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作者根据内弹道基本方程以及弹道曲线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内弹道势平衡理论”[1]。提出具有统计概念的势平衡点以标志火药燃烧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并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提供了研究炮膛内火药实际燃烧规律的正确途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研究炮膛内的实际燃气生成函数同实际燃速函数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际燃烧规律弹道解法,从而形成了一种与以几何燃烧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内弹道完全不同的体系。
对经过点火试验后的反坦克导弹钼喷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检验,探讨了钼喷管的烧蚀机理,包括塑一粘性流动、机械磨损、冷一热脆裂、共晶熔化、化学腐蚀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它既取决于钼喷管材料本身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也与推进剂、包覆层、绝热层及发动机等性能有关。并相应提出了减轻烧蚀的措施。
本文以OV-225为固定液、Chromosorb G或上海试剂一厂101为担体的气相色谱法,可以同时分离18种可能存在于TNT中的微量杂质,并从实样中检出了13种;实现了2,4,6-TNE、1,3,5-TNB和2,3,6-TNT的同时检出。还提出了以2,4-DNT为外标的多组份简捷定量方法。本法最小检出量为0.0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