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管继富,侯朝桢,顾亮,王国丽
    摘要 ( ) PDF全文 (47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履带式车辆1/2车8自由度平顺性控制建模过程中,利用增广变换的方法消去状态方程中路面高度输入的微分项,建立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标准状态方程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车体质心加速度指标的幅频特性、功率谱密度特性、脉冲响应特性,并与理论计算或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时域上模拟典型路面激励系统,通过比较被动悬挂与半主动悬挂驾驶员座椅处的加速度响应,验证了模型的可控性。
  • 罗来科,宣益民,韩玉阁
    摘要 ( ) PDF全文 (36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有限元离散结构建立了具有太阳辐射、对流及射击过程对坦克炮管影响温度场的简化模型,对仅受太阳辐射以及太阳辐射与发射过程相耦合的炮管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求得炮管径向和轴向的温度一时间曲线,并分析了炮管外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本模型的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该模型对坦克的红外热像建模、红外识别及红外隐身设计以及射击修正具有实用价值。
  • 张豫南,葛蕴珊,颜南明,谢永海
    摘要 ( ) PDF全文 (467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是全电战斗车辆的基础,柴油机一发电机机组又是电传动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对柴油机进行建模与控制是很重要的问题。首先用RBF神经网络对发动机进行辨识、建模,其次以特定的“复合”功率一转速特性曲线为目标,对发动机进行模糊控制,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的控制方法和结论对电传动系统有重要意义。
  • 熊刚,赵惠昌,张淑宁
    摘要 ( ) PDF全文 (52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利用实测的引信海洋回波数据,分析其分形特性。从统计特性、自相似性、无标度区间分数维、多重分形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数据仿真表明引信的海杂波存在分形特性,和雷达杂波相比:前者的分维值明显高于后者;前者的分维值弥散区间略小于后者;通过IFS对杂波进行逼近,逼近的信噪比前者高于后者。从而表明,引信海杂波的分形程度较雷达杂波更好,更适合使用分形理论建模。这一结论对引信海杂波的分形建模、抑制海杂波干扰以及分形背景下引信对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刘已斌,赵惠昌,路建伟
    摘要 ( ) PDF全文 (4006 KB) (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介绍了伪码调相引信,伪码调相与脉冲幅度调制(PAM)复合引信,伪码调相与(伪)随机脉冲位置调制(PPM)复合引信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它们从带通滤波后至相关检测前这一过程中信号处理方面的信噪比增益,以及至相关检测后整个过程中信号处理方面的总信噪比增益。结果表明后两种引信具有相同的抗噪声性能,且均强于伪码调相引信。
  • 郭新军,金伟其,王霞,郭宏
    摘要 ( ) PDF全文 (430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伴飞干扰弹和拖拽干扰弹等新型红外干扰弹的特点,提出了脉冲幅值序列算法,可以有效区分目标和新型红外干扰弹,由实例分析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对脉冲幅值序列算法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分析,说明在C67×序列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上实现的可行性。算法对进一步提高四元正交探测器红外导引头抗红外干扰弹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 张洪涛,尹福昌
    摘要 ( ) PDF全文 (66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系统性能参数优化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对波前畸变进行了补偿。实验中采用的超大规模集成化系统(VLSI)完成即时扰动的随机估计优化算法,多单元波前校正器的自适应控制分别用于两个自适应激光束聚焦系统,一个为127单元液晶相位调制器,另一个为具有光束偏转的37个控制通道的微机构变形反射镜。变形反射镜和VLSI控制结构的亚毫秒响应时间保证了对动态相位误差在强闪烁情况下的高速自适应补偿。
  • 侯建刚,陶然,单涛,齐林
    摘要 ( ) PDF全文 (40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激光远程测距中的微弱信号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m序列的激光测距方法,并给出了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激光测距雷达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案。利用m序列良好的相关特性以及相关检测和相干积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激光测距雷达的性能。还提出了3点插值算法并将其用于目标距离估计,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的测距精度。在外场试验中,得到良好的试验结果。
  • 张登伟,舒晓武,牟旭东,刘承
    摘要 ( ) PDF全文 (39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一种接收并处理光纤陀螺开环信号的数字化系统,用此系统实现GPIB总线到USB通用串口总线的连接,从而实现人机的友好界面。使用CPLD来实现GPIB总线的各种接口功能,在Windows平台下采用VC++设计的数字采集处理系统,能够实时控制进程、高速收发数据并实时显示其结果,系统的设计灵活,可靠性稳定性增加,误码率降低,效率高,同时光纤陀螺开环检测系统也实现了标准化和全数字化。
  • 王明洋,陈士林,潘越峰
    摘要 ( ) PDF全文 (59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刚塑性不可压缩的介质模型,用极限分析理论的上限方法,通过建立动力学许可速度场得到介质对弹体侵彻的静阻力分量,通过破碎介质动量守恒条件得到弹体侵彻的动阻力分量,在模型中还考虑了介质的尺度关系和弹体的弹头形状两种影响因素。侵彻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阻力和经历时间通过弹体的运动方程增量计算得到。通过与几种常用经验公式比较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实用和可靠性。

  • 管红根,袁人枢,高树滋,何永,米粮川
    摘要 ( ) PDF全文 (294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DEAS软件平台构建了122 mm车载炮实体模型,得出一系列动力学参数。运用多体动力学的Kane方法,结合计算机符号推导公式,建立了车载火炮发射系统的9个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总体结构动力学仿真。数值计算真实地描述了系统的受力状况及运动规律,并进行火炮射击稳定性分析,为火炮总体设计提供依据。
  • 单永海,范启胜
    摘要 ( ) PDF全文 (288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步兵榴弹军标中存在着试验周期长、耗弹量大的问题,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对榴弹定型试验中的延期时间测试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可大幅度减少用弹量的最佳设计方案及能够精确预测延期时间随温度、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对各试验结果预测的置信度超过99%。
  • 李金泉,黄德武,段占强,李守新
    摘要 ( ) PDF全文 (42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发射小口径脱壳穿甲弹,对30CrMnMo钢装甲靶板产生的绝热剪切带特性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坑和冲塞阶段,不产生绝热剪切带;在稳定的侵彻阶段,可达到绝热剪切带需要的应变量,从而产生绝热剪切带,并呈稀疏状分布,与侵彻方向大约成45°夹角。在本试验条件下,产生绝热剪切带的临界剪应变大约为0.47,临界温度大约为391℃.产生绝热剪切带后,在剪切带内变形增大且不均匀,将产生应力应变集中,和周围材料变形不协调,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裂纹。
  • 籍宝林,刘怡昕,王希星,李兴治
    摘要 ( ) PDF全文 (342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完备的陆战武器战斗效能标准化的计算方法;得出了7个国家军队12类345种陆战武器的标准化数值;结束了我军长期以来无自己的统一标准的状况。武器战斗效能标准化结果可在装备发展论证、作战模拟、战法研究和战争预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王京鸣,殷培江,齐建文
    摘要 ( ) PDF全文 (34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差分方程,分析了兵力强度同火炮配置密度、火炮平均射速、炮兵阵地被对方发现和定位的概率、目标威胁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兰切斯特平方律参数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并给出了计算例证。
  • 王润生,贾希胜
    摘要 ( ) PDF全文 (56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准确快速的战场损伤评估时,必须解决损伤评估知识获取和表示问题。在装备结构树、损伤模式及其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某装备系统损伤树,解决了如何通过损伤树获取相互关联的评估知识问题,基于损伤树模型进行了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和基于框架的知识组织。基于框架的知识组织把每种知识封装在一个框架中且各框架相对独立,使得知识库容易维护且扩展性好,有利于提高推理效率,满足装备评估要求。最后制定了有效的推理控制策略。
  • 荆阳,雒建斌,杨文言
    摘要 ( ) PDF全文 (40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制作一种新型压电陶瓷微致动器,用于高密度硬盘驱动器磁头的精确定位。该致动器采用高矗31特性的压电陶瓷材料,采用烧结成型工艺,并使用溅射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作而成,然后进行了退极化性能等分析。此外,建立了一种有限元简化模型并分析其驱动能力。结果显示,当采用双层结构的压电微致动器时,在外加电压±30 V作用下,悬臂自由端位移和谐振频率分别达到0.93 μm和20.425 kHz,表明该致动器满足硬盘驱动器对微致动器位移他压灵敏度、谐振频率等要求。
  • 安丰春,杨玉玲
    摘要 ( ) PDF全文 (423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复合射孔技术在大庆油田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包括复合射孔器的研制和复合射孔的选井选层原则及药量设计方法,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复合射孔技术在油田部分区块的应用效果。
  • 樊红丽,焦永和,程颖
    摘要 ( ) PDF全文 (47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图像数据丢失的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参照传统图像复原技术,提出了对图像按列进行恢复的方法,并借鉴数据插值的思想,设计了图像恢复插值算法,该算法基本满足了图像恢复的要求,并通过试验得到了该算法的适用条件。
  • 刘亚青,赵贵哲,朱福田
    摘要 ( ) PDF全文 (396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三聚氯化磷腈和四聚氯化磷腈开环聚合反应条件的不同,以环状氯化磷腈混合物为起始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二氯磷腈,三聚体的单程转化率为60%左右,总转化率接近100%;然后以三乙胺为缚酸剂,使高聚氯化磷腈直接与酚类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标题高聚物。测定了它的红外光吸收谱,用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测定了其分子量大小及分布。
  • 朱元昌,邸彦强
    摘要 ( ) PDF全文 (611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雷达装备领域模拟训练系统开发不规范、面向单一装备开发、资源重用度低,以及开发的模拟训练器材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建立了基于“平台”的解决方案:按照产品线软件工程( PLSE)理论,建立以核心资源、支持工具为核心的开发平台,实现系统性和策略性的重用机制。首先,应用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方法( FODA),建立了以全任务、分布式、虚拟式为特征的通用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其次,开发了包括分布互联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虚拟装备公共组件等在内的核心资源和相应的开发工具,实现了雷达装备通用模拟训练系统开发平台。并且建立了基于该平台开发模拟训练系统的“两空间、三步骤”的过程模型。最后,介绍了基于该平台开发的某雷达装备的全任务模拟训练系统。在雷达装备领域的初步实践表明,该平台能够支持不同装备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可提高开发效率和保证开发质量。
  • 蔡宗义,赵俊渭,许学忠,陈华伟,杨芳,董明荣
    摘要 ( ) PDF全文 (452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低空飞行目标进行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双基阵声测被动定位方法,并对定位算法和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该方法采用单基阵估计的目标方位结合双基阵阵间时间延迟的方法进行目标融合定位,充分利用了基阵间的相干性。仿真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该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空中运动目标的定位,也适用于地面运动目标的定位,还可推广到多基阵的运动目标声测被动定位。
  • 短文

  • 刘立欣,王文生,刘广利
    摘要 ( ) PDF全文 (245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介绍了零交叉边缘检测算子的基本概念,把高斯平滑滤波器和拉普拉斯锐化器结合起来,在进行边缘检测的同时平滑掉噪声,并提出应用零交叉算子对枪械内膛疵病图像进行边缘检测的实现方法。然后对真实枪械内膛疵病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零交叉边缘检测算子检测到的边缘比较完整,检测方法直观、简便、运算速度快、边缘定位准确且易于实现。
  • 李银伢,盛安冬,郭治
    摘要 ( ) PDF全文 (44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区间多项式及区间系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设计理论,给出了一种飞行控制系统PID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稳定性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首先求出PID控制器的所有稳定参数集,再在该集上得出满足时域性能指标的PID控制器参数区域。只需设计一组控制器参数,就可具有较强的适应被控对象参数变化的能力。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肖亮,吴慧中,刘杨,汤淑春
    摘要 ( ) PDF全文 (50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造建筑航空成像的各种因素,按照大气传输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数字景像匹配图模拟生成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仿真系统研制的设计方案。针对图像增强型CCD相机,研究了其成像机理,完成了基于大气软件LOWTRAN-7计算内核的成像仿真系统的研制。利用数字高程数据、场景表面的材料库、气候信息和实体几何模型,该系统可对成像过程进行基于图像的动态仿真,并可大量模拟不同气候下的景像匹配图。
  • 李占国,王彤宇,史国权,庞思勤
    摘要 ( ) PDF全文 (32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锥基波形前刀面硬齿面插齿刀是一种硬齿面插齿刀的新构形刀具,其前刀面为非圆弧曲面。在建立了加工该前刀面用凸轮理论廓线方程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对该廓线进行了圆弧拟合加工仿真,并进行了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加工的锥基波形前刀面硬齿面插齿刀接近AA级标准。
  • 综述

  • 李颖,宋武林,谢长生,王爱华,曾大文
    摘要 ( ) PDF全文 (60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金属纳米铝粉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用于固体推进剂的纳米铝粉的突出效应,例如燃烧完全、提高推进剂燃烧速率、降低压强指数等,阐述其在固体推进剂中可能的作用机理,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
  • 实验技术与分析

  • 刘玉存,王作山,吕春玲,王建华
    摘要 ( ) PDF全文 (350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小隔板试验(SSGT)测定了主体炸药黑索今(RDX)粒度和粒度级配对不同密度的RDX/F2641(95/5)高分子粘结炸药冲击波感度的影响,RDX粒度范围为1~150 μm,试验的炸药密度为80%、90%和95%理论密度。结果表明随RDX平均粒度的增大,混合炸药冲击波感度提高,但不同密度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主要反映了炸药粒度对热点点火过程的影响。
  • 张辽远,刘尧
    摘要 ( ) PDF全文 (36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电化学加工和金属的弹塑性变形理论,通过对铜电极的加工工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电极加工方法,其设计思路是,利用电化学加工的基本理论对微电极工件进行初步加工,当直径达到一定尺寸后,改变电化学加工的电规则,同时对工件施加载荷,此时在其加工截面产生明显的弹性和塑性变形,最终达到微电极要求的尺寸,并经过实验确定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工艺参数。
  • 杨清文,王晓敏
    摘要 ( ) PDF全文 (23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前混合磨料水射流切割不同材料的影响因素,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预测切割深度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试验对比研究了前混合磨料射流参数(压力、靶距、磨料浓度和横移速度)对切割钢板、混凝土的深度与宽度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即前混合磨料切割钢板、混凝土时,射流参数对切割影响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影响程度不一致。该研究对前混合磨料射流切割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国平,陈子辰
    摘要 ( ) PDF全文 (388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特点和应用情况,论述了驱动器结构和内部磁路设计方法,对采用国产材料研制的驱动器位移及力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该驱动器在低频范围输出力的频率响应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具有理想的动静态输出精度和输出范围,可以用于精密设备的低频主动隔振平台中。
  • 研究简报

  • 肖刚,朱文凯
    摘要 ( ) PDF全文 (253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钚-239材料通过d衰变等核反应放出热量,使钚-239复合体周围部件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复合体贮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了解钚-239复合体内部温度场分布是评价整装贮存状态钚复合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根据钚-239材料的核反应形式计算了钚-239的发热功率,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计算了钚-239复合体模型的三维温度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复合体中心温度将达到117℃,炸药层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复合体的温度场在1d以后达到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