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7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4-25
      
  • 全选
    |
  • 仪建华, 赵凤起, 高红旭, 徐司 雨, 胡荣祖, 汪 渊
    2007,30(4): 1-5.
    摘要 ( ) PDF全文 (1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两种能降低某大口径火炮高装填密度发射装药的膛内压力波的点传火方案。第一种点传火方案是在制式点传火结构基础上增加横向传火具,增加点火药包;第二种点传火方案是改变制式传火结构为低爆速传火结构,同时增加横向传火具。高装填密度发射装药射击试验表明,这两种点传火方案均能满足点传火要求。第一种点传火方案较制式可燃中心传火管能实现迅速全面的点火,但出现了压力波增大的现象。而第二种点传火方案较第一种点传火方案的传火速度快,能迅速建立点火压力,发射药床的着火延迟时间小,最重要的是能抑制膛内有害压力波。压力波的频谱分析表明在高装填密度装药中,采用第二种点传火方案能削弱和抑制压力波的高频振荡成分,改善其振动特性。
  • 辛春亮, 徐更光, 刘科种, 秦 健
    2007,30(4): 6-8.
    摘要 ( ) PDF全文 (9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交联柱撑皂土催化下,应用硝酸硝化甲苯,能提高甲苯的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邻对硝基甲苯比例较通常硝硫混酸方法硝化邻对位产物比例(1.67)显著降低。在所制备的NH4HLa3+等系列改性铝交联柱撑皂土催化剂中,稀土La3+改性交联柱撑皂土具有较好的催化选择性和活性,邻对硝基甲苯比例达到0.75。
  • 饶国宁, 陈网桦, 胡毅亭, 彭金 华
    2007,30(4): 9-12.
    摘要 ( ) PDF全文 (1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激光点火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试验结果,给出了激光点火装置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
  • 李 倩, 姚维尚, 谭惠民
    2007,30(4):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1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燃料抛散过程的高速运动分析系统观测,分析燃料抛散物理过程的不同阶段,阐述了中心药对燃料的抛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燃料抛散过程可以分为加速运动阶段、减速运动阶段和湍流运动阶段。在一定范围内,燃料抛散的最终云雾半径与FAE装置中心药量无关,它取决于燃料抛散的加速运动阶段和减速运动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燃料分散主要发生在径向。燃料分散的过程与中心药量密切相关。燃料分散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力学模型来描述。
  • 朱 伟, 肖继军, 马秀芳, 张航, 肖鹤鸣
    2007,30(4):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17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燃料空气云雾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因过程的复杂性分近场与远场两个阶段处理。对近场阶段,利用运动边界处理方法,建立一维气相流动模型和液相运动模型。对远场阶段,采用多相流模型描述云雾膨胀运动过程。将两过程耦合,对抛撒全过程编制程序。数值预测给出了云雾区内的重要物理参数变化,计算的云雾外形变化曲线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王晓红, 衡淑云, 张 皋, 刘子如, 施震灏, 谭惠民
    2007,30(4):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1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初步预示燃料的后期分散效应,运用ANSYS/DYNA3D程序,选择了四种起爆方式数值模拟分散药对FAE炸弹壳体起始阶段的破裂及运动过程。结果表明,分散药起爆方式即爆轰波传播方向对燃料分散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分散药起爆方式在FAE的研究中应受到特别重视。
  • 廖 昕, 马方生, 堵 平, 王泽山
    2007,30(4):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13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内外刚性组合装药研制、装备使用的历程,对“全等式”与“不等式”两种结构形式进行了比较,对“全等式”结构存在的矛盾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最后,建议将不等式双模块系统做为国内155mm火炮用刚性组合装药的首选方案。
  • 杜美娜, 罗运军, 王晓青, 李国平
    2007,30(4):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1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验研究了加速度场中丁羟推进剂的燃速的加速度敏感性。另外从加速度力作用下燃烧区压缩导致热反馈增大角度出发,建立了加速度条件下推进剂稳态燃烧模型,并编程计算、分析了影响推进剂燃速敏感性的因素,可为发动机内弹道设计提供参考。
  • 魏晓安, 何卫东, 王泽山
    2007,30(4):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3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物理(微波和紫外光辐照)方法处理TATB炸药的表面,使TATB粉末表面被部分活化,达到TATB粒子表面改性的目的。研究表明:经过微波处理和UV光辐照对TATB粒子进行改性,TATB的表面性能被改善,吸附、润湿性能增强,与粘结剂的作用力提高。微波处理是通过高能粒子对TATB的表面“刻蚀”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增大,新生表面积扩大;UV光辐照是使TATB的表面活性中心偏移,TATB分子中-NO2的部分空轨道被电子填充,使-NO2与粘结剂间的作用有所增强;但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进行UV光辐射后,又经超声波处理的效果最好。
  • 赵凤起, 徐司雨, 郑 林, 仪建华, 高红旭, 陈晓明, 郝海霞, 李上文
    2007,30(4):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18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些添加剂对HNIW单元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NIW的燃烧受其分解过程的影响较大,在HNIW中加入其分解产物可显著降低其燃烧速度,所试的催化剂均对HNIW单元推进剂的燃烧性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 何卫东, 徐皖育
    2007,30(4):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1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制备CL-20的中间体二乙酰基四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DATN)的晶体结构,发现其分子中两个乙酰基处于笼子的一个七元环上,因而可以认为DATN的生成是个高度立体选择性反应。
  • 胡荣祖, 赵凤起, 高红旭, 徐司雨, 仪建华, 高 茵
    2007,30(4):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1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分离技术,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对硝酸铵(AN)进行包覆。研究了包覆后硝酸铵的性能,并对包覆的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PVB包覆AN,包覆效果较好,产品的吸湿性、结块性都有大幅度下降,Ⅱ<=>Ⅲ的晶型转变吸收峰移向高温甚至消失。
  • 肖继军, 朱 伟, 夏 露, 樊建芬, 肖鹤鸣
    2007,30(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112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采用高压热蒸汽闪爆技术,对棉纤维进行物理改性,并对闪爆前后棉纤维形态、溶解度、聚合度分析表征。通过改性前后棉纤维合成羧甲基纤维素研究发现,闪爆改性后其反应性能有大的提高。
  • 郭 炜, 俞统昌, 金朋刚
    2007,30(4):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1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DTA技术研究了三种不同粒度ε-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ε-HNIW)的热分解,求出了表观动力学参数E、A,测定了相应粒度ε-HNIW的撞击感度,分析了粒度对其热分解唯象动力学参量和撞击感度的影响
  • 李 煜, 菅晓霞, 周伟良, 徐复铭
    2007,30(4):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12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火箭发动机含高氯酸铵(AP)的复合推进剂用临界液氨销毁来介绍这一工艺方法。销毁工艺由四个连续的步骤构成:第一步采用临界液氨把含AP的复合推进剂从火箭发动机中取出;第二步萃取AP并将含AP的液氨和粘结剂残渣分离开;第三步从氨水中蒸发出AP;第四步将氨蒸气冷凝并重新循环使用。
  • 应三九, 肖正刚, 徐复铭
    2007,30(4):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1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影响高速撞击流技术制备亚微米级超细HMX粒度的各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 张腊莹, 衡淑云, 刘子如, 张 皋, 赵凤起, 谭惠民
    2007,30(4):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1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聚四氟乙烯水悬浮液,并对六硝基茋(HNS)进行包覆。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热扫描热分析仪(DSC)、压药密度、抗压强度测试等对包覆HNS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得到一定的规律性。实验结果表明:包覆后六硝基茋分解峰温提高,感度有所下降。
  • 徐司雨, 仪建华, 贾永杰, 张腊 莹, 裴 庆, 李上文
    2007,30(4):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1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SC方法研究了GAP贫氧推进剂主要组分(AP、KP、AP/KP、GAP)的常压热分解特性,同时考察了TMO催化剂对上述体系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MO催化剂对GAP、AP和KP的催化作用不同。
  • 李世鹏, 王宁飞, 刘云飞, 谭惠民
    2007,30(4):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10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固体工质电热化学(SPETC)炮等离子体点火特性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利用等离子体切割机提供的等离子体源,对单基、多基火药的等离子体点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类型火药在不同点火强度条件下的点火特性,为后续的等离子体内弹道环境点火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 仪建华, 徐司雨, 马晓东, 郑 林, 高红旭, 赵凤起, 胡荣祖
    2007,30(4):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1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PHOENICS(1.4版本)对箱装发射药中含有内部热源的非稳态导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和比较了在直角坐标和贴体坐标下发射药内部靠近中心处的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发射药的安全性及发射药所含有的能量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