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7-01-25
      
  • 全选
    |
  • 蒋承炜
    1987,10(1): 1-2.
    摘要 ( ) PDF全文 (145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底排药的燃烧性能,用底排药试验装置研究了含有不同粒度AP及分布的底排药的燃速。结果表明,影响底排药燃速的主要因素是AP晶粒的总表面积,AP粒度越小,底排药的燃速越高。不同粒度级配对底排药燃速的影响取决于单位质量底排药中AP晶粒总表面积的变化量。
  • 居建国, 张仁, 江瑜
    1987,10(1): 3-9.
    摘要 ( ) PDF全文 (45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以双基药为原料,采用柱层析法分离提纯来获取少量硝化甘油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以乙醚为提取溶剂、二氯甲烷为流动相,45~75μm的层析用粗孔硅胶为固定相,空塔流速约为0.764cm/min的条件下进 行层析柱分离提纯,可获取克量级的硝化甘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所得硝化甘油纯度高,未见杂峰。
  • 潘统学, 衡淑云, 陆明芝, 马淑春, 付兰惠
    1987,10(1): 10-17,24.
    摘要 ( ) PDF全文 (563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发射药在膛内的燃烧规律,采用微波干涉仪、压电测试系统、30mm高压滑膛火炮建立了发射药膛内燃烧规律测试系统,并进行了相关试验。依据经典内弹道理论假设,建立了微波测试曲线处理方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实测膛底最大压力345.4MPa,用微波试验计算出的最大膛底压力为341MPa,实测膛底压力曲线与由微波试验计算所得曲线能够较好地吻合。发射药膛内燃烧u-p曲线较爆发器中的平缓,发射药燃速与爆发器中的燃速相当。所建立的微波测试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发射药在火炮中的燃烧过程,5/7单基发射药在火炮中的 燃烧规律与指数式燃烧公式有一定的偏离。
  • 李俊梅
    1987,10(1):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269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得到弹药及其相关部件保温时的准确保透时间,用热传导理论对发射装药保温过程中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传热学计算和测试手段确定有关参数。利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发射装药实体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对发射装药内部温度的传递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到发射装药温度场分布与保温时间的关系及发射装药保透所需时间。结果证明,现行军标规定的保温时间 确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 周辐录
    1987,10(1):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1900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善改性单基药的燃烧渐增性、提高初速,通过加入添加剂对改性单基发射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了发射药中功能组分的含量分布,用密闭爆发器和内弹道试验研究了发射药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发射药中硝化甘油NG的渗透深度由270μm增加到360μm,浓度最大值对应的深度由110μm增加到180μm;钝感剂NA聚酯 的渗透深度由270μm增加到360μm。燃烧渐增性明显增强,燃烧渐增因子Pr由0.3630提高到0.4450。其装药的内弹道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初速提高3.1%,动能提高6.3%,装填密度从0.921g/cm3提高到0.949g/cm3,具有高装填密度、高燃烧渐增性、高初速的优点。
  • 周一以
    1987,10(1):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2135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影响固体推进剂发生燃烧转爆轰的因素,对4种典型固体推进剂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选用不同壁厚的样品管及改变样品的装填形式,实现了燃烧转爆轰。利用电离探针对试样稳定爆轰时的爆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含RDX、N G高敏感度含能材料的颗粒状CMDB推进剂及药柱内部含有大量气孔的NEPE推进剂发生燃烧转爆轰。推进剂的配方、装药形式、外界约束条件是影响推进剂发生燃烧转爆轰的主要因素。证明了推进剂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转爆轰。
  • 韦显毅
    1987,10(1):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644 KB) ( ) 可视化 收藏
    在系统跟踪近3年来国外研发动态的基础上,综述了新型熔铸炸药、火炸药绿色与安全工艺技术、富氮化合物、先进发射装药技术和火炸药新概念新技术等的最新研究与进展,从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研究新动向:美国陆军开启二硝基茴香醚基不敏感熔铸炸药的应用时代;CL-20合成与制备工艺技术的蓬勃发展;富氮化合物合成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先进发射装药技术日趋成熟并推向应用;火炸药新概念和新技术探索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附参考文献23篇。
  • 耿毅敏
    1987,10(1):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280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推进剂断裂试验研究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是否影响裂纹扩展机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理论研究和裂纹起裂准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固体推进剂的动态断裂研究,认为低温动态断裂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附参考文献61篇。
  • 邹德忠, 蔡炳源
    1987,10(1):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66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5-氨基四唑为原料,经过重氮化、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硝化 水解反应三步合成出2-偕二硝甲基-5-硝基四唑(HDNMNT),总收率39.95%。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确定了2-丙酮基-5-硝基四唑(ANT)的最优反应条件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反应温度90℃,添加KBr。用量子化学方法预估了HDNMNT的理论密度(ρ)、标准生成焓(ΔfHθm)、爆速(D) 和爆压(p)。通过计算C-N键的键离解能(BDE),研究了HDNMNT及其阴离子DNMNT-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HDNMNT的ρ、ΔfHθm、D和p值分别为1.880g/cm3、273.04kJ/mol、8.732km/s和35.37GPa, 爆轰性能与RDX相当。HDNMNT热分解反应的DSC峰温为119.85℃, 热稳定性较差,而DNMNT则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 白桂苓, 张世约, 邓森元, 徐安文
    1987,10(1):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192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CL-20酸值的可行测定方法,通过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滴定法对比,筛选出合适的溶剂和指示剂,得到酸值测定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电位滴定体系是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滴定剂、250mL微酸性丙酮和50mL水的混合液为溶剂。最佳指示剂滴定体系是上述滴定剂、溶剂和中性红-亚甲基蓝为指示剂。上述两种方法的标准偏差小于0.00030311%,最小达0.000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99949%,最小达0.19458%。以氢氧化钾/乙醇替代上述滴定剂中的氢氧化钠/水,同样满足使用要求。
  • 杨佩璐
    1987,10(1):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3614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溶剂对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和色谱分析中所用溶剂及最佳分离条件的确定,建立了测定2,6-二氯吡嗪(DCP)纯度的气相色谱法(GC)。结果表明,选丙酮为溶剂,用DB-5毛细管色谱柱分离, 2,6-二氯吡嗪浓度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低于0.3%,加标回收率为99%~102%。该方法快速、准确、低毒,可满足DCP的质控要求。
  • 欧育湘
    1987,10(1):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3752 KB) ( ) 可视化 收藏
    以N-甲基吡唑为原料,加热下在I2/KIO3溶液中碘化,后经纯硝酸硝化得到1-甲基-3,4,5-三硝基吡唑(MTNP)。用红外光谱、核磁、元素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次序对碘代反应结果的影响及硝化温度对硝基取代位置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料次序并合成出硝基吡唑衍生物。对制备目标产物的硝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反应温度为80~83℃。
  • 韦显毅
    1987,10(1):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678 KB)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FOX-12纯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5]μm,250mm×4.6mm)分离样品,柱温为50℃,二元流动相乙腈 水体积比为60∶40,流速为0.8mL/min。结果表明,检测波长为280nm,在0.000[KG-*9]2~0.002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该法标准偏差为0.16,变异系数为0.68%,平均回收率为94.78%~97.53%,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FOX-12产品纯度分析。
  • 文一民
    1987,10(1):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28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地确定3,5-二硝氨基-1,2,4-三唑肼盐(HDNAT)中所含的杂质,建立了HDNAT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了其所含的阴阳离子。用TG-DTA和DSC研究了HDNAT的热性能。结果表明,HDNAT样品中含有CH3COO-、Na+、NH4+、K+、Mg2+和Ca2+离子;初始热分解温度为183℃,分解热为589.14J/g。
  • 王继楷
    1987,10(1):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2954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密闭条件下炸药爆炸后的后燃烧过程压力特性,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不同气氛密闭爆炸罐内TNT后燃烧过程产生的准静态压力。结果表明,在密闭条件下,TNT爆炸后产生冲击波压力和准静态压力。在氧气存在下,TNT炸药的后燃烧效果较明显,能够产生更大的准静态压力。设计的爆炸罐适合研究密闭空间中炸药的后燃烧压力特性。
  • 司教释
    1987,10(1):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2663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HMX基PBX(90/10-HMX/黏结剂)的作功能力和爆轰产物状态方程,通过25mm标准圆筒试验,得到该炸药的作功能力特征参量以及格尼速度(2.80mm/μs)。用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学程序ANSYS/LS-DYNA对圆筒试验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调整的方法得到HMX基PBX的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参数,通过炸药驱动平板飞片试验和数值计算对这些参数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表明圆筒试验得到的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参数是有效的。
  • 本刊通讯员
    1987,10(1):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57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圆筒试验研究了不同铝含量的RDX基含铝炸药的驱动能力,分析了铝含量对圆筒壁膨胀速度和格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含量的增加,RDX基含铝炸药对圆筒壁的加速时间逐渐增长,而格尼系数、冲击波驱动力却逐渐降低。当铝粉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30%时,气体爆轰产物的膨胀驱动能力逐步增强;当铝粉质量分数从30%增加至40%时,驱动能力却明显下降。得到了铝粉质量分数为0~40%的RDX基含铝炸药的格尼系数与铝含量的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