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7-04-25
      
  • 全选
    |
  • 易景缎, 孙秋良
    1987,10(4): 1-4.
    摘要 ( ) PDF全文 (235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4种六烷基胍4,5-二氰基-1,2,3三唑(\[Cnguan\]\[TADC\],n=3,4,5,6)含能离子液体,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在常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用表面界面张力仪和TG、DSC分别研究了其密度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六烷基胍TADC离子盐在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最大分解温度在370℃左右,表明[C3-6guan][TADC]具有良好热稳定性,(\[Cnguan\]\[TADC\],n=3,4,5)在DSC的二次升温过程中经历了玻璃态、过冷态、结晶固态和液态4种相态。
  • 吴培义, 易景缎, 蒋立和
    1987,10(4): 5-8.
    摘要 ( ) PDF全文 (21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CL-20为主体炸药、EPDM为黏结剂,采用水悬浮法制备了CL-20基PBX炸药,用SEM、XRD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撞击感度和热安定性。结果表明,该包覆工艺可使EPDM成功地包覆在CL-20表面,在包覆过程中CL-20晶型没有发生变化。与原料CL-20相比,包覆样品的撞击感度明显降低,特性落高由15.9cm提高到40.7cm,热安定性更好。
  • 韩友厚, 段俊
    1987,10(4): 9-12.
    摘要 ( ) PDF全文 (2602 KB)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对AP、HMX、RDX晶体进行落锤撞击加载,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晶体的破碎特点。实验结果显示:3种晶体虽然都出现剪切带,但在破碎特征方面有明显不同,其中AP以晶体的局部脆性断裂为主,晶体的破碎程度最小,且加载后仍呈颗粒状;HMX和RDX以晶体的塑性变形和破碎为主,且加载后多呈现“薄片”结构;加载后RDX晶体比HMX易分散,但HMX晶体的破碎程度更严重。研究认为:晶体的撞击加载是力-热转化过程,晶体内部热点形成与晶体的力学强度有关,认为这一转换过程与晶体的分子组成和热反应机理有关。在低速撞击加载下,具有较强分子稳定性的AP晶体破碎程度最小,且不易形成热点。对于RDX和HMX晶体,“薄片”结构的形成原因除晶体破碎外,内部还可能存在相变、转晶等变化。
  • 张式强
    1987,10(4): 13-13,4.
    摘要 ( ) PDF全文 (124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战争期间军用炸药短缺的问题,以民爆行业生产的乳化炸药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乙二胺二硝酸盐(EDD)、钝化RDX等高能组分,增加其能量水平;通过高效乳化剂丙烯酰化Span 80及微乳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形成高能乳化炸药。结果表明,当EDD和钝化RDX的质量分数均为10%时,乳化炸药的装药密度为1.57 g/cm3,爆速为6120m/s,威力(TNT当量)136%,爆热4910kJ/kg。
  • 孙国祥, 张雅珍
    1987,10(4):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390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对炸高影响爆炸超压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描述超压与对比炸高和对比距离两个变量的拟合公式。得到了最有利的起爆高度(对比炸高)与对比距离的关系。得出最佳炸高条件下冲击波超压随对比距离的衰减曲线,可近似为一条直线,该曲线上的冲击波超压高于其他条件的超压值。
  • 方雪, 瞿美林
    1987,10(4):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1155 KB)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研究了532nm激光作用下RDX的解离过程,得到RDX解离过程中的正、负离子飞行时间质谱图。根据离解产物离子的可能分布,提出了RDX的3种解离途径。结果表明,N-N和C-N键断裂竞争反应呈现在532nm激光作用下RDX的解离过程中。
  • 郑远洋
    1987,10(4): 22-28.
    摘要 ( ) PDF全文 (3918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全自动反应量热器(RC1e)测定了丁基-叠氮乙基硝胺(BuAENA)合成过程的反应热,用Levenberg-Marquardt法获得叠氮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合成过程中BuAENA的反应焓变为-18.1kJ/mol,最大放热速率为25.4J/s,反应绝热温升为11.1K时,BuNENA、NaN3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97、0.05,反应活化能为15.31kJ/mol,指前因子为0.27mol·m-3·s-1
  • 张泉珍, 宋迪生, 张青莲
    1987,10(4):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1629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进的合成方法制备4,4′,6,6′-四叠氮基偶氮-1,3,5-三嗪(TAAT),总产率为82.1%。采用 DSC、IR、NMR、元素分析等对TAAT和中间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分析。以TAAT为前体,采用热解法制备出碳氮比非常接近理论值的C2N3和C3N5氮化碳纳米材料。推测出TAAT可能的热解过程及C2N3、C3N5氮化碳纳米材料的生成机理。
  • 王恩琪
    1987,10(4):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28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以CL-20、HMX、RDX及其混合物为氧化剂的XLDB推进剂,研究了其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用CL-20替代XLDB推进剂中的HMX、RDX可大幅提高其燃速,压强指数略有提高。5~20MPa的压强指数为0.48。用CL-20替代50%(质量分数)HMX、RDX后,推进剂的燃速变化趋势不同。在低于12MPa时,CL-20/HMX-XLDB推进剂的燃速低于HMX XLDB推进剂,且在5~20MPa范围内压强指数较高。
  • 张江居, 张秀英
    1987,10(4): 37-41,28.
    摘要 ( ) PDF全文 (3745 KB) ( ) 可视化 收藏
    自行设计配方并制备了HTPE聚氨酯弹性体胶片,研究了不同的固化剂类型对胶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n-NCO/n-OH)值取1.05时,PU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较佳;当nT-NCO/nN-NCO=0.9091时,PU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最好。DSC分析结果表明,其热力学性能相比于nT-NCO/nN-NCO为0时的聚氨酯弹性体变化不大。通过使用TDI和N-100的混合固化剂,改变聚氨酯弹性体的固化体系,不仅能提高其力学性能,还能保持原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
  • 赵壮华
    1987,10(4):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1549 KB)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周期性2-D AP/HTPB三明治推进剂热流耦合燃烧模型,用等效源项法描述固体推进剂燃烧表面加质过程。质量流量采用阿累尼乌斯律近似计算,表面质量分数由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单步凝相总体反应模型确定。气相区采用一种49组分328 反应复杂动力学机制来描述。结果表明,压力不同,化学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相对关系不同。低压(0.5MPa左右)下,总体火焰呈现预混火焰结构;高压(大于2MPa)下,火焰结构呈现典型的多火焰特征。燃面温度、气相热反馈及燃速等燃面特性随压强变化趋势均与文献结果一致。
  • 蒲若珩
    1987,10(4):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74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氮量5/7单基发射药为基体药粒,通过先浸渍吸收NG、后吸收聚酯钝感剂NA的两步工艺制备出改性单基药,在制备过程中,NA含量恒定,浸渍NG的质量分数为5%、10%和15%,制备出3种NG含量的改性单基药样品RN-a、RN-b和RN-c。采用密闭爆发器试验和30mm弹道炮内弹道试验,研究了NG含量对改性单基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改性单基药样品的燃烧渐增性均优于基体药;在保持最大膛压不增加的情况下,弹丸初速较5/7单基药装药分别提高36.9、91.7和57.4m/s。在制备工艺过程中,通过调节NG的含量,能够改善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性能,实现大幅度提高炮口初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