料身管设计方案在刚度和重量方面均有改善。
Select
多体系动力学Riccati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何斌,芮莜亭,陆毓琪
2006,27(4): 622-6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427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是近年发展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因无须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相关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建模程式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倍受重视。为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稳定性,本文将其与Riccati变换相结合,形成多体系统Riccati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使空间传递两点边值问题化为初值问题、矩阵阶次降低。在Riccati变换时,选择了不同于振动力学Riccati传递矩阵法的合适中间变量,不扩大存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了计算时间。与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相比,提出的方法改善空间传递数值稳定性的同时不仅节省了计算时间,也提高了时间迭代计算稳定性。数值算例证明该方法对自由度十万的大系统有敖、稳定性好,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Select
楔式炮闩自动击发原因分析
张景新,郭新宇
2006,27(4): 626-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36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楔式炮闩火炮频繁出现的装填炮弹后自动击发事故,从击发机受力分析入手,论证了造成自动击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安全极限磨损角理论,计算求出了安全极限磨损角;给出了弥补传统击发机安全缺陷,预防自动击发事故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建立易损部件更换制度和检验标准或增设辅助保险装置的设想。
Select
某口径埋头弹火炮的密封与装药设计
张浩,陆欣,余永刚,周彦煌
2006,27(4): 630-6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39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埋头弹(CTA)火炮是新发射原理火炮,弹药和火炮结构均不同于普通火炮,而旋转药室的密封和装药设计是其研制的两项技术关键。为了获得良好的内弹道性能,该文研究了CTA火炮的发射原理,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对某口径CTA火炮的装药结构进行了设计,给出了传火管的长度与材料、导向管的结构与材料,以及弹丸前端增加定位片的方案。为了确保旋转药室与炮身间的气体密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组合自紧式密封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这种径向瞬态高压密封问题。同时,介绍了有关实验情况,特别是已被实验证明是有效的技术和经验。
Select
电子时间引信炸点精确控制研究
何振才,黄学功,陈荷娟
2006,27(4): 634-6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409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传统炸点精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转数与计时相结合的炸点精确控制方法,即电子时间引信炸点精确控制方法,分析了它的原理,提出了电子时间引信炸点精确控制的实现途径,选择和使用了巨磁计转数传感器,并对这种炸点精确控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结。
Select
TNT和TATB炸药爆轰参数的数值模拟
李德华,程新路,杨向东,胡栋
2006,27(4): 638-6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47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通过解化学平衡方程组,求解TNT和TATB炸药爆轰产物系统的平衡组分,计算结果与用BKW和LJD方法计算的结果相近。用自编的程序从碳的石墨相、金刚石相、类石墨液相和类金刚石液相4种相中确定出炸药爆轰产物中游离碳更可能存在的相态,并用此相态计算爆轰产物中碳的Gibbs自由能,用Ree修正的WCA状态方程和Ross软球修正的硬球微扰理论,对TNT和TATB炸药爆轰参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爆轰CJ点的爆速和爆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Select
柠樣酸铋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催化作用
宋秀铎,赵凤起,张蕊娥,高红旭,郝海霞,李上文
2006,27(4): 643-6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479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柠檬酸、氧化铋为原料,制备了柠檬酸铋(CIT-Bi),收率达到80%,釆用FT-IR、元素分析和X荧光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柠檬酸铋对双基和RDX-CMDB推进剂燃烧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柠檬酸铋对双基系推进剂燃烧有良好的催化作届,能显著提高推进剂的燃速,降低压カ指数,特别是与少量炭黑复合后,对推进刹的催化效率更高。用热重-微商热重分析(TG-DTG).X荧光衍射法和FT-IR研究了柠檬酸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
Select
霉菌对枪弹的侵蚀与防治
胡尚勤,韦伟
2006,27(4): 648-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378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弄清霉菌对枪弹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更有效地保存枪弹,防止霉菌的侵蚀危害,用人工接种培养方法,将5种军标霉菌接种到4组枪弹样品上。一组置于加瓦莎荜粉为防霉剂密封袋中,二组置于加瓦莎荜粉为防霉剂敞口袋中,三组置于不加瓦莎荜粉的敞口袋中,四组置于不加瓦莎荜粉防霉剂的塑料袋中并密封。在温度(30±1)℃,湿度(95±5)%交替变化的条件下对枪弹连续进行试验后用微格测量法测量霉菌生长侵蚀面积。试验56 d结果表明:一组没有长霉;二组样品长霉极少,长霉面积仅为0.04%~0.53%,危害小;三组和四组长霉面积大,长霉面积为11. 02%—19. 51%和7.21%~14.60%;危害严重,是二组的64.2~191.7倍。因此,选择瓦莎荜作为防霉剂在密封条件下,有强烈抑制枪弹上霉菌生长作用,是防止霉菌对枪弹危害的有效新方法。
Select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光图像增强与复原
曾桂林,苏秉华,牛丽紅,苏学征
2006,27(4): 652-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34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微光图像的退化主要取决于探測器的灵敏度、非线性和噪声。神经网络是ー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对于微光图像,提出ー种基于多层前向传播(MLP)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与复原方法。为了加速训练学习过程,釆用加动量项的自适应BP学习方法对网络进行循环迭代训练。实验结果表明,MLP神经网络增强与复原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对微光图像的增强与复原具有很好的效果。
Select
基于边缘保护的红外图像插值放大算法
李怀琼,陈钱,隋修宝
2006,27(4): 655-6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48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目前国内外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分辨力低,红外图像边缘模糊等现状,为了获得高分辨力、高质量的红外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缘保护的红外图像插值放大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并将提取的边缘像素灰度值进行直接放大映射,然后沿着边缘方向进行放大边缘的插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缓变区域的双线性插值放大而完成全部图像的放大。该算法在保存图像边缘细节的基础上进行平滑的放大,获得了较好的图像质量。
Select
降阶扩展卡尔曼滤波在INS/GPS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徐金华,许江宁,朱涛,边少锋
2006,27(4): 659-6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57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INS/GPS组合可以实现长期稳定、高精度的导航系统,从而替代单一高精度高成本的INS.组合中等精度的INS和MS860系统,应用降阶EKF方法,开发实现“真航向测量系统”( TNDS)的高精度航姿测量。TNDS以PC/104架构的嵌入式计算机采集处理来自INS和MS860的信息;重点推导了TNDS降阶误差模型,并在其中采用降阶的EKF滤波,TNDS系统最后进行了海上试验。试验数据表明:采用降阶EKF滤波后,INS的位置误差σ由100 m减小到40 m;系统航向的误差由原来的0.105°减小到0.034°;纵横摇的误差也相应地减小。整个海上试验验证了TNDS的性能和降阶EKF滤波算法的有效性。
Select
线性正则变换及其应用
邓兵,陶然
2006,27(4): 665-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53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工具,线性正则变换相对于Fourier变换及其广义形式(分数阶Fourier变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因此在某些用后者无法妥善处理的问题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从线性正则变换( LCT)的定义出发,首先阐述了它的基本性质,然后就其离散形式进行了讨论,最后对线性正则变换的应用作了举例说明,展现了其在信号处理领域的潜力和能力。
Select
一个新的串联式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郭业才,韩迎鸽,赵俊渭
2006,27(4): 671-6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47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非高斯噪声中有效增强水下目标辐射噪声中的线谱特征,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变步长极性迭代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FOCVSSBALE),并与基于短时自相关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STABALE)串联,构造了一个新串联式自适应谱线增强器。该增强器对水下目标辐射噪声的线谱特征分量有二次增强作用,对环境噪声有二次抑制效果,对时变信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而且计算量小。用水下某目标辐射线谱的实测数据,对该增强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增强器与单个的STABALE或FOCVSSBALE相比,能更有效提高信噪比、增强线谱特征。
Select
基于极化比参数的零导数正交搜索优化方法
杨运甫,陶然,王越
2006,27(4): 676-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47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基于极化比参数的信于噪比等式,提出了一种零导数正交搜索极化优化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方法的关键是:沿着一条特殊基线进行的第一次局部优化就基本接近全局最优点,接着进行正交向零导数搜索,搜索过程也只需简单地利用前一次局部最优解的结果。经过大量试验,给出了参数范围,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上只需几步计算后就找到了全局最优点。
Select
烟幕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高卫
2006,27(4): 681-6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49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烟幕干扰设备对光电成像系统和光电制导系统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烟幕对观瞄用光电成像系统干扰效果的定性评估可以按照干扰对目标识别的影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定量评估可以采用实施干扰前后图像之间的相关函数作为评估指标,按照相关函数值的大小将干扰效果划分为3个等级;烟幕对跟踪用光电成像系统的干扰效果可以根据光电成像系统能否输出有效跟踪脱靶量以及脱靶量是否超出正常跟踪精度的3倍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对于光电制导系统,可以根据实施烟幕干扰后制导武器的脱靶量是否超出正常制导精度的3倍或杀伤半径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并根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划分干扰等级。
Select
基于加速老化与三维粘弹性有限元分析的固体导弹发动机寿命预估
袁端才,唐国金,李海阳,蒙上阳
2006,27(4): 685-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48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预估固体导弹发动机的贮存寿命,通过推进剂加速老化试验,得到该推进剂延伸率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发动机贮存一定时间后直接点火发射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中得到药柱在点火增压和轴向过载联合作用下最大Von Mises应变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将推进剂的延伸率与推进剂药柱最大Von Mises应变进行对比,利用结构完整性评估准则,得到发动机的贮存寿命。该方法可为固体导弹发动机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Select
位置-反度参数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韩明
2006,27(4): 690-6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421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位置一尺度参数模型,借助失效概率的E-Bayes估计,给出了位置参数、尺度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从而可以得到寿命服从位置一尺度参数模型产品可靠度的估计。最后,结合某型发动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行且便于应用。
Select
金属穿甲杆或射流受被动电磁装甲电磁力作用物理模型
胡金锁,田亮,郑萍,等
2006,27(4): 695-6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31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电磁装甲技术是一项新概念战斗车辆防护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应用电磁力理论原理分析电磁装甲的问题,利用电磁学的理论推导出系统在加电工作状态下射弹受力方程,建立了被动电磁装甲( PEMA)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
Select
弯管横截面畸变的试验与分析
鄂大辛,宁汝新,古涛
2006,27(4): 698-7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39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管材弯曲成形系列研究中,针对弯管壁厚变薄及横截面形状变形现象,展开了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分析。在平面应力和三向应力状态假设下,分别推导出弯管壁厚减薄率和横截面短轴变化率相互关系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弯曲试验对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平面应力假设条件下的公式计算值相对准确。相对弯曲半径较大时,弯管外侧管壁材料的径向变形较小,外侧管壁变薄是导致弯管横截面畸变得主要原因。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仍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大量试验进一步修正后,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Select
飞行器结构分离用碟形弹簧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廖曰东,左正兴
2006,27(4): 702-7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62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用于某飞行器结构分离的非标碟簧结构,釆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在平稳压缩和释放过程中该碟簧的应カ及变形。给出了该碟簧的加裁-卸载刚度曲线,分析了强压处理对碟簧工作性能的影响,为该碟簧的使用提供了定量依据。对部分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该计算方法完全可以适用于任意碟簧结构的弹塑性力学分析。
Select
陶瓷球表面缺陷图像检测及球面展开机构的研究
杨铁滨,王黎钦,郑德志,古乐,徐成东
2006,27(4): 708-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37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陶瓷轴承球的表面缺陷会严重降低球的强度和滚动接触疲劳寿命。针对陶瓷球表面缺陷自动检测要求精度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方案,并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为保证表面不漏检,应用螺旋面展开法设计球面展开机构,推导球面展开运动方程,计算转速控制曲线,分析了控制参数对检测系统精度和检测效率的影响,为陶瓷球表面缺陷自动分类和识别提供了可靠方法。
Select
弯曲疲劳载荷下曲轴剩余强度的简化试验模型
周迅,俞小莉,李迎
2006,27(4): 712-7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45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剩余强度模型在描述试件的动态疲劳行为方面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但对于曲轴这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构件,进行常规的剩余强度试验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模型的动态信息跟踪方法的剩余强度试验研究方法。该模型建立在对谐振式弯曲疲劳试验台的振动分析和试件疲劳裂纹扩展的断裂力学分析之上。为探讨这种模型的可行性,根据韧性材料曲轴疲劳裂纹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简化量化关系并给出了量化分析的实例。
Select
舰船用高压单相流细水雾灭火系统
邓东,周华,杨华勇
2006,27(4): 716-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59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特点,将其用于舰船消防具有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介绍了细水雾灭火技术的定义、系统分类、灭火机理及优点。指出其替代哈龙灭火技术的重要意义并概述了该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研制了固定式高压单相流细水雾灭火系统,进行了电绝缘性实验、喷雾滞空性实验和灭火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细水雾灭火系统释放的雾滴属于1级细水雾,能在50 s内灭B类火灾和180 s内灭A类火灾。
Select
复杂武器系统任务成功概率求解方法
刘芳,郭波,张涛,张建军
2006,27(4): 721-7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49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每套武器系统与其保障系统构成了最小的军事单位,而一套武器系统又包括多种不同的装备,这些装备的完好性对于武器系统的任务成功完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武器系统的任务成功概率是武器系统维修保障能力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本文在分别给出单台装备、多台相同装备的任务成功概率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复杂武器系统的任务成功逻辑关系得到复杂武器系统的任务成功概率;最后,通过计算某复杂武器系统某次任务的成功概率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
Select
基于见叶斯网络的损伤定位研究
王润生,贾希胜,王卫国,王润泉
2006,27(4): 726-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477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适当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损伤定位研究,是提高损伤评估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文中阐述了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损伤定位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损伤定位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损伤定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有关装备的损伤信息,提高定位速度,加快整个评估进程,提高评估效率;且利用贝叶斯网络可以进行双向推理,适于解决装备损伤评估领域的问题。
Select
一类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王艳,陈庆伟,吴晓蓓,胡维礼
2006,27(4): 731-7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50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被控对象为Lurie系统的一类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NCS),利用混合系统模型统一描述了同时存在网络诱导时延、数据包丢失、乱序等因素的NCS.在所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以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取使系统保持渐近稳定的最大时延上界以及最大允许传输间隔。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Select
基于证据理论的多诊断智能体解的综合方法
肖小锋,蔡金燕,李文钊
2006,27(4): 737-7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41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多诊断Agent(智能体)合作求解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一诊断方法或专家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但是也带来了诊断结果的综合评价问题。根据多Agent诊断结果的特点,对证据理论中的概率分配函数进行了约束和具体化,引入了不确定性函数,从而有利于在多Agent诊断结论综合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诊断Agent合作诊断解的综合步骤,并通过各诊断Agent的结论一致、部分冲突和完全冲突3个实例进行了综合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用该方法进行诊断结果的综合能够提高多Agent诊断系统对故障模式的分类识别能力。
Select
复杂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中数据场景图研究
解璞,苏群星,谷宏强
2006,27(4): 741-7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420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场景图结构在开发虚拟维修训练系统时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场景图数据结构。该场景图具有对象-表面-面片3层结构,并用四元组的数据结构
封装了虚拟对象的属性信息、内部状态集、事件列表以及与事件相对应的行为。利用该场景图结构实现了表面间碰撞检测,并对发生碰撞的表面进行约束识别和约束求解。利用Petri网描述虚拟对象的状态及状态之间的转换,并将其转化为虚拟对象的规则集,从而确定其“事件-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该场景图结构弥补了商用软件开发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不足,实现了虚拟维修中表面间的碰撞检测,并利用虚拟对象的行为信息实现了复杂的维修操作。
Select
乐观同步时间分析及运行支撑平台接ロ性能参数的测试
严海蓉,张亚崇,孙国基,钟联炯
2006,27(4): 745-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7
摘要
(
)
PDF全文
(51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了乐观同步算法和高层体系结构(HLA)实现机制,分析了对仿真时间影响的主要因素——运行支撑平台(RTI)接口性能参数,得到了它对总仿真时间的影响效力。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事件处理方式、存储和恢复算法的选择依然是控制仿真时间长短的关键点。总之,在乐观算法实现时,采用RTI会加长仿真时间,其中接口性能是造成仿真时间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仿真,测出了KD-RTI接口性能参数的统计均值。
综述
Select
复合材料飞轮结构及强度设计研究进展
秦勇,夏源明
2006,27(4): 750-7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8
摘要
(
)
PDF全文
(85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复合材料飞轮储能系统结合了新材料技术、磁悬浮技术、高速可逆电机技术等,使得飞轮系统的储能密度大大提高,并引起了各国科技部门的高度关注。飞轮本体的结构和强度设计作为飞轮系统中的理论性的问题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分析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为建立系统完整的复合材料飞轮强度设计方法提出了建议。
实验技术与分析
Select
箔式镱应カ传感器及试验研究
余尚江,杨吉祥,李科杰
2006,27(4): 757-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39
摘要
(
)
PDF全文
(51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测量弹药爆炸及武器侵彻等强冲击荷载下岩体及混凝土结构中应力,研制了箔式镱应力传感器。对传感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出了镱敏感元件的加工工艺,合理设计了传感器结构。对传感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传感器具有横向效应小、量程范围宽、过载能力强、频响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强冲击荷载下混凝土或岩石等介质中的应力测试。
Select
V(V)-(DBS—偶氮胂)-KBrO3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
翟床洲,张晓霞,于辉,王昊,陈丽丽
2006,27(4): 762-7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40
摘要
(
)
PDF全文
(25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6.80X10-3-2.72xl0-2mol·L-1磷酸介质及柠檬酸存在下,痕量钒(V)可催化溴酸钾氧化DBS-偶氮胂的褪色反应,藉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2nm=270xlO6L·mol-l.cm-1,方法线性范围为O—20μg·L—1,检出限为1O.6ng·L-1.本法用于水样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研究简报
Select
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和激光技术队大型轴系中心线检测方法的研究
曹国华,苏成志,徐洪吉
2006,27(4): 765-7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1093.2006.04.041
摘要
(
)
PDF全文
(32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采用位置敏感探测器(PSD)技术与激光技术相结合实现大型轴系对中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准直半导体激光光束为基准线,采用PSD光靶获取轴瓦位置二维位置信息,再由优化算法实现轴系的对中计算。仿真实验证明,该检测原理正确,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减少了轴面型精度的损伤,为轴系标定、校准开辟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