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3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2-25
      
  • 全选
    |
  • 蔡春, 吕春绪
    2003,26(2): 1-2.
    摘要 ( ) PDF全文 (2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聚醚、聚酯型聚氨酯包覆层的研制概况及发展现状,并对深入开展聚氨酯包覆层研究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 张志忠, 王伯周, 石尊常, 姬月萍, 刘愆, 朱春华
    2003,26(2): 3-4.
    摘要 ( ) PDF全文 (2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小粒药作为冲击药在密闭爆发器中研究了低温感(LTSC)高能硝胺包覆火药的燃烧特性.比较了不同温度、不同包覆层厚度条件下包覆药的燃烧特点,为判断包覆药是否具有低温感效果提供了实验基础.
  • 徐瑞娟, 罗宏, 王新锋, 秦骏勇
    2003,26(2): 5-7.
    摘要 ( ) PDF全文 (2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捏合-压伸-固化发泡-车加工的新工艺研制整体耐热无壳弹药柱,并用弹道枪测试了初速和膛压.结果表明该药柱可满足使用要求.
  • 司马天龙, 燕吉胜
    2003,26(2): 8-9.
    摘要 ( ) PDF全文 (182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苦味酸碳酰肼的制备和分子结构测定的结果.采用了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1840(2) nm, b=1.3096(2) nm, c=0.8261(1) nm ,β=109.21(1)°,V=1.2096(3) nm3,z=4, Dc=1.783 g/cm3,μ(Mo Kα)=160 m-1, F(000)=656.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57, WR=0.1243.
  • 王作, 刘玉存, 张景林, 张保民
    2003,26(2): 1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军方退役火药的安定性,指出了用于制造无烟烟花药剂的退役火药的选择标准,通过实验研究了含水量对无烟药剂机械感度及喷花烧成率的影响,研究了无烟烟花药剂与效果药剂的相容性,为无烟烟花药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张陶, 惠君明, 郭学永, 杨东来
    2003,26(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2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计算了不同配比MT与MTV烟火剂的燃烧温度,确定了燃烧后产生最高温度和最大反应热时的配比;并对在红外辐射中起重要作用的析碳和氟化镁的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 刘萍, 许西宁
    2003,26(2):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2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的基础上,以Φ24 mm大孔径石油射孔弹为研究对象,从药型罩、炸药的种类二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大孔径射孔弹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
  • 唐桂芳, 王晓峰, 衡淑云, 李巍, 赵东奎, 王蕾娜
    2003,26(2): 19-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以DPT(或PHX)与脲(或硝基脲)为原料在几种硝化剂中合成2,4,6-三硝基-2,4,6-三氮杂环己酮(RDX酮)的方法,对由DPT、PHX和BSX这三种反应物的硝解碎片分子参加反应的形式和反应副产物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硝解碎片中,非硝基取代的N,N-二羟甲基胺类碎片分子参加了与脲(或硝基脲)的缩合反应,生成了产物RDX酮,N,N-二羟甲基硝胺碎片分子不参加反应。以DPT为原料时,RDX酮得率为69%,副产物为HMX、RDX和小分子碎片;用PHX作原料时,RDX酮得率最高达36%,副产物为HMX和小分子碎片;用BSX作原料时则无产物和环状硝胺副产物生成。
  • 于占龙, 吴晓青
    2003,26(2):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262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中止试验、高压密闭爆发器试验与火炮内弹道试验研究了低温感高能硝胺发射药的低温感效果。结果表明,低温感装药技术用于高能硝胺发射药能够大幅度降低火炮温度系数,提高火炮能量利用率。
  • 张小兵, 袁亚雄, 谢玉树
    2003,26(2):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24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某反坦克火箭弹用改型双基管状推进剂装药生产定型的13个成品批次的物理性能、弹道性能、药型尺寸等验收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改型双基管状推进剂装药弹道性能指标参数通用计算公式及其相互关系。
  • 窦磊, 翁春生, 金志明
    2003,26(2):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35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外高能混合炸药的装备现状,分析了21世纪炸药装药的发展趋势。认为应继续发展以RDX、HMX为主体的高能混合炸药,加强低易损性炸药包括分子间炸药的研制,并积极发展燃料空气炸药。
  • 赵毅
    2003,26(2):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2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调节NEPE推进剂的配方组分、添加降速剂等手段进行了一系列降低燃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AP粒径、降低NG/DEGDN的比例、适当降低AP含量、添加少量降速剂,可达到降低燃速的目的。通过对NEPE推进剂配方组分的调节,在没有添加降速剂时,其4.0MPa下燃速可达到4.7mm/s,并且实测标准比冲可达到2239.3N·s/kg。
  • 赵其林
    2003,26(2):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29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一维模型对含有四种特征官能团的碳氢燃料甲烷、乙烯、乙炔和环氧丙烷的爆轰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官能团对碳氢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爆轰特性的影响,得出FAE燃料中利用烃类燃料代替环氧烷烃类可以相应地提高爆压和爆温,增加FAE(Fuel-Air-Explosive)武器的威力。
  • 蔡昇, 王泽山
    2003,26(2):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28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Pb(NO3)2、Bi(NO3)3和NaOH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出纳米PbO和纳米Bi2O3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纳米PbO和Bi2O3作燃速催化剂,在RDX-CMDB推进剂中进行了配方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Bi2O3能够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同时降低压强指数。
  • 吴晓青, 萧忠良, 王环, 刘幼平
    2003,26(2):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26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电热化学发射技术中,等离子体可以通过控制和增强发射药的燃烧,达到显著改善内弹道过程的目的。目前,等离子体提高发射药的燃速的机理并不十分确定,许多学者试图通过等离子体与常规发射药相互作用的实验来论证等离子体与发射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进行的有关探讨等离子体提高发射药燃速的实验装置、方法和结果。
  • 魏青, 李葆萱
    2003,26(2):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3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含铝炸药在强约束条件下的爆轰性能,对含铝炸药进行了50mm圆筒试验。使用了电探针测量炸药爆速,用高速相机记录圆筒膨胀过程。使要用了计算机图像技术对高速摄影照片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圆筒试验二维爆轰数值模拟,标定了含铝炸药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参数。
  • 张海娜, 庞军, 冯伟, 王宁飞
    2003,26(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2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几种硝解剂及硝解条件对四乙酰基二氯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CIW)硝解产物的纯度和得率的影响,讨论了有关的机理,用发烟硝酸-浓硫酸或碱金属硝酸盐-浓硫酸硝解TADCIW,可得到纯度很高的四硝基二氯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NDCIW),得率达到94%~98%,硝解时间短,硝硫混酸可以再利用;但用发烟硝酸-五氧化二磷或浓硝酸-浓硫酸硝解TADCIW的得率很低。
  • 李晓萌, 刘云飞, 姚维尚, 谭惠民
    2003,26(2):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2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以HMX/TATB基的PBX中,蜡的加入量和加入方式对配方的机械感度如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特性落高有明显的影响,但对配方的热感度如5s爆发点、1000s热爆炸临界温度影响不大。同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XPS)的测试结果分析了造型粉的表面包覆形态和感度之间的关系。
  • 胡荣祖, 郭鹏江, 宋纪蓉, 张海, 夏志明, 宁斌科, 房艳, 史启祯, 刘蓉, 路桂娥, 江劲勇
    2003,26(2):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25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硝酸铵的吸湿机理,防止硝酸铵吸湿的手段以及吸湿性和包覆效果的表征方法,并对防止硝酸铵吸湿的各种手段进行分析。
  • 马桂霞, 张同来, 张建国, 苗艳玲, 郁开北
    2003,26(2):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3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常压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PDSC)在动态和静态状态下研究了CL-20、HMX、RDX、NC、NG、NG+NC等几种含能材料的热分解,探讨了常压与高压条件下,静态与动态对这些含能材料热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含能材料热分解受压力和动态气氛的影响有三种情况:1.热分解同时受到压力和动态气氛的影响;2.热分解既不受压力也不受动态气氛的影响;3.热分解只受压力的影响而不受动态气氛的影响。
  • 周新利, 刘祖亮, 吕春绪
    2003,26(2):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3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火药热分解过程的复杂性与其燃烧稳定性之间,存在有某种统计性的增函数关系。火药热分解特性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是通过燃烧过程中亚表面热分解表观活化能的变化来实现的。当环境温度和压力较低时,亚表面的热分解特性,与常规条件下该火药的热分析结果相近。对于热分解过程较为复杂的火药,随着环境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其亚表面的分解机理和表观分解活化能将发生改变,亚表面分解速率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也要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性。而对于那些热分解过程较为简单的火药,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外,本文还提出,火药中某些组分的爆燃是导致一些火药燃速压力指数较高的原因。
  • 张蕊, 冯长根, 姚朴, 盛涤伦, 陈朗
    2003,26(2):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2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特定的标定技术,得到了材料的密度与CT值之间的关系式。对Hexal和改B等高能炸药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果完全可以达到精度要求。
  • 董黎明, 符全军, 景振禹
    2003,26(2):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各种底隙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底隙在撞击作用下对炸药药柱产生点火起爆的敏感性,得出在模拟实验中比较理想的底隙制作方案。
  • 袁冬琴
    2003,26(2): 73-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燃料空气炸药形成云雾时发生蹿火是燃料分散失效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对模型弹的蹿火失效发生的原因、点火源、点火位置及防止办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特定燃料,蹿火的点火源主要是中心分散药的高温产物,点火位置是模型弹结构的两个端部。
  • 周遵宁, 潘功配, 李毅, 关华
    2003,26(2):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2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浓硫酸和乌洛托平(HA)二硝酸盐(HADA)为原料,在福尔马林作稳定剂的条件下,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原料的不同配比,加料方式及其反应温度等诸因素进行研究,确立了较佳的工艺条件,使1,5-桥亚甲基-3,7-二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DPT)的得率由文献值的31%提高到60%以上,纯度达到98%。
  • 刘海洋, 武杰灵
    2003,26(2):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2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含能材料的五种典型冲击波引发的判据和有关数据,认为目前的判据局限于没有考虑装药微结构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用局部化因子修正原判据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