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魏 卫

    ISSN 1007-7812

     
  • 主办: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共同

    出版:《火炸药学报》 编辑部

    CN 61-1310/TJ

过刊目录

  • 1982年, 第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2-04-25
      
  • 全选
    |
  • 马秀贵
    1982,5(4): 1-6.
    摘要 ( ) PDF全文 (34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一公斤高能炸药爆炸时能释放出106~107焦耳的能量。由于这些能量是在10-5~10-8秒的极短时间内释放的,因此功率可达1011~1012瓦,具有显著的破坏力。
  • 许云祥, 于德洋, 徐康, 曾雄飞
    1982,5(4): 6-10.
    摘要 ( ) PDF全文 (3184 KB) ( ) 可视化 收藏
    7201炸药是某研究所合成的高爆速、高能量炸药。考核它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破甲弹上的应用,能否比其他炸药有更高的破甲威力,这是非常重要而又是领导和同志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上级机关在83年下达了"7201炸药能量考核研究"题目,考核7201炸药在破甲方面的应用。我们选用7201,8321,TNT三种炸药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采用三种实验方法:①射流拉断实验。此法可测得装药爆炸时,炸药传递给射流的能量。
  • 邱志广, 高苏娥, 李桂宝
    1982,5(4):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1808 KB) ( ) 可视化 收藏
    西德弗兰霍夫火炸药研究所最近发出征文通报,定于6月27日至29日在西德Karlsruhe该所召开以"高能炸药与推进剂工艺技术"为题的第15届国际年会。
  • 赵祖礼, 何喜滨, 刘水仙, 张惠民
    1982,5(4):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2485 KB) ( ) 可视化 收藏
    1983年12月5~9日,在湖南湘潭召开了第二次战术导弹、火箭用固体推进剂战术技术要求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航天部和兵器部所属厂、所、院校共25个单位的57名代表。会议首先由兵器部推进剂研制单位介绍新研制固体推进剂的性能,接着总体单位和设计部门介绍了战术导弹、火箭武器对推进剂性能的要求。
  • 黄友梅, 禹仲祥, 范时俊, 金增寿
    1982,5(4):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3904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实验方法精确测定一批黑索今在硝酸溶液中的溶解度,根据实测数据建立黑索今溶解度的数学模型。用此模型可计算温度在0~80℃、硝酸浓度在50~94%之间的黑索今溶解度。
  • 禹仲祥, 金增寿, 范时俊, 薛彭寿, 黄友梅, 张银亮
    1982,5(4):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3916 KB) ( ) 可视化 收藏
    用硝解法制备1,3-二硝基咪唑啶,经过实验室方法的十克量试验和百克量试验所得的产品,经结构鉴定确认为1,3-二硝基咪唑啶,按照本方法制备产品的得率为74.3%,比文献方法有较大的提高。
  • 刘德海, 于德洋, 许云祥, 禹仲祥, 薛彭寿
    1982,5(4):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3331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乙烯脲、甘脲和哌嗪并二脲等三组共18个环脲化合物的羰基伸缩频率。发现它们分别与对应的N,N’-取代基Taft常数之和线性相关,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这三组环脲化合物的三个线性关系式。
  • 松全才
    1982,5(4):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216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略介绍国外无壳弹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无壳弹的结构、制造工艺与特性作了叙述;分析了无壳弹研制中的技术关键所在并展望了该弹的发展前景。
  • 郑孟菊
    1982,5(4):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4021 KB) ( ) 可视化 收藏
    黑索今(RDX)是一种重要的军用炸药,也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吸入微量RDX粉尘,可发生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消化障碍、小便频繁、妇女还可能发生闭经,大多数患者有贫血,此外红血球、血红蛋白及网状红血球的数目大为降低,淋巴球及单核球数目增多。如短期内吸入或经消化道进入大量RDX,则可发生急性中毒,症状为头痛、晕眩、恶心、口中有甜味并感到剧渴,同时软弱无力、四肢及头颈部抽搐,可延续几分钟至20小时。
  • 赵壮华
    1982,5(4): 37-43.
    摘要 ( ) PDF全文 (528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用温度分布测量、高速照相、燃速测量、熄火表面分析等方法观测到的双基(DB)、双基平台(DBP)、复合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的燃烧波特性,并对今后应加强研究的两个燃烧机理方面的课题提出了看法。
  • 尹孟超
    1982,5(4): 44-53.
    摘要 ( ) PDF全文 (6275 KB) ( ) 可视化 收藏
    单基发射药制造中,胶化工艺对经乙醇驱水的硝酸纤维素(下称驱水棉)的水含量要求控制在4%以下,以保证胶化和成型的顺利进行,可避免药的胶体结构变差及使药产生白点;同时分析驱水棉中含有约20~25%的乙醇含量,以保证加入适量的溶剂良好胶化。原测定驱水棉中水含量采用丘普里法,即取定量试样,沸水加热,测定逸出的水蒸汽与碳化钙反应生成的乙炔体积来计算。
  • 田清政
    1982,5(4):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43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研制的锰铜压力计测量了工业导爆索和各种惰性材料的界面压力,给出了定量的数据。并用康铜应变计测定了锰铜压力计在边侧稀疏波作用下拉伸所引起的阻值变化。所得的真实压力-时间脉冲均大于500ns。相对误差在5%以内。在p-u图上用一条二次曲线拟合这些压力点后,能用解析式近似地确定导爆索和惰性材料界面上的压力。可为工程使用提供一方便工具。
  • 邢建国, 张建玲, 黄贻谋, 郭维军
    1982,5(4):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339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国内外资料及编者的经验,对混合炸药某些参数的常用计算方法作一简要归纳,供读者参考。
  • 夏天赦
    1982,5(4):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32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重外壳限制的药柱爆热数据为依据,提出了一个简便的估算炸药爆热的经验公式。公式可用于估算不同密度负氧炸药/负氧炸药(附加剂包括铝)混合体系的爆热值,附加剂含量可高达20~30%,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一般在3%以内。
  • 吕文选
    1982,5(4):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1939 KB) ( ) 可视化 收藏
    炸药的爆速是衡量炸药爆轰性能的一项主要指标,又是目前唯一能够准确测量的爆轰参数。国内外对影响爆速的各种因素及估算爆速的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各种计算爆速的公式。但是,上述这些公式只适用于C-H-N-O系单质炸药或由这些单质炸药构成的混合炸药,而对含有惰性添加剂或金属粉的混合炸药则概不适用。
  • 俞统昌, 韩爱淑
    1982,5(4):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339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现有结构单元能含量的综合研究,导致合成了大量多硝基脂肪族化合物。虽然许多这类化合物显示出作为炸药、推进剂或含能粘结剂是有希望的,但是它们的感度对于实际应用一般是太高了。关于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出现于1965年以前,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大多数包括在1963年的一次会议的会议录中以及其后的一篇评述文章中。关于三硝基甲基化合物合成的评述发表于1970年。
  • 赵爱贤, 欧月英
    1982,5(4):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1389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推进剂气体加压速度和温度对限燃固体推进剂瞬间点火延时时间的影响,要较准确地定量确定导致爆燃转爆轰的多孔推进剂一系列复杂现象,就需要了解瞬间点火现象。先取一克限燃固体推进剂样品,使其受到从推进剂气体储存器中放出的热推进剂气体的作用,然后测出瞬时点火延时时间和推进剂表面上热推进剂气体的加压速度。在另外一些单独的试验中,用很薄的铼-铂薄膜传感器测出瞬间表面温度。
  • 何贤储
    1982,5(4):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677 KB) ( ) 可视化 收藏
    兵器部四局委托二一四所学术委员会主持召开的ZCG-1型自动撞击感度仪技术鉴定会于1983年12月24~26日在兰州召开。参加鉴定会的有兵器工业部四局、科技局、甘肃省国防科工办以及部内外的厂、所、院、校等共十七个单位。长期以来,国内进行炸药撞击感度测试工作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噪声、爆炸产物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二一四所经过三年的努力。研制ZCG-1型自动撞击感度仪。
  • 刘恒建
    1982,5(4):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3648 KB) ( ) 可视化 收藏
    兵器工业部二○四研究所于1983年12月15日~16日召开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暨1983年学术交流大会。大会宣布了所科技委工作条例(草案),宣布了科技委组成名单,然后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4篇,在大会上宣谈的论文有5篇,在分组会上宣读的论文有37篇。
  • 张柏生
    1982,5(4): 80-85.
    摘要 ( ) PDF全文 (4246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铸装改性双基(CMDB)无烟中能(Is=230秒)推进剂配方进行了催化剂对燃烧性能影响的研究。首先对常用催化剂进行筛选,选出了几种有效的催化剂。将其重新配伍制成铅、铜复盐,再进行“砂磨”处理,然后将该类催化剂直接加到硝化棉中制成球形药。经采用上述措施,可使此类配方压力指数由0.9左右,降低到0.4左右。
  • 樊能廷, 王文芝, 于建
    1982,5(4):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265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DSC法,研究硝基胍(NGU)及其火药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论证了NGU热解形式动力学机理的数学模式是三维扩散机理的Zhuralev函数。
  • 郭首一
    1982,5(4):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3522 KB)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产品为主要线索,浅述七十年代以来火炸药发展动向中的几个问题:火炸药发展的基本趋势、不敏感火炸药、低易损性发射药、新型改性双基推进剂和火炸药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系统化,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 1982,5(4):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690 KB) ( ) 可视化 收藏
    炸药制品带进公共场所,蓄意或无意引起的爆炸事件,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无谓损失。为了堵绝这种意外的爆炸事件,必须开展炸药检测技术的研究,能在事前查出炸药消除隐患。许多国家积极研制了多种炸药检测器。国外的水平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从检测对象的实质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检测炸药的蒸气(称为蒸气法),一类是检测炸药本身(称为整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