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5-25
      
  • 全选
    |
  • 李玉斌, 黄辉, 李金山, 李海波
    2008,31(5): 1-4.
    摘要 ( ) PDF全文 (1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偏心起爆子母式战斗部破片速度的增益,运用LSDYNA对子母式定向战斗部变形和爆轰驱动破片飞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结果表明,与中心起爆相比,在与起爆位置相对的方向上,偏心起爆战斗部增益区的破片速度明显增加,最大增益可达10.7%。引爆点同侧的破片速度要明显小于引爆点对侧的破片速度,方位角在0°~180°方向上,破片的速度呈递增趋势。
  • 徐文峥, 黄浩, 王晶禹, 张景林
    2008,31(5): 5-8.
    摘要 ( ) PDF全文 (4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钝化RDX原料,对不同密封性的装药壳体进行弹药的快速烤燃试验。利用热电偶测得了弹药壳体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并将自行编制的软件应用到试验时间和温度的同步采集中,分析了不同密封条件下弹药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软件能够精确采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相同装药条件下,随壳体密封性的增强,壳体破裂程度越大,破片越碎小,炸药发生快速烤燃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越大。
  • 吴红波, 颜事龙, 刘锋
    2008,31(5): 9-11.
    摘要 ( ) PDF全文 (1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高能量密度材料,设计了氧桥苦基呋咱系列化合物苦基(3硝基呋咱基4)醚(FOP)、双(3硝基呋咱基4)苦基醚(DFOP)和叁(3硝基呋咱基4)苦基醚(TFOP)。采用B3LYP/631G方法、Kamlet公式及H50经验公式对3种化合物进行了密度、生成焓、爆轰性能及稳定性预估。结果表明,硝基呋咱单元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钝感苦基类化合物的密度、生成焓及爆轰性能;苦基的引入可以提高呋咱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 王锡杰, 葛忠学, 姜俊, 王伯周, 张叶高
    2008,31(5):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1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表面和界面化学原理,应用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和表面界面张力仪测试了少烟NEPE推进剂的黏合剂体系(PNT)、填料(HMX、AP和Al粉)和键合剂的表面和界面性能。结果表明,填料(HMX、AP和Al粉)与黏合剂体系(PNT)的界面张力(γsl)大小顺序为:γAl/PNT<γAP/PNT<γHMX/PNT,填料与黏合剂体系的黏附功(Wa)大小顺序为:Wa(Al/PNT)>Wa(HMX/PNT)>Wa(AP/PNT);键合剂能够自发吸附和分散在推进剂的填料(HMX、AP和Al粉)表面和黏合剂体系中;在推进剂制
  • 梁增友, 黄风雷, 张振宇, 王 辉
    2008,31(5):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181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OPM3方法计算了硝化甘油(NG)与高分子黏结剂聚乙二醇(PEG)、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缩水甘油叠氮基聚醚(GAP)、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聚合物(AMMO)和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聚合物(BAMO)的混合模型体系的几何结构(聚合度n=1,2,3,4),由色散能校正电子相关近似求得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能(ΔE)。结果表明,当n=4时,5个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能为-49~-60kJ/mol。除GAP和BAMO以外,当n值增大时,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增加。混合体系中,两个子体系的原子
  • 侯素青, 曹端林, 张文艳, 刘胜楠
    2008,31(5):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18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CTAB),乙酰丙酮铬为铬源,于180℃下用水热法合成了αCr2O3纳米棒。用TGDSC及红外对中间体乙酰丙酮铬进行了表征。通过XRD衍射分析,表明产物Cr2O3为α相六方晶型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到纳米棒的直径约为70~80nm,长度约为0.5~1.2μm。DTA数据表明,Cr2O3纳米棒对RDX的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经退火处理的Cr2O3纳米棒能有效促进RDX的分解,使分解温度前移10℃。
  • 莫洪昌, 甘孝贤, 邢 颖, 李娜
    2008,31(5):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1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包覆层的耐烧蚀性能,在包覆层配方中引入有效阻燃剂包覆红磷。采用氧乙炔烧蚀装置分别考察了包覆红磷与纳米Mg(OH)2、微米Mg(OH)2、Al(OH)3、三聚氰胺和硼酸锌复配填充UPR包覆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包覆红磷与纳米Mg(OH)2复配时对UPR包覆层表现出较佳的耐烧蚀性能;当包覆红磷、纳米Mg(OH)2和UPR的质量比为30∶20∶100时,材料的线烧蚀率降至0.285mm/s,降低幅度为56%。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包覆红磷/纳米Mg(OH)2/UPR体系的耐
  • 来蔚鹏, 廉 鹏, 王伯周, 葛忠学, 张志忠, 薛永强, 庞先勇
    2008,31(5):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163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维气相稳态反应流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适用于双基推进剂、改性双基推进剂、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预估的修正因子,拓宽了燃烧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采用Visual C++和Microsoft Access为开发工具,完成了基于组分化学键结构参数的固体推进剂燃速预估软件(SPRS)编制。该软件基于Windows XP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具有数据更新和信息查询功能。用户不仅能根据推进剂的化学组成(配方)和给定压强计算燃速、压力指数等参数,还可根据给定的燃速和压力指数等调整推进剂配方组成,对缩短固体推进剂研制周期
  • 向聪, 张奇
    2008,31(5):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19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水下液体化学推进剂的品种、性能、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和多组元液体推进剂因能量和安全特性较优而被广泛应用,化学储能型推进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建议国内应加强水下液体化学推进剂的研究。附参考文献17篇。
  • 陆鸣, 顾文彬, 唐 勇, 刘建青, 郑向平
    2008,31(5):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3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分析发射药膛内动态燃烧和密闭爆发器静态燃烧过程,发现一种理想的发射药应具备特殊的燃烧猛度分布。通过分析理想发射药和实际发射药燃烧猛度分布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的发射药静态燃烧渐增性定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动态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段云, 张奇
    2008,31(5):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1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剪切膜片控压的密闭爆发器分别在等离子体点火和常规点火条件下进行该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和中止燃烧两种比较试验。用扫描电镜观测了SF3发射药的燃面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底喷式等离子体发生器作用下,SF3发射药的燃烧表面存在大量微坑,使燃烧表面积大大增加,并导致SF3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几何燃烧规律。在常规点火条件下,SF3发射药中止燃烧表面的Cu、C、O三种元素的归一化质量分数分别为0.7%、30.0%、69.3%,而在等离子体点火条件下则分别为3.0%、35.5%、61.5%,表
  • 杨 威, 姬月萍
    2008,31(5):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1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红外光谱显微技术考察了11/7改性单基发射药中功能组分NA聚酯钝感剂和硝化甘油的浓度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发射药的近表面,NA聚酯浓度由表及里呈指数规律下降,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扩散模型,扩散深度约220μm;硝化甘油浓度沿药粒径向呈抛物线状分布,扩散深度约320μm。
  • 张伟, 樊学忠, 杨彩宁, 谢五喜, 陈永铎, 蔚红建
    2008,31(5):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15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以59式100mm高炮发射装药为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假定各层发射药为双芳3、单基药、高能硝胺药、双迫药,发射药层数由1层依次增加到4层时,初速分别增加了3%、3.63%、3.69%;当燃烧层的燃速比为1∶1.4∶1.8∶2.2,燃烧层的厚度比为5.5∶1.5∶1∶2时,最大膛压为306.4MPa,初速为932.4m/s,此时初速增加3.69%,且最大膛压未变,压力平台效果明显。从内弹道过程和工艺技术的可行性方面
  • 张鹏, 朱平安, 马翰宇, 王厚莲, 杜保亭
    2008,31(5):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1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沉积于碳纳米管(CNTs)表面上的CuO、Fe2O3复合催化剂。用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CuO/CNTs和Fe2O3/CNTs复合催化剂对含高氯酸钾烟火药剂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O和Fe2O3颗粒均匀地附着在碳纳米管表面上,CuO/CNTs和Fe2O3/CNTs复合催化剂能够提高含高氯酸钾烟火药剂的反应速率,复合催化剂对高氯酸钾烟火药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Fe2O3和CuO混合物的催化性能。
  • 苟小莉, 王煊军
    2008,31(5):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1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T154、T155和Span80制备复合乳化剂,采用DSCTG联用技术研究了用复合乳化剂制备的4种乳化炸药的热分解行为,用Kissinger法、Ozawa法及SˇatavaSˇesták法计算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通过3种方法结果的比较得到4种乳化炸药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和最概然机理函数。
  • 苏鹏飞, 张皋, 温晓燕, 周文静, 陈智群, 胡岚
    2008,31(5):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12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得到六硝基茋晶体,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198(2)nm,b=0.552 8(5)nm,c=1.466〖KG-*9〗3(13)nm,β=108.632(9)°,V=1.688 〖KG-*9〗nm3;Dc=1.771g/cm3;Z=4。将这些数据应用到Mater ial Studio程序中的Morphology模块,计算模拟了六硝基茋3种可能存在的晶体形态,得到特定晶面的面积、附着能、表面能及晶面相对生长速率等参数。通过分析主要晶面的结构和相对生长速率对晶形的影响,得出选择官能团中含有活泼H原子和O原子的表面活性剂可更有效地控制六硝基茋晶体的形态。
  • 王新龙, 苗彩琴, 鞠昌迅, 张跃军
    2008,31(5):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232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5种苦味酸系列含能离子盐:苦味酸铵、苦味酸氨基脲、苦味酸碳酰肼、苦味酸氨基胍和苦味酸1,5-二氨基四唑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及红外振动分析,计算出生成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Kamlet-Jacobs 方程估算出该类离子盐的爆速和爆压。
  • 詹发禄, 宋明纲, 许艳波, 李衤韦
    2008,31(5):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20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固体推进剂黏合剂的力学性能,采用超支化聚氨酯(HBPU)与以PET为基聚氨酯(PU)相形成半互穿网络,并测试了PET胶片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超支化聚氨酯可以明显提高PET胶片的力学性能,超支化聚氨酯改性胶片的延伸率最大达650.14%,是相同R值时空白PET胶片的2.09倍。当R 值为1.5时,超支化聚氨酯改性胶片的拉伸强度有显著增加,可以达到1.64MPa,是空白胶片的2.23倍。超支化聚氨酯对PET胶片起到了很好的增强增韧作用。
  • 李红霞, 强洪夫, 武文明
    2008,31(5):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1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咪唑的水溶液和高氯酸锰水溶液反应制备高氯酸六咪唑合锰(II),培养出该配合物的单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DSC、TGDTG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n,晶胞参数a=11.721(2)nm, b=7.2191(13)nm, c=16 .402(3)nm, β=90.064(3)°,V=1387.9(4)nm3; Dc=1 .585g/cm3; Z=2;F(000)=678, μ=0.160mm, R1= 0.0367, ωR2=0.1372。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Mn(IMI)6](ClO4)2,是由6个咪唑分子直接与二价锰离子配位、与高氯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热分析结果表明,在10K/min的升温速率下,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由1个吸热峰和1个放热峰组成,剩余残渣量在9.9%左右。感度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不敏感型的含能配合物。
  • 张洪林
    2008,31(5):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1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在线红外光谱仪对TADFIW的碱性条件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DFIW笼形化合物中六元环上的两个甲酰胺在碱性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水解 反应,在室温下就能够顺利进行;而TADFIW笼形化合物中五元环上的乙酰胺在碱性条件下很难发生水解,即使将温度升高到60℃,反应时间延长到3h,乙酰胺也不易发生水解反应。TADFIW在碱性条件下只能通过水解反应生成TAIW,进一步水解需要改变反应条件才能进行。
  • 陈晓明, 陈智辉, 郑林, 张 阔, 严文荣
    2008,31(5):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1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TATB合成中氯杂质的影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过五氧化二氮硝化、甲基化和氨气氨化得到TATB,综合收率为92%,用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等进行了表征。采用有机溶剂法精制获得高纯度无氯TATB,收率75%。用DSC及TG分析了TATB的热性能,根据Ozawa公式计算出TATB的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35.28kJ/mol和2.340×109s-1
  • 刘明芳, 张小兵
    2008,31(5):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1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苦味酸钾(KPA)中晶形控制剂的用量,选择官能团中含有活泼H原子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KPA的晶形控制剂,研究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团浓度。通过对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KPA进行XRD研究,确定了KPA晶体成长过程中对 晶体形状影响较大的晶面。结果表明,通过加入晶形控制剂能显著降低最强衍射峰,影响KP A的主导晶面,对K PA晶体的晶形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对晶形控制剂表面张力的测量,选择合适的晶形控制剂 和用量,能够制得颗粒状KPA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