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25
      
  • 全选
    |
  • 熊 鹰, 舒远杰, 王新锋, 宗和 厚, 周 阳, 殷 明
    2008,31(1): 1-5.
    摘要 ( ) PDF全文 (1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起爆方式下TNT装药水中爆炸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中心起爆、端面中心起爆和端面面起爆情况下,在装药不同方位的水中冲击波压力峰值随距离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端面起爆状态下,装药径向的冲击波压力峰值均大于端部;中心起爆状态下,一定距离处,装药端面的压力峰值大于径向。改变起爆方式,可以实现水中爆炸冲击波能量的定向增益,提高特定方位爆炸能量利用率。
  • 梁 斌, 卢永刚, 杨世全, 吕 剑, 岳晓红, 陈忠富
    2008,31(1): 6-11.
    摘要 ( ) PDF全文 (3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温压药柱放在自行设计的两个相互连接的密闭和半密闭房间,测试了在有限空间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特性。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距炸点不同距离处的超压曲线。结果表明,与开阔空间不同,密闭空间的超压曲线由多峰构成,经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密闭空间的结构造成的。采用LS-DYNA有限元程序通过与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爆炸冲击波在有限空间内的传播过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 崔晓荣, 罗 勇, 周听清, 沈兆武
    2008,31(1):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11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K式装药的结构特性,对紧凑型聚能装药和波形调整器的小型化进行了探索研究,设计了偏心亚半球形状的药型罩结构,并采用硅橡胶、铝片与装药组合的薄型波形调整器,获得了对称性很好的环形波。实验表明,紧凑型聚能装药可大幅度减小战斗部的长度和质量,而且在对付新型间隔靶及轻型装甲目标时,与常规同口径聚能射流方案相比,虽然穿深能力稍低,但是对靶后目标的毁伤作用有明显提高。
  • 郭学永, 李 斌, 解立峰
    2008,31(1):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1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环形射流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利用LS-DYNA软件对环形EFP的成型与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环形药型罩及其聚能装药结构参数的合理匹配,解决了环形药型罩成型翻转过程中的偏斜飞散问题,探索了实用环形EFP工程设计的技术途径。计算结果表明,在0.26倍装药长径比和4倍装药口径的炸高条件下,环形EFP对45号钢的侵彻孔径可达到0.96倍装药口径。
  • 李 娜, 甘孝贤, 邢 颖, 莫洪昌, 张志刚, 韩 涛
    2008,31(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某发动机装药需求,设计了固体质量分数为87.5%含RDX的低燃速丁羟推进剂配方,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进行理论计算,研究了RDX和改性草酸铵对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用BSFΦ165标准试验发动机测试了比冲和燃速。结果表明,含RDX低燃速推进剂配方中,RDX和改性草酸铵的含量影响其热力学参数。当RDX质量分数为10.0%,改性草酸铵为2.0%时,低燃速推进剂的实测比冲为2374N·s·kg-1,比冲效率为0.919,燃速为4.12mm·s-1;通过添加少量改性草酸铵、改变氧化剂的粒度级配,能够在保证推进剂能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满足含RDX低燃速丁羟推进剂配方的低燃速指标要求。
  • 荆昌伦, 徐复铭, 侯 勇, 贾宏选
    2008,31(1):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NEPE推进剂寿命预估的遗传神经网络(GA-BP)模型。以推进剂拉伸强度下降至原来的50%作为失效判据,利用GA-BP模型预估了NEPE推进剂在常温(20℃,相对湿度65%)下,可靠度为90%时的贮存寿命约为12.5年。结果表明,该模型预估精度高,泛化能力强。
  • 姬建荣, 苏健军, 李芝绒, 王国庆
    2008,31(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12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将有机填料聚磷酸铵(APP)分别与层状硅酸盐类填料有机改性蒙脱土、滑石粉复配后填充UPR绝热包覆材料,通过氧乙炔烧蚀试验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采用TG-DTG、SEM等研究有机-无机复配填料改性UPR包覆材料耐烧蚀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APP与蒙脱土的质量比为20∶5,APP与滑石粉质量比为20∶30时,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最佳,线烧蚀速率分别为0.317、0.363mm/s。热分解试验600℃时,APP/有机改性蒙脱土/UPR的实际残留量比计算残留量增加8.2%,APP/滑石粉/UPR增加3.9%。烧蚀试验后APP/有机改性蒙脱土/UPR形成片层状残炭结构;APP/滑石粉/UPR生成较为松散的残炭。
  • 王保国, 张景林, 陈亚芳
    2008,31(1):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1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CoCl2·H2O和水合联氨(N2H4·H2O)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Co粉。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树枝状纳米Co粉和球形纳米Co粉,用TEM和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用DTA测试了加入球形纳米Co粉后AP的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反应介质的黏度和分散剂性质对纳米Co粉粒度及形貌影响较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了颗粒尺寸均匀、粒度为50~60nm的球形纳米Co粉;球形纳米Co粉能使AP热分解反应的高温分解峰温度显著下降;添加质量分数2%的球形纳米Co粉,复合推进剂的燃速明显提高,压力指数大幅降低。
  • 周文静, 张 皋, 刘子如
    2008,31(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1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从提高发射药燃烧渐增性和提高发射装药总能量角度,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发射药及装药——程序控制燃烧发射药及装药。通过总结和归纳大量密闭爆发器和内弹道试验结果,得到了3个经验公式。根据经验公式可推断出高初速发射装药应同时具备高能量和高燃烧渐增特性,验证了程序控制燃烧发射药概念原理上的正确性。
  • 王培勇, 王晶禹, 郑成阳, 黄 浩, 尚 辉, 曹金霞
    2008,31(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1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ETPE发射药点火延迟时间长及难点火的问题,用高功率脉冲电源通过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电弧等离子体点燃ETPE发射药,并研究了ETPE发射药在等离子体作用条件下的点火燃烧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点火方式相比,等离子体作用使ETPE发射药的燃速显著增强,点火延迟期缩短,点火的一致性改变。分析认为,等离子体高温高速射流的强作用使得RDX颗粒快速越过吸热熔融过程达到分解放热阶段,所以ETPE发射药点火延迟期缩短以及燃烧初期燃速提高。
  • 景青波, 景振禹, 石 健
    2008,31(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某型超期贮存弹药的单基发射药进行静态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不同贮存年限发射药的抗压强度。利用可靠性理论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超期贮存单基发射药的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性能老化量分布规律的发射药使用可靠性计算模型,对7/14单基发射药使用可靠性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发射药的使用可靠性显著降低;在不同的压力波条件下,发射药的安全使用寿命相差较大。
  • 唐卫平, 高军林 
    2008,31(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1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活性炭吸附法对发黄偏二甲肼进行脱色处理。用浓氨水、1mol/L的NH4Cl溶液和0.5mol/L的NaOH溶液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的数量降低,碱性官能团的数量增加。由吸附等温线可知,偏二甲肼中氧化杂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是放热的,NaOH改性后活性炭的附量及对发黄偏二甲肼的脱色效果均大于原活性炭。
  • 李媛媛, 南 海
    2008,31(1):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17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SCB等离子体与药剂间的能量转移机理,分析了SCB点火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能量作用形式。为了验证可能的能量作用形式,包括桥体和药剂之间是否存在热传导,等离子体对药剂的冲击作用和热渗透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不同等离子体参数测量实验和LTNR,NHA,NHN 3种药剂点火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渗透热作用为主要能量作用形式。
  • 韩 博, 张晓志, 邢浴仁
    2008,31(1):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3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硝酸氧锆为原料,制备了3硝基邻苯二甲酸锆,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衍射、FTIR和TGD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3硝基邻苯二甲酸锆对双基和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硝基邻苯二甲酸锆对双基系推进剂燃烧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低压段能明显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在中高压段能明显降低燃速压力指数;与铜盐复合后,可显著提高低压段燃速和降低中高压段燃速压力指数。
  • 陈 煜, 刘云飞, 谭惠民
    2008,31(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27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增加相稳定硝酸铵(PSAN)表面与黏合剂体系的界面粘接,选择能与PSAN发生氢键作用的KH792硅烷偶联剂包覆PSAN,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PSAN表面包覆形貌变化很大,包覆膜较完整,与NG和DEGDN的接触角分别下降56%和63%, 吸湿性下降约15%。研究了改性PSAN对BAMOTHF/PSAN推进剂工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抗拉强度提高约65%,脱湿比下降约20%,工艺性能也有所改善。
  • 雷 贝, 邓剑如, 陈 浪, 吴鸿俭
    2008,31(1):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1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超细高氯酸铵(AP)因易吸潮而产生团聚问题。分析了超细AP团聚结块机理,研究了采用硝化棉(NC)包覆AP原料的方法和气流粉碎制备超细AP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工艺方法制备的超细AP粉体的吸湿性大幅降低,放置一段时间后(30d),无团聚现象,其粒度可达2.5μm左右。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应用,与刚粉碎的超细AP粉体应用效果相当。用NC改性AP粉体的方法可防止超细AP团聚结块,解决了超细AP因贮存结块而不能用于高燃速推进剂的问题。
  • 黄 锐, 姚维尚, 谭惠民
    2008,31(1):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14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设计的需要,建立了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一维气动力模型。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针对30mm火炮结构参数采用MacCormack格式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随行装药不同时刻弹后空间压力分布曲线,并与常规装药弹后空间压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装药、弹重、最大膛压不变的条件下,随行装药弹底压力较高,初速较高,提高了内弹道的推进效率。
  • 闫大庆, 单建胜, 孟雅桃
    2008,31(1):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将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在高能高燃速发射药中得到更好地应用,通过密闭爆发器、真空安定性试验,研究了3种高能量密度化合物CL-20、DNTF和ADN对高能硝胺发射药RGD7A相容性、能量、燃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L-20和DNTF与硝胺发射药的相容性良好,能使硝胺发射药能量和密度提高;40~240MPa下,含CL-20、DNTF硝胺发射药的燃速加快,燃速压力指数增大。
  • 卢明章, 左英英, 刘所恩
    2008,31(1):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8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RDX晶体颗粒压制实验中,采用声发射信号检测系统获取压制过程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分析显示,颗粒压制时的声发射信号极为丰富,且信号幅度、波击计数(率)和上升时间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均能分成明显的3段,分别与颗粒压制过程的3个阶段,即流动重排、变形破碎和压实阶段相对应。声发射监测结果反映了压制过程中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变化,为研究颗粒压制过程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 陈鹏飞, 李永峰, 张丽华
    2008,31(1):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1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3氨基5硝基1H1,2,4三唑(ANTA)为原料,经过氧化合成3,3′二硝基5,5′偶氮1H1,2,4三唑(DNAT),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鉴定了产品结构。探讨了偶氮反应的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 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测试了DNAT的部分性能,H50为17.08cm(落锤5kg);摩擦感度60%(表压3.92、摆角90°)。培养了DNAT单晶,四元衍射分析表明:DNAT·4H2O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密度为1.550g/cm。
  • 宋志兵, 王振国, 方丁酉, 张 炜, 夏智勋, 胡建新
    2008,31(1): 78-82.
    摘要 ( ) PDF全文 (184 KB) ( ) 可视化 收藏
    3羟基丙腈与叠氮化铵(叠氮化钠与氯化铵反应获得)经1,3偶极环化加成获得5羟乙基四唑,在该合成过程中应用超声波技术,使收率提高至90.5%。5羟乙基四唑与氯化亚砜经卤代反应得到5氯乙基四唑,收率为77%;5氯乙基四唑在碱性条件下经消除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5乙烯基四唑,收率为70%。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对5氯乙基四唑、5乙烯基四唑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目标化合物。该法具有反应收率较高且稳定、易操作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