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1:史力晨,王良曦;2:张兵志
    摘要 ( ) PDF全文 (53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通用方法,通过总体参考系、动参考系、连体参考系来描述车辆与地面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并综合考虑了包括离心力等因素对履带车辆转向的影响,对其在水平硬地面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动态仿真计算。对履带车辆低速转向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所建模型与实际履带车辆的转向动态过程基本一致;高速情况下分别对有无离心力影响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了离心力对履带车辆高速转向的影响。
  • 1:陈千圣、王志刚、范知友;2:赵华
    摘要 ( ) PDF全文 (50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坦克传动箱在载荷谱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进而用以载荷谱为依据的螺纹优化冷挤压强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坦克传动箱的疲劳寿命,与传统寿命估算方法不同,本文在威布尔(Weibull) σ-N曲线公式与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法则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周疲劳寿命公式。运用这一公式估算寿命,结果与试验和实际使用都符合较好。由文中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可见,载荷谱是坦克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提高最重要的基础数据。
  • 王显会、何永、高树滋
    摘要 ( ) PDF全文 (46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牵引榴弹炮在牵引行驶状况下的动力学问题。建立了具有三维23个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模拟道路不平度输入程序。研究了在不同道路上行驶时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和离散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的分析方法。并以牵引榴弹炮上的一些敏感和薄弱部位的动力学响应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该研究为开展火炮牵引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成剑,栗保明
    摘要 ( ) PDF全文 (46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消融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是电热化学发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一种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的标准消融材料——聚乙烯,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等离子体发生器的一维控制方程组,并利用MacCormack的显隐格式进行数值求解,仿真出了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特性参数以及发生器内的一维流动情况,并由实验得到了验证。本文的模型可以对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特性进行预测。
  • 李东光,周国勇,马宝华
    摘要 ( ) PDF全文 (44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通过确定弹道上最小速度点的速度值及其出现时间即可完全而唯一的确定该条弹道”的结论,以单片机为弹道敏感测试系统的核心,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压力传感器测量飞行弹丸轴向的迎面动压力,进而换算成弹丸的轴向速度,用单片机的内部定时器精确定时,从而解算出实际弹道参数,为一维弹道修正引信的控制系统提供控制信号。通过几种马赫数下的风洞实验,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原理及实现的可行性。
  • 沈波,黄晓毛,王志兴,陈荷娟,赖百坛
    摘要 ( ) PDF全文 (35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地磁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磁计转数传感器在均匀地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并对地磁计转数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盲区问题。提出了地磁计转数传感器的基本结构,该结构的传感器已经在152mm火炮发射弹药中进行了靶场实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数据。可以期望将其应用在弹丸中,实现其精确起爆控制。
  • 洪建华,刘彤
    摘要 ( ) PDF全文 (73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破片战斗部的杀伤破片击穿和引爆靶弹的毁伤机制,介绍了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计算法,对破片穿靶的侵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导出了冲塞式正(斜)击靶的穿靶后,破片和塞块的速度V,.同时,对穿靶后的速度是否可以引爆靶后装药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引爆速度阈值计算公式,并最终通过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庄志洪,王宏波,张清泰
    摘要 ( ) PDF全文 (39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反弹道导弹的主要任务是拦截战术弹道导弹,遭遇段极高的相对速度和战术弹道导弹较小的雷达截面积增大了引信截获目标的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速破片战斗部和侧视引信配合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目标的能力,以及高速交会条件对引信参数设计和选择的限制 ; 其次分析了低速破片战斗部与侧视引信配合的困难,以及导弹引信一体化(GIF)技术的应用。对GIF技术中的延时算法、延时起点选择等几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梁俊宇,谢玲,王晓睿,陈家斌
    摘要 ( ) PDF全文 (365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二进正交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在基于小波变换的组合滤波器中的应用。该组合滤波器被用于抑制捷联式惯性寻北仪中的周期性噪声和随机干扰。通过对现场采样数据的仿真分析,说明该组合滤波器与普通矩形窗滤波器相比,能更好地抑制动态干扰对寻北结果的影响。
  • 1:李宗强,顾红,苏卫民;2:周文瑜
    摘要 ( ) PDF全文 (41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短波电台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有时会构成严重的干扰,为此提出将随机二相码连续波雷达技术用于该雷达,以提高其抗干扰性能。本文分析了线性调频和相位编码体制天波超视距雷达对抗短波干扰的性能,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随机二相码天波超视距雷达比线性调频天波超视距雷达可具有更强的抗短波干扰能力。
  • 傅健,路宏年
    摘要 ( ) PDF全文 (37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扇束工业CT系统普遍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构算法。该算法要求扫描检台旋转中心须与FBP算法重构中心一致。受扫描系统精度的限制,这一要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引起重构图像出现重影伪像。为此,推导了一种校正方法。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对ICT扫描系统的调试具有参考价值。
  • 宋勇,郝群,王涌天
    摘要 ( ) PDF全文 (438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光圈固定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积分时间对于提高微型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增强微型飞行器的侦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决定CCD积分时间的各种因素,重点研究了适用于微型飞行器的CCD成像系统的积分时间与像移的关系,并进一步推导了计算像移量的相关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不同积分时间内采集的运动图像进行了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在保证曝光量的前提下,当像移量被限制在1个像素内时,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运动图像像质。
  • 刘磊,常本康,李蔚
    摘要 ( ) PDF全文 (48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典微光系统视距探测方程基础上,从大气透过率和光谱匹配等方面进行修正,可以建立更加实用和完善的视距探测方程。本文利用修正的微光成像系统视距理论,结合车辆驾驶夜视仪,对各参数间的关系及视距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典型环境条件和特定目标背景下的视距进行了理论估算,与其综合夜视性能的实验结果相符,达到车辆驾驶夜视仪的各项预期指标,因此验证了经修正后的视距探测方程的实用性,同时证实了系统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 李旦,杨练根,谢铁邦
    摘要 ( ) PDF全文 (46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数字伺服聚焦式弹头发射痕迹非接触三维检测仪的原理、结构、控制以及实验结果。该系统垂直测量范围为±1mm,垂直分辨率为30nm,聚焦光束直径为1μm,综合性能优于触针式弹头痕迹检测系统。
  • 左昉,高雅允,刘明奇,苏美开,周立伟
    摘要 ( ) PDF全文 (34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和测量了电子轰击型电荷耦合器件( EBCCD)的极限分辨力,得到了对不同频率条纹的成像规律。当采样频率大于Nyquist极限频率时发生混频现象,但仍可能有条纹出现,并由频谱分析进行了说明。通过对调制传递函数测量可以看到,EBCCD图像传感器对高于Nyquist频率的图案具有一定的传递特性,进一步说明了对高频分辨力图案成像时出现条纹的可能性。
  • 练永庆,王树宗,陈ー雕
    摘要 ( ) PDF全文 (45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可实现预期内弹道的气动式水下发射器发射阀仿真设计方法,建立了发射阀仿真设计的三个基本模型:内弹道、发射阀开启面积变化规律计算和发射阀设计模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发射阀特形孔的实例仿真设计,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可用于新型气动式水下发射器发射阀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 宋建梅
    摘要 ( ) PDF全文 (38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型导弹的俯仰角速率变量进行观测;在对Luenberger观测器、Utkin观测器、Walcott-Zak观测器和综合滑模观测器进行比较后,成功运用综合滑模观测器对导弹的俯仰角速率进行了观测,仿真了某型导弹攻击坦克目标情况下的俯仰角速率观测效果,观测曲线与真实变量曲线比较吻合;说明综合滑模观测器能比较有效地观测导弹这类动力学参数时变、不确定对象,而且设计简单、容易实现,充分体现了综合滑模观测器在导弹中应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 1:关为群;2:张靖
    摘要 ( ) PDF全文 (41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导弹转速调节片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在对其设计思路和设计约束分析基础上,通过气动特性计算与转速特性仿真,对比研究了转速调节片偏折角度参数、长度参数与数目参数三项设计要素的设计效果,得出了其设计方法与步骤。研究结果表明,转速调节片的设计是综合弹体结构、气动与总体设计的一项系统工程。
  • 段晓君,王正明
    摘要 ( ) PDF全文 (68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导弹武器评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了能充分利用全程飞行跟踪数据、历次试验数 据、阵地测试数据等试验资源的试验鉴定模型。基于两类先验的研究和特征量的建立,应用Bayes方法 与序贯分析理论,研究了各动カ特性段和特征点的试验鉴定精度。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表明,本文方法 能充分利用试验资源,同时作出较高精度的试验评估结论。
  • 梅志远,朱锡,刘燕红
    摘要 ( ) PDF全文 (508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实验研究,提出了混杂纤维增强材料靶板在弹道冲击条件下的数值仿真要求,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根据实验中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分析,建立其抗侵彻仿真混合模型。本文采用该模型对靶板抗侵彻过程中的三种影响因素(三种工况)进行计算比较。三种工况包括:(1)层间结合力较强,基体材料失效破裂,导致纤维层分层破坏的模拟 ; (2)仅考虑层间相互接触力影响的模拟 ; (3)考虑热效应对纤维及基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板抗破片侵彻的实验现象及实验规律,具有较好地一致性,同时,也证明高速冲击可以作为绝热过程进行考虑。本文仿真计算结果对于较好的理解复合纤维材料靶板中各组成成分对其抗弹能力的影响及优化靶板结构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李英雷***,胡时胜*,魏志刚*, 史洪刚***,冯宏伟***
    摘要 ( ) PDF全文 (33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测试了烧结后再锻造(锻造态),变形量为60%的钨合金与烧结后未锻造(烧结态)的钨合金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应变率范围为4×10-4~3×103s -1.结果发现锻造态的钨合金不仅强度提高了,而且还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在锻造方向实施动态压缩时更容易产生绝热剪切破坏。结合Magness的研究结果,解释了锻造态钨合金穿甲威力提高的现象。
  • 闫静,左敦稳,王珉
    摘要 ( ) PDF全文 (445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双轴柔性滚弯技术适于加工管状零件,对于比强度高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成形精度,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在开缝衬套和导弹舱壳主体圆筒的制造中。已有的双轴柔性滚弯理论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滚弯回弹理论公式产生误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弹后曲率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刚性轴半径和进给量,对已有理论结果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滚弯回弹理论修正公式,并给出了具体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回弹理论修正值与实验结果符合的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短文

  • 郭徽东,章新华
    摘要 ( ) PDF全文 (35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多个精度不同的传感器观测数据采用了加权平均法,给出了观测数据的最优融合方法 ;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理论和最小二乘准则,对高机动目标的运动轨迹实现了B样条函数逼近,使逼近过程适应目标的运动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明显地优于微分平滑和等距节点平滑。
  • 陈凤娟,张解放
    摘要 ( ) PDF全文 (237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截断展开法研究了(2+1)维变系数广义Kadomtsev-Petviashvili方程。其基本思想是假定形式解可用某一函数的级数形式表示,通过最高导数项和非线性项的幂次平衡,得到了它的截断解。这种方法是直接方便的,可把求解过程转化为一组待定函数的代数方程组,进而给出容易积分的待定函数的常微分方程,从而构造出它的类孤波解。
  • 实验技术与分析

  • 1:谢文;2:龙源,岳小兵,方向
    摘要 ( ) PDF全文 (40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爆炸成形弹丸(EFP)的飞行特性及侵彻威力,用火炮发射长径比为1.5的钢EFP模拟弹丸,其着靶速度在1300m/s屉左右。对大间隔的多层A3薄钢靶板进行侵彻,利用高速摄影了EFP在靶间飞行姿态变化,对其侵彻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所设计的EFP具有较为理想的飞行稳定性,对多层间隔靶的侵彻能力强,为设计攻击舰艇等装甲目标的战斗部提供了较重要的参数。
  • 1:戴荣;2:栗保明
    摘要 ( ) PDF全文 (33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电能密度范围0.58~0.98kJ/g、装填密度范围0.3—0.35g /cm3条件下,实现了电热化学炮固体药点火、等离子体单脉冲或双脉冲增强燃烧过程,进行了等离子体燃烧增强特性分析,并结合数值分析对等离子体射流理想的注入时机予以了讨论,为进一步的燃烧增强特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 蒲薇华,杜志明
    摘要 ( ) PDF全文 (38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试红外诱饵剂辐射光谱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测定其它辐射波长范围为0.2~14.5μm,燃烧温度低于2 000℃的烟火剂。通过对一组红外诱饵剂配方的实际测试,说明了该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和所能给出的实际测试结果。按灰体辐射模型设计的红外诱饵剂配方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文中还讨论了红外诱饵剂配方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 沙桂英***,杨丽颖***,姜风春*,刘瑞堂*
    摘要 ( ) PDF全文 (48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 段卓平,关智勇
    摘要 ( ) PDF全文 (367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埋入材料中的应力计在动态载荷下的响应是动态测试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箔式锰铜应力计在动态载荷下的屈服强度能够通过分析其标定曲线得到,这一分析方法利用了Resenberg Z和Par-tom Y推导的锰铜电阻变化的基本关系式,适用于应力计在加载中处于塑性增强的阶段。本文通过平板撞击实验得到了箔式锰铜计在1.5~9. OGPa范围下的动态屈服强度,与国外数据比较,结果较为吻合。
  • 研究简报

  • 赵丁选,王卓,张景波
    摘要 ( ) PDF全文 (41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变结构前馈模糊控制器应用到车辆换挡过程控制系统中,通过对换挡过程油压控制曲线不同阶段设定不同控制参数集的方式,来改变系统的特征状态空间。在初期充油阶段和低压保持阶段,缩小模糊控制区,扩大强比例控制区和保持控制区;在调压阶段和高压保持阶段,则缩小强比例控制区和保持区,扩大模糊控制区,充分发挥控制器对油压的调节作用,达到改善换挡品质的目的。而前馈控制环节,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可以缩短换挡时间。
  • 林福昌,李劲,姚宗干
    摘要 ( ) PDF全文 (333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对国际电容器制造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干式金属化膜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最后,根据电磁发射兵器整体寿命配合原则,提出高储能密度脉冲电容器的合理寿命指标。
  • 王琳,王富耻,王鲁,才鸿年,李树奎
    摘要 ( ) PDF全文 (547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并有绝热剪切现象,剪切带的形貌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体的宏观变形和破坏。贝钢的剪切转变带中较多微孔洞,其断口为平坦脆性断口 ; 35CrMnSi的剪切带中较多微裂纹,断口平坦面比贝钢小,并有撕裂现象。剪切转变带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体组织。两种材料的弹体经较低速度侵彻后,亦可观察到少量的形变带和转变带。本文的研究为贝氏体钢在穿甲弹体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
  • 周晓东,张河
    摘要 ( ) PDF全文 (301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引信能量和信息非接触同步传输技术,通过可分离式变压器,以电容作为能量储存介质和引信电源,实现引信和火控系统之间信息和能量的动态同步传输,能量自身即可为火控信息。本文对其功率和信息非接触传输电路分别进行了描述。
  • 1:张江华,李福利;2:杜自成,杨军
    摘要 ( ) PDF全文 (31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被动式毫米波雷达高分辨扫描成像的理论,把图象处理中点扩展函数与天线方向图对应起来,指出成像分辨力与天线方向图间的定量关系;提出利用解卷积方法实现被动式毫米波雷达扫描成像的高分辨力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1:王建栋;2:罗喜霜,张天桥
    摘要 ( ) PDF全文 (30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制导律适合末段采用寻的制导的复合制导导弹。采用针对固定目标、同时能满足复合制导中制导要求的最优中制导律来提供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通过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各个权值及各神经元的阂值进行综合寻优,以各时刻导弹及目标的位置坐标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经过计算输出相应的中制导指令。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制导律不仅能用于攻击固定目标及机动目标,同时能满足复合制导中末交班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