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基础理论

  • 封雪松;田轩;冯博;徐洪涛;赵娟;冯晓军;王晓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铝粉颗粒尺度对炸药爆炸能量的影响,分别对含纳米铝粉和微米铝粉的RDX基炸药进行水下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下含纳米铝粉和含微米铝粉炸药水下爆炸的冲击波能和气泡能,分析了纳米铝粉的含量对炸药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以质量分数计):当铝粉的含量为20%~40%时,含纳米铝粉的炸药在水下冲击波能和气泡能方面始终低于相同铝粉含量的含微米铝粉的炸药,且差值随铝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铝粉总含量为30%和35%时,纳米铝粉与微米铝粉混合使用可使炸药具有较大的水下爆炸总能量,纳米铝粉的最优加入量为10%。结果表明,当混合铝粉总质量分数为35%,且m(微米铝粉)∶m(纳米铝粉)=25∶10时,炸药具有最大的水下爆炸能量。
  • 龙源①;毛振兴①②;刘健峰①;纪冲①;钟明寿①;姜楠①;周辉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NSYS/LS-DYNA仿真软件研究了药型罩曲率半径对双层药型罩EFP战斗部成形及侵彻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药型罩曲率半径的相对值在0.67~0.93时,弧锥结合型双层药型罩EFP战斗部可成形具有良好外形的侵彻体;此时,成形侵彻体的最大侵彻深度约为1倍装药口径。试验结果表明,双层药型罩EFP战斗部成形侵彻体能够有效击穿2层2 cm厚45#钢靶,成形侵彻体对钢靶侵彻的开口形状近似呈现圆形,是具有相同装药结构EFP战斗部成形侵彻体侵彻深度的2倍左右。研究结果可以为双层药型罩EFP战斗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李顺波①;杨仁树①;杨军②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精确延时间隔对岩石破碎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就不同延时间隔条件对岩石破碎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定延时间隔利于台阶顶部岩石破碎块度控制,同时能够改善岩石破碎块度分布情况。通过爆生气体和应力波关系的分析,计算得出的延时间隔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在本次数值模拟中,延时间隔6 ms、抵抗线3 m,即延时间隔和抵抗线关系为2 ms/m情况下有利于岩石破碎。
  • 乔羽①;刘杰①;肖磊①;郝嘎子①;高寒①;曾江保②;姜炜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液-水悬浮法,通过控制料液质量比、包覆温度、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制备了纳米RDX基PBX。使用TG/DSC同步热分析仪研究其热分解特性,并依据GJB 772A—1997分别对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微米RDX基PBX相比,纳米RDX基PBX的DTG峰温提前约0.6 ℃,活化能降低约2.5 kJ/mol;纳米RDX基PBX撞击感度H50为46.3 cm,微米RDX基PBX H50为29.8 cm,相对降低55.4%;纳米RDX基PBX摩擦感度比微米RDX基PBX相对降低21.1%。
  • 屈可朋;王晓峰;何超;王世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型落锤加载装置对不同密度分布状态的药柱进行了撞击加载试验,在分析试验前、后药柱中应力和密度分布状态变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分步压装装药的点火机制。结果表明:药柱的力学响应与其内部密度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均匀密度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明显高于非均匀密度药柱。在撞击加载过程中,药柱内部径向密度差引起的剪切流动是导致分步压装装药点火的重要原因。
  • 高娜①;胡毅亭①;张延松②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特殊环境20 L爆炸特性测试系统,研究了初始温度对甲烷-空气爆炸压力的影响,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变化范围为298~473 K。结果表明,甲烷-空气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始温度由298 K升高到473 K,最大爆炸压力由0.783 3 MPa下降到0.501 2 MPa,下降幅度为35.89%。初始温度的升高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最大爆炸压力到达时间,由298 K时的127.1 ms缩短到473 K时的85.0 ms。初始温度升高,甲烷-空气最大爆炸压力的上升速率(dp/dt)max呈上升趋势。当初始温度由298 K上升至473 K时,(dp/dt)max升幅并不大,仅为9.16%;爆炸特征值KG不断增大,其爆炸危险性也随之增大。从反应开始到到达最大爆炸压力这段时间内,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甲烷-空气爆炸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 陈风云;白春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爆炸案件中近地面爆源的爆炸成坑过程及爆坑形成影响因素,得到近地面爆源爆炸痕迹反演规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AUTODYN对土壤地面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土壤表面爆坑的形成过程及药量、炸高等影响因素对爆坑参数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爆坑形成的最初阶段,爆坑深度扩张速率最大,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当炸高确定时,爆坑深度随药量增大而增大,且爆坑深度与药量的立方根之间呈线性关系;当药量确定时,爆坑深度随炸高增大而减小,且爆坑深度与炸高呈线性关系;相对爆坑深度与相对炸高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 爆炸材料

  • 祝逢春;刘恒春;游培寒;郭广文;赵未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有效评估炸药储存寿命的难题,提出一套基于炸药加速退化试验失重率阈值的储存寿命评估技术。采用基于伪失效寿命的加速寿命试验数据建模与处理方法,对某TNT基炸药加速退化试验数据,使用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模型,估计了两种模型参数,评定了其储存寿命。研究表明,该评估技术可行,结论可信。
  • 李璐;周伟良;郑启龙;肖乐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合成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钾三元共聚物[P(BA-MMA-AAK)]改性硝酸铵(AN),研究其对AN相稳定和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A-MMA-AAK)的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可以防止AN在53 ℃附近的相转变,并将AN 84 ℃左右的转晶温度提高到100 ℃左右;75 %相对湿度时,改性后AN的24 h平均吸湿率降低10.6 %。研究表明,P(BA-MMA-AAK)对AN的改性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钾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P(BA-MMA-AAK)中的疏水性链段在AN表面形成疏水区的影响。
  • 刘利钊①;靳昕②;王鹏程①;周新利①;陆明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仿(NF)和乌洛托品(HA)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了中间体N,N-二(三硝基乙基)胺(BTNA),并由硝硫混酸硝化得到了目标物N,N-二(三硝基乙基)硝胺(BTNNA),收率达93.6%。采用IR、NMR等方法,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在BTNA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了硝硫混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n(H2SO4)∶n(HNO3)=1.0∶1.8,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20 min。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微商热重(TG-DTG)研究了BTNNA的热性能,其分解温度为177.4 ℃,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含能材料。
  • 宋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露天矿大型采矿设备多,润滑油、液压油等消耗量大,相应产生大量的废矿物油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利用废矿物油代替部分柴油生产铵油炸药的配方设计、工艺流程、性能参数,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为矿山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参与到处置危险物的行列、进行最大可能的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 爆破技术

  • 苏莹①②;吴立②;彭亚雄②;周瑞锋②;苏小毛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阐述了水下爆破作用下建(构)筑物安全性能评价指标,综合分析了振动幅值单因素安全判据在水下爆破紧邻建(构)筑物安全性能评定中的应用,并介绍了振速频率双因素安全判据理论研究方法及各国安全判定标准,分析讨论了两种判据在爆破振动安全评定考虑因素与应用范围上的不足。基于累积损伤机理及振动叠加理论,介绍了爆破振动持续时间及微差爆破延时间隔对建(构)筑物安全性能的影响。提出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应从爆破振动持续时间及微差爆破延时间隔这两方面加以完善,并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最佳微差延时间隔以达到最优降振效果。
  • 安全与测试

  • 左成林;周彬;杜伟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加强半导体桥(SCB)的静电安全性,利用TVS二极管抗浪涌特性,分别对经TVS二极管加固前、后的SCB进行静电安全性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并联TVS二极管后,SCB的发火时间无显著性变化;在500 pF、不串电阻条件下,SCB在6 kV条件下均未发火,在8 kV条件下均发火;在500 pF、不串电阻条件下,TVS二极管加固后的SCB在9 kV条件下均未发火,在13 kV条件下均发火;9 kV静电作用后,TVS加固后SCB的发火时间无显著性变化。因此,TVS二极管既能不影响SCB的正常发火性能,又能有效提高SCB的静电安全性。