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07-15
      
  • 全选
    |
  • 洪文学, 蔡建红, 景军
    2004,25(4): 1-3.
    摘要 ( ) PDF全文 (2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传统中医艾灸的物理特性,本文使用光栅光谱仪直接测量两种自然状态下典型艾条的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热辐射光谱特性。实验发现,测量的艾条含有少量的可见光光谱,艾灸谱峰出现在大约3.5μm的远红外波段.由此可以确定艾灸的光谱靠近近红外,以远红外为主。
  • 张长命, 刘永智, 张晓霞, 甘小勇
    2004,25(4): 4-8.
    摘要 ( ) PDF全文 (2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改进了用于确定渐变平面波导折射率分布的反WKB方法。这种渐变折射率分布是从在WKB近似的条件下得到的本征方程用数值方法求得的。用改进的反WKB方法计算3种(指数、高斯和阶跃函数)折射率分布,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先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测量得到的有效折射率。进而求出有效折射率函数,再利用改进的算法分布计算出各自的折射率分布。计算结果同精确值吻合得很好。计算出的波导表明折射率同精确值的绝对误差约为0.1%。
  • 潘汉军, 刘娅
    2004,25(4): 9-13.
    摘要 ( ) PDF全文 (2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反射线交面方程的特点,引入了反射矩阵并分析其实质意义,导出描述反射过程的最简单的反射矩阵,为反射过程基于数学运算软件的自动运算及求取多反射平面连续反射时反射线交面方程的运算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 黄海, 卜胜利
    2004,25(4):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22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磁致旋光效应和磁光玻璃磁致旋光效应的机理。对ZF1、ZF6磁光玻璃的磁致旋光效应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偏振面旋转角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计算出波长不变情况下不同磁感应强度的费尔德常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与理论预期值进行了比较.发现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 周秀丽, 胡渝, 谭庆贵
    2004,25(4):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2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构造2—D码的基础上,提出并构造了一种用于OCDMA系统的新的空域/频域/时域
  • 张多英, 李学易, 刘伟平, 李建东
    2004,25(4):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3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近几年提出的EPON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EPON系统点到多点的特殊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用于EPON系统控制管理的多点控制协议(MPCP).包括5个控制帧的结构、各个字段的含义等,并阐述了用MPCP协议如何实现点到多点的控制功能.即实现启动注册、测距和时延补偿、时隙分配的原理,对推动EPON系统的研究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为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王建忠, 刘永智
    2004,25(4):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1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全新的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结构设计,此结构仅采用一个多端口环行器,大大减少了环行器的数量,节约了成本。若要上/下路一个波长.则只需要一个FBG(Fiber Bragg Grating);若要同时上/下路多个波长,则需要2m个FBG。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此结构比H.Yuan提出的结构具有更低的损耗.对全光网络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 王建华
    2004,25(4):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2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军现代夜间反空袭作战的制约瓶颈——缺乏夜视装备,提出在预警领域采用被动红外周视扫描系统,在先进的火控领域采用制冷式红外热成像系统.在老式的防空火控系统上利用微光和非制冷红外技术进行改造的方案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也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
  • 石峰
    2004,25(4):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172 KB) ( ) 可视化 收藏
    GaAs光电阴极在进行Cs-O激活前.激活层表面必须达到原子级洁净。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洁净方法是高温热清洗法。然而.在热清洗过程中对处在真空系统中的光电阴极表面温度进行精确测量却是非常困难的。本文采用四极质谱仪对GaAs光电阴极激活前的热清洗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的热清洗温度及热清洗工艺,较好地解决了GaAs光电阴极激活前的热清洗工艺问题。
  • 郭新军, 金伟其, 王霁
    2004,25(4):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1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四元正交探测器以及红外干扰弹的工作原理,对四元正交探测器导引系统抗红外干扰的7种方法(即时间相关选择和视场收缩技术、惯性跟踪机制、实时记忆准则、幅值鉴别法、脉冲宽度鉴别法、脉冲幅值序列鉴别法和脉冲宽度幅值鉴别法)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这7种抗红外干扰弹干扰方法的使用条件.
  • 李旭东, 艾克聪, 王伟
    2004,25(4):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234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性的10种NETD模型的优缺点.在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适用于扫描热成像系统的NETD数学模型,得到的模型消除了光学系统大的f/#影响,增加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光谱滤波函数,并考虑了占空比在模型中的影响.建立起的模型能客观全面地用于热成像系统温度灵敏度的性能评价。
  • 郝继平, 黄平华, 杜成功
    2004,25(4):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2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红外光电探测设备作用距离的大小除与设备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制约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能见度距离以及目标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判定红外光电设备作用距离是否合格是目前靶场试验中突出的问题,因为考核现场很难造就标准环境(规定环境)和使用真实目标。本文利用传统的作用距离计算公式对红外光电探测设备作用距离进行计算.并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对真实目标光学辐射特性进行实际测量,使计算公式的主要参数得到量化。根据红外光电设备在标准条件下所规定的作用距离要求,计算在现场试验条件下应达到的作用距离,即等效距离,以此判定红外光电设备在实际试验中所获得的实测作用距离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 赵旭光
    2004,25(4):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2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海洋进行快速大面积探测或对潜通讯的需要.开始了对S2分子激光器的研制。S2分子激光器与其它几种激光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介绍了S2分子的获得方式、S2分子的势能曲线及特点、S2分子光谱特性等。经过反复论证及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横向脉冲快放电小型S2分子激光器的研制及实现激光振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志全, 王莉, 黄丽娟, 张晓明, 朱丹丹
    2004,25(4):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2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化的3层光纤模型,利用耦合模理论对长周期光纤光栅周围环境折射率、浓度敏感特性进行研究,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及数值计算.得出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谐振波长与环境折射率及浓度的关系.实验证明测量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 夏志林, 薛亦渝, 张幼陵, 刘卫华
    2004,25(4):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2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实际生产出的薄膜的光学特性和理论计算得到的光学特性常常存在差别的原因.诸如理论模型假设时忽略一些因素引起的差别.薄膜久置引起的薄膜结构改变或吸潮、污染等.以及制造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光学监控系统引起的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误差)。针对各种误差的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通过对光学监控系统引起的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误差进行分析.提出膜系的允差分析.尽量减小由于监控设备引起的误差。最后介绍了实际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的优化思路。
  • 王勇刚, 马骁宇
    2004,25(4):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1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一种波长转换效率很高的周期极化铌酸锂(PPLN)的原理、制作及应用。周期极化铌酸锂以其有效非线性系数大于常用块状晶体一个数量级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PPLN可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质子交换法等方法制备。近年来其制备工艺和光光转化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周期极化铌酸锂可用于固体激光倍频。半导体激光直接倍频光参量振荡和放大等方面。使用PPLN与否。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传统非线性激光光源能否继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李朝阳, 王勇刚, 黄骝
    2004,25(4):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26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半导体材料GaAs的能级结构出发,探讨了GaAs做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器件的可行性,对离子注入半绝缘GaAs用做Nd:YAG激光器中被动调Q元件的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腔型选择直腔式平平腔,Nd:YAG采用脉冲氙灯抽运,在腔型1Hz下获得了单脉冲宽度为62ns的调Q波形输出。
  • 王红军, 田爱玲, 杜玉军
    2004,25(4):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1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非球面生产的实际情况.指出非球面最适球面的确定方法.详细分析最适球面的计算方法.并对一抛物面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与最小二乘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指出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与加工工艺过程相符合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