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7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3-25
      
  • 全选
    |
  • 孙小巧, 范晓薇, 居学海, 肖鹤鸣
    2007,30(3): 1-4.
    摘要 ( ) PDF全文 (134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PM3方法计算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分别与聚乙二醇(PEG)、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缩水甘油叠氮基聚醚(GAP)、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聚合物(AMMO)和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聚合物(BAMO)等高分子黏合剂所形成的混合体系模型物,求得稳定几何构型。由色散能校正电子相关,求得其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高分子黏合剂HTPB、AMMO与BTTN的结合能(绝对值)随着高分子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大,而BAMO、GAP、PEG与BTTN间的结合能呈不同规律。GAP、AMMO和BAMO与BTTN的结合能略大于HTPB和PEG。
  • 张建文, 王艳飞
    2007,30(3): 5-8.
    摘要 ( ) PDF全文 (1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涡串唯象概念和分形理论,建立了能够表达湍流多尺度结构物理特性的分形湍流化学反应模型,针对Steckler室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湍流流动采用浮力修正的κ-ε双方程模型来模拟,辐射由Rosseland模型描述,整个模拟过程由ANSYS-、CFX10.0实现。将模拟结果与Steckler的燃烧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并与EDC燃烧模型及文献中EBU燃烧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M燃烧模型模拟得出的温度、速度场分布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吻合,是一种有前途的湍流化学反应模拟方法。
  • 蔡弘华, 田德余, 林振天, 刘剑洪, 洪伟良
    2007,30(3): 9-15.
    摘要 ( ) PDF全文 (2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对一系列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的密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的密度与其分子结构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选用分子结构描述码作为输入特征参数能取得较高的预估精度,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
  • 周 栋, 黄风雷, 姚惠生
    2007,30(3):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2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PBX炸药在冲击作用下的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及成热的物理机制,采用炸药爆炸驱动隔板实验技术对PBX炸药进行了冲击压缩实验,回收炸药试样并对其不同位置处的断面形貌进行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其温度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损伤模式从物理损伤向化学损伤过渡。这为XDT问题中的“热点”形成机制等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曹 兵
    2007,30(3):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2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脉冲X光摄影技术获得EFP的着靶速度及穿靶后靶后的残体和破片速度;利用锯末桶回收穿靶后的靶后残体及破片,获得EFP弹丸穿靶后的剩余动能;分析了EFP对有限厚45#碳钢靶的破坏现象和侵彻规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获得EFP对有限厚45#碳钢靶极限穿透速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的建立对于新型EFP战斗部的设计以及进行EFP战斗部威力考核都具有重要意义。
  • 彭汝芳, 金 波, 谭碧生, 楚士晋
    2007,30(3):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13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C60、间-硝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反应合成得到2-(3-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mNPF),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物的计量比为1∶4:6,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4h,溶剂甲苯体积为80 mL,mNPF的产率可达82.1%(以消耗的C60计)。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对最终产物进行了采用半经验计算方法PM3对反应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用差热分析仪测试了mNPF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黄新萍, 张 皋, 周 诚, 陈智群, 周彦水, 付霞云
    2007,30(3):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1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工业特级品HMX为基体,研究了HMX的纯化工艺,制备出军用纯度标准物质HMX。考察了用不同溶剂重结晶对HMX纯度的影响,选择用两种重结晶方法、分三步操作纯化HMX:首先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80 ℃溶解HMX,趁热过滤除去无机杂质和机械杂质后,用溶剂非溶剂沉淀技术使HMX结晶析出;第二步以乙腈为溶剂重结晶纯化HMX,HMX的纯度达到99.60%以上;最后用MOS级无水乙醇煮洗,进一步去除有机杂质和溶剂残留。液相色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纯度标准物质HMX纯度不小于99.70%,晶型为β-型并且均匀性良好。
  • 邢恩峰, 钱建平, 赵国志
    2007,30(3):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1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爆轰产物对轴向预制破片的作用压力从柱状装药中心沿径向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轴向预制破片抛掷速度沿径向逐渐变小的问题,研究了柱状装药长径比与装药壳体厚度等装药结构参数对轴向预制破片抛掷速度沿径向分布规律的影响,针对某种轴向前置预制破片战斗部,进行了破片轴向抛掷速度沿径向分布规律的试验。结果表明,装药长径比以及装药壳体等装药结构参数对轴向预制破片抛掷速度影响较大,通过装药尺寸、壳体厚度等参数匹配,可以调整轴向预制破片的抛掷速度。
  • 常双君, 刘玉存
    2007,30(3):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13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废水中TNT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TNT。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TNT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的增加,TNT的降解率显著增大。在反应温度为550 ℃、压力24MPa、反应时间120 s的条件下,废水中TNT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9%。通过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超临界水氧化降解TNT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产物主要有三硝基苯、甲苯、硝基苯酚、萘、芴、菲、蒽、邻苯二甲酸正丁酯和庚烷、十二烷、十四烷等直链饱和烷烃,证实SCWO降解TNT的同时,发生了偶合、水解、异构化等副反应。探讨了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机理。
  • 史云鹏, 袁宝慧, 梁争峰, 周 涛
    2007,30(3):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2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多EFP战斗部单位面积上的弹丸个数,提出了一种新型EFP—线形EFP,并探索了新型EFP药型罩的设计方法和毁伤效应。参考常规EFP药型罩设计方法,设计了不同形状和不同材料的线形EFP药型罩,并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比较了线形EFP药型罩顶点厚度、形状和材料以及相邻两条预控刻槽间的圆心角对线形EFP成行性和穿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线形EFP药型罩用于多EFP战斗部可使防空反导型战斗部对钢板的侵彻能力提高到25 mm。
  • 张小平, 李 军, 赵孝彬, 王晨雪
    2007,30(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1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火炸药、弹药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定量评估方法(BZA-1)的基础上,依据固体推进剂在不同生产工艺过程中各项感度值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法。利用综合感度值代替传统感度均值,采用无量纲化处理、等级参数处理等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固体推进剂在不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综合危险度。
  • 封雪松, 赵省向, 李小平
    2007,30(3):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2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作溶剂,对普通RDX进行重结晶。研究了不同溶剂对RDX晶体形貌、晶体内空穴、位错、残存溶剂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重结晶RDX晶体的结晶形貌和内部质量,用密度瓶法测试了晶体密度,用10〖KG*9〗kg落锤测定了撞击感度。结果表明,用二甲基亚砜重结晶制备的RDX有较好的晶体质量,撞击感度最低(54%),晶体密度达1.823 g/cm.
  • 鲁志远, 李玉平, 牟敬海, 焦宏春, 崔华辉, 鲁宏文, 沈 仲
    2007,30(3):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1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湿式氧化法处理TNT红水的可行性,采用间歇式氧化装置处理TNT红水,研究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进样pH值和反应初始氧气压强等条件对出水CO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式氧化反应温度控制在200〖KG-*9〗℃为宜,在初始氧气压强为4 MPa,停留时间为10 min,进水pH值为4时,TNT红水的COD值可由初始的56500 mg/L下降到1072.5 mg/L,去除率达98.10%。
  • 王 瑾, 马志钢, 刘治兵
    2007,30(3):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11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水胶炸药的热分解特性及化学动力学参数,用非等温热失重(TG)和差热扫描(DSC)联用仪,在2.5、5.0、10.0、20.0、40.0K/min的线性升温速率下,测试了岩石水胶炸药和煤矿许用水胶炸药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和峰顶温度。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了水胶炸药受热分解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得到120、150和250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了等动力学温度点。结果表明,煤矿许用水胶炸药热安定性好于岩石水胶炸药。
  • 郑 林, 赵宏利, 陈晓明, 赵凤起
    2007,30(3):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恒压燃速测试法,测试了经硅橡胶包覆的高燃速药柱的燃速。结果表明,在30~80 MPa时,样品燃速出现骤增现象。经分析得出,由于在高压下包覆层与高燃速药柱之间的黏结力降低,导致燃烧过程出现传火现象而使测得的燃速在高压下反常升高。通过采用新的包覆材料及包覆工艺后对药柱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高压下包覆可靠、燃烧稳定。指出选择传热系数小、黏接可靠的包覆材料是保障高压高燃速火药测试准确性的关键技术。
  • 吴婉娥, 毛根旺, 胡松启, 王英红
    2007,30(3):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13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含硼推进剂压强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捏合机混合物料,真空浇注、恒温固化的方法制备推进剂试样,靶线法测试推进剂(0.5~1.5 MPa)燃速,用u=apn方程求得推进剂的压强指数。实验结果表明,HTPB含量、AP含量及粒度级配、催化剂含量对推进剂的压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HTPB含量减少、AP含量增加、AP重均直径减小、催化剂含量增加,均可提高推进剂的压强指数。
  • 张 艳, 陈国辉, 王吉贵
    2007,30(3):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11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影响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防护层性能的因素,研究了粉状填料和纤维填料对硅橡胶绝热层耐烧蚀性能的影响和填料的组合作用;研究了硅橡胶绝热层与发动机壳体的粘接性能,将几种偶联剂对绝热层与壳体粘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有机填料与无机填料以及纤维的共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硅橡胶绝热层的耐烧蚀性能,降低其烧蚀率;WD-60偶联剂可显著提高硅橡胶与钢的粘接强度。初步探索出适合于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防护所用的硅橡胶绝热层配方。
  • 徐劲祥
    2007,30(3):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12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发射装药挤压破碎对燃烧规律的影响,利用发射装药挤压破碎模拟试验装置,对发射药药床进行了系列挤压试验,对不同发射药样品进行了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其挤压破碎发射的密闭爆发器燃烧规律。结果表明,发射药破碎后初始燃烧加强,高压区燃烧减弱。药粒破碎不利于发射装药的发射安全性。
  • 张邹邹, 蒋树君, 张玉成, 杨 雁
    2007,30(3):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1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从微观的角度研究NGu对含RDX的硝胺发射药燃速压力指数改变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小型点火燃烧模拟装置,在35 MPa左右对几种发射药进行低压中止燃烧实验。通过SEM电镜观察发射药在低压下燃烧的表面状况。结果表明,在硝胺发射药的燃烧过程中,NGu在燃烧表面形成较厚的熔融层,抑制了RDX的爆燃;RDX的爆燃与燃烧表面熔融层之间的“均衡状态”影响发射药燃速压力指数的变化,当RDX与NGu质量比小于1时,燃速压力指数明显降低;当RDX和NGu同时存在时,发射药的燃烧表面有针状晶体生成。
  • 付永杰, 严 楠
    2007,30(3):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1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火工品手册和对使用单位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现有火工品表征燃气输出威力参量的压力、推力、加速度、温度、位移、速度等的信号特征,给出了输出威力测量值的参数类型、量值大小和频率响应的特性范围。针对各类火工品的输出信号特征,选择相应的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动态分析仪,建立了一套火工品试验动态多参数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在一次试验中多物理量同时测量,获取更多的输出参数性能信息,并可以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火工品输出性能的设计和测试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