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0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04-25
      
  • 全选
    |
  • 吕春绪, 刘祖亮, 惠君明
    2000,23(4): 1-4.
    摘要 ( ) PDF全文 (2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铁对金属燃料的催化作用,以氯化铁为原料,以特种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通过正交试验制备出分散性好、晶粒度为25.7nm、纯度为99.5%的球形α-Fe2O3粒子,采用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铁催化剂 对AP热分解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可使AP的低温和高温分解峰的峰温分别提前 7.37℃和58.12℃;微米级氧化铁仅可使AP低温和高温分解峰的峰温分别提前4.21℃和14.31℃。金属燃料的燃速测定结果表明,含有纳米氧化铁催化剂燃料的燃速比微米级的提高30%以上。
  • 刘宏英, 李春俊, 白华萍, 李凤生
    2000,23(4): 5-8.
    摘要 ( ) PDF全文 (3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装药的安全性,以非整体式圆环形双基推进剂为 主装药,其间隙分别填充氧化剂混合胶液、空气、沙子、水、木屑、橡胶等,采用电离法和见证板法测定装药的爆轰性能。结果表明,用氧化剂混合胶液与水填充的主装药爆轰速度较大,空气填充的主装药爆轰不完全;得到用氧化剂混合胶液与空气填充时非整体式装药的爆速与装药药段长和空隙尺寸关系的表达式。
  • 吕早生, 吕春绪
    2000,23(4): 9-12.
    摘要 ( ) PDF全文 (35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内聚力界面黏结模型,用Mori-Tanaka方法研究了非 线性界面脱黏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内聚力脱黏模型能模拟推进剂颗粒与基体的脱黏过程;推进剂中颗粒的尺寸、体积分数以及颗粒与基体界面最大黏结应力 对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
  • 田勇, 张伟斌, 郝莹, 李敬民, 温茂萍
    2000,23(4):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23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固体碳氢富燃料推进剂的特点以及固体碳氢燃料的 研究发展及现状,综述了现有的固体碳氢燃料的种类和性能,通过对各种固体碳氢燃料的性 能评估和比较,认为蒽和PCU二聚体为现有的实用性较好的固体碳氢燃料;富勒烯和多面体烷系列燃料为固体碳氢燃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固体碳氢燃料的发展趋势。附参考文献26篇。
  • 刘萍, 许西宁
    2000,23(4):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2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海洋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贮存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推进剂的湿热老化试验。基于累积损伤模型和艾林(Eyring)寿命模型,建立了Eyring累积损伤模型。用该模型预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恒温 和交变温度载荷下的寿命。研究表明,Eyring和Arrhenius两种累积损伤模型在恒温载荷下的应用效果是比较一致的;交变温度幅值的变化对寿命的影响较大,即昼夜温差和年温差越 大,寿命损失越大。
  • 王淑萍
    2000,23(4):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29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测试了以TNT为基不同含量含铝炸药的爆压和空中爆炸冲击波参数,通过分析铝粉对炸药爆压、空中爆炸参数和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影响,建立了爆压与铝氧比的关系曲线、5种TNT基含铝炸药的冲击波相似律方程和TNT/Al炸药的爆压与空中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铝粉含量的增加,炸药的爆压呈指数衰减,近距离的冲击波超压也快速减小,但爆炸场温度和爆炸火球的直径及持续时间会增大。
  • 程丽萍, 王宁飞, 冯伟
    2000,23(4):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2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氨水作胺化剂、KMnO4作氧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2-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的氧化胺化反应,讨论了氧化胺化反应机理以及溶剂、氨水浓度等对胺化产物收率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MSO为溶剂、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氨气,胺化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最佳,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的收率可达到80%,副产物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的收率降低至0.4%。采用H NMR、IR和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王瑛, 孙志华, 赵凤起, 李上文, 袁潮
    2000,23(4):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2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PBX在超长时低应力拉伸下的老化问题,设计了一种能进行超长时恒定拉伸应力加载的新实验装置,并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对以HMX和TATB为基的PBX炸药进行不同拉伸应力下的常温长时加载和45℃下的高温长时加载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和温度环境对样品抗长时拉伸能力的影响,比较了相同条件下模压样品和等静压样品抗长时低应力拉伸的能力。结果表明,本实验能够有效研究PBX在低应力拉伸下的承载能力,并获得了在一定温度一定拉伸应力条件下PBX的老化寿命。
  • 安红梅, 刘云飞, 李玉平, 杨荣杰, 谭惠民
    2000,23(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26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小药量至爆试验测定了10种炸药:单质炸药3-硝基-1,2,4-三唑-5-酮(NTO)及其铵盐(ANTO)、铅盐(PbNTO)、钾盐(KNTO)、乙二胺盐(ENTO)、混合炸药JO-6、JOB-9003、JP-1、JD-1、JH-16在不同温度下的爆发延滞期(tind)。依据谢苗诺夫方程lntind,i=Ea / RTi ,- l nA0,由lntind,i对1/Ti的关系,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爆发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α)、指前因子(Aα)和1000s时的热爆炸临界温度(Tb)。用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所得的表观活化能(Eα)校验了由lntind,i~1/Ti关系得到的Eα值。借助热力学关系式,计算了爆发分解反应的活化反应热力学参量[活化自由能(ΔG),活化焓(ΔH≠)和活化熵(ΔS)。结果表明:(1)以Tb和ΔG作判据,知5种单质炸药和5种混合炸药的对热抵抗能力次序分别为:NTO>ENTO>ANTO>KNTO>PbNTO和JP1>JD-1>JO-6>JOB-9003>JH-16;(2)Eα=Ea的事实佐证不同温度下爆发分解反应延滞期内分解深度相等,由此所得Aa值可信,谢苗诺夫方程推导过程中Aa>>G(a)假设合理。
  • 吕早生, 吕春绪
    2000,23(4):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17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LLM-105为主体炸药,EPDM(乙丙三元橡胶)为黏结剂,采用溶液-水悬浮法制备了LLM-105/EPDM造型粉,并将其压制成药柱。用SEM对包覆前后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热分解特性、热安定性和爆速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LLM-105和其他传爆药相比,EPDM/LLM-105造型粉的机械感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当传爆药柱的装药密度为1.518g/cm3时,爆速可达7915m/s。
  • 蔡春, 吕春绪
    2000,23(4):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2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红外热像仪对PBX块状试样在单轴压缩载荷下的疲劳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BX药柱在压缩疲劳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升高现象,红外热像技术可实时监测药柱表面温度场的变化;PBX的疲劳温升与疲劳加载的频率、应力及试样状态有很大关联性,最大温升值随着疲劳加载的频率和加载应力幅值的增大提高。
  • 张淑英, 郭燕文, 张军良, 李勇, 余从煊
    2000,23(4):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2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下试验测试了含硼铝、硼镁、硼镁铝合金、硼钛、硼锆等混合金属粉炸药的水下能量,并与相应含铝炸药的水下能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以HMX为基金属粉的质量分数20%时,镁粉、镁铝合金与硼粉混合后水下总能量比单独使用硼粉时约提高40%;含硼铝质量分数20%的炸药的水下总能量比含铝质量分数20%炸药高约 7%;以RDX为基,含硼铝、硼镁、硼镁铝合金质量分数20%炸药的水下总能量比含铝20%的炸药均有提高,其中硼镁达到9%。随着硼铝金属粉含量的增加,水下总能量不断提高,均高于相应含铝炸药,当硼铝金属粉质量分数为35%时达到最高,比含铝35%炸药约高7%,含量40%后开始降低。硼粉与铝粉混合使用,可提高硼粉氧化效率和炸药水下总能量。
  • 王鹏, 金韶华, 松全才, 史彦山
    2000,23(4):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2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电探针和压力传感器测定了质量分数为95%压装高能炸药(密度为1.86g/cm3)的燃烧转爆轰特性。研究了点火药量和约束条件对压装高能炸药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装高能炸药难以发生燃烧转爆轰,点火药药量从1.5g增至3.0g时,炸药的反应强度有所提高,但对燃烧转爆轰的影响较小。在强约束条件下,该压装炸药能基本实现燃烧转爆轰,爆轰诱导距离约为545mm。
  • 姬月萍, 张玉祥, 卢先明, 周诚
    2000,23(4):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23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SiO2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中,依次加入RDX的N,N-二甲基酰胺(DMF)溶液和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采用提拉法和手工旋转涂抹法制备了白色、半透明、膜状RDX/SiO2传爆药。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复合粒子内RDX晶体呈球状、块状和条状,其三维尺寸在0.3~1.0μm,分散在纳米SiO2框架内;与相同条件机械掺杂的RDX-SiO2相比,撞击、摩擦感度均显著降低。爆速测试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时,膜的厚度和炸药粒径是影响传爆性能的主要因素。
  • 蔡建国, 周展云, 邓修
    2000,23(4):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39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TNT炸药进行了不同装药量、不同装药位置钢筋混凝土靶中爆炸作用的模拟试验,用传感器测量了典型位置处的质点压力和质点加速度,对爆炸后效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装药的爆炸作用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装药量以及埋深对其影响很大;对于直径为1m,长为1m的C-35钢筋混凝土靶,药量小于100g时,无法将其破坏;爆炸近区端面质点的加速度达到104g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