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06-25
      
  • 全选
    |
  • 杨利, 任晓婷, 严英俊, 穆海燕, 张同来, 郁开北
    2009,32(6): 1-5.
    摘要 ( ) PDF全文 (175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前级聚能装药形成的混凝土环境的特点,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UTODYN对3种典型聚能装药在混凝土环境中的射流成型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在空气和2mm铝壳体环境中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混凝土环境对亚半球装药影响最大,较大地提高了头部速度;对K装药影响次之;对锥形装药影响较小;整体效果不如2mm铝壳体。
  • 李志敏, 严英俊, 冀慧莹, 张建国, 张同来, 杨利
    2009,32(6): 6-10.
    摘要 ( ) PDF全文 (156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二硝酰胺铵(ADN)的热行为特性及其与硝化纤维素(NC)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稳定剂N 甲基对硝基苯胺(MNA)、二号中定剂(C-2)、2-硝基二苯胺(2-NDPA)、六次甲基四胺(HMT)及其复配体系(MNA/C-2、MNA/2 NDPA、MNA/HMT)对ADN与NC之间初期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剂MNA和C-2可使ADN与NC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MNA与C-2、2-NDPA和HMT的复配协同作用对ADN与NC之间的初期相互作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与NC/ADN二元混合体系相比,NC/(ADN/稳定剂)体系的DSC峰温提前量可由19.2℃缩减至11.9℃。
  • 吴彬, 柴春鹏, 夏敏, 罗运军
    2009,32(6):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159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偏光显微镜测定硝化棉含氮量的新方法。采用色那蒙法测定了平均光程差。结果表明,当硝化棉含氮量为11.0%~13.8%时,光程差与含氮量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w=-0.0466λ+12.388,线性相关系数R=0.9993。用硝化棉标准物质对新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回收率为99.7%~100.2%,变异系数为0.15%~0.20%。新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环境友好。
  • 任雁, 严英俊, 杨利, 张同来, 张建国, 郁开北
    2009,32(6):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16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模拟和改善层状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和燃烧性能,建立了一种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燃烧模型。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条件下,通过多层管状发射药的形状函数推导出其 Γ-Ψ表达式。用Γ-Ψ曲线研究了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比、内外层的燃速比以及药柱厚度与药柱长度之比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层管状发射药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比不能太大,较佳值为0.3~0.6;(2)多层管状发射药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值越大,其燃烧渐增性越好;(3)多层管状发射药在保证能具有明显燃烧渐增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其装填密度,其长径比应为2.5∶1~5∶1。
  • 孙睢州, 金韶华, 李丽洁, 陈树森, 魏田玉, 李志华
    2009,32(6):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13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精制棉在冰浴中超声波处理15min,以H2SO4(质量分数64%)为催化剂,液固比为17.5mL/g,在45℃下恒温搅拌1h,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5~30nm,平均长度在150~250nm的纳米纤维素晶须。以纳米纤维素晶须悬浮液为原料,硝酸(质量分数为92.5%)为硝化液制备出硝化纤维素。结果发现,由于纳米纤维素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在硝酸中分散均匀等特点,与传统微米级直径的精制棉相比,其硝化速度快,极限含氮量高,在5〖KG-*9〗min时即实现了纤维素的完全硝化。
  • 马晓明, 李斌栋, 吕春绪, 陆明
    2009,32(6):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12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克服纳米铝粉在推进剂使用过程中分散不均匀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材料表面光滑、直径均匀、且纳米铝粉分散均匀的纳米NC纤维。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含水率、溶液浓度、电压和挤出速率对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得到静电纺丝最佳工艺条件:含水率为10%~15%,NC纺丝液质量分数5%~10%,电压25~30kV,挤出速率0.5~4mL/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含纳米铝粉的纳米硝化棉纤维,显示纳米铝粉均匀地分散在硝化棉纤维中。
  • 汤崭, 杨利, 严英俊, 张同来, 张建国, 乔小晶
    2009,32(6):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131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双层变燃速发射药的热膨胀性能规律,采用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一种类双基型中心开孔双层变燃速发射药的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外层药的线膨胀系数大于内层药的线膨胀系数。推导了变燃速药型的轴向线膨胀系数与内、外层药的线膨胀系数以及几何尺寸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计算了变燃速发射药的线膨胀系数,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
  • 翟进贤, 杨荣杰, 刘后浪, 吴子平
    2009,32(6):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117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滚筒炼胶压延机、扫描电镜、材料试验机等试验对比分析了叠氮硝胺发射药和双基发射药无溶剂法制备的工艺性能、发射药内部形貌、发射药静态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对于含氮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2.6%、13.0%的高氮量硝化棉,叠氮硝胺发射药比双基发射药的压延塑化温度、塑化遍数、成型压力均较低。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IANP)对高氮量硝化棉能充分塑化均匀,高、低、常温力学性能优,说明DIANP对高含氮量硝化棉的溶塑能力优于NG,使发射药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改善了发射药的低温力学性能。
  • 齐书元, 张同来, 敖国军, 张建国, 杨利
    2009,32(6):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15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物理化学;烟火技术;点火药;发火性;导热系数;静电火花感度
  • 李亚南, 张志忠, 周彦水, 陈 斌, 王伯周
    2009,32(6):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156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无铅双基系推进剂、可再生TPE推进剂和绿色复合推进剂的研制现状,总结了各类绿色推进剂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指出了绿色推进剂的一些技术发展方向,如非铅催化剂的纳米化技术、高效负载技术和复合技术,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硝仿肼(HNF)提纯技术以及新型高能氧化剂合成技术等。
  • 刘兰, 王平, 曾贵玉, 谯志强, 张娟
    2009,32(6):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13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4-氨基-1,2,4-三唑的甲醇溶液与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合成了4-氨基-1,2,4-三唑-3,5-二硝基苯甲酸盐。室温下培养出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8160(2)nm,b=0.4818(5)nm,c=2.616〖KG-*9〗0(3)nm,α=γ=90°,β=101.764(16)°,V=2.241(4)nm3,Dc= 1.756g/cm3,Z=8,F(000)=1216,R1= 0.0605,wR2=0.1904。运用Micro-DSCⅢ微热仪测定化合物的比热容,298.15K下标准摩尔比热容为247.23J·mol-1·K-1,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式为:Cp=1.22780-3.754315×10-3T+8.176156×10-6T2。用NETZSCH TASC 414/3A热分析仪研究了化合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显示,该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包括一个吸热熔化过程和两个放热分解过程。
  • 李丹, 任莹辉, 赵凤起, 仪建华, 常春然, 宋纪蓉
    2009,32(6):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162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乙醇-N-硝胺二硝酸酯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出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考察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合成反应为二级反应,在反应温度为90、93、95和98℃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11×103 、4.72×103、6.55×103和1.20×102dm3·mol-1·min-1;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28.87kJ/mol,指前因子A为7.67×1031min-1.
  • 薛亮, 赵凤起, 邢晓玲, 高红旭, 徐司雨, 胡荣祖
    2009,32(6):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105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模拟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剂乙酰胺、丙烯酰胺、乙胺水溶液对重结晶HMX晶体形貌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对HMX重结晶晶体形貌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酰胺>丙烯酰胺>乙胺,乙酰胺使晶体偏离球形化,丙烯酰胺具有使晶体向着球形化发展的趋势,由于乙胺与HMX晶面的附着能较小,乙胺对HMX重结晶晶体形貌改变不大,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具有一致性;添加剂对HMX纯度无影响;加入丙烯酰胺后HMX重结晶晶体的感度性能变好,安定性变化不大。
  • 李小东, 刘庆明, 白春华, 王晶禹
    2009,32(6):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131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原料HNIW(CL-20)的结晶品质并降低其机械感度,采用水悬浮工艺对重结晶制备的ε-CL-20进行了包覆。结果表明,原料CL-20呈多晶型,粒径不均,机械感度与PETN相当;在室温条件下,用乙酸乙酯-石油醚对原料CL-20进行重结晶可制备出晶形规整、粒径均匀的高品质ε-CL-20晶粒,撞击感度较原料略有降低;采用3种典型黏结剂对ε-CL-20进行包覆,当黏结剂的质量分数为5%,硬脂酸(SA)的包覆效果优于顺丁橡胶(BR)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其中CL-20/SA的特性落高为24.46cm(2.5kg落锤),与1类RDX相当;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联动(DSC-TG)分析表明:在5℃/min升温速率,ε-CL-20/SA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放热峰温分别为238.8℃和242.9℃,均高于LX-19;SA与ε-CL-20相容性良好。
  • 胡荣祖, 松全才, 董海山, 赵凤起, 高红旭, 赵宏安, 马海霞
    2009,32(6):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10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微热量仪研究了302.15、306.15、310.15和313.15温度下N-硝基-二乙醇胺二硝酸酯(DINA)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性能,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焓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ΔdissH=-4.7813+118.99b-105.86b1/2, ΔdissH=-5.1687+129.0192b-111.1813b1/2, ΔdissH=-5.8833+131.3643b-113.8384b1/2 和ΔdissH=-6.6381-136.3272b-115.3027b1/2。进一步研究发现关系式中的ABC系数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服从ΔdissHmean=-10-1.89T2+100.88T-103.06二项式关系。
  • 邓琼, 叶婷, 苗应刚
    2009,32(6):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17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双胍基均四嗪(DGTz)分别与三硝基苯酚(PA)、三硝基间苯二酚(TNR)和三硝基均苯三酚(TNPG)反应,制备出相应的3,6-双胍基-1,2,4,5-四嗪三硝基苯酚盐、3,6-双胍基-1,2,4,5-四嗪三硝基间苯二酚盐和3,6-双胍基-1,2,4,5-四嗪三硝基均苯三酚盐;用DSC和TG-DTG对其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min线性升温速率下3种盐在50~450℃均只有一个放热峰,且到600℃时,3种盐均完全分解,无剩余残渣。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其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对应的阿累尼乌斯方程。对合成的3种化合物的感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撞击、摩擦和火焰感度均不发火。
  • 李玉平, 崔丽丽, 牟敬海, 艾庆祝, 焦宏春, 沈仲, 崔华辉, 鲁宏文
    2009,32(6):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14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圆筒试验获得含铝和不含铝两种配方的DNTF基熔铸炸药的筒壁膨胀速度、比动能和格尼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其金属加速作功能力,并与Octol炸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NTF可显著提高混合炸药的金属加速作功能力;加入少量铝粉虽然会降低初始筒壁速度,但在圆筒膨胀后期,筒壁速度可超过不含铝配方,且提高了DNTF基熔铸炸药的持续金属加速作功能力;与Octol炸药相比,含铝DNTF基熔铸炸药的格尼系数提高了6.2%。
  • 梁磊, 王晶禹, 董军, 安崇伟
    2009,32(6):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135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咪唑为原料,用硝硫混酸硝化制备4,5-二硝基咪唑,再将4,5-二硝基咪唑与氨气反应生成其铵盐水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混酸摩尔比等因素对目标产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产物的总得率达到71.6%以上。硝硫混酸的摩尔比对产品的得率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次之,反应时间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10~115℃;反应时间为2~2.5h;摩尔比为1∶4。
  • 焦东明, 杨月诚, 强洪夫, 武文明
    2009,32(6):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146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六硝基茋的烤燃响应特性,对六硝基茋进行了非限制条件下的程序升温烤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HNS的起始反应温度呈升高的趋势。3.3℃/h升温速率下3种尺寸的HNS药柱只发生热分解反应,且反应后发现大量黑色残留物。在5℃/min和10℃/min条件下药柱发生燃烧或不完全燃烧反应,均没有发生爆炸现象。几种尺寸药柱点火时的表面温度为328~335℃。反应的剧烈程度随着装药量和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恶劣的升温条件会使药柱局部达到临界反应温度,造成药柱局部反应。在非限制条件下,小装药量的HNS药柱具有较高的热安全性。
  • 罗天元, 黄文明, 王艳艳, 李泽华
    2009,32(6):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12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现代战争对反导技术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动态线列式破片战斗部技术,在弹目动态交汇条件下使目标形成线列式穿孔,同时使穿孔周边产生撕裂效应和应力集中效应,从而对高速飞行的导弹等目标实施线切割式高效结构毁伤。结合动态线列式破片战斗部设计原理,给出了该类战斗部系统设计方法和主要设计参数的工程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和原理样机试验,初步验证了其作用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李军, 赵孝彬, 王晨雪, 关红波, 程立国, 程新丽, 王宁
    2009,32(6):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1113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Cole水下爆炸冲击波经验公式和C-J爆轰理论,用AUTODYN软件对带壳小药量装药水下爆炸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壳体厚度的TNT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峰值,得到带壳装药水下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的拟合公式,分析了冲击波随装药壳厚与半径比以及爆炸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带壳装药水下爆炸的冲击波峰值压力随壳厚与装药半径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爆炸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