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1999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1-25
      
  • 全选
    |
  • 胡焕性
    1999,22(1): 2-6.
    摘要 ( ) PDF全文 (181 KB)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TADN在100%HNO3、P2O5/HNO3、N2O5/HNO3、N2O5/HCCl3、N2O5/CH3NO2、HNO3/PPA以及HNO3/HClO4等7种硝化剂中的硝解,结果表明这7种硝化剂均不适合用来硝解四乙酰基二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N)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同时发现在有硝酸的硝化剂硝解TADN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水溶性中间体。
  • 黄洪勇, 王泽山
    1999,22(1): 7-10.
    摘要 ( ) PDF全文 (1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杰克逊界面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硝酸为溶剂,制得了4个级别的HMX球形化晶体。产品粒度符合美国军用标准,且酸值均小于0.2%(以HAc计)。
  • 惠君明
    1999,22(1):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1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岩石膨化硝铵炸药是一种新型无梯粉状炸药,它是由膨化硝酸铵、木粉和复合油相组成,其中膨化硝酸铵是经过表面活性技术处理的自敏化改性硝酸铵。文中介绍了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的生产工艺,详细讨论了影响膨化硝酸铵质量和岩石膨化硝铵炸药质量的因素.
  • 黄寅生, 戴实之, 沈瑞琪, 叶迎华
    1999,22(1): 15-17+10.
    摘要 ( ) PDF全文 (183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复合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对硝酸铵进行表面处理,测定了硝酸铵的吸湿性,分析了降低硝酸铵吸湿性的理论原因。结果证明了复合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能有效降低硝酸铵的吸湿性。
  • 蔡春, 吕春绪
    1999,22(1):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W及U发射药为例,论述了提高高氮量发射药塑化质量和成型质量的一种途径,并通过1997年W、U发射药生产的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科学有效,对目前单基发射药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凌剑, 冯增国
    1999,22(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1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环境因素或边界条件对发射药热自然现象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的温度以及装有发射药的容器与周围环境间的换热条件,对发射药的升温速率及其安全性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发射药储存时的安全性,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条件.
  • 罗善国, 陈福泰, 谭惠民, 张建国
    1999,22(1): 23-27+19.
    摘要 ( ) PDF全文 (2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DDVⅢEA型动态粘弹谱仪和UJ40型Izod冲击实验机对硝胺和硝基胍两种火炮发射药的动态粘弹性和冲击断裂性能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火炮发射药动态粘弹性和冲击断裂性能的关系,指出:冲击断裂韧性Gc随动态贮能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β次级转变时tanδ峰值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可以预测火炮发射药身管武器膛内超高速动态条件下应用时的动态力学特性,对进一步改进这两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金韶华, 松全才
    1999,22(1):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193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重新推导了弹后空间压力分布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这对深入而准确地认识火炮膛内的各种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田林祥
    1999,22(1):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13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示差量热法(DSC)研究了药料初温、升温速率对火药热分解温度的影响,作为研究临界工艺温度的基础。
  • 张小宁, 徐更光, 徐军培, 王卫民
    1999,22(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2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炸药分子结构的特点,发展了一种直接由分子组成预测炸药圆筒试验壁速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令人满意,预测精度优于文献方法。
  • 王军波, 赵晓莉, 郭芳筠, 徐南平, 吉金元
    1999,22(1):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173 KB) ( ) 可视化 收藏
    HNIW(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是当今密度和能量水平最高的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它在常温常压下能以四种晶型(α、β、γ、ε)存在,其中以ε-HNIW的密度最高,常温下的热力学稳定性最好,故最有可能在推进剂及混合炸药中获得应用。当其用于推进剂时,常与硝化甘
  • 顾建良, 王泽山
    1999,22(1):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1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四种晶型(α、β、γ及ε)的单晶结构,报道了它们的晶体学参数,给出了它们的分子构型,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并与HMX作了比较。
  • 张汝冰, 李凤生
    1999,22(1):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15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铜铝复合罩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X光测试和破甲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 袁宝慧, 朱明武, 邹文豪, 元天佑, 田清政, 戴荷云
    1999,22(1):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5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利用协同催化剂和采用新型铁催化剂实现的常压湿法氧化工艺,并将其用于处理TNT红水的研究,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周期短、安全可靠的特点。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正权, 胡荣祖
    1999,22(1): 5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高技术”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指出先进火炸药技术是军事高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技术武器发展的物质基础。文中强调先进火炸药技术可为高技术武器实现“远、准、隐、钝、小”等特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并就火炸药技术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关大林, 顾企江, 徐昌杰
    1999,22(1):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15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90年代发射药技术面临的几个重大课题,综述了国外发射药技术,特别是发射药配方技术方面的发展概况。
  • 唐桂芳, 刘哲, 李巍
    1999,22(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1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引言在固体推进剂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测试领域,数字采集技术和微机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工作效率,减小了人为误差。特别是以计算机显示器代替光线示波器显示屏,使采集到的p-t(F-t)曲线更加直观,便于分析。而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
  • 戴安全
    1999,22(1):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有限空间内爆炸过程和能量释放特点以及自由场与有限空间内爆炸的能量输出特性,讨论了冲击波压力-冲量、屋顶举起位移、准静态压力和冲量-准静态压力4种内爆炸威力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提出应当使用冲击波峰值压力和冲量评估炸药爆轰释放的能量、准静态压力评估炸药内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屋顶举起位移和冲量-准静态压力权衡的方法评估炸药内爆炸的综合威力性能。附参考文献27篇
  • 俞朝晖, 张余清, 李隆瑞, 孙维哲
    1999,22(1):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70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铝粉在温压炸药爆炸过程中的温度响应、形态变化及反应时间和火球扩大行为。结果表明,爆轰初始阶段的爆轰波压力可使铝粉产生较大体积变形,促使脆性的表面氧化层快速破裂;初始高温足以使厚度在15μm以内的片状铝粉全部熔化,并在几微秒的时间内迅速破碎、细化或汽化,并在其后的几个毫秒内燃烧完毕。在爆炸产物扩散过程中150μm铝粉可继续获得能量,不断被剥离、破碎,最终达到点火温度并燃烧。铝粉的快速反应特性有利于提高爆炸冲击波能量及火球温度,促使二次压力波形成,增强对目标的结构毁伤效能,但造成高温火球的体积、分布面积和持续时间减小,削弱了火球的热损伤效应。
  • 李云珍
    1999,22(1):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3-氨基-1,2,4-三唑为原料,经过重氮化、取代、分子内缩合、硝化反应合成4-硝基-2 (1-硝基-1,2,4-三唑-3-基)-1,2,3-三唑(DNDTz),总收率为25.02%。采用红外光谱、 1H NMR、13C NMR、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TG研究了DNDTz的热行为,得到DNDTz放热分解峰为160.8℃,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损失分别为13.5%、52.39%、27.15%。结果表明,DNDTz没有熔融过程,而是直接分解。采用B3PW91/6-31G(d,p)方法对DNDTz进行结构优化,获得稳定构型、键级和热力学性质以及温度与内能、热容和熵的关系式;用Monte-Carlo 方法结合Politzer校正公式,得到DNDTz的理论密度为1.812g/cm3,用VLW公式预测其爆速为8.604km/s。
  • 张海燕, 陈红
    1999,22(1):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1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空化阈值理论计算并结合超声波清洗技术,研究了超声波对RDX晶体酸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阈值声压、阈值声强随着空化泡初始半径的增大和流体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小的初始半径和更高的温度易产生超声空化。随着温度的增加,RDX晶体酸值逐渐降低,RDX晶体酸清洗效果越来越好,但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酸值变化不是很明显。超声频率低的清洗效果要优于频率高的清洗效果。增大超声功率,RDX晶体酸值先降低后略有升高,表明适当增加超声功率会降低RDX酸值,但过度提高超声功率反而使酸值增加,影响清洗效果。
  • 宫宁瑞, 刘继华, 常德华
    1999,22(1):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211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氯乙二肟为原料,经取代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了1,1′-二羟基-5,5′-联四唑(H2DHBT),总收率为73.4%。用DSC研究了H2DHBT的热稳定性,其放热分解峰温为231.46 ℃。根据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得到优化几何构型的理论密度为1.789g/cm3,固相生成焓为558.9kJ/mol。用Kamlet-Jacbos公式预估的H2DHBT的爆速和爆压分别为8475m/s和32.4GPa。结果表明,H2DHBT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爆轰性能,通过羟基的去质子化,可作为含能阴离子候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