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幅降低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并保持弹丸初速基本不变,设计了一种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和验证火炮机构。根据火炮内弹道理论和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的内弹道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弹药后药室喷管喉径、装药质量及燃速对弹药前推力的影响,确定了与弹药前药室底推力规律和总冲量大小相当的最优设计方案,得到了火炮后坐运动部分发射过程中的受力规律。仿真计算表明:发射某中口径火炮弹丸的后坐冲量可减少82.1%,初步验证了火炮发射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技术可行,对未来大幅减小火炮的后坐力和提高火炮机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低后坐力;双药室;内弹道;正交试验
{{custom_keyword}} /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谈乐斌,侯保林,陈卫民.降低火炮后坐力技术概述[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6(4):69-72.
[2]支建庄,郑坚,狄长春,等.双门式炮闩膨胀波火炮内弹道建模与仿真[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9,21(2):24-27.
[3]王颖泽.基于膨胀波发射技术的火炮内弹道与发射动力学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4]曹永杰,张向明,李志飞.基于液态平衡体的无后坐炮内弹道研究[J].弹道学报,2016,28(3):71-75.
[5]张小兵.枪炮内弹道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6]周长省,韩珺礼,陈雄,等.野战火箭发动机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7]钱林方.火炮弹道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8]许耀峰.现代火炮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7.
[9]刘瑞江,张业旺,闻崇炜,等.正交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52-55.
{{custom_fnGroup.title_cn}}
脚注
{{custom_f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