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2000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1-25
      
  • 全选
    |
  • 赵凤起, 陈沛, 杨栋, 李上文
    2000,23(1): 1-4.
    摘要 ( ) PDF全文 (2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拉伸扫描电镜技术对NEPE推进剂的单轴拉伸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粒子与黏合剂基体的脱湿是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对此破坏过程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图像的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发现随着拉伸破坏过程的进行,分形维数逐渐增大。采用此方法计算的细观结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研究 NEPE推进剂细观损伤演化的定量指标。
  • 黄洪勇, 王泽山
    2000,23(1): 6-9.
    摘要 ( ) PDF全文 (3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避免弹药在战场上因严酷环境或敌方攻击而产生的燃烧及爆炸事故,对一种新型装药的低易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根据装药环境的特征评估,通过分析经验数据判断装药可能遭受到的危险源,经危险性评估对试验项目进行剪裁,确定了该装药低易损性能测试项目,并进行了12m跌落、快速烤燃、子弹撞击和空心装药射流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装药可初步满足低易损性弹药的性能评定要求。
  • 刘云飞, 杨荣杰, 谭惠民
    2000,23(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26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适用于NEPE体系的中性聚合物键合剂(NPBA)进 行了水分散聚合研究。以丙烯腈(AN)、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NPBA,并考察了各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乌氏黏度计测定 产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用乙酰化法测定了产物的羟基含量,元素分析仪分析了产物组成 ,并用IR对共聚物特征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AN、HEA、聚乙烯醇 、β-巯基乙醇、过硫酸钾、水的投料量分别为8、2、0.1、0.847、0.45、100 g,温度60℃,时间2 h,产率为82.0%,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200,其羟基含量为 2.08 mmol/g
  • 鲁鸣久
    2000,23(1):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261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分子模拟软件包Material Studio中的Synthia模块, 在COMPASS力场下,对硝化纤维素(NC)和硝化纤维素甘油醚(NGEC)的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 模拟数据的变化趋势与相关理论及实验吻合得较好,说明Synthia模块对本体系的定性模拟是可信的。在此基础上,对叠氮纤维素(AC)、叠氮纤维素甘油醚(ACGE)、叠氮纤维 素硝酸酯(ACN)和硝化纤维素叠氮甘油醚(NCAGE)的性能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不同取代度和不 同基团对系列黏合剂性能的影响。预测数据表明,ACN和NCAGE是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好的高能黏合剂。
  • 蔡春, 吕春绪
    2000,23(1):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2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目前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可靠性需要,对固体推进剂 药柱的结构可靠性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可靠性评估中药柱失效模式的研究情况等进行了评述 。对过载试验的原则和实例以及药柱可靠性评估所涉及的3个研究领域(失效判据、结构分析方法和推进剂响应与失效性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了固体药柱可靠性评估技术 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发展方向。
  • 吴文辉, 王传印, 欧育湘
    2000,23(1):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25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预估某型导弹弹射发动机装药的安全贮存寿命, 对自然贮存10年后的发动机装药进行了X射线检测、燃烧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化学安定性能、力学性能、内弹道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该导弹弹射发动机装药的安全贮存寿命至少为10年。
  • 吕春华, 张同来, 任陵柏, 郁开北, 陆政, 蔡瑞娇
    2000,23(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2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假设溶液黏度与溶解度存在线性关系、溶解速率即为黏度-时间曲线的斜率,研究了不同情况下NC在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剂中的溶解速率。实验结果 表明,黏度-时间曲线的斜率可以作为溶解速率;NC的含氮量越高,在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剂中的溶解速率越小。当乙醇和乙醚的体积比分别为1∶1和3∶2时,2# NC和3 NC的溶解速 率最大;当乙醇和乙醚的体积比为3∶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3# NC溶解速率明显增大。
  • 张奇, 白春华, 梁慧敏
    2000,23(1):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2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icro-DSCⅢ微热量仪测定NTO的比热容,在2 83~3 53K时,比热容随温度呈稳定的线性变化,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式为:Cp=0 .2806+2.7103×10-3T,298.15K时 NTO的标准摩尔比热容为141.53J·mol-1·K-1。根据测定的比热容方程,计算出NTO以298.15K为基础,283~353K温区的热力学函数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由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式及NTO的热分解参数得到了NTO绝热至爆时间为1.95~1.99s。
  • 黄俊, 周申范
    2000,23(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24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燃面后退速率低是制约该类发动机 应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分析,明确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中提高燃面后退速率的主要方法,方法一是在燃料中加添加剂,如AP粉和Al粉,方法二是使进入燃料腔的液体 氧化剂产生旋流,这些方法对提高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叶玲, 吴玉忠, 李志华
    2000,23(1):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2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精度的二维黏性CE/SE方法模拟爆点周围有挡波墙 的爆炸流场,分析了挡波墙与冲击波相互作用的规律,得到了能够反映波系结构变化的 压力等值线图。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了冲击波遇挡波墙发生反射、绕流等现象;通过与无挡波 墙时 的爆炸流场对比,分析了挡波墙的削波作用;同时考察了挡波墙的高度、厚度对远场压力的 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对于爆炸流场的防护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何吉宇, 陈少镇, 戴健吾
    2000,23(1):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2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两种可形成环形弹丸的装药结构——环锥形和环 球形EFP。通过数值模拟和破甲试验,对环形弹丸的形成和侵彻靶板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药型罩由中心向外翻转,两种方案都可在0.5~2.0倍炸高范围内形成环形弹丸,侵彻孔径可达1倍装药口径,穿深可达0.3倍装药口径。相对于环锥形EFP,环球形EFP 产生的环形弹丸更完整,稳定时间更长,侵彻靶板的效果更好。与普通EFP和环形射流相比 ,虽然环形EFP的穿深小,但开孔孔径很大,这为串联战斗部的前级装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 的技术途径。
  • 韩爱军, 叶明泉, 白华萍, 李凤生, 韩芳
    2000,23(1):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2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数值模拟和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不同装药长径比的破片 轴向飞散战斗部在单点起爆与平面起爆两种起爆方式下的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装药 端面中心位置处破片速度最高,沿径向大致呈抛物线趋势衰减;随着长径比的增大,破片速 度增大,但增大幅度趋缓;相对于中心单点起爆,平面起爆提高了装药爆轰的瞬时度,减弱 了爆轰产物气体侧向稀疏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破片速度,且速度增益在中心位置处最大, 沿径向增益趋缓;就装药结构来说,长径比越大,速度增益越小,平面起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小长径比战斗部的破片速度增益。
  • 许学忠, 裴明, 敬王宇辉, 卫海鹰
    2000,23(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192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能形成聚能杆式弹丸的聚能装药结构,并使用 该聚能装置进行了侵彻水夹层复合靶试验。结果表明,产生的聚能杆式弹丸在有效贯穿11mm厚的前置铝靶、3mm钢靶以及其后的650mm水夹层后,还贯穿 多层后效钢靶,并在后效钢靶上形成了较大口径的侵孔。另外,炸高对聚能装药侵彻水夹层 复合靶效果有较大影响,合适的炸高有利于提高对水夹层复合靶的破坏效果。
  • 阳建红, 赵光辉, 余志刚, 刘兵吉
    2000,23(1):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2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含RDX硝胺火药存在的低压点火难、燃烧压力前沿上升慢的问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小型密闭爆发器装置,研究了苦味酸钾(KP)对含R DX硝铵火药热行为及其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P分解放热补偿了RDX的熔融吸热,调整了含RDX硝铵火药体系的热行为,改善了硝铵火药的点火性能,且当体 系中KP与RDX的质量比大于1时效果更显著;随着体系中KP含量的增加,火药的点火延迟时间 明显下降。
  • 张汝冰, 刘宏英, 李凤生
    2000,23(1):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33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2m×2m×2m的实验水箱中开展了小当量PETN水下爆炸气泡脉动实验,采用在水箱壁粘贴吸能材料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水箱壁反射冲击波对气泡脉动过程的影响,用压电压力传感器和数字式高速相机获得清晰的 气泡脉动过程图像和气泡脉动压力。为了验证实验结果,进行8kg爆炸水池(直径4 8m,深23m)相同当量水下爆炸实验,并与水箱和水池的实验结果进行了 对比,两者最大误差为4.8%。可以认为,在此水箱中开展5g以内PETN炸药水下爆 炸是可行的,实验结果与无限水域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炸药水中爆炸气泡脉 动现象的方法是简便和有效的。
  • 陆明, 刘惠英
    2000,23(1):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2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一硝基甲苯(MNT)硝化生成二硝基甲苯反应过程中的 热危 险性信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反应体系及所涉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反应 量热器(RC1e)对反应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酸最易分解,在反应后的混合体 系中热分解开始温度为113.3℃。在半间歇反应条件下,若在冷却失效时立即停止 MNT加料,则体系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否则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使 体系绝热温升140℃以上,引起二次分解反应。
  • 宁斌科, 杨正权, 刘蓉, 汪渊, 潘清, 胡荣祖
    2000,23(1):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2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含水率10%的RDX为研究对象,采用特制的微波真空干燥 仪干燥一定量的炸药,详细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炸药干燥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度 为0.080MPa,微波功率为1400W,物料层厚度为20m m的条件下,923g含水率为10%的RDX完全干燥时间为1090 s,远小于 常规干燥的7~8h;当物料厚度为15~20mm时干燥时间最佳。微波真空干燥对RDX的机械感度等性能无明显影响。
  • 田林祥
    2000,23(1): 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吉纳和叠氮化钠为起始原料,经过叠氮化、萃取、洗涤 、脱色、过滤以及真空蒸馏等多个步骤合成出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IANP); 通过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分析测试了其他相关性能;考察了料比 、溶媒、温度和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条件是:反应物料的质量比 为1∶0.59、溶媒DMSO、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7~8h,收率不小于80%, 纯度不小于98%(LC)。
  • 顾宗巨, 杨润宁
    2000,23(1):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2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加强约束的方式对几种不同尺寸的PBX-2炸药进行火烧试验,用热电偶测试了样品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过程,通过冲击波超压测量了不同尺寸炸药样品的反应程度,分析了不同尺寸PBX-2炸药在火烧试验中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壳体厚度以及一定的约束强度下,PBX-2的尺寸越小反应越强烈,尺寸越大反应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