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1996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6-03-25
      
  • 全选
    |
  • 乔广文, 胡焕性
    1996,19(3): 1-6.
    摘要 ( ) PDF全文 (3309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预估含中心穿透型裂纹固体推进剂试样的抗拉强度,修正了固有缺陷模型(IFM)和应力断裂准则模型,包括点应力准则(PSC)和平均应力准则(ASC),建立了不同模型的断裂强度方程。通过修正的双参数断裂判据建立了特征尺寸与极限断裂强度的关系,采用固体推进剂断裂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IFM、 PSC和ASC 都可以用于预估含裂纹推进剂试样的抗拉强度。
  • 王煊军, 王泽山
    1996,19(3): 7-11.
    摘要 ( ) PDF全文 (313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空心装药为标准射流源,研究了3种典型固体推进剂在空心装药射流冲击下的易损性响应特性,分析了配方、射流源的冲击方向(轴向或径向)、装药尺寸等对固体推进剂易损性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进剂对轴向射流刺激的响应程度大于径向响应;在千克级药量和长径比为4∶1和1∶1条件下,3种典型推进剂对射流刺激的响应程度差别不大,且均有较强反应发生;HTPB复合推进剂、改性双基推进剂、NEPE推进剂的反应等级依次为爆炸、部分爆轰和部分爆轰。
  • 孙业斌
    1996,19(3):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17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过渡金属催化剂粒度对低燃温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点火性能的影响,分别测试了含不同粒度(1μm、3μm、5μm)过渡金属催化剂及粒度级配的低燃温双基推进剂的燃速。以压强指数较小作为优选标准,对优选配方进行放大试验。采用螺旋压伸成型工艺制备了Φ50mm标准发动机药柱并进行发动机点火试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催化剂可显著改善推进剂在低压下的燃烧性能,降低压强指数及临界燃烧压强,使推进剂在2MPa下能稳定燃烧。该装药在低温下(-40℃)点火正常、燃烧稳定。
  • 杨立中, 刘荣海, 张春云
    1996,19(3):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1681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在Ф30mm火炮装填条件下,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程序,对标准七孔发射药以及不同内外层火药力和不同内外层燃速比的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七孔变燃速发射药比标准七孔发射药具有更好的燃烧渐增性,在膛压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弹丸初速有较大提高,约5%左右。调节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内外层火药力可以有效控制膛压和提高弹丸初速。随着内外层燃速比的增大,膛内最大压力和弹丸初速逐渐降低,燃烧分裂点和结束点向后推移,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外层燃速比一般取2左右为宜。
  • 张丽洁, 郭绍俊, 苏松芹
    1996,19(3):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19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传统巴西试验进行了改进,并用传统巴西试验和改进巴西试验测量了粒状11/7单基发射药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传统巴西试验中发射药端面的初始裂纹发生在加载区附近,不在中心点,不满足巴西试验中心起裂的条件,而改进巴西试验中发射药端面的初始裂纹发生在端面中心,只有一条主裂纹,显示改进巴西试验方法更适合于测试粒状发射药的抗拉强度。
  • 彭新华, 吕春绪, 蒋德炉
    1996,19(3):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117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铅丹和硅的物理化学特性,对铅丹 硅系延期药在常温封闭贮存下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药剂贮存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了各反应的主要热力学参数ΔrGθm、ΔrHθm、ΔrSθm,通过对热力学参数的分析,讨论了各反应的自发性。结合固体化学和薄膜生长理论,建立了药剂氧化还原反应的扩散模型和硅粉表面的氧化模型。结果表明,单一Pb3O4在贮存中不会自发分解,但是,当Pb3O4与Si混合后贮存时,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反应产物PbO会驻留在SiO2的网络结构中。
  • 张南江
    1996,19(3):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1326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物理混合、溶胶凝胶、物理气相沉积、自组装和反应抑制球磨法5种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及不同方法制得的纳米铝热剂的燃烧性能,分析了纳米铝热剂在制备、表征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纳米铝热剂未来的研究重点,即纳米铝热剂的制备新方法研究、燃烧传播机理和有机含能材料与纳米铝热剂的复合等。附参考文献65篇。
  • 李海昌, 郭芳筠
    1996,19(3):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183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物理混合、溶胶凝胶、物理气相沉积、自组装和反应抑制球磨法5种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及不同方法制得的纳米铝热剂的燃烧性能,分析了纳米铝热剂在制备、表征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纳米铝热剂未来的研究重点,即纳米铝热剂的制备新方法研究、燃烧传播机理和有机含能材料与纳米铝热剂的复合等。附参考文献65篇。
  • 施军
    1996,19(3):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19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二维平面轴对称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HMX基PBX在温度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数值计算,为了验证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可靠性,对HMX基PBX药柱进行了温度冲击试验,用热电偶和声发射技术测量药柱表面的温度及热损伤。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降温阶段,药柱侧面中部受到较大轴向拉应力作用而产生热损伤。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HMX基PBX热损伤破坏方式为拉应力破坏,抗拉强度可以较好地反映材料的耐热损伤能力。
  • 杨明忠, 滕学锋
    1996,19(3): 31-32,27.
    摘要 ( ) PDF全文 (198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研究了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与多异氰酸酯(N100)之间的反应动力学。得到60、70、80、90℃下分别用TPB(三苯基铋)和T1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催化剂时体系的反应机理函数和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GAP/N100体系的固化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当两种固化催化剂质量分数均为0.015%,以TPB为催化剂时体系整个固化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以T12为催化剂时,在转化率达80%之前,体系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反应机理函数为g(α)=-ln(1-α),之后反应机理函数转变为三维(球对称)扩散g(α)=[1-(1-α)1/3]2;用T12作催化剂时,GAP/N100固化反应结束时间远低于用TPB作催化剂时所用时间。
  • 萧忠良
    1996,19(3):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18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饱和溶液溶剂蒸发法在5、20、40和60℃条件下测试了平均粒度为80μm、5μm、500nm和100nm的HMX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结合相似相溶原理和分子热运动分析了溶解度变化原因。结果表明,HMX在去离子水中基本不溶,在低级醇中的溶解度大于高级醇中的溶解度,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较大,随着温度升高,相同粒度HMX的溶解度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粒度的减小,HMX溶解度增大。
  • 潘文达, 冯伟, 陆殿林
    1996,19(3):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290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原子化反应法和生成反应法在G3、G3X (X=B3, MP2,MP2B3)、B3LYP/CC-PVTZ 和 CBS-4M水平下对NF3, NF5, NFO, NFO2, NF3O, N2F2, N2F4, N3F, NF3BF3, NFOBF3, NFO2BF3谀 NF3OBF3萀生成焓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在G3水平下计算了这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G3方法结合生成反应法能准确预测此类物质的生成焓,热力学性质计算值与实验值均非常接近,证明G3方法适用于计算此类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 李东林, 牛西江, 崔伟
    1996,19(3):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372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波技术,以水为清洗介质,对酸度0.8%~1.4%的RDX进行了洗涤脱酸动力学实验,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回归。结果表明,在15~35℃、60~80min可实现含酸RDX的洗除脱酸效果达到98%以上;脱酸过程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0.87kJ/mol,指前因子为3.9976min-1
  • 张海燕, 陈红
    1996,19(3):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19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下对1H-1,2,4-三唑衍生物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设计了合适的等键反应计算1H-1,2,4-三唑衍生物的生成焓。基于0.001e·bohr-3等电子密度面所包围的体积空间求得分子平均摩尔体积(V)和理论密度(ρ),运用Kamlet-Jacobs方程估算1H-1,2,4-三唑衍生物的爆速(D)和爆压(p),结果表明,1H-1,2,4-三唑发生N-取代或引入-N3基团都能显著提高衍生物的生成焓,-NF2或-ONO2基团能够增强衍生物的爆轰性能。通过计算弱键的化学解离能(BDE),得出部分1H-1,2,4-三唑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