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1988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8-03-25
      
  • 全选
    |
  • 吴家榕
    1988,11(3): 1-7.
    摘要 ( ) PDF全文 (441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对发射药的点火燃烧作用机理,在Keidar教授处理烧蚀问题的双层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描述等离子体对发射药烧蚀作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了等离子体对SF-3发射药、GR5发射药及新型ETPE发射药的烧蚀作用,利用所获得的电弧等离子体特性参数与发射药的特性参数对烧蚀质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电弧等离子体能量作用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等离子体对发射药的烧蚀作用过程。随着等离子体能量的升高,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逐渐加大,反应作用因素影响增强。3种类型发射药中,ETPE发射药对电弧等离子体的敏感程度最弱,SF-3发射药对电弧等离子体的敏感程度最强。
  • 马庆云, 任玉立
    1988,11(3): 8-10,62.
    摘要 ( ) PDF全文 (249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定容燃烧实验比较了含局部阻燃火药的模块装药中各装药组分及其混合装药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定容燃烧实验中局部阻燃火药的混合装药p-t曲线拐点处的相对已燃烧部分Ψe值随装填密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不同装填密度的混合装药中止实验,分析了Ψe值变化的原因。由势平衡理论结合实验数据分析表明,Ψe值变化与实际模块装药火炮内弹道 p-t曲线上势平衡点的相对已燃烧部分Ψe值变化相对应。在模块装药中,局部阻燃火药能起到调节膛压的作用。
  • 段俊
    1988,11(3):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38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称重法研究了某卷制可燃药筒的吸湿特性。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在不同环境湿度下吸湿饱和的可燃药筒样品的附着性残渣和沉降性残渣大小。结果表明,可燃药筒在潮湿环境中的平衡吸湿量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相对湿度为90%左右时,其含湿量接近2%,与参比发射药具有相近的吸湿特性;当相对湿度接近70%时,药筒的残渣生成量最大,燃烧最不完全。
  • 周发岐
    1988,11(3): 16-18,33.
    摘要 ( ) PDF全文 (25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套分析燃烧波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利用热偶数据有效地分析均质推进剂固相反应的细节,为了解固体推进剂机理提拱了一种重要的手段;提出了均质推进剂也没有明显的固气界面的观点,因而也无表面温度可言;设计了固相反应热计算模型,提出了固相反应机理的观点,并指出压力不同固相反应机理基本相同,但固相放热程度不同;提出Π型热偶不宜测量非均质推进剂燃烧波结构的观点。
  • 王大安, 杨明忠
    1988,11(3):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340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接触测量体积模量系统,测出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松驰模量和体积蠕变柔量,并依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迭加拟合求得了体积模量主曲线和温度移动因子的数学表达式,其结果可为发动机药柱结构完整性分析提供依据。
  • 张明南
    1988,11(3): 24-33.
    摘要 ( ) PDF全文 (67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液相钝感工艺中改变工艺条件如钝感剂的浓度、加料方式等对叠氮硝胺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
  • 连舜华
    1988,11(3): 34-45.
    摘要 ( ) PDF全文 (766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因素二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选择了对云雾形成及形状起重要作用的FAE弹体的上端板厚度、侧面板预弱方式、分散药上底面所填充的多孔惰性材料高度,进行了重点研究,从而得到实现理想云雾所要求的优化条件。
  • 吴善祥, 胡荣祖, 谢俊杰, 孙莉霞, 梁燕军
    1988,11(3): 46-51.
    摘要 ( ) PDF全文 (3747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评价炸药易损性的方法,对炸药及其制品在整个研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几年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归纳提出了一套科学评价炸药易损性的方法,该方法对低易损炸药配方、装药、弹药设计等研究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肖安
    1988,11(3): 52-55,51.
    摘要 ( ) PDF全文 (342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TNT生产和使用中发生的事故或异常现象,用小型落锤试验对TNT的撞击感度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不同试验方法或条件的TNT撞击感度正常范围或判据,分析了感度偏高或异常的各种可能的原因;分析了TNT装药小型落锤试验结果的合理性与存在问题。对TNT装药或药柱大型撞击安全性试验进行了评述,并探讨了小型试验结果与大型试验结果的相互关系。
  • 黄廷纪, 郑远洋, 董芝霞
    1988,11(3):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35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炸药的破甲威力与爆轰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计算精度范围内,炸药的破甲威力与爆速D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与爆压P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且具有较高的计算准确度,据此提出,爆压P与破甲深度h、与破孔体积V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对单质炸药和混合炸药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根据这一定量关系,可以确定提高炸药破甲威力的两条件途径,一是提高炸药的爆压,即提高炸药的能量,二是通过设计新型装药结构,提高炸药能量的利用率,应用本文定量关系,不仅能够预测炸药的破甲威力,而且对于寻求具有优良破甲威力的炸药及设计新型装药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来法
    1988,11(3):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746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工艺上导致某型复合固体推进剂生产中气孔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一些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工艺措施及控制要求,对当前用类似的工艺生产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来法
    1988,11(3):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65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差热分析、真空安定性试验、等温热失重试验和发火点测暄,考察了三硝基间苯二酚铅(LTNR)及包覆沥青或虫胶石墨后热稳定性的差别。结果表明,LTNR包覆2%虫胶及1.8%的石墨后,其热稳定性介于纯品LTNR和包覆2.7~4.5%沥青的LTNR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