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包覆随行装药提高炮射导弹内弹道性能的数值预测

豆松松;狄加伟;聂奎;李媛;黄诚;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 2019, Vol. 0 ›› Issue (1) : 86-90.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 2019, Vol. 0 ›› Issue (1) : 86-90. DOI: 10.19323/j.issn.1673-6524.2019.01.017
设计与计算

采用包覆随行装药提高炮射导弹内弹道性能的数值预测

  • 豆松松;狄加伟;聂奎;李媛;黄诚;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在不增加过载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炮射导弹发射初速,提出采用包覆随行装药的火炮装药结构。建立了包含半可燃药筒在内的混合装药内弹道模型,主装药选取高能钝感发射药,随行装药利用低燃速药进行包覆处理,分析了不同随行率和包覆层厚度条件下内弹道性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随行率的增加,弹丸初速提高;通过改变包覆层厚度能够很好地控制随行装药点火延迟时间。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包覆药;随行装药;炮射导弹;内弹道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豆松松;狄加伟;聂奎;李媛;黄诚;. 采用包覆随行装药提高炮射导弹内弹道性能的数值预测.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9, 0(1): 86-90 https://doi.org/10.19323/j.issn.1673-6524.2019.01.017
中图分类号: TJ760    TJ013.1   

参考文献

[1]蒋新广,柳维旗,苏振中,等.国外坦克装甲车用炮射导弹研究综述[J].飞航导弹,2012(2):51-55. [2]王琼林,刘少武,谭惠民,等.高能钝感发射药在炮射导弹中的应用[J].火炸药学报,2003,26(4):20-22. [3]杨邵卿.灵巧弹药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杨京广,于永刚.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6(2):1-5. [5]邹华,陆欣,周彦煌.固体差动随行装药高初速火炮内弹道理论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5,35(1):70-75. [6]刘东尧,赵振宇,于永刚,等.阻燃剂包覆药与常规火药混合物的密闭爆发器燃烧试验及数值计算[J].火炸药学报,2011,34(4):83-86. [7]翁春生,王浩.计算内弹道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8]曹万有,张文柱,王道洪,等.高膛压火炮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9]张小兵.枪炮内弹道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11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