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4-25
      
  • 全选
    |
  • 王晓峰
    2011,34(4): 1-4.
    摘要 ( ) PDF全文 (8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外合成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方法及 美 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工业化生产能力。介绍了CL-20在高性能炸药、固体推进剂和发射 药配方中的应用情况,包括LX-19、PAX-12、PAX-11、PAX-29、DLE-C038和PBXW-16等 CL-20基炸药。附参考文献21篇。
  • 陈咏顺, 徐抗震, 王敏, 马海霞, 赵凤起
    2011,34(4): 5-9.
    摘要 ( ) PDF全文 (10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偏二甲基肼(UDMH)中-NH2和-N(CH 3)2的亲核性差异,采用RHF、DFT/B3LYP、MP2及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UDMH进行了几何 构型全优化,并将计算的平衡几何结构参数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在B3LYP/6311G计算所 得的平衡几何构型基础上,分别根据静电势和分子轨道计算研究了分子中-NH2和-N(C H3 )2的亲核性,并与偏二甲基肼和卤代烃反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子 轨道计算的亲核性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N(CH3)2比-NH2具有更强的亲核性。
  • 尚静, 张建国, 郑慧慧, 张同来, 杨利
    2011,34(4): 10-16.
    摘要 ( ) PDF全文 (12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NEPE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微观结构特征,了解各组分 在推进剂中的微观形态,对NEPE复合固体推进剂在水和三氯甲烷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现象观 测,得到了质量损失及离子浓度变化数据。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溶解剩余物进行了形貌观 测。结果表明,NEPE推进剂中的黏合剂把固体颗粒粘结在一起。从微观结构上看NEPE推进剂 比较致密,水和三氯甲烷都只能以渗透方式缓慢进入。推进剂中黏合剂的交联程度不高,未 交联的黏合剂很容易被溶解;黏合剂受力伸长时包覆在其中的固体颗粒易脱离出来。
  • 周诚, 周彦水, 霍欢, 王伯周, 张叶高
    2011,34(4):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8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DSC-TG-FTIR(热红)联用研究了RDX/AP,HMX/AP,RD X/HMX和RDX/HMX/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测定和比较了它们的热分析特征量和分解气相 产物。结果表明,AP与RDX和HMX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后者的作用更强烈。在 AP(不含碳)分解的温度区间,混合体系的分解也出现CO、CO2和CH2O等碳氧化物,说 明体系中RDX和HMX分解的部分产物或残渣与AP同时分解。
  • 任晓婷, 孙忠祥, 曹一林
    2011,34(4):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183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整氧化剂AP粒径与含量、 键合剂及R值,研究了固体质量分数为90%的HTP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在HTPB推进剂能量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也得到了较好 的保证。高固体含量下HTPB推进剂的燃烧和力学性能随配方调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推 进剂的燃烧性能稳定,燃速和压力指数可调,压力指数控制在0.30~0.40;分别测定了高温 (60〖KG-*9〗℃)、常温(20〖KG-*9〗℃)和低温(-40〖KG-*9〗℃)力学性能,高温、 低温和常温下的拉伸强度一般均大于1.0〖KG-*9〗MPa,低温延伸率最高可达74.7%。
  • 曾亮, 焦清介, 任慧, 周庆
    2011,34(4):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16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增加火炮点火的同步性,对一种爆轰波传火的火炮同步 点火管进行了燃烧实验,测量了点火管不同位置的压力-时间曲线。在考虑火药燃烧过程中 同步点火特征、气体湍流和新增燃气质量流流入的基础上,建立了点火管内的燃烧计算模型 ,用CFD软件对点火管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压力-时间曲线 与实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点火管具有很高的点火同步性,模拟计算的压力-时 间曲线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林鹏, 王长利, 王等旺
    2011,34(4):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15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高分子钝感发射药改变燃烧规律的机理,研究了其 涂覆层的聚合条件。通过改变聚合方式、温度、时间、引发剂、聚合界面的方法,探讨了涂 覆层的聚合工艺;通过材料试验机试验和热分解试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D MA)涂覆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及其热分解规律。研究发现,采用合适的工艺可制得钝 感发射药;PEDMA在单基药表面形成钝感层且存在过渡的互穿网络结构,涂覆层和基体药的 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差别较大,这一特性是高分子钝感药温度系数低的原因之一。热分解研 究表明,PEDMA钝感发射药改变了传统单基药的燃烧规律,具有延迟点火和变燃速的特点。
  • 吴博, 代晓淦, 文玉史, 申春迎
    2011,34(4):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18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发射药热自燃规律的影响,以某 单基发射药为例,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型实验。采用均热块模拟加热、加湿法,选用不同直径 的反应器,改变反应器中发射药所处环境温度和湿度,得到温度-湿度-自燃时间数据。结果 表明,均热块温度越高,单基发射药的自燃时间就越短;当均热块温度一定,绝对湿度从相 对较小值逐渐增大时,单基发射药的自燃时间先是变短,当达到最小值后又逐渐变长,直到 发射药不自燃。表明湿度对单基发射药自燃规律的影响显著。
  • 沈华平, 卢艳华, 曹一林, 何金选
    2011,34(4):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10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O2为氧化剂,在7 03~823〖KG-*9〗K、压力24〖KG-*9〗MPa、停留时间10~50〖KG-*9〗s的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DDNP模拟废水实验,COD去除率可达99%;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对处理DDNP是有效的,在超临界条件下,DDNP废水的COD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氧化剂过量2倍的情况下,DDNP超临界水氧 化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33级,对氧气为0.21级;反应活化能Ea为30.7〖 KG-*9〗kJ/mol,指前因子A为61.97。
  • 蓝林钢, 温茂萍, 李明, 庞海燕, 敬仕明
    2011,34(4):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16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爆炸衬砌简化为轴对称问题.应用DYNA-2D有限元程序,对爆炸衬砌过程中砂浆、土壤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爆炸衬砌可以使砂浆和土壤形成稳定的衬砌结构,自由面是影响砌体形状的一个重要因素.
  • 陈亚红, 白春华, 刘意, 王仲琦, 李建平
    2011,34(4):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1776 KB) ( ) 可视化 收藏
    FAE战斗部要适应一定的使用温度范围,壳体内装填的混合燃料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需要在战斗部内留有一定空间间隙,间隙大小需要综合考虑燃料的温度系数、战斗部壳体强度及战斗部质量偏心等因素.本文推导出能够满足战斗部安全要求和发射精度要求的壳体内预留间隙计算方法.
  • 郑亚峰, 常海, 刘子如, 邵颖惠, 岳璞, 刘文亮
    2011,34(4):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9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选定其他装置参数在一定的优化范围内,通过试验研究了长径比对FAE云雾形态的影响,在所做的试验条件范围内,得出长径比大小(1.0~5.0)不是FAE云雾最终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的云雾形态与装填的燃料量有关.
  • 王利侠, 袁宝慧, 孙建, 谷鸿平, 景青波
    2011,34(4):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21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并运用爆炸冲击动力学理论对NK-EH500调质钢爆炸硬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存在硬化极限,调整炸药组成改变爆炸硬化可以满足不同金属材料的硬化要求,隔离式爆炸硬化有利于保护硬化工件外观的完整性.本研究对拓展爆炸硬化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葛震, 罗运军, 李国平, 阎斌, 赵芦奎
    2011,34(4):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82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测定矿井瓦斯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值的测试和测试装置,并测出了矿井瓦斯的安全间隙值.利用所测数据制造的电气设备隔爆外壳能有效地防止瓦斯爆炸灾害的发生,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张国英, 杨利, 王士卫, 武碧栋, 张同来, 赵燕雯
    2011,34(4):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8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固体炸药样品的装药尺寸对其冲击起爆的特性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本文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JO-9159炸药冲击起爆过程,分析了炸药冲击起爆过程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JO-9159炸药的起爆压力阈值随装药直径和装药长度的增大而减小.
  • 刘科祥, 马宇飞, 姜建国
    2011,34(4):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9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丙酮-乙酸乙酯溶剂中,加入醋酐法生产的粗品α-HMX,根据结晶、转晶原理,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恰当的操作方式,使α-HMX全部转化为β-HMX,同时直接制备出A、C、D、F四个不同粒度级别的产品.
  • 王军, 蔺向阳, 潘仁明
    2011,34(4):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16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CL-20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和热分析研究结果.根据90~140℃下真空等温热分解实验数据及相应曲线,导出了在不同温度下分解0.1%所需时间的经验公式,求得CL-20表观活化能Ea=187.6 kJ/mol,指前因子A=6.9×1023,测得CL-20相变温度163.7 ℃,分解热2957 J/g,5 s 爆发点282.2 ℃,1000 s临界温度为224 ℃.
  • 杨士山, 张伟, 王吉贵
    2011,34(4):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12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硝酸(65%)/亚硝酸钠体系对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氧化产物一乙酰基三苯甲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3)、二乙酰基二苯甲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4)和三乙酰基一苯甲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5)进行亚硝解,成功脱去了上述三种化合物上剩余的两个苄基,将苄基转换为亚硝基,得到了一乙酰基三苯甲酰基二亚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6)、二乙酰基二苯甲酰基二亚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7)和三乙酰基一苯甲酰基二亚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8).
  • 郑文芳, 郭长平, 蔺向阳, 潘仁明
    2011,34(4): 78-82.
    摘要 ( ) PDF全文 (16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使用溴甲苯(o,m,p-混合物)代替文献所使用溴苯等在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一次氢解中为溴源物质,其结果提高了氢解收率,降低了溴源物质的用量和毒性,溴甲苯制备简单,有利于放大制备.
  • 刘东尧, 赵振宇, 余永刚, 陆欣, 张领科, 周彦煌
    2011,34(4):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12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硝基甲烷法,经五步反应合成了TNAZ,总收率在40%以上,并对其中关键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赵晓梅, 严文荣, 张玉成, 李强, 闫光虎
    2011,34(4):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20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爆炸复合原理,对复合板运动进行了初步讨论,最后对复合板的特性(密度,弹性模量和应力)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